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批评始终在场--访文艺评论家於可训
1
作者 王海龙 於可训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1年第12期114-123,共10页
一、“好的文学批评要有个性和温度”王海龙(以下简称“王”):於先生,您好!受《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委托,晚辈来为您作专访。您是武汉大学的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自您1977年考入武大中文系并留校至今已44个年头了,可以说是新时期武大发展的... 一、“好的文学批评要有个性和温度”王海龙(以下简称“王”):於先生,您好!受《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委托,晚辈来为您作专访。您是武汉大学的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自您1977年考入武大中文系并留校至今已44个年头了,可以说是新时期武大发展的亲历者和建设者了。记得您刚留校时,是在文艺学教研室,后来才到的现当代文学教研室。您觉得这段经历对您以后的治学有什么影响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评论家 现当代文学 於可训 文学批评 资深教授 人文社科 文艺学 武汉大学
下载PDF
对乡土中国的一种理解与记录——关于《松塆纪事》的几个思考片段 被引量:1
2
作者 蔡家园 《写作》 2019年第3期17-22,共6页
从真实与虚构、家族史与“小春秋”、“有意味”的形式、对当代文学书写的补充和修正、知识分子的自我反思等角度,梳理《松埒纪事》创作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并对“非虚构”写作问题作了一定的阐释。
关键词 非虚构 乡土中国 现代性 《松埒纪事》
下载PDF
水·人·境:李鲁平诗歌世界中的如水人生
3
作者 李沛芳 《西部文艺研究》 2022年第3期81-85,共5页
李鲁平的诗集《桩号73》,通过“水”“人”“境”的主题意象叙写,在显性现实和隐性现实、自我具身和非具身之间,以及物的诗歌精神,将童年与成长、生存与死亡、梦想与失败、激情与困境、乡愁与亲情这些人生命题一网打尽,尽显诗人的“现... 李鲁平的诗集《桩号73》,通过“水”“人”“境”的主题意象叙写,在显性现实和隐性现实、自我具身和非具身之间,以及物的诗歌精神,将童年与成长、生存与死亡、梦想与失败、激情与困境、乡愁与亲情这些人生命题一网打尽,尽显诗人的“现实精神”和“哲学气质”,构建起了诗意世界中的如水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号73》 生存困境 荆江世界 乡愁
下载PDF
文学比哲学对哲学更敏锐——与作家刘诗伟对话
4
作者 刘诗伟 李沛芳 《长江文艺评论》 2024年第2期18-24,共7页
艺术地抵达生活的艺术,反映广义自然的存在性奥义李沛芳(以下简称“李”):认真读完你的散文集《人间树》,顿时心生敬佩,思想的光芒可以说无处不在,诗意又独特、生动。同时要再次祝贺这本书先后获得第八届湖北文学奖、第十届冰心散文奖... 艺术地抵达生活的艺术,反映广义自然的存在性奥义李沛芳(以下简称“李”):认真读完你的散文集《人间树》,顿时心生敬佩,思想的光芒可以说无处不在,诗意又独特、生动。同时要再次祝贺这本书先后获得第八届湖北文学奖、第十届冰心散文奖和湖北省第十二届屈原文艺奖。因为这部作品的聚焦点是沔阳,让我不由想到很多作家与故乡的浓厚情结。譬如美国作家福克纳,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故乡密西西比的奥克斯福度过,对于那块“邮票般大小的故乡”,他甚是偏恋,并用其对这片土地的爱憎将城市的历史与现实、时代的沿革与变迁、人们的痛苦与困惑等皆幻化为了灵感之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心散文 福克纳 奥克斯福 聚焦点 文学奖 灵感之源 历史与现实 生活的艺术
下载PDF
博士外公传——乡人传之九
5
作者 於可训 《长江文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94-99,共6页
我外公很漂亮,说是美男子,也不为过。有一次,我妈接他到我家住几天,吃饭之前,特意给他做了一碗鸡蛋汤。我们那儿的鸡蛋汤很特别,不是水烧开了,再把鸡蛋搅好了倒进去,而是跟着冷水一起倒进去,然后再慢慢加热搅动,直到鸡蛋凝结成松软的蛋... 我外公很漂亮,说是美男子,也不为过。有一次,我妈接他到我家住几天,吃饭之前,特意给他做了一碗鸡蛋汤。我们那儿的鸡蛋汤很特别,不是水烧开了,再把鸡蛋搅好了倒进去,而是跟着冷水一起倒进去,然后再慢慢加热搅动,直到鸡蛋凝结成松软的蛋糕状,或像今天的孩子喜欢吃的泡芙状为止。凝结成团的蛋花,黄澄澄的,晶晃晃的,静卧在一碗清亮亮的汤水之中,再滴上几滴香油,撒上一点葱花,色香味俱全,别提有多诱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香味俱全 鸡蛋 凝结 博士
原文传递
主持人语
6
作者 蔡家园 《新文学评论》 2019年第2期91-92,共2页
新时期以来,提笔进行文学创作的学人越来越多,而且涌现出不少优秀作品。在小说创作方面,历史学家凌力的长篇小说《少年天子》获得'茅盾文学奖',翻译家杨绛的《洗澡》深受读者欢迎,学者曹文轩的儿童文学畅销不衰,还有老一辈评论... 新时期以来,提笔进行文学创作的学人越来越多,而且涌现出不少优秀作品。在小说创作方面,历史学家凌力的长篇小说《少年天子》获得'茅盾文学奖',翻译家杨绛的《洗澡》深受读者欢迎,学者曹文轩的儿童文学畅销不衰,还有老一辈评论家李陀、於可训以及中青年学人阎真、马步升、李洁非、阿袁、李云雷、徐兆寿、房伟、刘保昌、李德南、丁伯慧等人的小说都引起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创作 长篇小说 徐兆寿 知识分子立场 於可训 主持人
原文传递
生命之证--武汉“封城”抗疫76天全景报告 被引量:3
7
作者 刘诗伟 蔡家园 《中国作家(纪实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4-220,共107页
推荐人语刘诗伟、蔡家园两位“逆行者”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为猖獗时期,以铁肩担道义的职业精神,勇敢地亲临一线追踪采访,以见证历史的在场姿态,创作了国内第一部全景式书写武汉“封城”抗疫的长篇报告文学。该作以大量鲜活、翔实的一手材... 推荐人语刘诗伟、蔡家园两位“逆行者”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为猖獗时期,以铁肩担道义的职业精神,勇敢地亲临一线追踪采访,以见证历史的在场姿态,创作了国内第一部全景式书写武汉“封城”抗疫的长篇报告文学。该作以大量鲜活、翔实的一手材料,不可磨灭的现场时空描绘,以及对调查对象的存在情境及时代特质的着力刻画,真实再现了武汉这座英雄城市所经历的人类抗疫大战,凸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信念,亦显出生死博斗的惊心动魄,江河激荡,阐扬了中国作家为社会留档、为历史存真、为民族铸魂、为人类问道的担当精神及写作初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报告文学 追踪采访 时代特质 担当精神 推荐人 生命至上 见证历史 调查对象
原文传递
植根于传统的创化与建构——评刘醒龙的《黄冈秘卷》
8
作者 蔡家园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9-126,共8页
熟悉刘醒龙的读者会发现,他的长篇新作《黄冈秘卷》给人带来"嘿乎"强烈的阅读新鲜感。这部小说有点像"寻根小说",从家族和组织两个维度回溯历史,生动还原了"我们的父亲"的文化人格生成的过程,通过挖掘黄... 熟悉刘醒龙的读者会发现,他的长篇新作《黄冈秘卷》给人带来"嘿乎"强烈的阅读新鲜感。这部小说有点像"寻根小说",从家族和组织两个维度回溯历史,生动还原了"我们的父亲"的文化人格生成的过程,通过挖掘黄冈地域文化来探寻民族精神的建构;也有点像"问题小说",触及的都是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诸如企业倒闭、工人下岗、官员腐败、教育弊端、百姓生活困难、贫富差距拉大、道德滑坡、精神失落等等,带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还有点像"先锋小说",对于时间和空间的处理方式,以及借鉴“传奇”外壳、内聚焦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自由转换的叙事方式,都不是标准的现实主义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醒龙 黄冈 创化 现实主义手法 寻根小说 两个维度 文化人格 民族精神
原文传递
于众声喧哗处聆听历史边缘的声音——论《松塆纪事》的叙事策略
9
作者 熊均 《新文学评论》 2018年第3期146-150,共5页
乡土文学是以农民和农村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的文学。纵观20世纪中国文学,可以发现乡土叙事一直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从基层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1)进入新时期以后,我国文坛上涌现了一个... 乡土文学是以农民和农村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的文学。纵观20世纪中国文学,可以发现乡土叙事一直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从基层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1)进入新时期以后,我国文坛上涌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新乡土作家群体,他们的作品体现了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乡土生活的变迁,以及作家文学观念的转变。汪曾祺、刘绍棠对乡村自然和人性民情发出了由衷的赞美,在对风土人情的描写中构筑了一个个美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青小说 知识分子 多声部 叙事策略 众声喧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