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国运而生,为时代和人民立言——纪念《十月》创刊40周年
1
作者 陈东捷 《中国期刊年鉴》 2019年第1期300-302,共3页
一、《十月》的创刊与发展是时代与人民的需要《十月》应国运而生,恪守天职,精心办刊,汇聚名家,不薄新人。为时代和人民立言,无论四季,总有丰美收获。——铁凝1978年,北京市崇文区东兴隆街一栋旧式木楼里,一本名为《十月》的大型文学期... 一、《十月》的创刊与发展是时代与人民的需要《十月》应国运而生,恪守天职,精心办刊,汇聚名家,不薄新人。为时代和人民立言,无论四季,总有丰美收获。——铁凝1978年,北京市崇文区东兴隆街一栋旧式木楼里,一本名为《十月》的大型文学期刊悄然面世。创刊号刊发的作品散发出强烈的时代信号。茅盾、臧克家、杨沫等文坛大家以文学宣示,刘心武的中篇小说《爱情的位置》和“学习与借鉴”栏目中久违的中外经典文学作品,无不昭示着中国当代文学划时代的告别与开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十月》 刘心武 杨沫 经典文学作品 铁凝 文学期刊 北京市崇文区
下载PDF
《十月》杂志专刊(牦牛之歌)
2
《中国西藏》 2013年第6期96-96,共1页
牦牛被誉为“高原之舟”。牦牛以其一切成就了高原族群的衣、食、住、行、运、烧、耕,涉及到高原的政、教、商、战、娱、医、文,并深刻地影响了高原人民的精神性格。它是西藏的象征,承载了雪域高原民族的悠长的历史,是藏文化不可或... 牦牛被誉为“高原之舟”。牦牛以其一切成就了高原族群的衣、食、住、行、运、烧、耕,涉及到高原的政、教、商、战、娱、医、文,并深刻地影响了高原人民的精神性格。它是西藏的象征,承载了雪域高原民族的悠长的历史,是藏文化不可或缺的精神符号。牦牛憨厚、忠诚、悲悯、坚韧、勇悍、尽命,体现了丰厚的精神价值,具有明显的文化地标性以及在地球最高处的人类精神的导向性,内涵极其丰富。为祝贺2014年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西藏牦牛博物馆开馆试运行,《十月》杂志社、西藏作家协会、西藏牦牛博物馆筹备办特联合举办“牦牛之歌”文学作品征文活动,并出版《十月》杂志专刊(牦牛之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月》 杂志社 牦牛 征文启事 专刊 雪域高原 精神价值 博物馆
下载PDF
《十月》创刊的那些人,那些事
3
作者 陈晓敏 《中国期刊年鉴》 2015年第1期361-364,共4页
《十月》的创刊工作起始于1977年底,“文革”结束之后的第一年,是北京出版社文艺组组长王世敏首先提出的创意。由于当时中国的政局尚有很多不确定性,整个文学界也还处于蓄势待发、静观其变的氛围之中,所以《十月》的创刊,倒应了“工欲... 《十月》的创刊工作起始于1977年底,“文革”结束之后的第一年,是北京出版社文艺组组长王世敏首先提出的创意。由于当时中国的政局尚有很多不确定性,整个文学界也还处于蓄势待发、静观其变的氛围之中,所以《十月》的创刊,倒应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大势,很像是新时期文学界爆出的一次运载武器的试验。1977年10月份,王世敏提出创办《十月》杂志的想法并不是心血来潮、突发奇想,而是因为工作中遇到了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刊 不确定性 出版社 文学 杂志
下载PDF
不能像个好学生一样等待着“满意”——关于青年写作的“同题共答”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敬泽 何平 +5 位作者 季亚娅 杨庆祥 孙频 郑在欢 三三 李壮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5,48,共12页
作为青年写作的某种起点的80后作家们,已经全面“奔四”,90后作家也纷纷步入而立之年,但青年写作仍可谓方兴未艾,传统的文学体制、文化资本和新媒介仍旧共谋性地、广泛地制造着代际焦虑,并持续不断地生产着“时髦”的青年作家形象和各... 作为青年写作的某种起点的80后作家们,已经全面“奔四”,90后作家也纷纷步入而立之年,但青年写作仍可谓方兴未艾,传统的文学体制、文化资本和新媒介仍旧共谋性地、广泛地制造着代际焦虑,并持续不断地生产着“时髦”的青年作家形象和各类青年书写。对青年写作者和文学新人的滔滔不绝的赞美、期许,广泛持久的扶持、奖赏,在让他们充分“享用”青春红利的同时,也不得不面临着诸如“媚少”、同质化、投机、粗糙、青年性和创作性匮乏等各种各样的质疑、批评。但另一方面,我们无法忽视和回避的是,某些异质性的、逃逸性的、分离性的、去中心化的青年文学力量也在悄悄崛起,他们在继承了某种反叛性、创造性传统的同时,也从不断冲击边界的隐秘而沉潜的自我之中锻造出了属于他们这个代际的新的“方法”、新的“传统”。本刊设立“青年写作的问题与方法”的研究专辑,正是着眼于正视、凝视这样一种青年写作的两面性,既不回避他们滋生的“问题”,又要尊重并有能力发现他们的“方法”,以期为我们全面、客观地理解和感知时下的青年写作提供一些新的角度和思路。本专辑作为常设性栏目,恳切地期待能得到青年作家,以及专注于青年文学研究的学者、评论家们的支持和关注。我们鼓励直言性的批评,倡导在理性论争、真诚交锋中达成有效的交流和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中心化 青年文学 新媒介 文学新人 青年作家 分离性 反叛性 90后
下载PDF
生态:作为文学的方法——“生态文学与自然诗歌论坛”发言选编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敬泽 阿来 +9 位作者 沈苇 何平 陈应松 李元胜 刘华杰 陈先发 廉毅锐 刘大先 谷禾 李少君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0-110,共11页
首先是说名称,必也正名乎,我觉得这个“名”很有意思,我们现在有生态文学,有自然文学--我觉得自然文学说起来可能不太顺嘴,可以说自然写作,还有大自然文学。为什么今天是“生态文学与自然诗歌论坛”,如果让我投票,我愿意投生态文学,为什... 首先是说名称,必也正名乎,我觉得这个“名”很有意思,我们现在有生态文学,有自然文学--我觉得自然文学说起来可能不太顺嘴,可以说自然写作,还有大自然文学。为什么今天是“生态文学与自然诗歌论坛”,如果让我投票,我愿意投生态文学,为什么?其中一个原因是,当我们谈到自然的时候,我们会自动输出大量自己都不大明白是什么意思的、已有的那些话,那些说法,那些抒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学 自然写作 文学与自然 大自然文学 自动输出 论坛 诗歌 有意思
下载PDF
要重视新人新作的发现和扶植
6
《中国出版》 1980年第7期6-9,共4页
《十月》是新创办的文学刊物,已出版的八期共发表了一百九十一位作者的作品,其中专业作家和专业文学工作者一百零六人,占55%;业余作者八十五人,占45%。就稿件采用情况看,八期共刊载中长篇小说十八篇。其中组稿十四篇,采用来稿四篇:共... 《十月》是新创办的文学刊物,已出版的八期共发表了一百九十一位作者的作品,其中专业作家和专业文学工作者一百零六人,占55%;业余作者八十五人,占45%。就稿件采用情况看,八期共刊载中长篇小说十八篇。其中组稿十四篇,采用来稿四篇:共刊载短篇小说三十四篇,组稿十八篇,采用来稿十六篇。加上已发排的九、十两期,共刊载短篇小说四十五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篇小说 中长篇小说 专业作家 陈世旭 扶植新人 文学 新作 工作者 业余 组稿
下载PDF
写作的秘境
7
作者 宁肯 《艺术广角》 2016年第6期87-93,共7页
形式 对形式敏感的人,对内容更犀利。对语言敏感的人也如此,因为他能看到更多东西,看到深藏在语言背后的东西,看到语言的刀锋指向的东西。一种新的语言或语言方式,一定有什么东西驱动,那东西非常重要,对语言敏感的人会看到这里... 形式 对形式敏感的人,对内容更犀利。对语言敏感的人也如此,因为他能看到更多东西,看到深藏在语言背后的东西,看到语言的刀锋指向的东西。一种新的语言或语言方式,一定有什么东西驱动,那东西非常重要,对语言敏感的人会看到这里,如同对形式敏感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敏感 写作 语言方式
下载PDF
鼠目寸光
8
作者 周晓枫 孙初 《中国工商》 2004年第2期176-177,共2页
我们从小就被童话故事警告过不要太贪婪,可现实中还是忍不住要作渔夫的老婆。后来我才明白,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其实可以做出另外的解释,不仅说明贪婪要付出代价,更重要的,是告诫我们要有长远的眼光,勃大雄心,不能像那个没有见识的... 我们从小就被童话故事警告过不要太贪婪,可现实中还是忍不住要作渔夫的老婆。后来我才明白,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其实可以做出另外的解释,不仅说明贪婪要付出代价,更重要的,是告诫我们要有长远的眼光,勃大雄心,不能像那个没有见识的渔夫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话故事 贪婪 实中
下载PDF
艺术作为世界的“代理人”——大卫·乔斯利特访谈录 被引量:2
9
作者 大卫·乔斯利特 鲁明军 《世界美术》 2022年第2期34-40,共7页
访谈时间为2018年5月10日,访谈地点为美国亚洲文化协会(ACC)纽约曼哈顿办公室。标题为采访者所加。鲁明军(以下简称鲁):您好!乔斯利特教授,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您还记得第一次在《十月》(OCTOBER)发表论文是什么时候?是哪篇文章?那个时... 访谈时间为2018年5月10日,访谈地点为美国亚洲文化协会(ACC)纽约曼哈顿办公室。标题为采访者所加。鲁明军(以下简称鲁):您好!乔斯利特教授,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您还记得第一次在《十月》(OCTOBER)发表论文是什么时候?是哪篇文章?那个时候《十月》在美国当代艺术界和学术界具有什么样的地位,或扮演着何种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月》 采访者 当代艺术界 纽约曼哈顿 大卫 斯利特 访谈时间 代理人
原文传递
性别议题还能给当代文学带来什么
10
作者 季亚娅 张屏瑾 +2 位作者 戴潍娜 何同彬 徐晨亮 《时代文学》 2021年第2期56-71,共16页
徐晨亮:近年来女性写作与性别议题在文坛又有升温之势,北京师范大学张莉教授策划了关于作家性别观的大规模调查,成果已陆续发布,《十月》《钟山》等重要文学期刊2020年相继推出女性专辑,还有一些性别意识较为鲜明的作品在不同范围内引... 徐晨亮:近年来女性写作与性别议题在文坛又有升温之势,北京师范大学张莉教授策划了关于作家性别观的大规模调查,成果已陆续发布,《十月》《钟山》等重要文学期刊2020年相继推出女性专辑,还有一些性别意识较为鲜明的作品在不同范围内引发了讨论。然而,性别平等、性别自觉等理念在多大程度上真正被接纳为国内文学界的共识,仍值得继续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性别自觉 女性写作 《十月》 《钟山》 文学期刊 性别意识 北京师范大学
原文传递
不能像个好学生一样等待着“满意”--关于青年写作的“同题共答”
11
作者 李敬泽 何平 +5 位作者 季亚娅 杨庆祥 孙频 郑在欢 三三 李壮 《新华文摘》 2023年第10期88-94,共7页
问题一(李壮,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作家,评论家,下略):在你看来,当下青年写作的总体状况是怎样的?请用一个关键词或一句话来总结,然后再加上相关阐释。当然,也可以用一个场景、一个画面之类,来作隐喻性的表达。
关键词 中国作协 关键词 写作 隐喻性 总体状况 青年
原文传递
新视野中的世界与文学——青年作家座谈会
12
作者 李云雷 陈东捷 +4 位作者 石一枫 吴君 哲贵 龙仁青 张鲁镭 《西湖》 2015年第9期93-103,共11页
李云雷(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今天的主题是"新视野下的世界与文学",为什么选择这么一个主题?我们觉得,新世纪以来到现在,不只是文学,整个世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这么大的变化,我们的文学有一些什么样的观... 李云雷(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今天的主题是"新视野下的世界与文学",为什么选择这么一个主题?我们觉得,新世纪以来到现在,不只是文学,整个世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这么大的变化,我们的文学有一些什么样的观察和思考?尤其是青年作家,这样一个变化他们在文学中有什么体现?石一枫(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杂志社):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几个朋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文学出版社 青年作家 世界 座谈会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中国艺术研究院 《当代》 研究所
原文传递
祝立根近作阅读札记
13
作者 谷禾 《边疆文学》 2020年第8期113-115,共3页
祝立根是云南诗歌群落近年来为诗坛贡献出的独具个性的青年诗人,虽然出道时间不长但作为当下汉语诗歌写作的新生力量,祝立根的写作已经在诗坛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我们甚至可以说,祝立根已经是一位从云南边陲走向全国的诗人。在此我也... 祝立根是云南诗歌群落近年来为诗坛贡献出的独具个性的青年诗人,虽然出道时间不长但作为当下汉语诗歌写作的新生力量,祝立根的写作已经在诗坛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我们甚至可以说,祝立根已经是一位从云南边陲走向全国的诗人。在此我也代表《十月》杂志对祝立根诗歌作品研讨会的举行表示衷心的祝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研讨会 青年诗人 《十月》 诗歌写作 立根 阅读札记 诗歌群落 新生力量
原文传递
我和仲锷亲如手足的友谊
14
作者 张守仁 《星火》 2019年第2期153-156,共4页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编辑家章仲锷离开我们快十一年了。我常常想念他,想他的时候,就在书房里放一盘经典名曲《友谊地久天长》,在女声、大提琴伴唱伴奏下,在黑管、小号的呼唤声中,回忆我和仲锷三十多年亲如手足的友谊,回忆我和他共同创...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编辑家章仲锷离开我们快十一年了。我常常想念他,想他的时候,就在书房里放一盘经典名曲《友谊地久天长》,在女声、大提琴伴唱伴奏下,在黑管、小号的呼唤声中,回忆我和仲锷三十多年亲如手足的友谊,回忆我和他共同创办、编辑《十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仲锷 《十月》 文学编辑 中篇小说奖 文学刊物 《中国作家》 茅盾文学奖
原文传递
巴一 文学路上《一路有你》
15
作者 顾建平 《中华儿女》 2011年第21期70-72,共3页
巴一印象 青年作家巴一最初引起文坛关注,是发表在《十月》2002年第五期上的散文《故乡在晚风中》。这篇文章造成的响动是我作为责任编辑始料不及的。先是有十余家报纸、文学选刊转载,我相信这一半是因为巴一在文坛、在传媒界有极好... 巴一印象 青年作家巴一最初引起文坛关注,是发表在《十月》2002年第五期上的散文《故乡在晚风中》。这篇文章造成的响动是我作为责任编辑始料不及的。先是有十余家报纸、文学选刊转载,我相信这一半是因为巴一在文坛、在传媒界有极好的人缘,另一半是因为《故乡在晚风中》的确值得一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选刊 《一路有你》 青年作家 《十月》 责任编辑 传媒界 文坛 故乡
原文传递
向着生态文学的广阔天地
16
作者 季亚娅 《绿叶》 2022年第6期36-37,共2页
近些年,“生态文学”“自然写作”很受关注,可以说当代文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绿色”传统。2021年,《十月》杂志联合贵州“十二背后”国际旅游区,发起首届“美丽中国”生态文学奖的评选,在业界引起反响。我们的奖项设计有三个目的,我用... 近些年,“生态文学”“自然写作”很受关注,可以说当代文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绿色”传统。2021年,《十月》杂志联合贵州“十二背后”国际旅游区,发起首届“美丽中国”生态文学奖的评选,在业界引起反响。我们的奖项设计有三个目的,我用三句话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学 自然写作 当代文学 《十月》 文学奖
原文传递
李浩的诗
17
作者 李浩 《雪莲》 2015年第12期101-103,共3页
岩层之歌 指针在我心脏里跳动: 她说她愿意在圆中, 通过高窗,眺望阿斯哈图 垂直的曙光,和独立的 冰石林.她说她愿意,
关键词 高窗 售票厅 白桦林 别墅群 冰臼 胸针 风轮 中童 石瘤 金水河
原文传递
大地的歌者——苇岸
18
作者 张守仁 《星火》 2017年第5期124-128,共5页
一 我第一次见到苇岸,是1994年6月在京东北怀柔雁栖湖畔召开的"当代散文创作研讨会"上。那次盛会,名家云集,发言精彩。刘锡庆博导、楼肇明先生从各个角度分析了散文文体的特征。林斤澜畅谈了鲁迅《野草》中的梦幻散文和周作人《乌篷... 一 我第一次见到苇岸,是1994年6月在京东北怀柔雁栖湖畔召开的"当代散文创作研讨会"上。那次盛会,名家云集,发言精彩。刘锡庆博导、楼肇明先生从各个角度分析了散文文体的特征。林斤澜畅谈了鲁迅《野草》中的梦幻散文和周作人《乌篷船》等篇章中的聊天散文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锡庆 明先生 张同吾 顾骧 张锲 赵玫 《野草》 创作研讨会 林斤澜 张颐武
原文传递
自然的圣徒--《深山已晚》序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守仁 《绿叶》 2020年第7期84-87,共4页
一最近傅菲从江西上饶寄来一部书稿《深山已晚》,嘱我看看。这是一部自然文学的新作。在这之前,我已结识三位专门从事生态、自然写作且卓有成就的好友——他们是苇岸、胡冬林、徐刚。我发现包括傅菲在内的这四位作家,虽然都以大自然作... 一最近傅菲从江西上饶寄来一部书稿《深山已晚》,嘱我看看。这是一部自然文学的新作。在这之前,我已结识三位专门从事生态、自然写作且卓有成就的好友——他们是苇岸、胡冬林、徐刚。我发现包括傅菲在内的这四位作家,虽然都以大自然作为写作对象,但由于性格、经历、学养不同,因而他们作品的侧重面,呈现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对象 江西上饶 自然写作 侧重面 苇岸 学养 书稿
原文传递
城乡结合部的隐喻和宿命 被引量:1
20
作者 谷禾 《诗歌月刊》 2014年第4期40-43,共4页
在地球业已成为一个村庄的互联网时代,来谈诗歌写作的“地方性”,似乎有些不合时宜。当然,我并非不承认诗歌的“地方性”特征,而是说在我们拥有几乎相近的文化、时代和阅读背景的前提下,“地方性”可能会自然地呈现在各自的诗歌里... 在地球业已成为一个村庄的互联网时代,来谈诗歌写作的“地方性”,似乎有些不合时宜。当然,我并非不承认诗歌的“地方性”特征,而是说在我们拥有几乎相近的文化、时代和阅读背景的前提下,“地方性”可能会自然地呈现在各自的诗歌里~一如同我们各自不同的表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宿命 隐喻 诗歌写作 互联网时代 地方性 不合时宜 地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