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期高校农业水利工程发展模式探讨——以三峡大学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何军 陈建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2期142-143,共2页
本文从高校农业水利工程学科归属、新时期宏观政策解读以及专业教学改革等方面探讨了高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发展模式,分析得出当前农业水利工程的学科归属并不利于专业发展,新时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专业改革势在必行。以三峡... 本文从高校农业水利工程学科归属、新时期宏观政策解读以及专业教学改革等方面探讨了高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发展模式,分析得出当前农业水利工程的学科归属并不利于专业发展,新时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专业改革势在必行。以三峡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为例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水利工程 高校 新时期 专业改革
下载PDF
生物炭与尿素混合施肥模式对节水灌溉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孙爱华 华信 +3 位作者 叶晓思 詹焕桢 李英海 朱士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8-92,共5页
为揭示不同氮肥处理对节水灌溉水稻生长特征及产量的响应机理,本试验设计常规灌溉A和控制灌溉B、C 3种灌溉模式,以及常规尿素肥、生物炭与尿素肥混合、控释肥3种氮肥管理模式,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水氮管理条件下水稻的茎蘖、株高、... 为揭示不同氮肥处理对节水灌溉水稻生长特征及产量的响应机理,本试验设计常规灌溉A和控制灌溉B、C 3种灌溉模式,以及常规尿素肥、生物炭与尿素肥混合、控释肥3种氮肥管理模式,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水氮管理条件下水稻的茎蘖、株高、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产量以及灌溉水分生产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生物炭与尿素混合施肥模式和控释肥施肥模式水稻生长特征较为相似,但也有一定区别,生物炭与尿素混合施肥模式促进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长,提高了水稻有效分蘖率,水稻的产量和灌溉水分生产率分别较常规施肥模式提高了11.15%和7.26%,控释肥一定程度促进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长,提高水稻产量,但水稻的有效分蘖率和灌溉水分生产率较常规肥管理低。与灌溉模式A相比,灌溉模式B水稻地上部分生长受到轻微抑制,水稻产量略有降低,但灌水量显著降低(P<0.05),水稻灌溉水分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平均提高0.70kg/m^3;灌溉模式C水稻灌水量大幅度降低,灌溉水分生产率也最高,但水稻生长受到抑制较为明显,水稻减产幅度较高。综上所述,灌溉模式B和生物炭与尿素肥混施为本次试验最合理的水氮管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灌溉模式 控释肥 灌溉水分生产率
下载PDF
缓释肥条件水稻节水灌溉模式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何军 李家明 +9 位作者 刘展 李铁成 冉俊锋 王治杰 黄成 陈帅 汪颜 高燕俐 张骞 高明利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5-127,102,共4页
为探明缓释氮肥条件水稻节水灌溉模式适宜性,开展了水稻缓释肥条件不同节水灌溉模式桶栽试验,分析了水稻生育期株高、叶绿素SPAD值、黄熟期产量、秕粒、空秕粒率及干物质分配等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淹灌对株高的促进效果最好,黄熟期达122... 为探明缓释氮肥条件水稻节水灌溉模式适宜性,开展了水稻缓释肥条件不同节水灌溉模式桶栽试验,分析了水稻生育期株高、叶绿素SPAD值、黄熟期产量、秕粒、空秕粒率及干物质分配等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淹灌对株高的促进效果最好,黄熟期达122.5cm,比最差的间歇淹水高9.4%,蓄雨型灌溉模式叶绿素SPAD值7月下旬以后增幅8.7%,生物生命特征强劲,间歇淹水最弱;蓄雨型灌溉模式产量最高为8 364.8kg/hm^2,浅湿晒次之,为7 574.7kg/hm^2,比淹灌分别高36.9%、23.9%;缓释肥条件蓄雨型灌溉模式产量高、秕粒量及空秕粒率低,是最适宜的节水灌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缓释肥 节水灌溉 株高 叶绿素 产量
下载PDF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被引量:3
4
作者 孙爱华 朱士江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21期89-90,共2页
本科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大高校都在不停地研究探索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为例分析了全国相关院校人才培养现状及对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关键词 水利工程 农业水利 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教学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3
5
作者 何军 张华 +1 位作者 高明利 朱士江 《大众科技》 2014年第11期211-212,222,共3页
专业认识实习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根据在该教学环节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摸索,结合相关理论学习,逐渐形成具有三峡大学特色的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认识实习实践教学模式,同时归纳了几种解决问题以及提高实践质... 专业认识实习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根据在该教学环节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摸索,结合相关理论学习,逐渐形成具有三峡大学特色的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认识实习实践教学模式,同时归纳了几种解决问题以及提高实践质量的方法。研究结论可为今后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认识实习取得更好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水利工程 认识实习 教学实践
下载PDF
基于通径分析法的漳河灌区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变化成因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家明 何军 +2 位作者 贺胜男 叶磊 高明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7期193-195,共3页
选取漳河灌区1974—2014年逐日气象数据,运用Excel软件和SPSS 24.0软件对4项主控因子和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进行趋势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多年平均气温(T)和平均相对湿度(RH)均呈显著性上升趋势,多年日照时数(n)和ET0呈不显著... 选取漳河灌区1974—2014年逐日气象数据,运用Excel软件和SPSS 24.0软件对4项主控因子和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进行趋势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多年平均气温(T)和平均相对湿度(RH)均呈显著性上升趋势,多年日照时数(n)和ET0呈不显著性下降趋势,多年平均风速(u)呈显著性下降趋势。日平均相对湿度(RH)与ET0呈负相关,其余主控因子与ET0均为正相关,日照时数(n)和平均风速(u)的相关性最高。日照时数(n)的决定系数、对回归方程R2的贡献和对ET0的直接效果均为各主控因子中最大,是影响ET0的决策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控因子 通径分析 相关系数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
下载PDF
大型水闸交通桥盖梁施工中的防渗排水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庞红伟 《科技通报》 2018年第10期231-235,共5页
大型水闸交通桥盖梁施工中的防渗排水研究,是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内容。该文以水闸交通桥盖梁施工过程中的防渗排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防渗排水对交通桥盖梁的重要性,对防渗长度和地下轮廓的设置进行确定,计算渗流、展开地下轮廓和渗透压... 大型水闸交通桥盖梁施工中的防渗排水研究,是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内容。该文以水闸交通桥盖梁施工过程中的防渗排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防渗排水对交通桥盖梁的重要性,对防渗长度和地下轮廓的设置进行确定,计算渗流、展开地下轮廓和渗透压力等相关参数;以提升防渗排水的安全性为目的,在上游地域使用垂直或者水平的防渗策略,依据延长渗径降低闸基渗流的平均坡降,及底板受到的渗透压力;下游地域设置排水的反滤设施,通过及时排除地基渗水,降低地基变形概率;以铺盖和板桩为主,其他设施为辅构建防渗排水设施,为防黏土与黏壤土式的铺盖在操作期间被冲刷,可在其表面上铺一层砂,再于沙层上铺块石,增强渗漏效果;钢筋混凝土式铺盖内部需要具备双向钢筋配置,接缝中钢筋断面的面积应该适当加大,防止锈蚀;对于板桩的设置,透水层比较薄时,将板桩截断,插入不透水层中1 m以上,当不透水层埋的比较深,板桩深度通常为0. 6至1. 0倍水头;排水的反滤层应集中设置在渗流的出口处,提升排水效率。实验表明,该方法不仅提升了盖梁施工中防渗排水的安全系数和防渗系数,还有效提高了排水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水闸 交通桥盖梁 防渗排水
下载PDF
施加生物炭对节水灌溉水稻生长特征及产量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孙爱华 华信 +3 位作者 叶晓思 詹焕桢 李英海 朱士江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共4页
为揭示施加生物炭对节水灌溉水稻生长特征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计常规灌溉和控制灌溉两种灌溉方式,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了施加生物炭条件下节水灌溉水稻的茎蘖、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SPAD)、产量、灌水量以及灌溉水分生产率的变... 为揭示施加生物炭对节水灌溉水稻生长特征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计常规灌溉和控制灌溉两种灌溉方式,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了施加生物炭条件下节水灌溉水稻的茎蘖、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SPAD)、产量、灌水量以及灌溉水分生产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相比,控制灌溉轻微抑制了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长,保证了水稻稳产,灌水量平均减少34.91%,灌溉水分生产率平均提高了0.69kg/m^3。施加生物炭处理增加了水稻茎蘖数、株高以及LAI,提高了水稻的有效分蘖率,使水稻对氮素吸收相对平稳,SPAD值变化波动小,水稻产量平均提高947kg/hm^2,灌溉水分生产率平均提高0.16kg/m^3。控制灌溉与生物炭联合应用水稻灌溉水分生产率最高,为2.12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控制灌溉 灌溉水生产率 水稻生长
下载PDF
不同灌溉模式下氮磷钾配比及追施比例对水稻生长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孙爱华 朱士江 张忠学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1-35,63,共6页
为分析节水灌溉条件下氮磷钾不同配比及追施比例对水稻生长特征及产量的影响,在宝清县开展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氮肥对水稻的分蘖、叶面积指数、株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及产量起决定性作用,且相同条件下按返青肥、蘖肥、穗肥质量比4:3:... 为分析节水灌溉条件下氮磷钾不同配比及追施比例对水稻生长特征及产量的影响,在宝清县开展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氮肥对水稻的分蘖、叶面积指数、株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及产量起决定性作用,且相同条件下按返青肥、蘖肥、穗肥质量比4:3:3比例施肥,各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差异显著,磷素的多少直接影响水稻植株的物质积累,且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显著,钾肥用量大小对结实率影响不显著。湿润灌溉条件下按F1比例施肥的N3P2K2处理的水稻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也最大。研究区以湿润灌溉模式、按返青肥-蘖肥-穗肥质量比4:4:2施用、N-P-K质量比为3∶2∶2的组合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磷钾 配比 追施比例
下载PDF
不同肥料配施模式下稻田田面水氮素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爱华 朱士江 张忠学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0-53,共4页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肥料配施模式下稻田田面水中氮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的水分管理模式和肥料配施模式会显著影响稻田田面水中氮素的动态变化,其中N1P3K2和N2P3K1处理铵态氮浓度值区别不显著,N3P2K2处理铵态氮浓度最高...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肥料配施模式下稻田田面水中氮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的水分管理模式和肥料配施模式会显著影响稻田田面水中氮素的动态变化,其中N1P3K2和N2P3K1处理铵态氮浓度值区别不显著,N3P2K2处理铵态氮浓度最高,尤其是湿润灌溉处理的铵态氮浓度高于常规灌溉处理;穗肥比返青肥达到峰值速度快,施肥时期越靠后,田面水中铵态氮浓度越大;按F2阶段比例施肥的处理铵态氮浓度要比按F1阶段比例施肥的高;稻田田面水中硝态氮浓度普遍较低,且峰值出现时间较铵态氮更为滞后,随时间延长,硝态氮浓度逐渐降低,且湿润灌溉条件下各施肥时期硝态氮浓度要比在常规灌溉条件下稍低。因此,有效地水分管理和合理的施肥模式,不仅能节约水资源,还能有效地控制氮素流失,减少面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钾 稻田田面水 氮素浓度
下载PDF
生物炭施加对节水灌溉水稻生长影响的RAGA-PPC模型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庞红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5期24-26,64,共4页
利用基于实数编码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根据实测试验数据,评价生物炭对节水灌溉水稻生长的影响。选出反映作物生长特性的株高、LAI、产量、有效分蘖、水分利用效率、灌水量及叶绿素含量等7项指标,按投影函数值对各个指标的贡献... 利用基于实数编码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根据实测试验数据,评价生物炭对节水灌溉水稻生长的影响。选出反映作物生长特性的株高、LAI、产量、有效分蘖、水分利用效率、灌水量及叶绿素含量等7项指标,按投影函数值对各个指标的贡献大小进行排序,并对各项试验方案进行排序。结果表明,株高及产量对整体评价贡献最大,叶绿素含量则最小;在常规灌溉以及非充分灌溉条件下施加生物炭对水稻生长都有明显促进作用;本试验条件下,施加生物炭并保持土壤水分含量在85%~100%的灌溉方案为最佳灌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综合评价模型 实数编码加速遗传算法 投影寻踪模型
下载PDF
单个农户灰水的生态处理工艺设计与运行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建军 雷玉新 +4 位作者 刘松 廖再毅 刘耀兴 何军 谭江涛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7-90,共4页
设计并构建了一套针对单个农户灰水的生态处理工艺,在水力负荷为0.2m^3/(m^2·d)的工况下,对工艺进出水的COD、TN、NH4+-N、TP、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等指标进行了一年多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灰水的COD和LAS浓度偏高,... 设计并构建了一套针对单个农户灰水的生态处理工艺,在水力负荷为0.2m^3/(m^2·d)的工况下,对工艺进出水的COD、TN、NH4+-N、TP、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等指标进行了一年多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灰水的COD和LAS浓度偏高,分别为(120~480)、(500~600)mg/L;经生态工艺处理后,出水TN、NH4+ -N和TP浓度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出水COD浓度能达到二级标准,出水LAS浓度可降至120~150mg/L,对LAS、TP、COD、TN、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5%、46%、61%、53%、61%。该工艺构造简单、运行成本低、常年景观性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灰水 生态处理工艺 分散式处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