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础教育要重视教育公平
1
作者 周序 《基础教育改革动态》 2007年第3期32-32,共1页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促进教育公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从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我们必须更加重视教育公平,为广大中小学生平等地享受基础教育资源创造...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促进教育公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从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我们必须更加重视教育公平,为广大中小学生平等地享受基础教育资源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此,本期我们特意编发了安徽、江苏两省有关部门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积累的经验和采取的措施,以供大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资源 教育公平 和谐社会建设 科学发展观 大中小学生 社会公平 以人为本 面积
原文传递
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向新的水平——教育局长学习、座谈社会主义荣辱观
2
作者 孙恭恒(整理) 《基础教育改革动态》 2006年第7期25-30,共6页
三月下旬,正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习的第19期全国地市教育局长研修班和第11期全国县市教育局长培训班学员学习、座谈了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局长们认为总书记对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了极为准确、精辟的阐述,具有很强的思想性... 三月下旬,正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习的第19期全国地市教育局长研修班和第11期全国县市教育局长培训班学员学习、座谈了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局长们认为总书记对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了极为准确、精辟的阐述,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在座谈中,局长们联系实际,畅谈了学习体会和今后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荣辱观教育的工作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建设 教育局长 学习体会 社会主义 未成年人 荣辱观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现实针对性 青少年学生 精神文明
原文传递
搭建教育信息平台 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3
作者 周序 《基础教育改革动态》 2007年第15期33-34,共2页
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落后地区尤其是贫困山区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进步,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很多地方的教育设施相对简单甚至落后,教师的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落后地区尤其是贫困山区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进步,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很多地方的教育设施相对简单甚至落后,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尚有待提高,这些都是阻碍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平台 和谐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 优质教育资源 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技术能力 发展不平衡
原文传递
采取多种途径有效开展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
4
作者 赵京 《基础教育改革动态》 2005年第11期31-32,共2页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它以学校为中心、以学校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解决学校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出发点、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无疑,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特别...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它以学校为中心、以学校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解决学校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出发点、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无疑,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特别对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而言,校本教研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现实选择。然而,由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和文化背景差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本教研 农村中小学 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教学质量 文化背景差异 教学研究 以校为本 研究主体 教师教学 农村地区 现实选择 文化发展 学校 出发点 不平衡 中心
原文传递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三个着眼点
5
作者 赵京 《基础教育改革动态》 2004年第24期7-8,共2页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今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德育工作 教育部 学生 未成年人 着眼点 大纲 加强和改进 国家 中国
原文传递
走出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误区
6
作者 赵京 《基础教育改革动态》 2005年第19期27-29,共3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一种课程形式,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一种课程形式,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自我的责任感,从而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并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认真开展好这门课程,无疑会极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自立创新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课 评价体系 教学目标 创新能力 中小学 课程改革
原文传递
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7
作者 赵京 《基础教育改革动态》 2005年第20期31-32,共2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一门新课程,虽然国家规定了该门课程的名称和课时、并制定了指导纲要,但是,这门课程具体实施的内容和形式则完全要由学校来决定,对于学校、教师和学生而言,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一门新课程,虽然国家规定了该门课程的名称和课时、并制定了指导纲要,但是,这门课程具体实施的内容和形式则完全要由学校来决定,对于学校、教师和学生而言,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的开发和实施需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更加需要家长和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在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发与实施是一个难点,尤其是对于地处经济文化不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而言,它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难度更大,要面临比发达地区中小学更多的困难,要深入解决在思想认识、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课 农村中小学 课程资源 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改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