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游记》的传播与经典化的形成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宏 《文学与文化》 2010年第3期60-69,共10页
尽管很多接受者阅读者视《西游记》为'聊资村翁童子之笑谑'的'游戏之笔',但明清两代更具普遍性的则是将《西游记》视为一部蕴涵深刻的哲理小说。明清两代的接受者对《西游记》哲理化的理解,与宗教群体介入到小说的阅读... 尽管很多接受者阅读者视《西游记》为'聊资村翁童子之笑谑'的'游戏之笔',但明清两代更具普遍性的则是将《西游记》视为一部蕴涵深刻的哲理小说。明清两代的接受者对《西游记》哲理化的理解,与宗教群体介入到小说的阅读、阐释和意义撒播的环节中来密切相关。这造成了《西游记》'道书'化的过程,同时也就是《西游记》'经典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传播 “道书”化 经典化
下载PDF
葛藤语与荆棘岭——小议全真教观念对《西游记》文本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宏 韦静怡 《文学与文化》 2019年第4期13-26,共14页
明盛于斯评《西游记》之《清风岭唐僧遇怪,木棉庵三藏谈诗》,认为其为后人伪笔,理由为文字不"关合性命真宗",而这与百回本《西游记》第六十四回的文本现实殊不一致。后者存有唐僧与拂云叟相论的"性命真宗"语。不过... 明盛于斯评《西游记》之《清风岭唐僧遇怪,木棉庵三藏谈诗》,认为其为后人伪笔,理由为文字不"关合性命真宗",而这与百回本《西游记》第六十四回的文本现实殊不一致。后者存有唐僧与拂云叟相论的"性命真宗"语。不过,这段宗教文字并非与叙事天然一体,似为某一改写者为了宣道目的"加塞"进去,且主体部分都是来自署名冯尊师所撰的《升堂文》,属于典型的全真教影响之留痕。而本回故事中的意象如"荆棘""葛藤""薜萝""萝蓏"等,与"加塞"的宗教文字特别是"葛藤谜语"一词,存在着依托和映射的关系,荆棘岭这一地名和相关景观的写作设定,亦立基于此。故结合盛于斯之言,可以推测他幼年所阅读的三藏谈诗,可能仅是叙述一个"草木之灵""雅会一宵"的韵事,及至世德堂以还之百回本《西游记》,则在此文本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全真化的有限改写环节。但这种改写受制于成熟的故事文本和人物形象塑造,对小说的文学性影响非常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于斯 诗话小说 佛道争衡 葛藤谜语 荆棘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