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生素D及其受体在青少年骨代谢中的作用及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孙良文 黄肖群 黄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41-1044,共4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是一种复杂的三维结构性脊柱畸形,临床较为常见(约占全部脊柱侧凸的80%),在青少年人群中发病率约1%~3%.多发生于10~16岁,特别好发于青春期女性。随着病情的进...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是一种复杂的三维结构性脊柱畸形,临床较为常见(约占全部脊柱侧凸的80%),在青少年人群中发病率约1%~3%.多发生于10~16岁,特别好发于青春期女性。随着病情的进展AIS患者常形成明显的脊柱畸形,随着畸形的逐渐加剧,不仅会造成身体外观异常、运动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维生素D 患者 骨代谢 受体 脊柱畸形 运动功能障碍 青少年人群
下载PDF
强化蹲-起训练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坐-站转移能力及步态对称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孙良文 黄杰 +5 位作者 段强 卢敏 韦春霞 刘欢 黄肖群 王刚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1年第8期472-473,489,共3页
目的:探讨强化蹲-起训练及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坐-站转移能力及步态对称性的影响。方法: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强化组,各25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并强化核心稳定性训练,强化组在此基础上增加... 目的:探讨强化蹲-起训练及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坐-站转移能力及步态对称性的影响。方法: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强化组,各25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并强化核心稳定性训练,强化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强化蹲-起训练。训练前、训练6周后分别采用5次坐立测试(FTSST)评估坐站转移能力,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评估坐-站-步行能力,Gait Watch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评估步态对称性参数(包括步长偏差、健患侧支撑比值及患健侧摆动比值)。结果:训练6周后,2组患者FTSST、TUGT测试结果,步长偏差、健患侧支撑比值及患健侧摆动比值均显著低于同组训练前(均P<0.05),且强化组低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强化蹲-起训练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有效改善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坐站转移能力及步态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蹲-起训练 核心稳定性训练 坐站转移 三维步态分析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曲安奈德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肖文武 黄肖群 +3 位作者 覃东 李伟 崔显超 段强 《中国康复》 2019年第4期211-214,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曲安奈德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粘连性肩关节囊炎诊断患者4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并予以超声引导下曲安奈德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曲安奈德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粘连性肩关节囊炎诊断患者4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并予以超声引导下曲安奈德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玻璃酸钠注射治疗,均为期4周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后8周随访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功能活动评分(Melle)、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结果:治疗2周,2组VAS、Melle及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但2组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2组VAS、Melle及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及治疗2周时有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8周随访,2组VAS、Melle及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及治疗2周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均P<0.05);但较治疗4周相比较,2组患者虽各项指标评分有所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VAS疼痛评分与PSQI睡眠质量改善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VAS疼痛改善程度与患者睡眠质量指数PSQI提高呈正相关(r=0.732,P=0.031)。结论:超声引导下曲安奈德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可有效减轻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及提高睡眠质量,其临床疗效优于单一曲安奈德注射治疗;另疼痛改善与睡眠质量指数提高具有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 曲安奈德 玻璃酸钠 超声引导
下载PDF
基于现实环境的功能性步态训练对卒中偏瘫患者早期社区生活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孙良文 胡锦荣 +3 位作者 潘喆 叶素贞 李海燕 周成业 《中国康复》 2017年第3期260-263,共4页
目的:探讨在现实环境中采用功能性步态训练(FGT)以强化恢复期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反应及姿势控制能力对其早期社区生活活动能力及平衡信心的影响,以及对活动中跌倒事件的预防作用。方法:将32例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6例)及对照... 目的:探讨在现实环境中采用功能性步态训练(FGT)以强化恢复期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反应及姿势控制能力对其早期社区生活活动能力及平衡信心的影响,以及对活动中跌倒事件的预防作用。方法:将32例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6例)及对照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现实环境中的功能性步态训练。训练前、训练6周及出院后第3个月采用特异性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分别评估参与者的活动平衡信心。出院后第3个月采用功能活动调查表(FAQ)评估社区生活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收集跌倒相关数据。结果:训练6周后,2组AB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随访3个月,2组跌倒总人数和跌倒总次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中跌倒者均未造成严重损伤,损伤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FAQ及ABC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中社区生活发生跌倒者的FAQ评分明显高于非跌倒者(P<0.05),ABC评分明显低于非跌倒者(P<0.05)。结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在现实环境中强化平衡反应及姿势控制能力的功能性步态训练方案,有利于提高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信心,对社区生活活动能力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现实环境 功能性步态训练 平衡反应 跌倒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体医结合对轻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恢复期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肖文武 李子锋 +9 位作者 李伟 李明 彭洲 高少军 邓心伟 杨佳 周勇 覃东 韦春霞 黄肖群 《中国康复》 2021年第10期609-611,共3页
目的:观察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康复健肺八段操对轻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病毒肺炎)患者恢复期呼吸功能的影响,探讨体医结合对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选取集中隔离救治点接受医学观察的轻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 目的:观察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康复健肺八段操对轻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病毒肺炎)患者恢复期呼吸功能的影响,探讨体医结合对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选取集中隔离救治点接受医学观察的轻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135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开展疾病健康宣教,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健肺八段操练习,每天2次,每次20min,治疗2周。治疗前后通过呼吸道不适症状(咳嗽/干咳、咳痰、虚乏、鼻塞/鼻涕)评估疾病状况,采用呼吸困难分级量表评定患者呼吸功能。结果:治疗2周后,各呼吸道不适症状所占比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呼吸困难分级整体情况较治疗前好转(P<0.05)。结论:体医结合治疗模式可有效改善轻型/普通型新冠病毒肺炎患者恢复期的呼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医结合 恢复期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7
6
作者 崔显超 贺道远 +2 位作者 肖文武 李伟 黄肖群 《中国康复》 2022年第9期528-531,共4页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行肌电生物反馈联合...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行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膝关节控制训练,每日1次,每周5次,治疗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评定患者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评估步行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ugl-Meyer、BBS、FAC评分较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上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膝关节控制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生物反馈 控制训练 脑卒中 运动功能
下载PDF
连续性θ节律性磁刺激对卒中后疼痛病人皮层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段强 黄肖群 +3 位作者 肖斌 袁华 牟翔 孙玮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43-747,共5页
目的:中枢性卒中后疼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 CPSP)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近年来,有研究者报道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治疗取得一定的效果,然而应用连续性θ节律性磁刺激(continuous the... 目的:中枢性卒中后疼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 CPSP)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近年来,有研究者报道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治疗取得一定的效果,然而应用连续性θ节律性磁刺激(continuous theta burst stimulation, cTBS)的临床应用并不多见,且效果不明、机制不清。本研究拟采用作用于大脑M1区的c TBS观察CPSP病人大脑皮层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 MEP)与短皮层内抑制/易化(short intracortical inhibition/intracortical facilitation, SICI/ICF)的变化,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将18例卒中后伴有神经病理性痛的病人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物理治疗和药物镇痛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cTBS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进行MEP、SICI/ICF检测,同时采用VAS疼痛量表进行疼痛评估,并分析MEP、SICI/ICF的变化与V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病人VAS评分均有降低(P <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 <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中MEP波幅和潜伏期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对照组也有变化,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短皮层内抑制(SIC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对照组也有变化,但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皮层内易化(ICF)有改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研究发现,VAS疼痛的改善程度与SICI呈正相关(r=0.7322,P=0.032)。结论:c TBS可以缓解卒中病人中枢性卒中后疼痛,且其疼痛改善的程度与SICI具有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节律性磁刺激 中枢性卒中后疼痛 运动诱发电位 皮层内抑制
下载PDF
球囊膨肺联合徒手胸部震颤技术对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8
作者 高业松 肖文武 +1 位作者 张松东 姜畅 《中国康复》 2020年第5期240-243,共4页
目的:探讨球囊膨肺联合徒手胸部震颤技术对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将符合研究的57例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护理及排痰技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球囊膨肺联... 目的:探讨球囊膨肺联合徒手胸部震颤技术对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将符合研究的57例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护理及排痰技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球囊膨肺联合徒手胸部震颤技术进行治疗。治疗观察时间2周,对比两组患者单次排痰量、第1周及第2周排痰总量、治疗2周后氧合指数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单次排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每周排痰总量进行比较:2组患者在第1周排痰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第2周排痰总量较第1周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减少更明显(P<0.05)。治疗2周末,2组患者氧合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2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球囊膨肺联合徒手胸部震颤技术应用于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患者能有效地提高痰液清除效果,改善肺部相关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膨肺 胸部震颤 神经重症 气管切开
下载PDF
穴位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9
作者 丁志萍 吴煦东 《当代医学》 2019年第10期176-179,共4页
穴位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明显、副作用小,在临床治疗上得到广泛认可及运用。但周围性面瘫发病机制及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干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查询大量针刺临床疗效研究及周围性面瘫发病机制和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干预... 穴位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明显、副作用小,在临床治疗上得到广泛认可及运用。但周围性面瘫发病机制及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干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查询大量针刺临床疗效研究及周围性面瘫发病机制和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干预作用等方面的文章,并对其进行总结和简要分析,希望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针刺 机制
下载PDF
基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功能性移动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0
作者 孙良文 胡锦荣 +3 位作者 黎飞 邵蒙蒙 李海燕 周成业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46-449,共4页
目的 观察现实环境下采用基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功能性移动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和信心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3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6例。对照... 目的 观察现实环境下采用基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功能性移动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和信心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3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现实环境中的功能性移动训练。于训练前和训练6周后(训练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态测试(FGA)、5次坐立试验(FTSST)、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特异性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 结果 训练后,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训练后的BBS评分[(48.63±2.03)分]、FGA评分[(15.00±2.00)分]、FTSST时间[(15.56±3.26)s]、TUGT时间[(14.20±4.07)s]、ABC评分[(56.10±13.40)分]以及MBI评分[(70.56±5.94)分]均优于对照组训练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现实环境下采用基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功能性移动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功能性步态、平衡功能、姿势控制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对其平衡信心也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现实环境 功能性移动训练 平衡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原文传递
矫形器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肖群 肖文武 +1 位作者 崔显超 伍满群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75-477,共3页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受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吸烟、肥胖等诸多因素影响。脑卒中后患者通常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促进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首要目标。矫形器是康复工...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受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吸烟、肥胖等诸多因素影响。脑卒中后患者通常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促进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首要目标。矫形器是康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矫形器作为一种以减轻四肢、脊柱骨骼肌肉系统功能障碍为目的的体外支撑装置,常用于骨科矫治。近年来,矫形制作材料不断改进,制作水平日益提高,其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矫形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治疗进展进行探讨并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 康复医学 矫形器 脑卒中患者
原文传递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肖群 肖文武 +1 位作者 刘淼 李伟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24期-,共4页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合并中枢性面瘫患者80例,均为首次发病,病情稳定且病程为2周至3个月。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合并中枢性面瘫患者80例,均为首次发病,病情稳定且病程为2周至3个月。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和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每次20 min,每周6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前分别进行 Portmann简易评分法进行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周期结束后均按修订的面神经功能分级(MHBN)及简易 Portmann 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周期结束后,治疗组面神经功能痊愈率(HBⅠ)为70%,显效率(HBⅡ)为20%,有效率(HBⅢ)为5%,总有效率(HBⅠ~Ⅲ)为95%;对照组 HBⅠ为35%,HBⅡ为35%,HBⅢ为5%,HBⅠ~Ⅲ为75%。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周期结束后两组患者 Portmann 简易评分数据较治疗前均有显著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周期结束后治疗组的 MHBN 评定和Portmann 简易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具有良好治疗效果,能促进面神功能恢复,改善其面肌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面神经麻痹 肌电生物反馈
原文传递
超声定位下中能量聚焦式体外冲击波治疗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4
13
作者 唐贻贤 肖文武 +1 位作者 张晓松 宋波涛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23-1025,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下中能量聚焦式体外冲击波治疗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下中能量聚焦式体外冲击波治疗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超声定位下中能量聚焦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4次。治疗前,治疗2周、4周及12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功能评分(UCLA)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治疗4周、12周后,记录2组患者钙化灶消失有效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VAS、UCL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2周、4周、12周后的VAS、UCLA评分均改善(P<0.05)。2组患者治疗4周、12周后的VAS、UCLA评分较组内治疗2周后改善(P<0.05)。2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VAS、UCLA评分与组内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治疗4周[(2.19±0.40)分]、12周后[(1.63±0.55)分]的VAS评分较低,治疗4周[(32.19±1.18)分]、12周后[(33.43±0.94)分]的UCLA评分较高(P<0.05)。与组内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钙化灶消失有效率均增高(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治疗12周后的钙化灶消失有效率(78.13%)较高(P<0.05)。结论:超声定位下中能量聚焦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可有效减轻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的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促进钙化灶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性冈上肌腱炎 聚焦式体外冲击波 超声定位 中能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