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荒野审美意识的逻辑发展
被引量:
5
1
作者
代迅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3-129,191,共7页
荒野审美意识从自然审美意识中剥离出来并孕育成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人类对荒野的审美欣赏源于古代。中国古代山水诗和山水画的艺术实践活动,物感说和"江山之助"的理论总结,在自然审美中包含着荒野审美的丰富内容。西...
荒野审美意识从自然审美意识中剥离出来并孕育成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人类对荒野的审美欣赏源于古代。中国古代山水诗和山水画的艺术实践活动,物感说和"江山之助"的理论总结,在自然审美中包含着荒野审美的丰富内容。西方工业革命带来人与自然审美关系的重要新变,就是自觉的同时伴有感伤和怀旧色彩的荒野审美意识开始萌生。19世纪浪漫主义文艺创作及其美学总结成为荒野审美意识的直接理论来源。20世纪的大地伦理学、非人类中心环境伦理学、肯定美学等,推动了荒野审美意识理论建构的逐步完善。荒野审美意识研究是推动中国当代美学向前发展的重要理论生长点,对于我们更为诗意地栖居于中华大地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野审美意识
山水画
物感说
浪漫主义
肯定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新绘制文学研究地图——评《文学人类学教程》
被引量:
1
2
作者
代迅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3-176,共4页
1996年美国佐治亚大学出版了《生态批评读本》,在该书《导言:文学研究与环境危机》中编者开宗明义地写道:“后现代时代的文学研究处于持续不断的变化中,差不多每隔数年,英文专业必须重新划定边界,为迅速变化的文学研究描绘出新的...
1996年美国佐治亚大学出版了《生态批评读本》,在该书《导言:文学研究与环境危机》中编者开宗明义地写道:“后现代时代的文学研究处于持续不断的变化中,差不多每隔数年,英文专业必须重新划定边界,为迅速变化的文学研究描绘出新的轮廓。”①的确,处在当今高速变化、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为艺术生活和理论研究重新划定边界,绘制新的学术地图,是学术创新的主要表现之一。从上个世纪70—80年代之交以来,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的文学研究面貌,均已发生了重大和深刻的变化。在进入新世纪已经十多个年头的今天,重新划定文学研究,绘制出新的文学研究地图的时机已经趋于成熟。在这种情况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文学人类学
地图
教程
学术创新
后现代时代
生态批评
环境危机
原文传递
中国文论话语方式的危机与变革
被引量:
7
3
作者
代迅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0-27,共8页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中国传统文论面临深刻危机,发生了剧烈变革,其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是话语方式的变革。话语方式作为理论思维的工具,比个别文艺观念更为重要和深刻。改变中国文论"述而不作"、"依经立义"的传统及其...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中国传统文论面临深刻危机,发生了剧烈变革,其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是话语方式的变革。话语方式作为理论思维的工具,比个别文艺观念更为重要和深刻。改变中国文论"述而不作"、"依经立义"的传统及其经验性和点悟性特征,吸取西方文论严密的逻辑推理和科学的分析方法以丰富自身,强化中国文论对于当今现实文艺生活的提问和解答能力,积极推动已经展开并且尚未完成的中国文论话语方式的现代转型,对于提升中国文论在多元文化语境中的生存竞争能力以及向异质文论的辐射能力,均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论
话语方式
变革
危机
中国传统文论
“述而不作”
多元文化语境
文艺观念
原文传递
西方学界的东方转向及其应对:跨文化比较诗学评议
被引量:
2
4
作者
代迅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4-44,156,共11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殖民主义衰退,文明重心逐渐东移。以跨文化研究为本质特征的比较诗学在20世纪中期以后的兴起和发展,是西方学界的“东方转向”的产物,这意味着文学研究的某种重大转折或某种新的学术范式的确立。东方仅仅是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殖民主义衰退,文明重心逐渐东移。以跨文化研究为本质特征的比较诗学在20世纪中期以后的兴起和发展,是西方学界的“东方转向”的产物,这意味着文学研究的某种重大转折或某种新的学术范式的确立。东方仅仅是包含了中国而不能等同于中国,在当今的世界文化格局中,中国作为东方多元文化中的一元,所占据的地位和影响还是比较有限的。国内的比较诗学研究基本围绕中西诗学,带有较为浓厚的“西方中心论”色彩,我们还需要向非西方和后发展国家等多方面地拓展我们的比较诗学研究。在跨文化比较诗学研究中自觉推动中国诗学,主动积极融入世界主义诗学话语建构的历史进程,赋予其新的内容与形式,这对于未来中国诗学的学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学界
东方转向
跨文化
比较诗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荒野审美意识的逻辑发展
被引量:
5
1
作者
代迅
机构
三峡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3-129,191,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域外文论本土化研究"(12&ZD166)
首席专家:代迅
文摘
荒野审美意识从自然审美意识中剥离出来并孕育成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人类对荒野的审美欣赏源于古代。中国古代山水诗和山水画的艺术实践活动,物感说和"江山之助"的理论总结,在自然审美中包含着荒野审美的丰富内容。西方工业革命带来人与自然审美关系的重要新变,就是自觉的同时伴有感伤和怀旧色彩的荒野审美意识开始萌生。19世纪浪漫主义文艺创作及其美学总结成为荒野审美意识的直接理论来源。20世纪的大地伦理学、非人类中心环境伦理学、肯定美学等,推动了荒野审美意识理论建构的逐步完善。荒野审美意识研究是推动中国当代美学向前发展的重要理论生长点,对于我们更为诗意地栖居于中华大地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关键词
荒野审美意识
山水画
物感说
浪漫主义
肯定美学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新绘制文学研究地图——评《文学人类学教程》
被引量:
1
2
作者
代迅
机构
三峡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3-176,共4页
文摘
1996年美国佐治亚大学出版了《生态批评读本》,在该书《导言:文学研究与环境危机》中编者开宗明义地写道:“后现代时代的文学研究处于持续不断的变化中,差不多每隔数年,英文专业必须重新划定边界,为迅速变化的文学研究描绘出新的轮廓。”①的确,处在当今高速变化、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为艺术生活和理论研究重新划定边界,绘制新的学术地图,是学术创新的主要表现之一。从上个世纪70—80年代之交以来,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的文学研究面貌,均已发生了重大和深刻的变化。在进入新世纪已经十多个年头的今天,重新划定文学研究,绘制出新的文学研究地图的时机已经趋于成熟。在这种情况下,
关键词
文学研究
文学人类学
地图
教程
学术创新
后现代时代
生态批评
环境危机
分类号
I0-05 [文学—文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文论话语方式的危机与变革
被引量:
7
3
作者
代迅
机构
三峡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西南
大学
文学
院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0-27,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美学西化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09BZW006
文摘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中国传统文论面临深刻危机,发生了剧烈变革,其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是话语方式的变革。话语方式作为理论思维的工具,比个别文艺观念更为重要和深刻。改变中国文论"述而不作"、"依经立义"的传统及其经验性和点悟性特征,吸取西方文论严密的逻辑推理和科学的分析方法以丰富自身,强化中国文论对于当今现实文艺生活的提问和解答能力,积极推动已经展开并且尚未完成的中国文论话语方式的现代转型,对于提升中国文论在多元文化语境中的生存竞争能力以及向异质文论的辐射能力,均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关键词
中国文论
话语方式
变革
危机
中国传统文论
“述而不作”
多元文化语境
文艺观念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西方学界的东方转向及其应对:跨文化比较诗学评议
被引量:
2
4
作者
代迅
机构
三峡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西南
大学
文学
院
出处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4-44,156,共11页
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文论西方化问题研究”(NCET-07-070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美学西化问题研究”(09BZW006)
文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殖民主义衰退,文明重心逐渐东移。以跨文化研究为本质特征的比较诗学在20世纪中期以后的兴起和发展,是西方学界的“东方转向”的产物,这意味着文学研究的某种重大转折或某种新的学术范式的确立。东方仅仅是包含了中国而不能等同于中国,在当今的世界文化格局中,中国作为东方多元文化中的一元,所占据的地位和影响还是比较有限的。国内的比较诗学研究基本围绕中西诗学,带有较为浓厚的“西方中心论”色彩,我们还需要向非西方和后发展国家等多方面地拓展我们的比较诗学研究。在跨文化比较诗学研究中自觉推动中国诗学,主动积极融入世界主义诗学话语建构的历史进程,赋予其新的内容与形式,这对于未来中国诗学的学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西方学界
东方转向
跨文化
比较诗学
分类号
I0-03 [文学—文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荒野审美意识的逻辑发展
代迅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重新绘制文学研究地图——评《文学人类学教程》
代迅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1
原文传递
3
中国文论话语方式的危机与变革
代迅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7
原文传递
4
西方学界的东方转向及其应对:跨文化比较诗学评议
代迅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