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赵树理的佚诗《歌生》
- 1
-
-
作者
董大中
-
机构
<山西文学>编辑部
-
出处
《晋阳学刊》
1984年第3期40-45,共6页
-
文摘
赵树理是以小说创作闻名于世的,他的二十几篇(部)小税,大部分已经作为现代文学的瑰宝,名垂史册。如果说,小说为他奠定了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那么,诗歌和戏剧则是他一生勤恳耕耘的另外两个重要方面。提起诗歌,人们会想到《赵树理文集》第三卷所收的《告艾克》。
-
关键词
赵树理
重要地位
现代文学
军阀混战
农民
小说创作
长诗
劳动人民
新体诗
游魂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鲁迅诗论的现实意义
- 2
-
-
作者
李国涛
-
机构
<山西文学>编辑部
-
出处
《晋阳学刊》
1984年第2期86-92,共7页
-
文摘
在中国新诗的发展上,鲁迅是最早的探索者。他在青年时代就想从异域窃得火来,为寂寞的中华诗界点起烈焰,为民族的富强作出贡献。直至晚年,他都不断地把外国的艺术营养输送给初生的中国新诗。对新诗的发展,他关怀备至,发表过许多警辟的意见。鲁迅的诗论是应当深入研究的,因为这是整个鲁迅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前诗歌创作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
关键词
鲁迅
诗论
马克思主义
现实意义
中国新诗
爱国主义
青年时代
共鸣
诗歌理论
诗歌创作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鲁迅典型化的两种手法
- 3
-
-
作者
蔡润田
-
机构
<山西文学>编辑部
-
出处
《晋阳学刊》
1983年第1期86-88,共3页
-
文摘
在研究鲁迅的典型论和他的创作实践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况:一方面鲁迅说他的作品中的人物是“杂取种种人”,“泛无实指”;另一方而,在他的作品(尤其是那些历史小说)中,又确有摹写或斥责现实生活中某个人的言行的现象。但是,在以往一些探讨鲁迅典型论思想的文章中却往往只强调前一方面,而忽视或回避后一方面。这无形中给人造成这样的印象:似乎只有“
-
关键词
鲁迅
典型化
典型论
手法
作品
历史小说
现实生活
创作实践
原型
批评家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拥抱生活 表现时代——新年寄语
- 4
-
-
-
机构
《黄河》编辑部
《山西文学》编辑部
-
出处
《黄河》
1994年第1期4-5,共2页
-
文摘
逝者如斯,在九十年代第四个新春匆匆到来之际,我们向过去的岁月中,给予我们关怀和支持的作家、读者以及各界朋友致以亲切的问候! 刚刚过去的一九九三年,在中国历史上是里程碑式的一年。党的十四大总结了十四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经验。
-
关键词
九十年代
逝者
现代化建设
人爪
主潮
性的自由
创作心态
历史进程
农村改革
文事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