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中药联合作用对高转移性乳腺癌模型大鼠炎症微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袁晓英 付先芸 +3 位作者 吴田云洁 杜威 刘畅 查永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99-2502,共4页
目的探究3种中药联合作用对高转移性乳腺癌模型大鼠炎症微环境的影响。方法运用Walker 256细胞株建立SD大鼠高转移性乳腺癌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复方组(华蟾素片4.8 mg/10 g,参一胶囊0.04 mg/10 g,血塞通片0.3 mg/10 g)、... 目的探究3种中药联合作用对高转移性乳腺癌模型大鼠炎症微环境的影响。方法运用Walker 256细胞株建立SD大鼠高转移性乳腺癌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复方组(华蟾素片4.8 mg/10 g,参一胶囊0.04 mg/10 g,血塞通片0.3 mg/10 g)、西药组(来曲唑0.2 mg/kg)。Western blot法检测雌激素受体GPER1、ERα及肿瘤炎症微环境相关因子IL-1β、TNF-α、NGF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NGF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膜受体GPER1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复方组GPER1表达显著上调,NGF表达显著下降(P<0.05)。TNF-α与NGF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GPER1与IL-1β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ERa/GPER1与IL-1β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在高转移性的Walker 256乳腺癌模型中,华蟾素片、参一胶囊、血塞通片联合治疗可通过激活GPER1表达调控肿瘤炎症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蟾素片 参一胶囊 血塞通片 高转移性乳腺癌 肿瘤炎症微环境 GPER1 NGF
下载PDF
宫颈癌化疗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孔琳 雷张涛 周亮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5年第7期541-543,共3页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宫颈癌的发病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近年来该病的发病年龄35岁以下者逐渐增多,治疗在力求根治的同时,也尽量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为年轻患者保留内分泌和性功能,化疗已成为早、中、晚期及宫颈癌手术前治疗的重要手段.现...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宫颈癌的发病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近年来该病的发病年龄35岁以下者逐渐增多,治疗在力求根治的同时,也尽量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为年轻患者保留内分泌和性功能,化疗已成为早、中、晚期及宫颈癌手术前治疗的重要手段.现就近年来宫颈癌化疗的进展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化疗 发病年龄 年轻患者 术前治疗 年轻化趋势 生活节奏 生命质量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大黄-桃仁”配伍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廖姿 张家琼 +2 位作者 付先芸 王薇 庄明燕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4112-4119,共8页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大黄、桃仁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作用靶点,探讨其干预子宫腺肌病的作用机制。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平台,以口服利用度(oral bioavilability,OB)≥30%,类药性(drug-like,DL)≥0.18为阈值,筛选得到大黄、桃仁的主要...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大黄、桃仁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作用靶点,探讨其干预子宫腺肌病的作用机制。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平台,以口服利用度(oral bioavilability,OB)≥30%,类药性(drug-like,DL)≥0.18为阈值,筛选得到大黄、桃仁的主要化学成分,并根据相应的作用靶点,构建药物成分靶点图。利用Uniprot数据库检索中药靶点对应的人类基因95个,从GeneCards数据库中检索子宫腺肌病对应的基因220个,将疾病基因与中药基因取交集共21个,使用STRING工具对疾病与中药的基因交集进行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绘制疾病靶点PPI网络,建立药物成分-靶点基因-疾病关系网络,发现共有25个节点,74个连接,筛选核心网络和靶点,进行基因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枸橼酸他莫昔芬混合液滴喂初生小鼠方法形成子宫腺肌病动物模型,进行机制验证。基因KEGG通路富集共涉及23条信号通路,分析发现大黄-桃仁对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机制可能涉及炎症与免疫、增殖与凋亡、内分泌、氧化应激等多靶点作用。其中,P53信号通路和凋亡信号通路介导P53及BAX表达可能是其作用的重要靶点。动物实验证实,大黄、桃仁有效成分干预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处P53信号通路及凋亡信号通路,增加肌层细胞的P53和BAX表达,可促进具有异常增殖能力的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桃仁 网络药理学 子宫腺肌病 KEGG通路
原文传递
GPER在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家琼 庄明燕 +2 位作者 蔡三金 付先芸 王薇 《生命的化学》 CAS 2021年第4期762-768,共7页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是一种与经典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不同的新型雌激素受体,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GPER与某些女性生殖系统的疾病密切相关,可能成为疾病治疗的新靶点。本文介绍了G...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是一种与经典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不同的新型雌激素受体,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GPER与某些女性生殖系统的疾病密切相关,可能成为疾病治疗的新靶点。本文介绍了GPER在细胞中的定位及其在生殖系统不同部位的表达、GPER的特异性配体,总结了其作用的可能信号通路,并就GPER在生殖生理及病理、妇科肿瘤、绝经后相关疾病、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进一步理解GPER在女性生殖系统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 亚细胞定位 配体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异位细胞改良体外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黄秋月 蔡三金 +2 位作者 付先芸 庄明燕 王薇 《生命的化学》 CAS 2021年第1期77-83,共7页
体外细胞培养是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研究的重要工具。本文回顾了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在分离、纯化环节的改良以及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永生化细胞系改造中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近几年来激素及细胞因子诱导培养、细胞共培养及三维培养技术在该... 体外细胞培养是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研究的重要工具。本文回顾了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在分离、纯化环节的改良以及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永生化细胞系改造中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近几年来激素及细胞因子诱导培养、细胞共培养及三维培养技术在该疾病体外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 永生化细胞系 诱导培养 三维培养
原文传递
雌激素膜受体对良性乳腺结构不良性疾病痛觉过敏微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袁晓英 刘畅 +1 位作者 杜威 付先芸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11期1463-1466,共4页
目的以雌激素膜受体、痛觉过敏微环境及其相互关系为靶点,探讨良性乳腺结构不良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12月经病理及彩超同时证实为良性乳腺结构不良的患者44例,光镜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雌激素核受体... 目的以雌激素膜受体、痛觉过敏微环境及其相互关系为靶点,探讨良性乳腺结构不良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12月经病理及彩超同时证实为良性乳腺结构不良的患者44例,光镜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雌激素核受体α(ERα)、雌激素膜受体(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GPER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相关蛋白及痛觉过敏微环境中促炎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良性乳腺结构不良患者疼痛总发生率为63. 64%,其中纤维瘤疼痛发生率为66. 67%,纤维囊性变疼痛发生率为16. 67%,合并两种及以上病变疼痛发生率为90. 0%。纤维瘤与纤维囊性变的疼痛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 017),合并两种及以上病变与纤维囊性变的疼痛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 017),纤维瘤与合并两种及以上病变的疼痛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17)。疼痛组ERK的表达高于无疼痛组(P <0. 05),其余炎症相关因子[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神经生长因子(NGF)]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痛觉过敏微环境中,炎症因子IL-1β与TNF-α存在显著相关性(r=0. 825,P=0. 002),NGF与TNF-α有相关性(r=0. 658,P=0. 028)。两组间ERα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 0. 05)。GPER1表达在疼痛组低于无疼痛组(P <0. 05)。ERα/GPER1比值在疼痛组高于无疼痛组(P <0. 05)。结论良性乳腺结构不良患者疼痛的发生与病变性质相关。GPER1表达下调导致炎症抑制作用减弱、促炎微环境使外周致敏化是疼痛发生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乳腺结构不良 雌激素膜受体 雌激素核受体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 痛觉过敏微环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