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在选材与组材上的特色
1
作者 姜益鸣 魏佩钦 程月霞 《高校教育管理》 1979年第4期18-19,7,共3页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是一篇非常激动人心的通讯,它真实、生动地报道了发生在一九六○年二月的“山西平陆事件”.这篇文章,始终紧紧扣住读者的心弦,使读者随着抢救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的进程而忧虑、焦灼、激动、兴奋、狂喜.作品为什...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是一篇非常激动人心的通讯,它真实、生动地报道了发生在一九六○年二月的“山西平陆事件”.这篇文章,始终紧紧扣住读者的心弦,使读者随着抢救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的进程而忧虑、焦灼、激动、兴奋、狂喜.作品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呢?诚然,“平陆事件”本身是相当激动人心的,但如果对这个事件纷繁复杂,头绪众多的人和事不加选择地泛泛报导或不精心地加以组织,是不能产生如此感人的力量的.文章之所以有如此魅力,是与作者精心地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分不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陆县 选材 阶级 送药 二羟基丙醇 动人心 司药 电影镜头 电料行 组织材料
下载PDF
《西厢记》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骆安 《惠阳师专学报》 1981年第1期65-71,共7页
王实甫的《西厢记》(全称《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元代杂剧的明珠,也是我国古代艺苑的奇葩。剧本自问世以来,就象一颗灿烂的明星,一直以它夺目的光彩吸引着读者和观众,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爱不释手的艺术珍品。为什么人民群众对它这么喜爱... 王实甫的《西厢记》(全称《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元代杂剧的明珠,也是我国古代艺苑的奇葩。剧本自问世以来,就象一颗灿烂的明星,一直以它夺目的光彩吸引着读者和观众,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爱不释手的艺术珍品。为什么人民群众对它这么喜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作者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成功地创造了几个性格鲜明、丰满,有高度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并且通过这些鲜明的艺术形象,有力地鞭挞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势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 主要人物形象 莺莺 张生 元代杂剧 王实甫 青年男女 艺术形象 行监坐守 软弱性
下载PDF
运用直观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
3
作者 马仕强 《惠阳师专学报》 1981年第1期85-87,共3页
说明文,由于它的与其他体裁不同的特点,教师在讲授时往往容易出现干巴巴的情况,因此,学生对它的兴趣,一般来说是不高的,对它的理解、掌握、自然也就较差了。怎样克服这种弊病?我在实习试教中,获得了点滴体会,在这里提出来与大家一起探... 说明文,由于它的与其他体裁不同的特点,教师在讲授时往往容易出现干巴巴的情况,因此,学生对它的兴趣,一般来说是不高的,对它的理解、掌握、自然也就较差了。怎样克服这种弊病?我在实习试教中,获得了点滴体会,在这里提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这次实习,我讲的是《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庞大复杂。大小宫殿、房屋九千余座,大小宫门难于点数,正所谓“千楼万阁,千门万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观教学 教学效果 千门万户 说明文教学 教学目的 写作方法 试教 凭板 五里雾中 旁板
下载PDF
略谈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形成
4
作者 黄赞基 《惠阳师专学报》 1981年第1期57-60,共4页
盛唐时期,诗人们为了反映丰富而多采的社会现实生活,为了表现各种愿望和理想,在创作实践中开创了众多的流派,形成了众多的风格。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以其独有的风格,显示了唐诗盛景的一角。是盛唐很有影响的一个流派。... 盛唐时期,诗人们为了反映丰富而多采的社会现实生活,为了表现各种愿望和理想,在创作实践中开创了众多的流派,形成了众多的风格。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以其独有的风格,显示了唐诗盛景的一角。是盛唐很有影响的一个流派。晚唐的司空图把王维一派的诗推为诗的正宗,清初的王士禛称王维为诗中的“祖师”,还有人把王维尊为“诗佛”。他们都把王维捧到和李白杜甫同样高的地位。当然也有象刘大杰先生等人对王维一派是抱否定态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唐山水田园诗 王士禛 诗佛 盛唐时期 山水诗 孟浩 玄言诗 田园山水 岁暮归南山 夏日南亭怀辛大
下载PDF
一曲清雄豪迈的壮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浅析
5
作者 丘树宏 《惠阳师专学报》 1981年第1期77-80,共4页
北宋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谏官李定、舒亶、何正臣三人摘出他的一些讽刺王安石新法的诗句,加以弹劾,诬陷以“讪谤朝政”之罪,而被捕入狱,成为当时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互相倾轧的不幸者。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苏轼几经... 北宋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谏官李定、舒亶、何正臣三人摘出他的一些讽刺王安石新法的诗句,加以弹劾,诬陷以“讪谤朝政”之罪,而被捕入狱,成为当时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互相倾轧的不幸者。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苏轼几经残酷的磨难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时期,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怀才不遇,功名不就,政治上失意受压,生活上颠沛流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雄 舒亶 何正臣 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 首词 江月 谏官 出众超群 婉约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