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反复皮疹为首发症状的SAPHO综合征1例
1
作者 夏心敏 郭静明 +2 位作者 彭小涢 扶晓兰 田铭 《精准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68-468,470,共2页
患者,男,58岁,因下肢、双手皮疹伴疼痛6月,再发加重2月于2021年入院。入院前6个月下肢皮肤活检示表皮分化尚好,表皮内局灶区域中性粒细胞聚集并可见脓肿形成,真皮及皮下脂肪组织血管周可见以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未见... 患者,男,58岁,因下肢、双手皮疹伴疼痛6月,再发加重2月于2021年入院。入院前6个月下肢皮肤活检示表皮分化尚好,表皮内局灶区域中性粒细胞聚集并可见脓肿形成,真皮及皮下脂肪组织血管周可见以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未见其他异常,考虑“血管炎可能”。患者近9年反复出现面部、背部大面积痤疮,留有色素沉着及瘢痕。皮肤专科查体:双手背可见栗粒样红斑,部分可见脱皮、角化及脱屑;右侧小腿外侧可见直径约2~3 cm片状新旧脓疱样皮疹,部分饱满,可见少许脓性分泌物,大部分脓疱破溃干涸后表面覆盖黑痂,伴皮肤增厚和鳞屑;双足掌底部可见破溃,白色鳞屑,部分剥脱(图1A、B);头面部可见散在米粒大小皮疹,脓疱已干涸(图1C),双侧胸锁关节处肥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细胞浸润 白色鳞屑 小腿外侧 胸锁关节 皮肤活检 皮下脂肪组织 脓性分泌物 角化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肝癌二例
2
作者 王丽静 朱敏 +4 位作者 童周欣 陈丽 商安芳 郭静明 蔡惠丽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4期2079-2081,共3页
随着新型药物研究的进展,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生存期延长,发生二次肿瘤概率增加,而多发性骨髓瘤合并第二肿瘤在临床工作中却少见报道。因此,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过程中出现一些原发病无法解释的临床症状以及异常检验指标等,应高度警惕第二肿... 随着新型药物研究的进展,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生存期延长,发生二次肿瘤概率增加,而多发性骨髓瘤合并第二肿瘤在临床工作中却少见报道。因此,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过程中出现一些原发病无法解释的临床症状以及异常检验指标等,应高度警惕第二肿瘤的发生。因此,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过程中出现一些原发病无法解释的临床症状以及异常检验指标等,应高度警惕第二肿瘤的发生。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肝癌临床症状较为隐匿,容易漏诊。现报道两例某院收治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肝癌患者,结合文献复习,由此来提高多发性骨髓瘤合并第二肿瘤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肝癌 第二肿瘤 来那度胺 环磷酰胺 化疗
下载PDF
3例输入性黑热病的临床资料分析
3
作者 李柏华 曾一芹 王海燕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834-837,F0002,共5页
目的 分析湖北省宜昌市3例输入性黑热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并分析2014年1月-2023年12月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确诊的3例黑热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 3例黑热病患者均为男性,均有至黑热病流行区... 目的 分析湖北省宜昌市3例输入性黑热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并分析2014年1月-2023年12月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确诊的3例黑热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 3例黑热病患者均为男性,均有至黑热病流行区域务工的流行病学史,潜伏期时长分别为2、10和20个月;起病时3例患者均出现畏寒发热;2例患者伴有全身肌肉或关节酸痛,2例患者伴有纳差,1例患者伴有头痛,1例患者伴有咳嗽咳痰;3例患者均出现脾大,其中2例行脾脏手术切除并行脾脏病检,只有1例出现淋巴结肿大并行淋巴结切除活检。3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细胞下降,2例患者出现白细胞减低及中性粒细胞减少,2例患者表现不同程度贫血,2例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3例患者均出现低蛋白血症,1例患者有明显的球蛋白增加;1例患者出现严重的纤维蛋白原下降;3例患者均出现血清铁蛋白异常升高。3例患者骨髓涂片镜检利杜体及PCR测序确认利什曼原虫种属均为阳性,且经两性霉素B治疗后均达病原学治愈。结论 非疫区医务人员在接诊反复发热伴脾大及血细胞减少的患者时,尤其是有长江以北旅居史的患者应考虑黑热病可能,尽早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热病 利什曼原虫 噬血细胞综合征 两性霉素B
原文传递
nCD64与PCT、CRP联合指导细菌感染后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陈丽 郭静明 +1 位作者 张程程 罗义 《巴楚医学》 2018年第2期96-100,共5页
感染性疾病为患者因免疫力下降或病原体侵袭力升高,而受细菌和病毒等侵犯所致。既往血培养作为细菌感染的金标准,但需要时间比较长,且血培养假阴性率较高。因此在感染早期寻找有效的炎症指标对诊治感染性疾病、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 感染性疾病为患者因免疫力下降或病原体侵袭力升高,而受细菌和病毒等侵犯所致。既往血培养作为细菌感染的金标准,但需要时间比较长,且血培养假阴性率较高。因此在感染早期寻找有效的炎症指标对诊治感染性疾病、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沉、白细胞数(WBC)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为目前较为常用的炎症检测指标。近来,中性粒细胞CD64(nCD64)也被用于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nCD64与PCT、CRP联合应用在早期诊断细菌感染方面有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本文对nCD64与PCT、CRP联合在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CD64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