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弘扬中华文明,繁荣学术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学习体会
1
作者 王学典 《中国期刊年鉴》 2022年第1期118-119,共2页
2021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以线上会议形式举行,90多位主讲嘉宾和与会代表聚焦我国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热烈讨论,以下为本刊摘编的部分开幕式嘉宾发言观点。
关键词 《文史哲》 中国学术期刊 中华文明 全体编辑人员 学习体会 主讲嘉宾 习近平总书记 繁荣学术
下载PDF
新文科与新时代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学典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1期38-47,124,125,共12页
新文科的本质内涵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而它所针对的是近四十年来直接复制于欧美的西方学术体系;与原有文科特别强调“分科治学”不同,新文科则推动“学科融合”,以问题为平台整合学科而不是以学科为平台切碎问题,是新文科的理念;新... 新文科的本质内涵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而它所针对的是近四十年来直接复制于欧美的西方学术体系;与原有文科特别强调“分科治学”不同,新文科则推动“学科融合”,以问题为平台整合学科而不是以学科为平台切碎问题,是新文科的理念;新文科的提出绝非偶然,它实际上与当下正在进行的第三次学术大转型密切相关,与学术界跨入新时代紧密相连,新时代要求矫正“象牙塔化”的人文学术,呼唤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学术研究;聚焦于中国经验、中国材料、中国数据、中国案例、中国实践,并抽象出中国法则、中国理论、中国概念,进而全面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是新文科的终极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学术转型 学科融合 学科建设 分科治学 问题意识 中国经验
下载PDF
人格境界、术业专攻、写作能力与成才——与青年学生谈治学之三
3
作者 王学典 《社会科学论坛》 2020年第5期217-230,共14页
以往每年给大家上课,都着重讲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问题意识,二是理论工具,三是现代学术和传统学术的区别。今年变得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忙,问题意识和理论的价值、理论的作用这些问题就先不讲了。近来好几家网站、学术公众号在推送《功力与... 以往每年给大家上课,都着重讲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问题意识,二是理论工具,三是现代学术和传统学术的区别。今年变得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忙,问题意识和理论的价值、理论的作用这些问题就先不讲了。近来好几家网站、学术公众号在推送《功力与见识》这篇文章,这是十几年前的作品,现在仍被推送,这说明对有些人还是有作用的,所以那里面涉及的内容也不再正面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学术 人格境界 传统学术 推送 写作能力 术业专攻 治学
下载PDF
新时代期刊人的历史使命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学典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9-22,共4页
在学术演化进程中,在一些重大历史关头,期刊能发挥引领时代、创造历史的重大作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重要回信精神,承担期刊人历史使命,期刊应以满足国家和民族的重大需求为圭臬,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 在学术演化进程中,在一些重大历史关头,期刊能发挥引领时代、创造历史的重大作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重要回信精神,承担期刊人历史使命,期刊应以满足国家和民族的重大需求为圭臬,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以学术创新不断坚定文化自信,在“双创”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以高品质学术期刊推动优秀学术人才建设,为科学工作者打造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刊 学术引领 历史创造 中国范式
下载PDF
中国知识体系建构:从“特色”到“自主”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学典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2期11-12,123,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一直非常关心、高度重视。2022年4月25日,习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再次系统阐述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背景、原则方向、目标任务和现实要求,并进一步明确指出:“加快构建中... 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一直非常关心、高度重视。2022年4月25日,习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再次系统阐述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背景、原则方向、目标任务和现实要求,并进一步明确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由一直强调“中国特色”,到着重突出“中国自主”,这一重要论断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工作重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知识体系建构 习总书记 自主 工作重心 哲学社会科学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笔谈
6
作者 阿拉坦仓 刘京希 刘星 《前沿》 2022年第1期5-11,共7页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源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出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源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出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根基。本期我们约请了阿拉坦仓、刘京希、刘星三位学者就此话题,分别从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创造性转化、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构建本土话语体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价值探微视角发表看法,期待学界进一步的关注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数学 《文史哲》 文化自信
下载PDF
以品牌化建设提升学术期刊竞争力
7
作者 刘京希 《中国期刊年鉴》 2022年第1期301-302,共2页
值《文史哲》杂志创刊70周年之际,2021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给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界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和努力目标:“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
关键词 《文史哲》 学术人才 学术期刊 全体编辑人员 中外学术交流 品牌化建设 杂志创刊 研究成果
下载PDF
新时代期刊人的历史使命
8
作者 王学典 《中国期刊年鉴》 2022年第1期190-193,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指出,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指出,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不仅指出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学术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更为我国学术期刊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创新成果是学术期刊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本文为《文史哲》杂志主编王学典就学术期刊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承担期刊人的历史使命分享其经验、理念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史哲》 学术期刊 全体编辑人员 历史和现实 创新成果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理念与思考 学术价值
下载PDF
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全国政协书院“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与特质”研讨座谈会暨“周周论学”活动发言摘登
9
作者 王魏 刘斌 +11 位作者 何努 贺云翱 李守奎 付巧妹 叶小文 陈胜前 王学典 王震中 李勇刚 韩建业 张连起 张复明 《精神文明导刊》 2022年第8期14-19,共6页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主要成果和重要意义王魏(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秉持“多学科、多角度、全方位”的理念,围绕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期间的浙江余杭良猪、山西襄汾陶寺、陕西神木石昂、河...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主要成果和重要意义王魏(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秉持“多学科、多角度、全方位”的理念,围绕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期间的浙江余杭良猪、山西襄汾陶寺、陕西神木石昂、河南便师二里头等四处都邑性遗址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的其他中心性遗址实施重点发掘,并对这些遗址周边的聚落群开展大规模考古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余杭 考古调查 山西襄汾 中国社会科学院 二里头 全国政协 学部主任 辽河流域
原文传递
在“古今中外”四重语境下“守正创新”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学典 《旗帜》 2021年第8期47-48,共2页
哲学社会科学学刊界在"古今中外"交汇语境下建设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必须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找准"引领创新"的办刊发力点,创造性地设置议题,更好地履行"植根中国现实,锻铸中国理论"的时代... 哲学社会科学学刊界在"古今中外"交汇语境下建设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必须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找准"引领创新"的办刊发力点,创造性地设置议题,更好地履行"植根中国现实,锻铸中国理论"的时代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学刊 四重语境 守正创新
原文传递
重建中华传统节日体系 打造东方伦理型生活方式
11
作者 王学典 《中国政协》 2020年第10期92-93,共2页
中华传统节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凝结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涵养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今天,受工业化、城市化、商业化等因素的冲击,传统节日出现了淡... 中华传统节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凝结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涵养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今天,受工业化、城市化、商业化等因素的冲击,传统节日出现了淡化与式微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民族情感 思想精华 中华传统节日 文化血脉 重要载体 商业化
原文传递
守住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12
作者 王学典 《中国政协》 2022年第20期58-59,共2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新时代十年,习近平总书记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深沉坚定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新时代十年,习近平总书记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深沉坚定的文化自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一个个成功实践有力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传承发展 战略眼光 实际相结合 时代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