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疫情为契机推进建筑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以《建筑技艺》杂志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文慧 吴春花 +1 位作者 杨琳 熊文文 《传媒论坛》 2022年第12期53-55,共3页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建筑技艺》杂志探寻到了危机下的三个发展契机,对新型人类聚居问题的关注、传统期刊到媒体融合的快速迭代、对线下学术会议提出挑战,通过及时转变期刊角色、寻找新媒体“突破点”、学术论坛打好“配合战”...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建筑技艺》杂志探寻到了危机下的三个发展契机,对新型人类聚居问题的关注、传统期刊到媒体融合的快速迭代、对线下学术会议提出挑战,通过及时转变期刊角色、寻找新媒体“突破点”、学术论坛打好“配合战”三大策略化危为机,不仅在期刊媒体融合方面实现了自救与发展,还强化了央企建筑专业期刊品牌的责任担当,为同类期刊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融合 期刊建设 学术会议 直播 危机与契机
下载PDF
媒体融合背景下行业期刊的内容创新探析——以《建筑技艺》杂志为例
2
作者 吴春花 《科技传播》 2022年第3期42-44,共3页
行业传统期刊《建筑技艺》通过科学定位,加固“内容为本”这个首要核心,做强建筑领域引导力,做精行业信息专业性,做实信息传播可读性,做活出版融合联动性。
关键词 媒体融合 定位 内容 创新
下载PDF
篇首语
3
作者 吴春花 《建筑技艺(中英文)》 2024年第3期4-4,共1页
2023年11月,《建筑技艺》杂志以春日台中心(日本)品鉴报道为契机,特别邀请来自中国和日本的14位青年建筑师,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共愉的风景,关联孕育的建筑——自然、都市、人、物的重构”的学术论坛。随后在12月刊以“共愉的风景”为题... 2023年11月,《建筑技艺》杂志以春日台中心(日本)品鉴报道为契机,特别邀请来自中国和日本的14位青年建筑师,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共愉的风景,关联孕育的建筑——自然、都市、人、物的重构”的学术论坛。随后在12月刊以“共愉的风景”为题,由“AT建筑”春日台中心展开,呈现了金野千惠和其他7组日本青年建筑师的思考与实践。作为它的“姊妹篇”,此期选择8组中国青年建筑师,以“关联”为关键词,试图从事物关联的视角,展现他们在实践中对建筑、人、自然、文化、都市与乡村的重构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建筑师 建筑技艺 学术论坛 关键词 思考与实践 中国和日本 风景 重构
下载PDF
篇首语
4
作者 吴春花 《建筑技艺(中英文)》 2024年第2期4-4,共1页
工业建筑伴随工业革命的发生而出现,经历蒸汽机时代到电气化时代、信息化时代,工业已经进入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智能化时代。以大数据、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背后,工业建筑正在发生哪些巨大改变?对于工业建筑空间,不变的是什... 工业建筑伴随工业革命的发生而出现,经历蒸汽机时代到电气化时代、信息化时代,工业已经进入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智能化时代。以大数据、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背后,工业建筑正在发生哪些巨大改变?对于工业建筑空间,不变的是什么,变化的又是什么?基于此,本期专题将关注“从工业到工业建筑”,即从不同产业领域来展现不同的工艺流程、生产管控模式之下的工业建筑设计与建造。工业建筑因先天具有的工艺生产属性,秩序与效率追求下的空间理性是始终不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建筑设计 信息化技术 智能制造 产业变革 管控模式 电气化时代 大数据 蒸汽机时代
下载PDF
篇首语
5
作者 吴春花 《建筑技艺(中英文)》 2024年第1期4-4,共1页
住房,一直是关系民生福祉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从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追求速度和数量的发展时期,到现在解决“好不好”的问题、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如何让老百姓住上更好的房子?如何建设新时代“好房子”?如何实现优良的居住... 住房,一直是关系民生福祉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从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追求速度和数量的发展时期,到现在解决“好不好”的问题、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如何让老百姓住上更好的房子?如何建设新时代“好房子”?如何实现优良的居住品质与推动住房的可持续发展?是自2023年以来城乡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的问题。什么样的房子才称得上是“好房子”?舒适、安全、便利、宜居、健康、绿色、智能……这些构建人、空间、社区与环境的特征或许都涵盖其中。本期“AT建筑”以位于深圳光明区的长圳凤凰英荟城这一超大规模的公共住房项目为例,解读“好房子”从设计到建造的创新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发展 公共住房 创新实践 城乡建设工作 可持续发展 居住品质 超大规模 民生福祉
下载PDF
篇首语
6
作者 吴春花 《建筑技艺(中英文)》 2024年第4期4-4,共1页
当前城市建设中,当更新逐渐成为日常,当大拆大建的白板式场地策略不再奏效,面对或重要或普通的既有环境,拆还是留,或者拆多少、如何留,建筑师正在越来越积极地介入其中,从不同的视角出发重新链接环境与氛围、环境与事件、环境与人的活... 当前城市建设中,当更新逐渐成为日常,当大拆大建的白板式场地策略不再奏效,面对或重要或普通的既有环境,拆还是留,或者拆多少、如何留,建筑师正在越来越积极地介入其中,从不同的视角出发重新链接环境与氛围、环境与事件、环境与人的活动。本期“AT建筑”来到景德镇陶溪川,走进建筑师董功设计完成的川上行(景仰书院),深度观察与探讨“平凡之物”何以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前城市 建筑师 大拆大建 既有环境 书院 景德镇 环境与人
下载PDF
超高层建筑 被引量:3
7
作者 朱晓琳 吴春花 《建筑技艺》 2011年第3期40-46,39,共12页
AT:超高层建筑本身占地面积有限,交通核又占据标准层很大的面积,可以说它只是提供了一种物质空间,为人的考虑很少,同时超高层建筑主要依靠设备、机械、能源来实现整个建筑的运行,人与自然的接触也非常有限,例如无法享受到自然的通风、... AT:超高层建筑本身占地面积有限,交通核又占据标准层很大的面积,可以说它只是提供了一种物质空间,为人的考虑很少,同时超高层建筑主要依靠设备、机械、能源来实现整个建筑的运行,人与自然的接触也非常有限,例如无法享受到自然的通风、似乎也感受不到土地,那么超高层建筑如何实现对人的关怀? 王昀:从题目的文字上来看似乎都是对超高层建筑持一种否定的态度和意见.如果说在一个城市当中,在土地确实很紧张的前提下,不得不进行超高层建筑建造的时候,超高层建筑可能会作为土地和各种综合因素下的一个选择.当超高层建筑作为一个象征性来使用和因城市人口膨胀而成为不得已的选择,这两种情况的结果看起来一样,但是在观念上实际是完全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建筑师 同济大学 工作室 美术家 建筑设计事务所 建筑学硕士
下载PDF
西线工作室地缘共同体的探索与实践--访西线工作室主持建筑师魏浩波、谢劲松 被引量:3
8
作者 吴春花(采访) 魏浩波 谢劲松 《建筑技艺》 2018年第12期28-35,共8页
AT:贵州具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与多民族的地域文化特征,这一特征深刻影响着传统城市风貌格局与建筑空间的塑造,也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形态。对此,您如何看待?西线工作室:贵州处于世界三大连片喀斯特发育区之一的东亚片区中心,是世界喀... AT:贵州具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与多民族的地域文化特征,这一特征深刻影响着传统城市风貌格局与建筑空间的塑造,也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形态。对此,您如何看待?西线工作室:贵州处于世界三大连片喀斯特发育区之一的东亚片区中心,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最复杂、景观类型最多的片区,涵盖贵州全省95%的县份;其地缘秩序为“位置经营+单元同构”,基于特殊的地形结构,贵州的乡土建造形成了特定的场所建造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室 西线 地缘 建筑师 共同体 地域文化特征 喀斯特地貌 建筑空间
下载PDF
建筑设计中的土木方法——访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土木方建筑工作室主持人张冰 被引量:1
9
作者 吴春花(采访) 张冰 《建筑技艺》 2020年第6期80-87,共8页
AT:从结构到建筑,从学习到独立实践,您如何在建筑与结构的思维下看待建筑与建筑创作?张冰:我父亲在20世纪50年代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一生淡泊名利,喜爱书法。受父亲的影响,我自幼研习书法、国画及篆刻,怀着少许对绘画的喜爱,报考了... AT:从结构到建筑,从学习到独立实践,您如何在建筑与结构的思维下看待建筑与建筑创作?张冰:我父亲在20世纪50年代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一生淡泊名利,喜爱书法。受父亲的影响,我自幼研习书法、国画及篆刻,怀着少许对绘画的喜爱,报考了工民建专业,学习了大部分建筑结构方面的知识,那时每学期都会有一个建筑设计大课,而每次的建筑设计作业我都特别感兴趣,与其他同学相比,我都会增加建筑鸟瞰图或立面阴影图,这成为我建筑设计的起点。本科毕业后,我从事了四年的钢结构建筑与结构设计,怀着对建筑学的憧憬与向往,经过建筑快图、理论阅读等充分的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设计 建筑规划设计 工民建专业 建筑与结构 钢结构建筑 建筑创作 结构设计 鸟瞰图
下载PDF
公共参与语境下的新型图书馆建构——访ALA Architects建筑事务所 被引量:1
10
作者 侯梦瑶 Samuli Woolston 《建筑技艺》 2019年第4期44-47,共4页
AT:赫尔辛基Oodi中央图书馆坐落于赫尔辛基文化中心区域,场地附近有多个地标性建筑。中央图书馆作为新的文化地标,在设计之初是怎样确定其定位和价值,处理与周边建筑和场所的关系的?Samuli Woolston:我们想要通过打造一个友好且美观的建... AT:赫尔辛基Oodi中央图书馆坐落于赫尔辛基文化中心区域,场地附近有多个地标性建筑。中央图书馆作为新的文化地标,在设计之初是怎样确定其定位和价值,处理与周边建筑和场所的关系的?Samuli Woolston:我们想要通过打造一个友好且美观的建筑,来展现类似这种图书馆机构的社会理想,图书馆三层(阅读空间)正好与议会大厦的入口处于同一高度,表达了一定的对话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事务所 图书馆 公共参与 ALA 地标性建筑 语境 赫尔辛基 中心区域
下载PDF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进口博览会功能提升工程——访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总建筑师、设计总负责人傅海聪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笑楠 王文慧 张俊杰 《建筑技艺》 2019年第2期36-37,共2页
AT:首届进博会及虹桥国际经贸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以下简称国展中心)举办,"四叶草"再次成为海内外会展业的聚焦点,见证了一次举世瞩目的国际贸易盛事。华建集团华东总院既承担了国展中心的原创设计任务,又是本次升级改... AT:首届进博会及虹桥国际经贸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以下简称国展中心)举办,"四叶草"再次成为海内外会展业的聚焦点,见证了一次举世瞩目的国际贸易盛事。华建集团华东总院既承担了国展中心的原创设计任务,又是本次升级改造的设计总包方,请您谈谈这一工程的重大意义和我院在项目中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设计 会展中心 华东 工程 上海 博览会 院长 进口
下载PDF
创新创意 中南院铁路客站建筑创作之路
12
作者 李春舫 《建筑技艺》 2018年第9期16-19,共4页
过去十余年,中国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令全世界瞩目,并在“一带一路”沿线20国青年票选中,高居“中国新四大发明”之首。新一代铁路旅客车站的大量建设,为建筑师特别是中国本土建筑师提供了广阔的展示舞台。
关键词 铁路客站 建筑师 建筑设计院 建筑创作 创意 创新 股份 速度
下载PDF
后“巴黎协议”时代建筑与城市设计的挑战——访华汇设计规划/城市设计总监黄文亮
13
作者 吴春花 《建筑技艺》 2016年第7期12-19,共8页
绿色,这个近年来炙手可热的词汇充斥着建筑设计领域的许多方面。当国际先进的绿色设计理念和绿色技术、绿色评价标准被热捧,各种铂金级建筑的身后,我们是否关注到本土嫁接的问题?当技术支撑的新建筑林立,我们是否对10年、30年甚至... 绿色,这个近年来炙手可热的词汇充斥着建筑设计领域的许多方面。当国际先进的绿色设计理念和绿色技术、绿色评价标准被热捧,各种铂金级建筑的身后,我们是否关注到本土嫁接的问题?当技术支撑的新建筑林立,我们是否对10年、3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使用能耗有所警醒?当雾霾蔓延全国,我们深恶痛绝时,作为设计师的我们是否真的可以做些什么,从而回归健康的绿色设计,倡导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此期专题特别选取为绿色不断做出努力的设计师观点及其实践案例,探讨当下的绿色设计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设计 城市设计 设计规划 健康 总监 协议 巴黎 绿色技术
下载PDF
精准的建造,我们还没过这一关——访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技术与艺术工作室主持建筑师李竹
14
作者 吴春花 李竹 《建筑技艺》 2020年第2期34-41,共8页
AT:不论国内或国外的学习经历,及大院的经验对现在的独立实践有哪些帮助?李竹:从小在山城重庆长大的我没有留学的经历,但是在我身上同样也体现出了迁徙和不同知识体系交融的印记。我在1996年进入重庆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学习建筑学,在... AT:不论国内或国外的学习经历,及大院的经验对现在的独立实践有哪些帮助?李竹:从小在山城重庆长大的我没有留学的经历,但是在我身上同样也体现出了迁徙和不同知识体系交融的印记。我在1996年进入重庆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学习建筑学,在学校的学习生涯中,获取知识的途径除了来自于"重建工"学派的教学体系、师长们传授的经验,更多的就是在重庆这座充满"解构"色彩的城市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套服务 东南大学 人居条件 建筑设计 工作室 技术与艺术 研究院
下载PDF
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思考-访Aedas全球设计董事及主席纪达夫
15
作者 刘笑楠 《建筑技艺》 2018年第1期58-65,共8页
纪达夫:中国正在经历着历史上任何时期、任何其他国家都无法比拟的高速城市化进程,这一进程带来的是每年大约2000万人口进行建筑建造与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中国城市独特的高密度、高层市场需要全新的建筑类型,都决定了中国未来会出... 纪达夫:中国正在经历着历史上任何时期、任何其他国家都无法比拟的高速城市化进程,这一进程带来的是每年大约2000万人口进行建筑建造与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中国城市独特的高密度、高层市场需要全新的建筑类型,都决定了中国未来会出现更多的高层OFT住宅、SOHO塔楼以及连通多层的商业街,共同创建出西方从未有过的城市规模和建筑密度,来满足中国快速的新型“工作一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设计 达夫 城市化进程 基础设施建设 建筑类型 市场需要 SOHO 建筑密度
下载PDF
聚焦文博建筑,回应时代命题——访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桂学文
16
作者 王文慧 桂学文 《建筑技艺》 2021年第1期8-9,共2页
AT: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南院")一直以大型交通枢纽和铁路客站设计为业界所熟知,请您简要介绍下中南院在文化会展建筑方面的总体情况?桂学文:中南院是国家最早组建的六大区综合性建筑设计院之一,至今已有... AT: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南院")一直以大型交通枢纽和铁路客站设计为业界所熟知,请您简要介绍下中南院在文化会展建筑方面的总体情况?桂学文:中南院是国家最早组建的六大区综合性建筑设计院之一,至今已有近七十年的历史,设计项目涵盖交通、文博、商业、医疗、酒店、办公、体育、居住、教育、产业园等众多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设计院 学文 总建筑师 会展建筑 产业园 南院 文博 时代命题
下载PDF
篇首语
17
作者 吴春花 《建筑技艺》 2023年第4期4-4,共1页
自1851年伦敦首届世界博览会上水晶宫开启了现代建筑划时代的意义之始,各种博览会作为一种大型事件层出不穷,象征技术与社会进步的著名建筑更是不胜枚举。建筑“物”或者说一种建筑产品的价值和意义,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被不断放大。然而... 自1851年伦敦首届世界博览会上水晶宫开启了现代建筑划时代的意义之始,各种博览会作为一种大型事件层出不穷,象征技术与社会进步的著名建筑更是不胜枚举。建筑“物”或者说一种建筑产品的价值和意义,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被不断放大。然而,当环境议题、人的议题、社会议题成为当下与未来的重要关切,我们是否应该换一种方式思考建筑实践,不是建造更多的建筑物,而是参与到改善环境的过程中,建造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基于此,本期“AT建筑”特别关注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土设计研究中心创作的天府农业博览园主展馆,探讨从“生态·木作”出发的本土绿色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智慧 世界博览会 木作 博览园 水晶宫 本土设计 环境议题 社会议题
下载PDF
篇首语
18
作者 吴春花 《建筑技艺》 2023年第8期4-4,共1页
在2021年7月刊,《建筑技艺》曾以“‘植物’的建构”为主题,深度展现了江苏省第十一届园艺博览会主展馆“向植物学习”的轻介入策略。与此类似,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同样选址于一片远离城市的废弃矿区宕口中,虽然不同于前... 在2021年7月刊,《建筑技艺》曾以“‘植物’的建构”为主题,深度展现了江苏省第十一届园艺博览会主展馆“向植物学习”的轻介入策略。与此类似,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同样选址于一片远离城市的废弃矿区宕口中,虽然不同于前者部分工业遗存的更新改造与新建并举,后者以应对功能的新建为主,但恢复自然、接续自然皆为共同的目标。在这一目标下,本期“AT建筑”将从“地形建构”的角度,重点剖析综合馆暨自然馆的设计策略,同时也将儿童友好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及1号门、“一云落雨”国际馆一并纳入进行比较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新改造 工业遗存 介入策略 废弃矿区 园林博览会 国际馆 综合馆 设计策略
下载PDF
篇首语
19
作者 吴春花 《建筑技艺》 2023年第11期4-4,共1页
文化,从来都是抽象的,但又常常是具体的。尤其对于考古学来说,同一历史时期遗迹和遗物的集合作为某一特定文化的产物,共同表征着这种文化。提及三星堆遗址,竖眼立耳似笑非笑的青铜面具、环握巨手衣着华服的立人、节节攀升神龙飞腾的青... 文化,从来都是抽象的,但又常常是具体的。尤其对于考古学来说,同一历史时期遗迹和遗物的集合作为某一特定文化的产物,共同表征着这种文化。提及三星堆遗址,竖眼立耳似笑非笑的青铜面具、环握巨手衣着华服的立人、节节攀升神龙飞腾的青铜神树……蜀人的青铜时代如此瑰奇,无不令人惊叹。那么,面对古人生动、丰富、独特的文化表达,应该以怎样的当代建筑语言去联结、承载、传达这种文化内核,是至关重要的。本期“AT建筑”特别探访近期建成开放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将从“基于文化意象的建构”视角出发,回溯并展现建筑师从概念捕捉到意图表达的设计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时代 青铜面具 青铜神树 三星堆遗址 文化内核 三星堆博物馆 文化意象 考古学
下载PDF
篇首语
20
作者 吴春花 《建筑技艺》 2023年第7期4-4,共1页
桥作为一种基础设施构筑物,似乎一直处在建筑学视角的边缘地带而较少被提及。但自古以来,每一座桥都凝聚着极高的营造智慧,不仅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着便利,更承载着当地人的精神追求。《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不仅以其圆木编... 桥作为一种基础设施构筑物,似乎一直处在建筑学视角的边缘地带而较少被提及。但自古以来,每一座桥都凝聚着极高的营造智慧,不仅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着便利,更承载着当地人的精神追求。《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不仅以其圆木编拱的结构称奇,更以其连接两岸熙攘繁盛的市井生活称妙。这里的桥,不同于伴随现代工程技术进步而发展的大型桥梁,它是现代生活中尺度、规模较小的交通联系设施,也是人们欢聚、交流的场所。本期以“桥与风景”为主题,选取建筑师设计的桥,探讨当下这一日常基础设施的营造技艺,以及它对环境塑造、交通连接、公共服务等的综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工程技术 《清明上河图》 基础设施 市井生活 建筑师设计 营造技艺 综合效应 环境塑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