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豹纹鳃棘鲈胚胎发育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永波 陈国华 +2 位作者 林彬 黄宗文 周先雄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26,共6页
2008年5月20日,对海水网箱养殖的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 Lacepede)亲鱼进行人工催产试验,并对获得的受精卵进行胚胎发育观察,描述其发育各期的形态特征及发育速度。豹纹鳃棘鲈的受精卵呈浮性,透明圆球形,卵径为816.... 2008年5月20日,对海水网箱养殖的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 Lacepede)亲鱼进行人工催产试验,并对获得的受精卵进行胚胎发育观察,描述其发育各期的形态特征及发育速度。豹纹鳃棘鲈的受精卵呈浮性,透明圆球形,卵径为816.5μm±15.9μm,具一直径约145.5μm的大油球,有些受精卵还含有数个(1~6)小油球。在自然海区水温30.0~31.2℃条件下,胚胎发育时间为16h32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 Lacépède) 人工催产 胚胎发育
下载PDF
鞍带石斑鱼仔稚(幼)鱼的发育和生长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郭仁湘 符书源 +4 位作者 杨薇 陈国华 骆剑 刘扬潮 周先雄 《水产养殖》 CAS 2011年第4期8-13,共6页
对鞍带石斑鱼的仔稚幼鱼形态发育的各个阶段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详细描述从初孵仔鱼到幼鱼各个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根据卵黄囊的变化,长鳍棘的长出与收缩,鳞片和体色斑纹的出现,鞍带石斑鱼胚后发育可以划分为仔鱼期、稚鱼期、... 对鞍带石斑鱼的仔稚幼鱼形态发育的各个阶段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详细描述从初孵仔鱼到幼鱼各个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根据卵黄囊的变化,长鳍棘的长出与收缩,鳞片和体色斑纹的出现,鞍带石斑鱼胚后发育可以划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仔鱼期又可分为卵黄囊期仔鱼和后期仔鱼。水温27~30℃,盐度27~31,pH值8.0~8.4的海水中培育,初孵仔鱼至孵化后2日龄为卵黄囊期仔鱼。2日龄仔鱼开口,3日龄至20日龄为后期仔鱼,22日龄至30日龄为稚鱼期,31日龄进入幼鱼期。鞍带石斑鱼胚后发育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背鳍棘和腹鳍棘的生长和收缩,也是生产育苗当中比较关键的仔稚幼鱼变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带石斑鱼 仔鱼 稚鱼 幼鱼 生长发育
下载PDF
不同水培育方式下斜带石斑鱼孵化池水质变化特征(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林彬 黄宗文 +6 位作者 周洁 周先雄 杨薇 郭仁湘 李鑫伟 吴小易 陈国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共4页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为我国南方近海重要网箱养殖海水鱼品种之一,而石斑鱼苗种繁育成败对其养殖规模化有着重要影响。为此,本研究比较了3种不同水培育方式下斜带石斑鱼孵化池水质变化特征。孵化在水泥池中进行,池规格为2...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为我国南方近海重要网箱养殖海水鱼品种之一,而石斑鱼苗种繁育成败对其养殖规模化有着重要影响。为此,本研究比较了3种不同水培育方式下斜带石斑鱼孵化池水质变化特征。孵化在水泥池中进行,池规格为2.5m×4.0m×1.1m。试验采用益生菌和虾片作为培水材料,益生菌总活菌浓度为1.0×108cells/mL。在孵化前1周,每天同时等量往孵化池中加入益生菌和虾片2次,至试验结束,添加时间分别为早上7:00和下午13:00。处理组1、2、3益生菌日添加量分别为每池160、320、320mL,虾片日添加量分别为每池8、8、16g。每组设2个重复。石斑鱼受精卵孵化后持续培育27d,并分别在孵化后第3、8、13、18、23、27d检测水池中pH值和溶氧、总磷、活性磷、氨氮、硝酸氮、亚硝酸氮含量。结果表明:在孵化后第3d,水体中pH值从8.06下降至7.03,之后又上升至初始值。试验期间,溶解氧水平维持在6.86~7.99mg/L之间。总磷和活性磷水平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在孵化后第13d,亚硝酸氮水平开始升高,并在孵化后第23d达到峰值(约0.57mg/L)。硝酸氮含量也从孵化后第13d开始上升。各处理组氨氮含量均在孵化后第18d上升至最高值。试验期间,处理组2亚硝酸氮及硝酸氮水平均低于处理组1及处理组2。因此,基于水体亚硝酸氮及硝酸氮为评价指标,斜带石斑鱼孵化池中日添加益生菌及虾片适宜浓度分别为40mL/m3和1g/m3。另外,为避免可能发生的石斑鱼鱼苗亚硝酸盐中毒,应在孵化后第23d往池中注入适当新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水质 培水 孵化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