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宜昌市20年结肠镜检查大肠癌患病率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盛崇明 朱宗耀 +4 位作者 易明兰 袁晋华 仝巧云 李中艳 周华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该市大肠癌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以所有结肠镜受检对象为研究群体,对大肠癌患病率、大肠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大肠癌临床症状与大肠癌患者年龄、肿瘤发生部位的关系。结果自1980年以来,大肠癌年度... 目的探讨该市大肠癌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以所有结肠镜受检对象为研究群体,对大肠癌患病率、大肠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大肠癌临床症状与大肠癌患者年龄、肿瘤发生部位的关系。结果自1980年以来,大肠癌年度患病率呈非线性缓慢上升,男性大肠癌患病率7.1%;女性大肠癌患病率5.5%;在3个年限段(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5年)大肠癌中位患病年龄分别为男53.5、56.7和59.0岁;女51.9、53.7和55.2岁。986例大肠癌中直肠癌691例,乙状结肠癌82例,降结肠癌18例,脾曲癌4例,横结肠癌37例,肝曲癌30例,升结肠、回盲部癌79例,大肠多发性癌45例。临床症状以便血为主,其次为腹痛、腹部包块和肠梗阻发生率较低,半数以上患者有不同程度贫血。结论该市大肠癌患病率和中位发病年龄呈缓慢上升,低于国内大肠癌高发区。大肠癌肿瘤发生部位有近移和多发趋势。便血是直肠癌主要症状,中老年患者便血发生率高于青年患者,但腹痛发生率低于青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流行病学 年龄 性别
下载PDF
“1+1+1+1”带教模式在医学留学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莉 孙劲 +4 位作者 周刚 万敏捷 郑爱军 张颖 张朝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4期110-113,共4页
医学留学生的临床实习阶段是一个特殊又关键的时期,什么样的带教方式既能有效的增强他们的中文语言能力、锻炼其临床思维,又能显著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促进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能兼顾学生个体差异,克服语言交流障碍及带教老师的... 医学留学生的临床实习阶段是一个特殊又关键的时期,什么样的带教方式既能有效的增强他们的中文语言能力、锻炼其临床思维,又能显著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促进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能兼顾学生个体差异,克服语言交流障碍及带教老师的客观条件,是当前各医学院校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作为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在留学生实习带教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严格的设计遴选,组成由一名临床带教医师、一名住培医生、一名医学留学生、一名5年制本科实习生的带教团队,实施"1+1+1+1"的新型带教模式,通过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及计划,规范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严格临床技能操作培训及出科考试等举措,并建立双向反馈机制,达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生 临床实习 本科生 带教模式
下载PDF
案例式立体教学法在医学留学生临床见习教学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阳 李莉 +3 位作者 孙劲 郑爱军 李馨欣 周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期123-126,共4页
目的研究并总结案例式立体教学法在医学留学生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级三峡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并安排来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见习的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共108名,随机分为2组,分别是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采用问题教学法,... 目的研究并总结案例式立体教学法在医学留学生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级三峡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并安排来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见习的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共108名,随机分为2组,分别是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采用问题教学法,共54名,其中男28名,女26名,实验组采用案例式立体教学法,共54名,其中男32名,女22名。学期结束后评估教学效果,两组分别采取综合考核、问卷调查的评估方法。结果两组留学生见习教学的结果比较,实验组的病历采集及书写、综合笔试部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案例式立体教学法不但提高了留学生病历采集及书写、综合笔试的考核成绩,还满足了留学生对临床见习的需求,有效的提高了医学留学生临床见习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生 医学 教学方法 临床见习 案例式立体教学法
下载PDF
宜昌地区9例SARS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利鸣 祝开荣 +6 位作者 丁文柏 曾凡军 刘雄 张建平 张斌 邱少鄞 邢学森 《医学文选》 2004年第3期306-307,共2页
目的 探讨 SARS的临床特点及其有效防治措施。方法 对宜昌地区 9例 SARS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确诊 SARS病人 2例 ,“疑似”SARS7例 ;全部病例均有到过疫区的经历。传播途径以呼吸道近距离飞沫及密切接触传播为... 目的 探讨 SARS的临床特点及其有效防治措施。方法 对宜昌地区 9例 SARS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确诊 SARS病人 2例 ,“疑似”SARS7例 ;全部病例均有到过疫区的经历。传播途径以呼吸道近距离飞沫及密切接触传播为主 ,有呈局部的群体性发病和家庭聚集性的规律。临床表现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伴咳嗽、乏力、疲倦、肌肉酸痛、头痛、关节酸痛、乏力等。肺部体征不明显 ,血白细胞总数不高 ,X线胸片检查呈斑片状浸润影。结论 SARS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病人 乏力 临床分析 家庭聚集性 密切接触 血白细胞 X线胸片检查 结论 总数 肌肉酸痛
下载PDF
湖北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布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沈雁冰 谢迎春 《世界感染杂志》 2006年第4期324-325,333,共3页
目的 探讨湖北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03年至2005年门诊血清HBVDNA阳性病人390例,其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12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180例,急性肝炎(AH)15例,肝炎肝硬化(HC)7... 目的 探讨湖北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03年至2005年门诊血清HBVDNA阳性病人390例,其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12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180例,急性肝炎(AH)15例,肝炎肝硬化(HC)75例,分别测定各型肝炎病人的基因型分布。结果 乙型肝炎病程/〉5年与〈5年的病人中HBVC基因型感染者分别为:20.9%(10/46)、3.3%(1/30),x^2=4.969,P〈0.05,有显著性意义;轻度、中度、重度CHB病人中HBVC基因型感染分别为6.3%(5/80)、15.0%(6/40)、75.0%(12/16),重度与轻度CHB比较,x^2=43.247,P〈0.05,有显著性意义;年龄≤30岁者B基因型HBV感染比例高,年龄〉30岁者C基因型比例高;基因型分布与性别无相关性。结论 HBV基因型的差别与地区分布、人群、致病性、和对治疗的反应有相关性。这有益于指导我们对乙型肝炎病人的临床诊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型 肝炎病毒 乙型
下载PDF
实施有效沟通,提高消毒供应中心临床满意度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兴玉 《中国民康医学》 2010年第10期1346-1346,共1页
目的:加强沟通提高临床满意度。方法:采取沟通联络小组、发放调查表、定期到临床征求意见。结果:实施两年来搜集大小不同建议720条,整改落实700余条。下发调查表405份,临床满意度由过去90%达到现在100%。结论:通过沟通使消毒供应中心的... 目的:加强沟通提高临床满意度。方法:采取沟通联络小组、发放调查表、定期到临床征求意见。结果:实施两年来搜集大小不同建议720条,整改落实700余条。下发调查表405份,临床满意度由过去90%达到现在100%。结论:通过沟通使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更高,提高了临床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供应中心 沟通 满意度
下载PDF
福泮与芬太尼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静脉镇痛临床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春 柯齐斌 +4 位作者 汤和青 侯俊 方为 孙德海 石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797-798,共2页
关键词 乳腺癌根治术 术后静脉镇痛 临床效果 芬太尼 术后镇痛效果 不良反应 阿片类制剂 盐酸奈福泮
下载PDF
百令胶囊与斯奇康联合治疗慢阻肺缓解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丁文柏 曾凡军 +6 位作者 陈世雄 向光明 向希映 张春芳 赵必君 官莉 熊晓琦 《中国医刊》 CAS 2007年第4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百令胶囊与斯奇康联合干预性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缓解期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慢阻肺缓解期患者百令胶囊口服和斯奇康肌注,连续观察3年并详细记录3年呼吸道感染急性发作的次数,住院的次数、天数以及3年来医疗费用情况,... 目的探讨百令胶囊与斯奇康联合干预性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缓解期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慢阻肺缓解期患者百令胶囊口服和斯奇康肌注,连续观察3年并详细记录3年呼吸道感染急性发作的次数,住院的次数、天数以及3年来医疗费用情况,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论慢阻肺患者在临床缓解期给予百令胶囊口服和肌注斯奇康,联合干预治疗对提高患者的抵抗能力,预防呼吸道感染引起慢阻肺急性发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阻肺 缓解期 百令胶囊 斯奇康 干预治疗
下载PDF
宜昌地区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马芹 周宜兰 +2 位作者 何晓雯 王娟 易虹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3003-3004,共2页
目的:了解宜昌地区妇产科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流行性和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支原体鉴定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464例患者中有240例培养出支原体,占51.72%;UU单项阳性178例,阳性率38.36%... 目的:了解宜昌地区妇产科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流行性和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支原体鉴定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464例患者中有240例培养出支原体,占51.72%;UU单项阳性178例,阳性率38.36%,MH单项阳性6例,阳性率1.29%,UU、MH混合感染56例,阳性率12.07%;药敏结果显示,首选药物为强力霉素和交沙霉素,其次为四环素。结论:UU和MH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有逐年上升趋势,加强实验室监测,对防止支原体耐药株的发生和发展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脲原体 人型支原体 药敏试验
下载PDF
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tPSA及cPSA含量变化及其临床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蒋长斌 崔邦平 +2 位作者 代文莉 刘玉文 杨建华 《海南医学》 CAS 2009年第10期8-9,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tPSA及cPSA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分析95例前列腺增生和4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tPSA及cPSA的含量,并与5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结果前列腺增生组和前列腺... 目的探讨血清tPSA及cPSA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分析95例前列腺增生和4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tPSA及cPSA的含量,并与5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结果前列腺增生组和前列腺癌组与正常对照组间tPSA和cPSA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组间tPSA和cPSA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PSA和tPSA对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A cPSA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化学发光法
下载PDF
福松用于老年人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仝巧云 朱宗耀 周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7期2749-2750,共2页
目的:观察福松在老年人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中的作用,探讨提高老年人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效果的方法。方法:将203例接受检查的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检查前2d开始服福松,每晚5g,检查前4h服硫酸镁60g,随后饮水1000mL;对照组... 目的:观察福松在老年人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中的作用,探讨提高老年人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效果的方法。方法:将203例接受检查的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检查前2d开始服福松,每晚5g,检查前4h服硫酸镁60g,随后饮水1000mL;对照组不服福松,硫酸镁溶液服用方法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105例,对照组98例。观察组肠道准备清洁者(1级)占88.6%,肠道准备尚可(2级)占7.6%,肠道准备差者(3级)占3.8%,插镜达盲肠或回肠末段者92.4%。对照组肠道准备清洁者(1级)占73.5%,肠道准备尚可者(2级)占11.2%,肠道准备差者(3级)占15.3%,插镜达盲肠或回肠末段者81.6%。对照组肠道准备差的16例,嘱增加硫酸镁30g并继续饮水500mL,增加活动后10例继续完成检查,6例因不良反应放弃检查。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腹胀、头昏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7.6%,对照组为12.2%。结论:福松联合硫酸镁口服,有利于提高肠道清洁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是较好的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检查 老年人 福松 肠道准备
下载PDF
尿路上皮癌组织中CD146、微血管密度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龙兵 董自强 +4 位作者 袁红纲 陈晓波 胡敬祖 张平 毛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9-422,共4页
目的:探讨尿路上皮癌组织中CD146和微血管密度(MVD)与临床病理及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尿路上皮癌组织及正常尿路上皮组织中CD146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用CD34标记免疫组化法检测MVD。结果:C... 目的:探讨尿路上皮癌组织中CD146和微血管密度(MVD)与临床病理及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尿路上皮癌组织及正常尿路上皮组织中CD146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用CD34标记免疫组化法检测MVD。结果:CD146基因及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其在正常尿路上皮黏膜的表达(P<0.01),且随着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增高及淋巴结转移的出现,CD146表达水平逐渐增加,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MVD在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其在正常尿路上皮组织中的表达(P<0.01)。结论:CD146高表达可能与尿路上皮癌的分化、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并且与尿路上皮癌血管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肿瘤 尿路上皮癌 CD146 微血管密度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纳布啡治疗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9
13
作者 杨鹏 龚园 罗爽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观察纳布啡治疗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发生寒战Wrench 3/4级的产妇90例,年龄20~35岁,ASAⅠ或Ⅱ级。于寒战发生后随机双盲分为三组,每组30例,立即静脉... 目的观察纳布啡治疗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发生寒战Wrench 3/4级的产妇90例,年龄20~35岁,ASAⅠ或Ⅱ级。于寒战发生后随机双盲分为三组,每组30例,立即静脉注射生理盐水(C组)、纳布啡0.07 mg/kg(N组)和曲马多1 mg/kg(T组)。记录麻醉结束至寒战开始时间、药物处理后寒战消失时间、寒战治疗成功和复发的情况、改良OAA/S镇静评分,以及恶心呕吐、心动过缓、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麻醉结束至寒战开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组和T组药物处理后寒战消失时间分别为(3.6±1.3)min和(4.2±2.2)min,明显短于C组的(14.3±7.3)min(P<0.05)。N组和T组寒战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3.3%和90.0%,明显高于C组的16.7%(P<0.05);复发率分别为7.1%和11.1%,明显低于C组的80.0%(P<0.05)。N组OAA/S镇静评分明显高于C、T组(P<0.05)。T组恶心呕吐发生率60.0%,明显高于C组和N组的20.0%和13.3%(P<0.05);三组心动过缓、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纳布啡0.07 mg/kg可安全有效地治疗腰-硬联合麻醉产妇发生的寒战,且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曲马多更低,具备可接受的镇静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布啡 腰-硬联合麻醉 寒战 剖宫产
下载PDF
医学留学生外科学理论教学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8
14
作者 孙劲 李莉 +5 位作者 付纳新 刘莉 黄晖 戴鹏 刘沛 刘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对临床医学专业六年制留学生的外科学理论教学模式,比较情景教学法+案例式立体教学法(CTTM)与问题教学法(PBL)的教学效果。方法 2016年2~7月,选择三峡大学医学院2012级留学生2个大班,随机抽取1个班为实验组,实施情景+CTTM教学模... 目的探讨对临床医学专业六年制留学生的外科学理论教学模式,比较情景教学法+案例式立体教学法(CTTM)与问题教学法(PBL)的教学效果。方法 2016年2~7月,选择三峡大学医学院2012级留学生2个大班,随机抽取1个班为实验组,实施情景+CTTM教学模式;另1个班作为对照组,采用PBL教学模式。整个学期的外科学课程结束后,通过考试考核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在满意度、临床能力测试成绩、卷面成绩3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留学生的教学课程中,采用情景+CTTM教学模式较PBL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成绩,值得在留学生教育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生 外科学 情景教学法 案例式立体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
下载PDF
槐杞黄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5
作者 陈春宝 王敏 王小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9年第32期3958-3959,共2页
目的观察槐杞黄颗粒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方法7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槐杞黄颗粒口服,对照组给予黄芪精口服液口服。观察用药前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次数、病程、临床症状情况及治... 目的观察槐杞黄颗粒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方法7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槐杞黄颗粒口服,对照组给予黄芪精口服液口服。观察用药前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次数、病程、临床症状情况及治疗组用药前后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7%)明显优于对照组(69%)(P<0.01)。治疗组免疫球蛋白均增高(P<0.05),CD4、CD3、CD4/CD8均增高(P均<0.05)。结论槐杞黄颗粒用于反复呼吸道感染可增强免疫力,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杞黄颗粒 小儿 反复呼吸道感染 黄芪精口服液
下载PDF
三甲医院与社区医院联合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 被引量:6
16
作者 邓红艳 李平 +1 位作者 田玉凤 吴小玲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93-995,共3页
关键词 三甲医院 社区医院 糖尿病 健康教育
下载PDF
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治疗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官莉 陈世雄 高宝安 《临床肺科杂志》 2012年第2期256-258,共3页
目的探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治疗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采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结果 35例患者均为一次性插管成功,插管时间小于2... 目的探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治疗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采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结果 35例患者均为一次性插管成功,插管时间小于2分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经鼻气管插管 COPD 呼吸衰竭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建立永久性的血管通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7
18
作者 郭玲 饶毅峰 郝阿芳 《中国血液净化》 2004年第10期566-567,共2页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永久性血管通路 临床应用 动静脉内瘘吻合术
下载PDF
GFR联合血清肌酐、尿素氮和尿酸评估单侧肾积水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婵 许守林 冯雪凤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55-1057,共3页
目的 :评估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联合血清肌酐、尿素氮和尿酸对单侧肾积水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76例单侧肾积水患者和22例肾移植供体行放射性核素99Tcm-DTPA肾动态显像检查进行GFR功能的测定,用Gate’s法测得... 目的 :评估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联合血清肌酐、尿素氮和尿酸对单侧肾积水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76例单侧肾积水患者和22例肾移植供体行放射性核素99Tcm-DTPA肾动态显像检查进行GFR功能的测定,用Gate’s法测得分肾GFR值;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和尿酸。结果:在176例单侧肾积水患者中,经B超检查诊断轻度、中度和重度单侧肾积水患者分别为21、33和122例。与肾移植供体单侧肾GFR值为(50.69±4.54)m L/min相比:轻度积水患者单病肾GFR值(48.33±12.12)m L/min未见明显下降(P>0.05);中度肾积水单病肾GFR值(29.32±9.00)m L/min和重度肾积水单病肾GFR值(13.61±14.38 m L/min)均明显下降(P<0.01)。所有病肾对侧健康肾脏的分肾GFR值均高于肾移植供体的单侧肾GFR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单侧肾积水程度从轻度、中度加重到重度积水的过程中,病肾GFR值越来越低,血清尿酸水平逐渐增高;而血清的肌酐、尿素氮未见明显变化。结论:高尿酸血症可能是单侧肾积水的致病原因之一,Gate’s法测得的分肾GFR值可直观评估单侧肾积水分肾功能受损情况,为后继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直接的依据。而肌酐、尿素氮因对侧健肾强大的代偿功能,故对评估单侧肾积水肾功能的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滤过率 单肾积水 肌酐 尿素氮 尿酸
下载PDF
盐酸氨溴索联合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20
作者 刘孝桥 涂睿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5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分为单独应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组(对照组)以及盐酸氨溴索联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组(观察组)。比较2组患儿在治疗后1...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分为单独应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组(对照组)以及盐酸氨溴索联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组(观察组)。比较2组患儿在治疗后1、12、24、48 h的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以及计算氧合指数[p(O_2)/FiO_2];比较2组患儿呼吸机治疗时间、撤离呼吸机后的氧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2、24、48 h的p(CO_2)水平较同时间点的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12、24、48 h的p(O_2)水平较同时间点的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p(O2)/FiO_2在治疗后12、24 h较同时期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观察组的上机时间以及撤机后的氧疗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早期有效的提高氧分压以及氧合指数,降低二氧化碳分压,降低辅助通气以及氧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氨溴索 肺表面活性物质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