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影像学改变与乌头汤加减线性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彭泽学 刘立志 +1 位作者 刘广保 张庭庭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1008-1012,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影像学改变与乌头汤加减线性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早期RA患者13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67例予以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研究组6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乌头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间临... 目的:探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影像学改变与乌头汤加减线性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早期RA患者13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67例予以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研究组6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乌头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间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指标、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指标、血液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3. 14%)低于研究组总有效率(91. 04%),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DAS28)评分、关节压痛数、肿胀评分、晨僵时间较低,治疗后血沉(ESR)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及治疗后滑膜炎评分、骨侵蚀评分及骨髓水肿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滑膜炎评分、骨侵蚀评分及骨髓水肿评分均与治疗时间呈负相关关系(r=-0. 921,P=0. 000; r=-0. 903,P=0. 000; r=-0. 864,P=0. 000)。两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皮疹、腹泻、肝功能异常,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 43%)与研究组(10. 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乌头汤加减治疗早期RA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较好,且患者滑膜炎评分、骨侵蚀评分及骨髓水肿评分等MRI检查指标与乌头汤加减作用时间负相关,对乌头汤加减治疗RA的疗效有监测和评价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乌头汤加减 核磁共振成像 疗效
下载PDF
CT计算脑池血容量对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庭庭 孟思 吉思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5942-5945,共4页
目的探讨脑池血容量对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老年aSAH患者85例进行临床随访,采集受试者临床资料并通过CT计算脑血池血容量,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与患者预后不良的关联并构建风险评分... 目的探讨脑池血容量对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老年aSAH患者85例进行临床随访,采集受试者临床资料并通过CT计算脑血池血容量,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与患者预后不良的关联并构建风险评分表。结果截至随访日期失访6例,共18例(22.8%)预后不良。根据COX分析结果将动脉瘤>6.4 mm赋值6分、Hunt-Hess分级Ⅲ、Ⅳ级赋值3分、脑池血容量>54 ml赋值4分、再出血赋值8分,发病至治疗时间>6.2 h赋值6分构建预后风险预测评分表,总分27分,分数越高患者预后越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回归模型区分预后不良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1(95%CI:0.834~0.987,P<0.001),最佳截断值为18分,据此将患者分为高危组(≥18分)及低危组(<18分),根据预测风险概率计算公式计算患者的预后不良发生率,β0为17.7,实际发生率(22.8%)与预测发生率(2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0)。结论基于CT计算脑池血容量的风险评分模型对aSAH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池血容量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预后回归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