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德与文明》2018年征稿征订启事
1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年第12期1504-1504,共1页
《道德与文明》杂志创刊于1982年,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家伦理学专业期刊,中国伦理学会会刊,由中国伦理学会和天津社会科学院合办,编辑部设在天津。《道德与文明》是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权威期刊... 《道德与文明》杂志创刊于1982年,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家伦理学专业期刊,中国伦理学会会刊,由中国伦理学会和天津社会科学院合办,编辑部设在天津。《道德与文明》是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权威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中国北方地区优秀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订启事 文明 道德 中国北方地区 中文核心期刊 专业期刊 征稿 人文社会科学
下载PDF
康德道德哲学中的一个回溯论证——科斯嘉德式的重建之批判
2
作者 李科政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4-111,共8页
科斯嘉德相信,康德的《奠基》中包含着一个回溯论证,旨在表明人的“理性本性”是一切事物的善性或价值的来源,并且在这种意义上叫做目的自身。这种诠释在英语学界获得许多学者的赞同与效仿,进而引发一系列科斯嘉德式的重建。目前,针对... 科斯嘉德相信,康德的《奠基》中包含着一个回溯论证,旨在表明人的“理性本性”是一切事物的善性或价值的来源,并且在这种意义上叫做目的自身。这种诠释在英语学界获得许多学者的赞同与效仿,进而引发一系列科斯嘉德式的重建。目前,针对这种重建的批评可以分为两种:技术性的批评与一般性的批评。技术性的批评难以从根本上动摇这种重建,甚至还会不断催生新的版本。现有的几种一般性的批评包含着一些争议性的前提,难以被普遍接受。因此,最好的策略是从“理性本性”的科斯嘉德式的定义出发,对这种重建提出一般性的批评,以证明任何此类重建都不可能是对《奠基》的正确诠释,并且在根本上有悖于康德道德哲学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科斯嘉德 回溯论证 理性本性 目的自身
下载PDF
数字出版物之优缺点论说——与纸质出版物相参照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建磊 樊鹤平 《新媒体研究》 2019年第20期98-100,共3页
与传统的纸质出版物相比较,数字出版物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可快速检索等优点,它可以将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结合在一起,传播速度快、绿色环保、前景广阔,但因其自身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政府在其中可以发挥“引路人”的作... 与传统的纸质出版物相比较,数字出版物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可快速检索等优点,它可以将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结合在一起,传播速度快、绿色环保、前景广阔,但因其自身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政府在其中可以发挥“引路人”的作用,多管齐下,构建一个良性竞争与发展的出版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质出版物 数字出版物 数字交互 政府引导
下载PDF
康德“人格中的人性”与目的自身——以科斯嘉德式的诠释为切入点的考察 被引量:7
4
作者 李科政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7-123,共7页
康德"人是目的"的命题对现代社会影响重大,它要求我们把自己与他人"人格中的人性"当作目的来使用。然而,围绕"人格中的人性"与"目的自身"两个关键术语,国内学界的主流诠释与流行于英语学界的... 康德"人是目的"的命题对现代社会影响重大,它要求我们把自己与他人"人格中的人性"当作目的来使用。然而,围绕"人格中的人性"与"目的自身"两个关键术语,国内学界的主流诠释与流行于英语学界的科斯嘉德式的诠释存在较大分歧。科斯嘉德式的诠释主张"人格中的人性"是指一般的设定目的的能力,并且主张它是其他一切事物的价值来源,在这种意义上叫做目的自身。但这显然是对康德的曲解,因为在康德看来,两种目的的价值在性质上与来源上都截然不同。设定目的的能力惟有独立于偏好、仅仅以自身为规定根据时才是目的自身。人生而是自我立法的自由存在者,从而必须被当作目的自身来对待,这才是"人是目的"的核心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人性 目的自身 科斯嘉德 伍德
下载PDF
帕通对康德伦理学的诠释及其影响
5
作者 李科政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5-173,共9页
帕通及其《定言命令式》一书对当代英语学界康德研究影响深远,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帕通对康德伦理学做出了一种同情的与接近直观的诠释,强调定言命令式不仅必须应用于对人的经验行动的检测,还必须在人的经验处境中得到应用,他... 帕通及其《定言命令式》一书对当代英语学界康德研究影响深远,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帕通对康德伦理学做出了一种同情的与接近直观的诠释,强调定言命令式不仅必须应用于对人的经验行动的检测,还必须在人的经验处境中得到应用,他的诠释也就是后来罗尔斯所说的"建构主义"诠释。其次,当代康德伦理学研究领域的诸多前沿论题都是由帕通的诠释所引发的,例如,关于定言命令式的自然目的论诠释,关于目的自身公式中的"人格中的人性"的争论。再次,帕通的"三公式说"诠释成为当代英语康德伦理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标准诠释范式,但这个诠释范式从根本上误解了康德的定言命令式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通 康德 伦理学 经验形而上学 三公式说
下载PDF
儒家伦理与当代中国道德话语体系构建——青年伦理学家论坛(2019)综述
6
作者 李建磊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8-160,共3页
2019年5月11日,由天津社会科学院伦理学研究所暨《道德与文明》杂志社主办的青年伦理学家论坛(2019)在天津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儒家伦理与当代中国道德话语体系构建"。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 2019年5月11日,由天津社会科学院伦理学研究所暨《道德与文明》杂志社主办的青年伦理学家论坛(2019)在天津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儒家伦理与当代中国道德话语体系构建"。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余位中青年学者应邀参加此次论坛。论坛开幕式由天津社会科学院伦理学研究所所长、《道德与文明》杂志主编冯书生主持并致辞。本次论坛共设有四个讨论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 伦理学家 伦理精神 美德伦理 鲁穆公问子思 体系构建
原文传递
“传统德性伦理与现代政治哲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卓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8-160,共3页
2019年9月14日至15日,“传统德性伦理与现代政治哲学”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会议由天津社会科学院伦理学研究所暨《道德与文明》杂志社联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比较哲学与文化战略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比较哲... 2019年9月14日至15日,“传统德性伦理与现代政治哲学”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会议由天津社会科学院伦理学研究所暨《道德与文明》杂志社联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比较哲学与文化战略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比较哲学与文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吴根友与天津社会科学院伦理学研究所所长、《道德与文明》主编冯书生先后致开幕词。与会学者围绕德性、正义、公共性、仁爱、孝道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研究中心 德性伦理 武汉大学 现代政治哲学 公共性
原文传递
拨开“存在”谓词的迷雾——康德存在论题的第三种诠释 被引量:6
8
作者 李科政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9-86,共8页
“存在(是)不是实在谓词”是康德用以撬动整个思辨理性神学的支点,也是他最重要的哲学成果之一。近年来,国内康德学界围绕如何理解“逻辑谓词”与“实在谓词”产生了激烈争论,并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诠释。然而,这两种诠释方案都有一些... “存在(是)不是实在谓词”是康德用以撬动整个思辨理性神学的支点,也是他最重要的哲学成果之一。近年来,国内康德学界围绕如何理解“逻辑谓词”与“实在谓词”产生了激烈争论,并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诠释。然而,这两种诠释方案都有一些明显的缺陷。第三种可能的诠释是:对这两种谓词的区分只是一种功能性区分,用来意指谓词概念为主词概念增添知识的两种方式。“逻辑的/实在的”对应于“形式的/质料的”这一区分,逻辑谓词仅仅在形式上增添主词概念的知识,实在谓词则在质料上增添主词概念的知识。因此,“存在(是)”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综合命题中的逻辑谓词。这种诠释能够克服原来两种诠释的缺陷,使康德的多个文本获得一个融贯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 实在谓词 逻辑谓词 规定 实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