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孔法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詹兴云 刘文全 +1 位作者 谢文健 汲广岩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8年第6期457-458,共2页
观察研究三孔法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疗效及安全性。2011年3月—2013年4月右半结肠癌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腹腔镜结肠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三孔法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对比两... 观察研究三孔法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疗效及安全性。2011年3月—2013年4月右半结肠癌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腹腔镜结肠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三孔法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肠道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8/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64%(17/44)(P<0.05)。结果表明,三孔法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结肠肿瘤
下载PDF
Ⅰ期修补术治疗绞窄性腹外疝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詹兴云 闫作斌 +1 位作者 黄智 林斯锋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4期554-556,共3页
目的:分析Ⅰ期修补术治疗绞窄性腹外疝的预后。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7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80例绞窄性腹外疝患者进行观察,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Ⅰ期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 目的:分析Ⅰ期修补术治疗绞窄性腹外疝的预后。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7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80例绞窄性腹外疝患者进行观察,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Ⅰ期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年内复发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Ⅰ期修补术治疗绞窄性腹外疝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患者耐受性好,术中出血量少,恢复时间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期修补术 绞窄性腹外疝 预后 影响作用
下载PDF
结肠镜复位术治疗52例慢性结肠扭转致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詹兴云 吴进生 胡登华 《黑龙江医学》 2017年第3期217-218,共2页
目的分析结肠镜复位术治疗52例慢性结肠扭转致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选取进修医院2011-02—2016-05间收治的慢性结肠扭转致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104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52例)和实验组(52例),分别给予常规西... 目的分析结肠镜复位术治疗52例慢性结肠扭转致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选取进修医院2011-02—2016-05间收治的慢性结肠扭转致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104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52例)和实验组(52例),分别给予常规西医保守治疗和结肠镜复位治疗,观察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腹痛缓解程度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肠镜复位术治疗慢性结肠扭转致不完全性肠梗阻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复位术 慢性结肠扭转 不完全性肠梗阻
下载PDF
改良无充气经腋窝入路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对喉返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体飞 杨传虎 陆振如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分析改良无充气经腋窝入路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对喉返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78例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改良组38例行改良无充气经腋窝入路全腔镜甲状腺手术,传统组40例... 目的分析改良无充气经腋窝入路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对喉返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78例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改良组38例行改良无充气经腋窝入路全腔镜甲状腺手术,传统组40例行传统腋窝入路全腔镜甲状腺手术。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围手术期指标、吞咽障碍评分量表(SIS)评分和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HI)评分等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组,分离皮瓣面积小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7.5%vs.25.0%,P<0.05);改良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的SIS评分和VHI评分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3d、5d改良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3个月改良组患者美容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与传统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相比,改良无充气经腋窝入路全腔镜甲状腺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对喉返神经功能影响小,术后疼痛减轻,患者美容满意度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 全腔镜 免充气经腋窝入路 喉返神经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腹股沟斜疝、直疝及股疝的多排螺旋CT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8
5
作者 章家强 蔡亲磊 詹兴云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3期243-247,共5页
目的分析腹股沟斜疝、直疝及股疝多排螺旋CT影像学特点及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万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股沟斜疝、直疝及股疝患者共120例,总结三种疝多排螺旋CT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要点。结果多排螺旋CT诊断斜疝... 目的分析腹股沟斜疝、直疝及股疝多排螺旋CT影像学特点及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万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股沟斜疝、直疝及股疝患者共120例,总结三种疝多排螺旋CT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要点。结果多排螺旋CT诊断斜疝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5.24%、95.83%、95.45%;诊断直疝分别为92.86%、96.15%、95.45%;诊断股疝分别为100.00%、94.64%、95.45%;斜疝位于耻骨结节前内侧比例高于直疝、股疝(P<0.05);直疝位于耻骨结节前外侧、检出新月征比例高于斜疝、股疝(P<0.05);股疝位于耻骨结节后外侧比例、股三角填塞征检出率高于直疝、斜疝(P<0.05);斜疝肠系膜内容物所占比例高于直疝、股疝(P<0.05),直疝膀胱内容物所占比例高于斜疝、股疝(P<0.05),直疝、股疝脂肪内容物所占比例高于斜疝(P<0.05),直疝、股疝发生肠梗阻所占比例高于斜疝(P<0.05);斜疝腹股沟内环扩大所占比例高于直疝与股疝(P<0.05)。结论腹股沟斜疝、直疝、股疝均存在特异性多排螺旋CT影像学征象;多排螺旋CT对鉴别斜疝、直疝、股疝均有较高价值,可清晰显示疝囊与腹股沟区解剖特点、疝内容物特点及并发症判断,有助于指导疝类型鉴别及手术方式的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腹股沟 斜疝 直疝 股疝 鉴别
原文传递
三种不同入路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冯涛 詹兴云 林斯锋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对比腹腔镜解剖性肝左外叶切除采用三种不同入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02例行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经Glisson蒂鞘外解剖路径肝切除术组,n=33例),B组(经肝圆... 目的对比腹腔镜解剖性肝左外叶切除采用三种不同入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02例行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经Glisson蒂鞘外解剖路径肝切除术组,n=33例),B组(经肝圆韧带裂入路肝切除术组,n=35例),C组(经肝实质优先入路肝切除术组,n=34例)。统计软件SPSS 23.0分析,围手术期指标、肝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等计量资料用(征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组间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C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少于A、B组,且B组少于A组(P<0.05).术后1d三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白蛋白(ALB)和前白蛋白(PAB)显著降低(P<0.05);至术后7 d时三组患者TBIL、AST、ALT和ALB均恢复接近术前(P>0.05),PAB恢复比较缓慢(P<0.05)。术后1d、3d时B组和C组患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显著高于A组,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丙二醛(MDA)显著低于A组(P<0.05)。三组患者各个时间点肝功能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Glisson蒂鞘外解剖路径肝切除术比较,经肝圆韧带裂入路、经肝实质优先入路肝切除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能减轻肝脏氧化应激反应,有助于残余肝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腹腔镜 氧化性应激 疗效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7
作者 詹兴云 闫作斌 +1 位作者 刘文全 黄智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7年第4期494-497,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90例Ⅱ~Ⅲ期慢性肛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采取改良纵切横缝术,n=45)及对照组(行常规纵切横缝术,n=45)。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手... 目的观察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90例Ⅱ~Ⅲ期慢性肛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采取改良纵切横缝术,n=45)及对照组(行常规纵切横缝术,n=45)。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前后肛管直径及切口愈合时间,记录手术前后肛管静息压及肛管最大收缩压,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通过电话随访半年记录两组术后复发率。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00%。两组术前肛管直径、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肛管直径较术前均显著增大(均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肛管静息压显著低于术前(P<0.05),肛管最大收缩压均高于术前(均P<0.05),两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4%(P<0.05)。随访半年,观察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1例,均无复发患者,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纵切横缝术与传统纵切横缝术治疗Ⅱ~Ⅲ期慢性肛裂疗效相当,前者更利于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纵切横缝术 慢性肛裂 疗效
下载PDF
手术治疗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影响
8
作者 詹兴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8期68-70,共3页
研究手术对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为并发症产生的影响。方法 抽取2020年7月~2021年9月收治的外伤性肝破裂患者9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等分为两组,各45例,参照组采取常规保守治疗,实验组运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 研究手术对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为并发症产生的影响。方法 抽取2020年7月~2021年9月收治的外伤性肝破裂患者9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等分为两组,各45例,参照组采取常规保守治疗,实验组运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比参照组高(P<0.05);实验组ALT水平高于参照组,饮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针对外伤性肝破裂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运用手术治疗方法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能性,提高治疗的安全性,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积极开展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外伤性肝破裂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