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榆林市科技特派员九种模式助农民创新创业
1
作者 王铁林 《榆林科技》 2015年第2期16-16,共1页
近日,笔者从榆林市科技局了解到,从2007年开始实施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服务和创新创业工程以来.7年时间。市、县两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组织实施农村科技创业项目737项.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331个、新技术923项.
关键词 科技创业 科技局 榆林市 创新 农民 科技服务 投入资金 新品种
原文传递
科技让土地焕发生机——记榆林市科技特派员乔俊宏
2
作者 刘予涵 《榆林科技》 2015年第2期20-20,共1页
行走在横山肥的无定河畔,两岸绿油油的稻田集中连片,湿润瓣空气中仿佛能嗅到稻谷的香味,让人感觉似乎来到了江南。很难想象,这片优秀的水稻田,曾经被撂荒。而眼前的这一切,都和一个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就是榆林市科技特派员、榆... 行走在横山肥的无定河畔,两岸绿油油的稻田集中连片,湿润瓣空气中仿佛能嗅到稻谷的香味,让人感觉似乎来到了江南。很难想象,这片优秀的水稻田,曾经被撂荒。而眼前的这一切,都和一个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就是榆林市科技特派员、榆林市宏驼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乔俊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市 科技 土地 水稻田 无定河 总经理
原文传递
学院里走出的特派员——记榆林市科技特派员柴岩
3
作者 刘予涵 《榆林科技》 2015年第2期21-21,共1页
在榆林的科技特派员队伍中,有一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教授。他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同时他又是农业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组长。
关键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榆林市 学院 国务院 农业部 专家
原文传递
来了“科特派” 农民富得快——榆林市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工作调查——上科技助力榆林农牧产业发展——记榆林市马铃薯、羊子科技特派员团队
4
作者 刘娇矫 《榆林科技》 2015年第2期16-16,共1页
粉红的荞麦、鲜红的大枣、金黄的玉米、紫色的茄子、嫩绿的大棚蔬菜,还有洁自的羊群、黑色的生猪…-金秋时节,走在榆林的黄土高坡、塞外大漠,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片片五彩斑斓的丰收景象,
关键词 科技创业 榆林市 羊群 马铃薯 产业 林农 农村 农民
原文传递
小红果做出大产业——记府谷县科技特派员刘子贤
5
作者 刘予涵 《榆林科技》 2015年第2期19-19,共1页
在第十七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的府谷展区,每天都有一个人端着一杯海红果酒穿梭在人群中,热情地介绍自己的产品。从2009年开始研发海红集产品到2013年府州红累酒的成功上市,从“煤老板”到科技特派员,四年来.刘子贤完... 在第十七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的府谷展区,每天都有一个人端着一杯海红果酒穿梭在人群中,热情地介绍自己的产品。从2009年开始研发海红集产品到2013年府州红累酒的成功上市,从“煤老板”到科技特派员,四年来.刘子贤完成了一个华丽的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 大产业 红果 贸易洽谈会 中国东西部 果酒 海红 产品
原文传递
在沙漠里播种绿色希望——记榆阳区科技特派员张连虎
6
作者 刘予涵 《榆林科技》 2015年第2期20-20,共1页
榆阳区北部处于毛乌素沙漠南缘,许多村子沙地远多于耕地,这里的农户广种薄收,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然而,就是在这片土地上,科技特派员张连虎扎根15年,先后在填充伙沟、南沙、酸梨海则等地从事农业设施建设和农技推广工作,默默地... 榆阳区北部处于毛乌素沙漠南缘,许多村子沙地远多于耕地,这里的农户广种薄收,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然而,就是在这片土地上,科技特派员张连虎扎根15年,先后在填充伙沟、南沙、酸梨海则等地从事农业设施建设和农技推广工作,默默地将绿色的希望播种在沙漠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漠 榆阳区 科技 播种 农技推广工作 设施建设 耕地
原文传递
神木科技特派员让新技术提升农业效益——神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超千户
7
作者 乔嵘 王铁林 《榆林科技》 2015年第2期21-21,共1页
在神木,知道郭云峰的人可能不是很多.可有一部分人不但非常了解他,甚至离不开他,这部分人就是神木县的种植户口郭云峰是神爪具首批科技特派员之一,在他担任科技特派员的7年中,
关键词 神木县 专业合作社 农业效益 科技 新技术 农民 种植户
原文传递
农民眼中的“大明星”——记榆阳区大纪汗村科技特派员张明海
8
作者 刘予涵 《榆林科技》 2015年第2期19-19,共1页
“他是我们致富的好帮手,也是我们这儿的‘大明星’,这里的人都认识他。”提起科技特派员张明海,榆阳区大纪汗村的村民张志祥赞不绝口。他告诉记者,在张明海的指导和帮助下,养猪的效益一年比一年好,他家今年还新建了机械化程度高... “他是我们致富的好帮手,也是我们这儿的‘大明星’,这里的人都认识他。”提起科技特派员张明海,榆阳区大纪汗村的村民张志祥赞不绝口。他告诉记者,在张明海的指导和帮助下,养猪的效益一年比一年好,他家今年还新建了机械化程度高、能减轻一半劳力的阳光猪棚,预计收入能比往年提高一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阳区 科技 明星 农民 机械化程度 养猪
原文传递
科技特派员曹源:“村民满意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9
作者 安娜 《榆林科技》 2015年第2期17-17,共1页
作为一位女性,有人说她为人热情,大方泼辣;作为一位干部,有人说他没有架子,平易近人,作为一位技术员,有人说她技术精湛,叫她老师。她自己说:“我就是一个领工资的农民。”
关键词 村干部 村官 农村 群众工作
原文传递
师仰新:“我就是为乡亲们跑跑腿”
10
作者 安娜 刘娇娇 《榆林科技》 2015年第2期20-20,共1页
师仰新是一名农艺师,子洲肥农机推广中心主任,获是过市优秀共产党员、县劳动模范、县十大杰出青年等光荣称号。在他看来,科技特派员就是为乡亲们跑腿的,不勤快便不是一名好特派员。
关键词 农机推广 共产党员 劳动模范 农艺师
原文传递
叶庆忠:“技物结合”助农增收
11
作者 刘娇娇 《榆林科技》 2015年第2期18-18,共1页
“夏马铃薯产量原来亩产2000到3000斤,通过引进新品种,地膜覆盖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农技远用及农资配备,现在夏马铃薯一般亩产5000到6000斤,最高亩产达到了8040多斤。农民收入由原来的每亩2000到3000元,通过套种等技术提高到... “夏马铃薯产量原来亩产2000到3000斤,通过引进新品种,地膜覆盖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农技远用及农资配备,现在夏马铃薯一般亩产5000到6000斤,最高亩产达到了8040多斤。农民收入由原来的每亩2000到3000元,通过套种等技术提高到现在的每亩10000元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物结合 马铃薯产量 测土配方施肥 技术推广 地膜覆盖 农民收入 亩产 新品种
原文传递
陈学军:干给农民看 带着农民干
12
作者 刘予涵 《榆林科技》 2015年第2期17-17,共1页
走进定边县盐场堡镇贾圈村,远远地就看到矗立着的大型喷灌机和一望无际的马铃薯田,这里就是科技特派员陈学军的马铃薯生产基地。村民王大爷告诉记者,过去种的马铃薯都是自家吃,基本上卖不了多少,自从陈学军来推广新品种,他们的马... 走进定边县盐场堡镇贾圈村,远远地就看到矗立着的大型喷灌机和一望无际的马铃薯田,这里就是科技特派员陈学军的马铃薯生产基地。村民王大爷告诉记者,过去种的马铃薯都是自家吃,基本上卖不了多少,自从陈学军来推广新品种,他们的马铃薯田都是机械化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马铃薯田 大型喷灌机 机械化作业 生产基地 新品种
原文传递
高治斌:让苹果成为富民产业
13
作者 刘予涵 《榆林科技》 2015年第2期21-21,共1页
近年来,我市南部县区群众种植果树和积极性空前高涨,果树产业规模逐年发展壮大,以山地苹果为代表的特色品牌正在形成。日益崛起的苹果产业,离不开科技部门的大在力支持,更离不开科技特派员的辛勤汗水,高治斌就是其中的一位。
关键词 苹果产业 产业规模 科技部 南部县 果树 山地
原文传递
杨润芳:“反租倒包”让利农民
14
作者 刘娇娇 《榆林科技》 2015年第2期19-19,共1页
走进靖边县东坑镇小桥畔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大棚,隐约还能看到大棚里生长茂盛的疏菜和水果,这是科技特派员杨润芳为村里建起的“致富棚”。
关键词 农民 靖边县 大棚 致富
原文传递
王向娃:庭院经济架起致富桥
15
作者 刘予涵 《榆林科技》 2015年第2期18-18,共1页
“我们佳县耕地少,以前种点东西只够自己吃饱,基本没有多余的出售。现在可大不一样了,院子里就能搞种植,日子也越来越好,快进来看看。”
关键词 庭院经济 致富 出售
原文传递
新年致辞
16
《榆林科技》 2011年第4期1-1,共1页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2011年在成功和收获的喜悦中即将过去,这是令人难以忘怀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坚持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国民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各项工作...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2011年在成功和收获的喜悦中即将过去,这是令人难以忘怀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坚持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国民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飞跃。在这振奋人心的形势下,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榆林科技》作为我市唯一的综合性科技刊物,正以它精美赏目的板面、生动活泼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展示在广大读者面前,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好评。承蒙各界人士的厚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刊物 科学发展观 跨越式发展 与时俱进 国民经济 市政府 读者
原文传递
闫志奇:村民眼中的“能耐人”
17
作者 刘娇矫 《榆林科技》 2015年第2期17-17,共1页
“他是个‘能耐人’,知道得多,我们地里的菜出现问题都找他来治。”走进靖边县东坑镇家峁村,说起闫志奇很多村民都说着类似的话。
关键词 村干部 村官 农村 群众工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