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动力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
作者 陈越 郑军 谭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517-2521,共5页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异常增殖所形成的具有一定侵袭能力的新生物。肿瘤细胞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和功能,并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分化成熟的能力,是当今医学发展的难题。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异常增殖所形成的具有一定侵袭能力的新生物。肿瘤细胞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和功能,并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分化成熟的能力,是当今医学发展的难题。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基于光敏剂、光照等条件,对病灶细胞具有杀伤作用的治疗手段,其在治疗某些疾病、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具有诸多优点,尤其对于肿瘤患者而言,PDT的出现可能为他们的治疗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国内外众多研究报告中,PDT显示出了对不同肿瘤的有效性,这无疑为临床上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选取了PDT在几种常见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肿瘤 光敏剂
下载PDF
组织激肽释放酶7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杜剑平 郑军 +1 位作者 姚汝铖 谭潇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677-2680,共4页
肿瘤是目前人类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全球每年新发肿瘤患者约为1410万人,因肿瘤死亡人数约为820万人。我国由于老龄人口增加、环境污染加重等因素综合影响,使肿瘤成为我国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肿瘤容易发生转移与侵袭是肿瘤患者高... 肿瘤是目前人类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全球每年新发肿瘤患者约为1410万人,因肿瘤死亡人数约为820万人。我国由于老龄人口增加、环境污染加重等因素综合影响,使肿瘤成为我国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肿瘤容易发生转移与侵袭是肿瘤患者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而肿瘤转移侵袭必须经过水解细胞外基质蛋白、黏附蛋白、上皮间质转化等一系列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组织激肽释放酶 细胞外基质蛋白 上皮间质转化 死亡原因 肿瘤转移 死亡人数 老龄人口
下载PDF
MicroRNA在肝细胞癌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运杰 龚建华 +1 位作者 姚汝铖(综述) 郑军(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4-218,共5页
肝细胞癌(HC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死亡率较高,虽然近几十年来其治疗方式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但由于部分患者诊断偏晚、化疗耐药以及频繁复发,导致HCC患者的预后较差。microRNA(miRNA)是内源性非编码RNA,通常在恶性肿瘤中... 肝细胞癌(HC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死亡率较高,虽然近几十年来其治疗方式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但由于部分患者诊断偏晚、化疗耐药以及频繁复发,导致HCC患者的预后较差。microRNA(miRNA)是内源性非编码RNA,通常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失调,因此,通过检测或调节miRNA的表达能够实现HCC的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文章主要对miRNA在HCC中表达水平的失调以及其在HCC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肝细胞癌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组织激肽释放酶及其抑制剂与皮肤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赵登泽 郑军 +4 位作者 李林 陈越 谢珂 郑卫红 谭潇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9期1337-1341,共5页
组织激肽释放酶(kallikreins,KLKs)家族是一类包含15个成员的丝氨酸蛋白酶,广泛表达于各种组织中,参与机体各种生理与病理进程。随着对KLKs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异常表达与多种皮肤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KLKs作为皮肤疾病药物干预新... 组织激肽释放酶(kallikreins,KLKs)家族是一类包含15个成员的丝氨酸蛋白酶,广泛表达于各种组织中,参与机体各种生理与病理进程。随着对KLKs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异常表达与多种皮肤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KLKs作为皮肤疾病药物干预新的潜在靶点,其抑制剂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主要介绍了KLKs在皮肤中的生理与病理作用,并对KLKs抑制剂在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激肽释放酶 皮肤相关性疾病 抑制剂
下载PDF
胃癌肿瘤标志物人组织激肽释放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万涛 郑军 姚汝铖 《巴楚医学》 2020年第4期108-111,共4页
人组织激肽释放酶(KLKs)是丝氨酸蛋白酶家族中一种具有胰蛋白酶或胰凝乳蛋白酶性质的蛋白水解酶亚群,由KLK1~KLK15构成。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KLKs与胃癌(GC)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GC肿瘤标志物应用于疾病的早期筛查... 人组织激肽释放酶(KLKs)是丝氨酸蛋白酶家族中一种具有胰蛋白酶或胰凝乳蛋白酶性质的蛋白水解酶亚群,由KLK1~KLK15构成。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KLKs与胃癌(GC)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GC肿瘤标志物应用于疾病的早期筛查、诊断、个性化治疗以及预后判断等临床实践。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对KLKs作为GC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GC早期诊断探索更加特异、灵敏的肿瘤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组织激肽释放酶 胃癌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溶瘤病毒家族治疗胰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培 郑军 《腹部外科》 2021年第6期488-491,共4页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肿瘤中恶性程度极高、预后较差的肿瘤之一,其5年生存率不到10%。目前常规治疗手段均有其自身局限性,致使胰腺癌病人的平均中位生存期仍然未得到明显提高。近年来,新兴的免疫治疗中的溶瘤病毒疗法在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肿瘤中恶性程度极高、预后较差的肿瘤之一,其5年生存率不到10%。目前常规治疗手段均有其自身局限性,致使胰腺癌病人的平均中位生存期仍然未得到明显提高。近年来,新兴的免疫治疗中的溶瘤病毒疗法在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拉开了帷幕,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溶瘤病毒在胰腺癌中的治疗也在不断探索,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进一步考证,该文就溶瘤病毒在胰腺癌治疗中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溶瘤病毒 免疫治疗
下载PDF
组织激肽释放酶7在胰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赵登泽 郑军 《巴楚医学》 2019年第1期119-122,共4页
胰腺癌在所有恶性肿瘤中预后最差,目前尚缺乏高效的综合治疗方案。研究发现,组织激肽释放酶7(KLK7)与胰腺癌的增殖、迁移及侵袭密切相关,是治疗胰腺癌的潜在靶点。因此,探讨KLK7在胰腺癌中的作用机制,促进相关抑制剂的研发将有助于胰腺... 胰腺癌在所有恶性肿瘤中预后最差,目前尚缺乏高效的综合治疗方案。研究发现,组织激肽释放酶7(KLK7)与胰腺癌的增殖、迁移及侵袭密切相关,是治疗胰腺癌的潜在靶点。因此,探讨KLK7在胰腺癌中的作用机制,促进相关抑制剂的研发将有助于胰腺癌的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激肽释放酶7 胰腺癌 抑制剂
下载PDF
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程大伟(综述) 郑军(审校)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661-1666,共6页
肝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系统肿瘤,因其早期无典型症状,不易引起人们重视,一旦确诊已是进展期或晚期。人组织激肽释放酶(KLKs)是丝氨酸蛋白酶家族中一种具有胰蛋白酶或胰凝乳蛋白酶性质的蛋白水解酶亚群,与恶性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 肝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系统肿瘤,因其早期无典型症状,不易引起人们重视,一旦确诊已是进展期或晚期。人组织激肽释放酶(KLKs)是丝氨酸蛋白酶家族中一种具有胰蛋白酶或胰凝乳蛋白酶性质的蛋白水解酶亚群,与恶性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以作为一些恶性肿瘤的生物学标志物应用于疾病的早期筛查、明确诊断、个性化治疗以及预后评估等临床实践中。本文综述了KLKs基因及其在肝癌中的表达调控、作用机制、化疗敏感性及预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激肽释放酶 肝癌 生物学标志物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原发性肝脏鳞状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程大伟 郑军 《腹部外科》 2024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鳞状细胞癌(primar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liver,PSCCL)病例的特点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总结PSCCL病人目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022年7月15日收入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肝胆胰外科的1例77岁男性罕...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鳞状细胞癌(primar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liver,PSCCL)病例的特点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总结PSCCL病人目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022年7月15日收入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肝胆胰外科的1例77岁男性罕见PSCCL病人诊治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病人因“间断性上腹痛半月余,加重2 d”入院,入院后完善肝脏平扫增强CT、肝脏穿刺活检、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等检查,结合病人肝脏穿刺活检病理、免疫组化、CT及PET-CT检查结果,排除其他部位肿瘤转移所致,考虑为PSCCL。病人家属要求保守治疗,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后,病人于2022年8月1日主动要求出院。电话随访,病人于2022年9月因肝癌多发转移致多器官衰竭死亡。结论PSCCL是一种肝脏异源性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诊断困难,暂无统一的治疗指南,临床上采用根治性肝切除、肝脏移植、放化疗、免疫治疗以及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再辅以个体化支持治疗,可延长病人生存期,改善预后,但此肿瘤总体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脏鳞状细胞癌 发病机制 临床诊疗 预后
下载PDF
纳布啡复合舒芬太尼对肝切除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万涛 郑军 +2 位作者 姚汝铖 胡军 陈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89-793,共5页
目的探讨纳布啡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肝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拟行开腹左半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120例,男65例,女55例,年龄18~64岁,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TNMⅠ或Ⅱ期。采用随机数... 目的探讨纳布啡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肝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拟行开腹左半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120例,男65例,女55例,年龄18~64岁,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TNMⅠ或Ⅱ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舒芬太尼组(S组,n=38)、纳布啡组(N组,n=42)和纳布啡复合舒芬太尼组(NS组,n=40)。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麻醉处理。S组,舒芬太尼2.5μg/kg+托烷司琼10 mg+生理盐水100 ml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N组,纳布啡2 mg/kg+托烷司琼10 mg+生理盐水100 ml行术后PCIA;NS组,纳布啡1 mg/kg+舒芬太尼1.25μg/kg+托烷司琼10 mg+生理盐水100 ml行术后PCIA。记录术后6、12、24、48 h的VAS疼痛评分,采用流式细胞术于术前1 d、术后24、48 h测定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3^(+)、CD4^(+)、CD8^(+)百分比并计算CD4^(+)/CD8^(+)比值,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外周血补体C3、C4浓度。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S组比较,术后6、12、24、48 h NS组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24、48 h N组和NS组T淋巴细胞CD3^(+)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24 h NS组T淋巴细胞CD4^(+)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术后24、48 h N组和S组VAS疼痛评分和C3、C4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N组比较,术后24、48 h NS组T淋巴细胞CD3^(+)、CD4^(+)百分比、CD4^(+)/CD8^(+)比值和C3、C4浓度明显升高(P<0.05),NS组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纳布啡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肝切除术后镇痛可以发挥强效镇痛作用,减轻手术和创伤应激反应导致的免疫抑制,同时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布啡 肝切除术 T淋巴细胞亚群 补体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术式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7
11
作者 万涛 郑军 +1 位作者 姚汝铖 谭潇 《医学综述》 2020年第4期678-682,共5页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目前治疗胰头肿瘤、胆总管下端癌、壶腹周围以及部分十二指肠肿瘤的主要方法,但PD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并且是最复杂的普通外科手术之一,尤其是胰瘘,已成为影响胰肠吻合术后发生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目前治疗胰头肿瘤、胆总管下端癌、壶腹周围以及部分十二指肠肿瘤的主要方法,但PD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并且是最复杂的普通外科手术之一,尤其是胰瘘,已成为影响胰肠吻合术后发生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套入式胰肠端端吻合术、胰管对空肠黏膜端侧吻合术、套入式胰肠端侧吻合术、Blumgart吻合术和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等胰肠吻合术式在临床上比较常用,分析各种术式的手术特点及不足之处,可为探索安全、有效的胰肠吻合术,降低胰瘘发生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肠吻合 胰瘘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下载PDF
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万涛 郑军 姚汝铖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379-384,共6页
人组织激肽释放酶(KLKs)属于丝氨酸蛋白酶家族,广泛存在于不同组织和生物液体中,共编码15个分泌型蛋白KLK1-KLK15。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人组织激肽释放酶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以作为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应... 人组织激肽释放酶(KLKs)属于丝氨酸蛋白酶家族,广泛存在于不同组织和生物液体中,共编码15个分泌型蛋白KLK1-KLK15。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人组织激肽释放酶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以作为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应用于疾病的早期疾病筛查、诊断、个性化治疗以及预后判断等临床实践中。本文通过回顾目前临床上常见的五种消化系统肿瘤: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原发性肝癌及胰腺癌,分析KLKs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基因表达及预后评估情况,以期探索更加特异、灵敏的肿瘤生物学标志物来提高消化系统肿瘤的早期诊治和预后判断,为后续临床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组织激肽释放酶 消化系统肿瘤 肿瘤标志物 预后
下载PDF
ITP患者脾脏内细胞因子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13
作者 胡军 李林 +1 位作者 郑军 张丁 《巴楚医学》 2018年第2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脾脏内B细胞激活因子(BAFF)、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和IgM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脾脏标本69例,其中ITP组24例、正常对照组22例、门脉高压组23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脾脏组织中BAFF、...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脾脏内B细胞激活因子(BAFF)、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和IgM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脾脏标本69例,其中ITP组24例、正常对照组22例、门脉高压组23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脾脏组织中BAFF、HLA和IgM的表达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TP组BAFF、HLA和IgM在脾脏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门静脉高压组及正常组(均为P<0.001);正常对照与门静脉高压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ITP组中BAFF、HLA和IgM三者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ITP患者脾脏内BAFF、HLA和IgM表达强度增高,提示BAFF、HLA和IgM参与了ITP的发病过程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脾脏
下载PDF
肝内胆管腺鳞癌1例报道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培 郑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1-233,共3页
肝内胆管腺鳞癌(adenosquamous carcinoma,ASC)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组织学表现,是以鳞癌和腺癌2种成分共同存在为特征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早期有学者研究发现其发病率占肝内胆管细胞癌的2%~3%。现将三峡大学肝胆胰外科研究所收治的1例... 肝内胆管腺鳞癌(adenosquamous carcinoma,ASC)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组织学表现,是以鳞癌和腺癌2种成分共同存在为特征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早期有学者研究发现其发病率占肝内胆管细胞癌的2%~3%。现将三峡大学肝胆胰外科研究所收治的1例肝内胆管腺鳞癌,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特征及诊断治疗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腺鳞癌 原发性恶性肿瘤 肝胆胰外科 影像学特点 病理特征 三峡大学 诊断治疗
下载PDF
双胆囊畸形1例报告 被引量:2
15
作者 万涛 杨双 郑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35-1837,共3页
双胆囊畸形是临床上非常罕见的一种先天性胆道异常疾病,最早在1926年由Boyden医生[1]报道,发生率约为1/4000。该解剖变异发生于胚胎的第4周,正常情况下肝憩室分为头、尾两支后逐渐分化为胆道各系统结构,若肝憩室分出两个尾支,则形成副胆... 双胆囊畸形是临床上非常罕见的一种先天性胆道异常疾病,最早在1926年由Boyden医生[1]报道,发生率约为1/4000。该解剖变异发生于胚胎的第4周,正常情况下肝憩室分为头、尾两支后逐渐分化为胆道各系统结构,若肝憩室分出两个尾支,则形成副胆囊,导致双胆囊畸形。现报告1例双胆囊畸形,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特点、解剖分型、诊断方法及治疗进行系统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疾病 双胆囊畸形 胆囊切除术
下载PDF
外科手术后疼痛与炎症因子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万涛 郑军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3年第3期513-518,共6页
本文分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因子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在外科手术后疼痛的作用机制和临床镇痛疗效,为探索手术后及时、合理、有效的镇痛... 本文分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因子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在外科手术后疼痛的作用机制和临床镇痛疗效,为探索手术后及时、合理、有效的镇痛提供理论基础,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疼痛 手术后 炎症 细胞因子类
原文传递
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对肝癌HepG2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万涛 姚汝钺 郑军 《巴楚医学》 2021年第3期65-69,共5页
目的:体外观察Rho激酶抑制剂Y-27632与化疗药物联用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Y-27632单独或与顺铂联用处理HepG2细胞株,MTT法检测肝癌HepG2细胞株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分析HepG2细胞株凋亡情况;Western-blot、RT-PCR检测P5... 目的:体外观察Rho激酶抑制剂Y-27632与化疗药物联用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Y-27632单独或与顺铂联用处理HepG2细胞株,MTT法检测肝癌HepG2细胞株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分析HepG2细胞株凋亡情况;Western-blot、RT-PCR检测P53、Bax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顺铂、Y-27632分别处理均能显著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两药联用可产生协同效应(均P<0.05)。顺铂可促进肝癌HepG2细胞株凋亡,Y-27632对细胞凋亡作用不明显,两药联用其凋亡效应显著增强(均P<0.05)。顺铂能显著增加P53和Bax的表达、抑制Bcl-2的表达,Y-27632单用对Bcl-2表达的影响较小,两药联用其效应更明显。单用顺铂或Y-27632均能促进P53、Bax的mRNA表达,并抑制Bcl-2 mRNA表达,两药联用其效应更明显(均P<0.05)。结论:Rho激酶抑制剂Y-27632能显著提高肝癌HepG2细胞株对顺铂的化疗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HEPG2细胞 化疗敏感性 顺铂 RHO激酶 Y-27632
下载PDF
组织激肽释放酶家族与胰腺癌
18
作者 陈越 郑军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0年第7期558-561,共4页
胰腺癌是迄今为止人类实质脏器中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之一,起病隐匿,发展速度快,五年生存率极低。组织激肽释放酶家族中多名成员被报道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其可能作为胰腺癌的潜在治疗靶点,探讨该家族相关成员与胰腺癌的关系具有一... 胰腺癌是迄今为止人类实质脏器中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之一,起病隐匿,发展速度快,五年生存率极低。组织激肽释放酶家族中多名成员被报道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其可能作为胰腺癌的潜在治疗靶点,探讨该家族相关成员与胰腺癌的关系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激肽释放酶 胰腺癌 抑制剂 靶点
下载PDF
钡源性小肠梗阻1例
19
作者 万涛 杨双 郑军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2年第8期670-672,共3页
钡源性肠梗阻是临床上吞服硫酸钡行上消化道X线造影检查后,钡剂滞留在肠腔内与管壁粘附或与食物残渣混合成团,引发的一种以急性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为主要症状的外科急症。国内外文献报道钡餐造影导致肠梗阻的病例较为少见,且... 钡源性肠梗阻是临床上吞服硫酸钡行上消化道X线造影检查后,钡剂滞留在肠腔内与管壁粘附或与食物残渣混合成团,引发的一种以急性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为主要症状的外科急症。国内外文献报道钡餐造影导致肠梗阻的病例较为少见,且多为结肠梗阻,极少有小肠梗阻的病例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上消化道钡餐 钡餐造影
下载PDF
B细胞刺激因子及其特异性受体在ITP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林 胡军 +1 位作者 谭潇 郑军 《重庆医学》 CAS 2018年第27期3565-3567,共3页
B细胞刺激因子(BAFF)是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中的一员,随着人们对BAFF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不仅对B细胞的存活起着关键的作用,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免疫机制中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 B细胞刺激因子(BAFF)是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中的一员,随着人们对BAFF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不仅对B细胞的存活起着关键的作用,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免疫机制中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途径的过程,近年来发现BAFF及其特异性受体在ITP患者血清中表达上调,尽管目前ITP的发病机制还没有得到完整的研究与阐述,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BAFF及其特异性受体(BAFF-R)可能在ITP的发生及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过敏性 B细胞刺激因子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