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槟榔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书伟 张田田 +1 位作者 王燕 武天明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7-355,共9页
槟榔是热带亚洲和我国流行的咀嚼物品,国内外文献报道槟榔含有生物碱、黄酮、单宁、萜烯类、类固醇和脂肪酸等化学成分,具有抗寄生虫、抗抑郁、抗疲劳、抗氧化、抗衰老、抗菌、抗病毒、抗炎、促消化、降血糖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等作用。随... 槟榔是热带亚洲和我国流行的咀嚼物品,国内外文献报道槟榔含有生物碱、黄酮、单宁、萜烯类、类固醇和脂肪酸等化学成分,具有抗寄生虫、抗抑郁、抗疲劳、抗氧化、抗衰老、抗菌、抗病毒、抗炎、促消化、降血糖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等作用。随着槟榔销售市场的扩大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槟榔副作用不断被放大,其活性和副作用的物质基础仍无权威结论,探明槟榔活性及副作用的物质来源已成为槟榔产业可持续发展和食用安全的关键。通过综述槟榔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为后续槟榔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中药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生物碱 槟榔碱
下载PDF
槟榔次碱速效抗疲劳活性及其通过调控血脑屏障发挥抗疲劳机制研究
2
作者 刘书伟 张田田 +1 位作者 王燕 武天明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6,共10页
为探索槟榔次碱抗疲劳产品的开发前景,通过构建小鼠行为敏化模型,采用力竭游泳时间、血乳酸、血红蛋白(Hb)、血尿素氮、丙二醛、肌糖原、肝糖原、伊文思蓝、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多巴胺(Dopamine, DA)和5-HT/DA值等指... 为探索槟榔次碱抗疲劳产品的开发前景,通过构建小鼠行为敏化模型,采用力竭游泳时间、血乳酸、血红蛋白(Hb)、血尿素氮、丙二醛、肌糖原、肝糖原、伊文思蓝、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多巴胺(Dopamine, DA)和5-HT/DA值等指标分析槟榔次碱速效抗疲劳活性及机制.结果显示,槟榔次碱能延长小鼠力竭游泳时间,且行为敏化可有效增强槟榔次碱的活性,2组行为敏化小鼠的力竭游泳时间均极显著大于2个未敏化处理及2个对照(P<0.01),口腔缓释给药对槟榔次碱处理小鼠的力竭游泳时间也有促进作用.槟榔次碱可抑制游泳小鼠血乳酸、丙二醛和血尿素氮的积累,缓解Hb和DA水平的降低,减弱脑内5-HT的升高,抑制肌糖原和肝糖原的耗竭,阻碍脑内5-HT/DA值的升高,增强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的通透性,且行为敏化和口腔缓释给药能增强上述效果.槟榔次碱可通过抑制氧运输蛋白水平降低、平衡中枢神经递质、降低代谢产物积累和能量物质消耗,并调节BBB通透性使脑内5-HT扩散到血液中,降低5-HT对大脑兴奋的抑制,从而发挥抗疲劳作用.槟榔次碱只有通过口腔缓释给药才能对行为敏化的机体挥卓越的速效抗疲劳活性,速效抗疲劳的原因可能是槟榔次碱通过口腔黏膜吸收,避免肠胃的首过效应,迅速增加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该研究可为槟榔次碱速效抗疲劳产品研发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次碱 血脑屏障 速效抗疲劳 神经递质 行为敏化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槟榔挥发油提取工艺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3
作者 王燕 刘书伟 +1 位作者 张田田 沈梦霞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8-82,共5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槟榔挥发油。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研究挥发油对4种供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9.5(g/mL)、浸泡时间3 h、...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槟榔挥发油。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研究挥发油对4种供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9.5(g/mL)、浸泡时间3 h、提取时间10.5 h,在此条件下挥发油得率为0.0409%±0.0002%;槟榔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分别为15.63、31.25、31.25、62.5 mg/mL,对4种供试菌的MBC均超过250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挥发油 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抑菌浓度
下载PDF
槟榔间作栽培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王燕 刘书伟 刘慧 《中国热带农业》 2018年第6期74-77,共4页
槟榔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也是海南省主要的经济作物。本文介绍了海南及印度槟榔间作栽培的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胡椒、香草兰、小豆蔻等在槟榔间作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各作物间作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槟榔 间作 多层栽培
下载PDF
间作芥菜和地瓜对槟榔幼树生长及抗旱生理的影响
5
作者 刘书伟 陈冬儿 +1 位作者 王燕 张田田 《内江科技》 2023年第3期121-122,127,共3页
为探讨间作对槟榔幼树生长及抗旱生理指标的影响,采用海南当地芥菜和地瓜进行大田间作试验。结果表明:(1)间作均可促进槟榔幼树株高、茎粗、叶面积的增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增加;各指标总增长量和增加量均表现为:槟榔‖地瓜﹥槟榔‖芥菜﹥... 为探讨间作对槟榔幼树生长及抗旱生理指标的影响,采用海南当地芥菜和地瓜进行大田间作试验。结果表明:(1)间作均可促进槟榔幼树株高、茎粗、叶面积的增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增加;各指标总增长量和增加量均表现为:槟榔‖地瓜﹥槟榔‖芥菜﹥槟榔单作,其中槟榔‖地瓜与单作处理差异均显著。(2)间作处理槟榔幼树叶片的MDA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低于或显著低于单作处理,两种间作作物间差异不显著。总之,间作可促进槟榔幼树生长及提高抗逆性,该研究可为海南槟榔幼树间作栽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树生长 槟榔 抗旱生理 间作栽培 间作作物 芥菜 叶面积 地瓜
下载PDF
槟榔多酚提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燕 刘书伟 +2 位作者 张田田 侯亚楠 沈梦霞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25-31,共7页
为获得较高的槟榔多酚得率,需探明其最佳提取工艺参数。通过福林酚比色法测定槟榔多酚得率,采用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法结合优化槟榔多酚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3个提取工艺的因素参数对槟榔多酚得率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提取温度、乙醇... 为获得较高的槟榔多酚得率,需探明其最佳提取工艺参数。通过福林酚比色法测定槟榔多酚得率,采用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法结合优化槟榔多酚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3个提取工艺的因素参数对槟榔多酚得率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在固定料液比0.100 g·mL^(-1)的条件下,经软件分析预测得出多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0℃、乙醇体积分数64%、提取时间7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槟榔多酚得率为(20.55±0.706)mg·g^(-1),与回归方程模型的理论预测值20.98 mg·g^(-1)相近。优化后的提取工艺可稳定提高多酚得率,利于进行槟榔多酚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多酚 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下载PDF
不同间作作物对槟榔幼树生长及病虫害的影响
7
作者 王燕 刘书伟 +2 位作者 张田田 侯亚楠 沈梦霞 《园艺与种苗》 CAS 2022年第6期10-12,3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作物对槟榔幼树生长及病虫害的影响。[方法]采用海南常见的4种作物进行大田间作试验。[结果 ] 4种作物均可促进槟榔幼树株高、茎粗、叶面积3种形态指标的增长和相对叶绿素含量的增加,随作物生育进程的推进,各指标增长量... [目的]探讨不同作物对槟榔幼树生长及病虫害的影响。[方法]采用海南常见的4种作物进行大田间作试验。[结果 ] 4种作物均可促进槟榔幼树株高、茎粗、叶面积3种形态指标的增长和相对叶绿素含量的增加,随作物生育进程的推进,各指标增长量出现先增后减或后缓慢增长的趋势。各指标总增长量和增加量均表现为:槟榔‖花生>槟榔‖萝卜>槟榔‖圣女果>槟榔‖玉米>槟榔单作,其中槟榔‖花生和槟榔‖萝卜处理与单作处理差异显著。叶枯病和蚧壳虫的危害均表现为:槟榔单作>槟榔‖玉米>槟榔‖花生>槟榔‖萝卜>槟榔‖圣女果,其中槟榔‖萝卜和槟榔‖圣女果处理与单作处理差异显著。[结论]该研究可为海南槟榔幼树间作作物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幼树 间作 生长 病虫害
下载PDF
槟榔花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燕 刘书伟 《东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5期51-55,共5页
槟榔花作为槟榔的主要副产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保健功效。本文综述了槟榔花的花粉特征及开花习性、主要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安全性和相关功能产品等的研究进展,对其下一步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为槟榔花的科学研究和相关产品... 槟榔花作为槟榔的主要副产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保健功效。本文综述了槟榔花的花粉特征及开花习性、主要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安全性和相关功能产品等的研究进展,对其下一步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为槟榔花的科学研究和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花 化学成分 安全性 功能产品
原文传递
槟榔干鲜果挥发油成分及抑菌活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燕 刘书伟 +1 位作者 张田田 侯亚楠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15-220,共6页
为探讨槟榔鲜果和干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差异及其抑菌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槟榔挥发油,并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其成分及滤纸片扩散法测定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鲜果和干果挥发油提取率分别为0.0065%和0.0404%,从中均鉴定出26种... 为探讨槟榔鲜果和干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差异及其抑菌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槟榔挥发油,并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其成分及滤纸片扩散法测定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鲜果和干果挥发油提取率分别为0.0065%和0.0404%,从中均鉴定出26种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97.10%和97.98%,鲜果和干果挥发油中有20种共有成分;鲜果和干果挥发油主要成分及相对含量(≥4%)分别为十六烷酸(46.9%)、亚油酸(13.49%)、6-十八碳烯酸(11.60%)、肉豆蔻酸(6.82%)、棕榈油酸(4.27%)等及十六烷酸(49.12%)、亚油酸(18.14%)、反油酸(7.64%)、十五烷酸(6.11%)、肉豆蔻酸(4.00%)等,二者均以有机酸类化合物为主;槟榔鲜果和干果挥发油对4种供试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抑菌活性均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其中同质量浓度的鲜果挥发油抑菌活性优于干果且抑菌效果存在剂量依赖性。该研究结果为拓宽槟榔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化学成分 抑菌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