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1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勤善相和 向外求美——三明民间文学的思想和艺术特征初探
1
作者
陈华炎
《三明学院学报》
1996年第S1期80-82,共3页
三明地处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之间,境内山区丘陵居多,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但是三明是福建与内地联系的主要通道,而且历史上曾是“衣冠南渡、八姓入闽”的桥头堡和聚居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21县就有5个县建立在这...
三明地处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之间,境内山区丘陵居多,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但是三明是福建与内地联系的主要通道,而且历史上曾是“衣冠南渡、八姓入闽”的桥头堡和聚居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21县就有5个县建立在这里。抗日战争时期,省府内迁永安,成为抗日的后方基地。三明这种特殊的地理条件与特殊的人文环境(语言、风俗、经济、历史)相结合,必然会产生一种独具特性的地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
艺术特征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地域文化
相和
劳动歌
中央苏区
求美
南北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栖居”哲学与侗族文化心理
被引量:
1
2
作者
廖开顺
《三明学院学报》
2000年第S4期1-6,共6页
侗族栖居之所适宜了侗族的生存需求,蕴藏着原始情感,寄托着精神信仰;神、人、鬼的“三界”在这里和谐相处;侗族在栖居中形成宁静的文化心态,其哲学意义是“阴阳”
关键词
栖居
文化
场所
建筑
三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秘专业多种写作能力的培养
3
作者
廖开顺
《三明学院学报》
1999年第S1期13-16,共4页
从事文秘工作是否只需要写点常用公文和一般事务文书?当今基层单位“文秘”们的写作适应能力如何?作者根据多年的社会实践与写作实践经验,认为基层单位的文秘工作者需要具备材料、论文、新闻文体、应用性文学作品等四种写作能力,才能适...
从事文秘工作是否只需要写点常用公文和一般事务文书?当今基层单位“文秘”们的写作适应能力如何?作者根据多年的社会实践与写作实践经验,认为基层单位的文秘工作者需要具备材料、论文、新闻文体、应用性文学作品等四种写作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如何对文秘专业的学生进行多种写作能力的培养,如何构建他们的基本知识体系,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秘
多种写作能力
材料
工作研究
新闻文体
应用性文学作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张扬生命价值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内核
4
作者
邓天杰
《三明学院学报》
1999年第S2期15-20,共6页
中国的美意识滥觞于生理感官的体验,久而久之便逐步形成了以生命力为美的观念。但是古人认为,过度追求感官享受会伤害人的身心健康,而且由于物资的贫乏还会引起纷争,从而破坏社会秩序,妨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必须对官能享乐进行节制...
中国的美意识滥觞于生理感官的体验,久而久之便逐步形成了以生命力为美的观念。但是古人认为,过度追求感官享受会伤害人的身心健康,而且由于物资的贫乏还会引起纷争,从而破坏社会秩序,妨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必须对官能享乐进行节制,于是便产生了以伦理道德为内容的理性美。而理性美则是以限制个体生命的自由为前提的,人们为了摆脱身外之物的奴役,不得不去追寻精神上的极乐世界,从而产生了自由想象的精神美。这种以生命价值为美的思想还集中体现在文艺美上。古人认为,其内核是创作主体表现出来的生命之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
生理
理性
精神
生气
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乡愁”文学作品的文化阐释
5
作者
廖开顺
《三明学院学报》
1999年第S2期21-26,共6页
“乡愁”是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从而成为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乡愁来自对母亲的依恋,对大自然的向往,对父亲社会的排拒。乡愁文学作品是人们精神上的一种寄托,它有永久的魅力。
关键词
乡愁
重返母体
父亲社会
潜意识
神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天人合一”与中华“龙”狂欢
6
作者
廖开顺
《三明学院学报》
2000年第S2期59-62,共4页
“龙”狂欢是中国最盛大的传统狂欢活动,它起源于图腾崇拜,“天人合一”是它的哲学内蕴。
关键词
龙
狂欢
图腾
演化
天人合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流水》与《高老庄》的文化建构与叙事结构
7
作者
廖开顺
《三明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1-4,共4页
本文将福建三明作家绿笙的长篇小说《流水》与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的《高老庄》进行比 较,揭示二者在文化建构和叙事结构上的相似性。
关键词
文化建构
叙事结构
边缘人
意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目连戏看佛教的中国化
8
作者
廖开顺
《三明学院学报》
2000年第S1期24-27,共4页
目连戏被称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内容取自佛经故事,宣扬的是佛教教义。但是它走向了世俗,并且与儒教、道教相安无事。从目连戏的演出活动可以看出佛教的中国化过程。
关键词
目连戏
佛教
盂兰盆会
罗天大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侗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近似性
9
作者
廖开顺
《三明学院学报》
1999年第S4期35-39,共5页
本文从古代神话、伦理道德结构、思维偏向三个方面,对侗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作深层次的比较,认为侗族文化是一种比较接近汉族文化的少数民族文化。
关键词
文化近似性
神话
道德结构
思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月地上的歌谣——张泽忠小说论
10
作者
廖开顺
《三明学院学报》
1999年第S3期19-24,共6页
本文对侗族作家张泽忠的小说作了文化视角的观照,认为他描写侗乡本土文化的小说中深藏着一个“月亮”原型。本文提出侗族文化是“月亮”文化的观点,并认为在艺术成就上,张泽忠的小说是月亮下的诗,是月地上的歌谣。
关键词
侗族
月亮
原型
象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中国先秦崇高的美学内涵
11
作者
邓天杰
《三明学院学报》
1999年第S1期22-27,共6页
中国古代的崇高开始是指台榭的高大,后来逐渐向其他事物扩展,至春秋时,崇高已演变成了表示特定含义的美学观念。这一美学观念与西方的崇高不同,具有美善结合,善之崇高美重于物之崇高美,大美相连,大之崇高美高于一般美的特征。
关键词
先秦
崇高
善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侗族文化之根性及其美学特征
被引量:
1
12
作者
张泽中
《三明学院学报》
1999年第S4期27-34,共8页
侗族属古“蛮夷”之一族,奇特的文化生存环境,铸造了侗族迥异于他民族的心理特征及带有种族记忆的审美理想。
关键词
侗话
文化根性
秩序
构架
绿色
宁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朱光潜美学观念及其在中国美学史上的贡献
被引量:
1
13
作者
刘云桢
《三明学院学报》
2000年第S2期49-52,共4页
朱光潜美学深受西方美学影响。本文概括地介绍了朱光潜美学的理论基础克罗齐的“直觉”说和立普斯等人的“移情”说,评价了朱光潜在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
直觉
移情
综合
转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乡愁”文学的文化阐释
被引量:
7
14
作者
廖开顺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6期24-27,共4页
从文化视角阐释“乡愁”文学现象富有意义。农耕文化的规约、人类的“恋母”情结、排拒“父亲社会”和回归大自然等多重文化内涵 ,表明“乡愁”文学主题的无比丰富性 。
关键词
乡愁
农耕
母亲
父亲
自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桃花文化与中国女性、中国文人
被引量:
4
15
作者
廖开顺
《怀化师专学报》
1997年第3期297-301,共5页
关键词
中国女性
花文化
桃花
涵义
认可
自然物
中国人
世代
深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湘黔桂边地的巫文化
被引量:
3
16
作者
廖开顺
《东岳论丛》
2000年第6期125-128,共4页
湘黔桂边界地区保持了较多的巫文化。它与封闭的地理环境、原始性的社会结构与小农经济有关。巫文化对边地民俗、艺术。
关键词
巫文化
民俗
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世纪之交的回眸:三代青年人格
被引量:
1
17
作者
廖开顺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6-37,共2页
“长子”型人格的第一代青年笔者将五十年代在大学就读或参加了工作的青年,视为新中国“第一代青年”,并认为他们的人格特征是“长子”型。长子是中国传统家庭承先启后的一个角色。长辈视他们为自己生命的延伸、家庭的希望,当作第一...
“长子”型人格的第一代青年笔者将五十年代在大学就读或参加了工作的青年,视为新中国“第一代青年”,并认为他们的人格特征是“长子”型。长子是中国传统家庭承先启后的一个角色。长辈视他们为自己生命的延伸、家庭的希望,当作第一接班人,因而长子所接受的文化熏陶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纪之交
一代青年
成年礼
“老三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敬业精神
新现实主义
人格特征
社会转型时期
文化价值取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儒学取得中国文化主导地位的内在原因
被引量:
2
18
作者
廖开顺
《中华文化论坛》
2001年第1期91-95,共5页
儒家以家庭为其仁学植根的土壤;铸造以情为基调的文化性格;以学术之“毛”附政治之“皮”是它的“执著”;“学而优则仕”使儒学独具魔力;它以开放的姿态与道家、佛教共存互补。儒学自身的上述特点促进了它在中国文化中的主导地位的...
儒家以家庭为其仁学植根的土壤;铸造以情为基调的文化性格;以学术之“毛”附政治之“皮”是它的“执著”;“学而优则仕”使儒学独具魔力;它以开放的姿态与道家、佛教共存互补。儒学自身的上述特点促进了它在中国文化中的主导地位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智慧
温情
政治
仕
开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克罗齐美学的理性成分
19
作者
刘云桢
《三明学院学报》
2000年第S4期7-8,15,共3页
克罗齐是一位唯心主义哲学家,其美学具有鲜明的非理性主义倾向,这已成公论。本文力图证明的是,克罗齐的美学并非纯粹非理性的,其间含有许多合理的理性成分。
关键词
克罗齐
美学
理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宗教祭祀剧“目连戏”看佛教的中国化
20
作者
廖开顺
《东岳论丛》
2001年第3期127-129,共3页
目连戏被称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内容取之佛经故事 ,宣扬的是佛教教义。但是它走向了世俗 ,并且与儒教、道教相安无事。从目连戏的演出活动可以看出佛教的中国化过程。
关键词
目连戏
佛教
盂兰盆会
罗天大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勤善相和 向外求美——三明民间文学的思想和艺术特征初探
1
作者
陈华炎
机构
三明
职业
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三明学院学报》
1996年第S1期80-82,共3页
文摘
三明地处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之间,境内山区丘陵居多,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但是三明是福建与内地联系的主要通道,而且历史上曾是“衣冠南渡、八姓入闽”的桥头堡和聚居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21县就有5个县建立在这里。抗日战争时期,省府内迁永安,成为抗日的后方基地。三明这种特殊的地理条件与特殊的人文环境(语言、风俗、经济、历史)相结合,必然会产生一种独具特性的地域文化。
关键词
民间文学
艺术特征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地域文化
相和
劳动歌
中央苏区
求美
南北文学
分类号
I207.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栖居”哲学与侗族文化心理
被引量:
1
2
作者
廖开顺
机构
三明
职业
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三明学院学报》
2000年第S4期1-6,共6页
文摘
侗族栖居之所适宜了侗族的生存需求,蕴藏着原始情感,寄托着精神信仰;神、人、鬼的“三界”在这里和谐相处;侗族在栖居中形成宁静的文化心态,其哲学意义是“阴阳”
关键词
栖居
文化
场所
建筑
三界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秘专业多种写作能力的培养
3
作者
廖开顺
机构
三明
职业
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三明学院学报》
1999年第S1期13-16,共4页
文摘
从事文秘工作是否只需要写点常用公文和一般事务文书?当今基层单位“文秘”们的写作适应能力如何?作者根据多年的社会实践与写作实践经验,认为基层单位的文秘工作者需要具备材料、论文、新闻文体、应用性文学作品等四种写作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如何对文秘专业的学生进行多种写作能力的培养,如何构建他们的基本知识体系,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文秘
多种写作能力
材料
工作研究
新闻文体
应用性文学作品
分类号
H15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张扬生命价值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内核
4
作者
邓天杰
机构
三明
职业
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三明学院学报》
1999年第S2期15-20,共6页
文摘
中国的美意识滥觞于生理感官的体验,久而久之便逐步形成了以生命力为美的观念。但是古人认为,过度追求感官享受会伤害人的身心健康,而且由于物资的贫乏还会引起纷争,从而破坏社会秩序,妨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必须对官能享乐进行节制,于是便产生了以伦理道德为内容的理性美。而理性美则是以限制个体生命的自由为前提的,人们为了摆脱身外之物的奴役,不得不去追寻精神上的极乐世界,从而产生了自由想象的精神美。这种以生命价值为美的思想还集中体现在文艺美上。古人认为,其内核是创作主体表现出来的生命之气。
关键词
生命
生理
理性
精神
生气
美
分类号
B83 [哲学宗教—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乡愁”文学作品的文化阐释
5
作者
廖开顺
机构
三明
职业
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三明学院学报》
1999年第S2期21-26,共6页
文摘
“乡愁”是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从而成为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乡愁来自对母亲的依恋,对大自然的向往,对父亲社会的排拒。乡愁文学作品是人们精神上的一种寄托,它有永久的魅力。
关键词
乡愁
重返母体
父亲社会
潜意识
神活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天人合一”与中华“龙”狂欢
6
作者
廖开顺
机构
三明
职业
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三明学院学报》
2000年第S2期59-62,共4页
文摘
“龙”狂欢是中国最盛大的传统狂欢活动,它起源于图腾崇拜,“天人合一”是它的哲学内蕴。
关键词
龙
狂欢
图腾
演化
天人合一
分类号
G1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流水》与《高老庄》的文化建构与叙事结构
7
作者
廖开顺
机构
三明
职业
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三明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1-4,共4页
文摘
本文将福建三明作家绿笙的长篇小说《流水》与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的《高老庄》进行比 较,揭示二者在文化建构和叙事结构上的相似性。
关键词
文化建构
叙事结构
边缘人
意象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目连戏看佛教的中国化
8
作者
廖开顺
机构
三明
职业
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三明学院学报》
2000年第S1期24-27,共4页
文摘
目连戏被称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内容取自佛经故事,宣扬的是佛教教义。但是它走向了世俗,并且与儒教、道教相安无事。从目连戏的演出活动可以看出佛教的中国化过程。
关键词
目连戏
佛教
盂兰盆会
罗天大醮
分类号
B949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侗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近似性
9
作者
廖开顺
机构
三明
职业
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三明学院学报》
1999年第S4期35-39,共5页
文摘
本文从古代神话、伦理道德结构、思维偏向三个方面,对侗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作深层次的比较,认为侗族文化是一种比较接近汉族文化的少数民族文化。
关键词
文化近似性
神话
道德结构
思维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月地上的歌谣——张泽忠小说论
10
作者
廖开顺
机构
三明
职业
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三明学院学报》
1999年第S3期19-24,共6页
文摘
本文对侗族作家张泽忠的小说作了文化视角的观照,认为他描写侗乡本土文化的小说中深藏着一个“月亮”原型。本文提出侗族文化是“月亮”文化的观点,并认为在艺术成就上,张泽忠的小说是月亮下的诗,是月地上的歌谣。
关键词
侗族
月亮
原型
象征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中国先秦崇高的美学内涵
11
作者
邓天杰
机构
三明
职业
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三明学院学报》
1999年第S1期22-27,共6页
文摘
中国古代的崇高开始是指台榭的高大,后来逐渐向其他事物扩展,至春秋时,崇高已演变成了表示特定含义的美学观念。这一美学观念与西方的崇高不同,具有美善结合,善之崇高美重于物之崇高美,大美相连,大之崇高美高于一般美的特征。
关键词
先秦
崇高
善大
分类号
B83-092 [哲学宗教—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侗族文化之根性及其美学特征
被引量:
1
12
作者
张泽中
机构
三明
职业
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三明学院学报》
1999年第S4期27-34,共8页
文摘
侗族属古“蛮夷”之一族,奇特的文化生存环境,铸造了侗族迥异于他民族的心理特征及带有种族记忆的审美理想。
关键词
侗话
文化根性
秩序
构架
绿色
宁静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朱光潜美学观念及其在中国美学史上的贡献
被引量:
1
13
作者
刘云桢
机构
三明
职业
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三明学院学报》
2000年第S2期49-52,共4页
文摘
朱光潜美学深受西方美学影响。本文概括地介绍了朱光潜美学的理论基础克罗齐的“直觉”说和立普斯等人的“移情”说,评价了朱光潜在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
直觉
移情
综合
转化
分类号
B83 [哲学宗教—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乡愁”文学的文化阐释
被引量:
7
14
作者
廖开顺
机构
三明大学中文系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6期24-27,共4页
文摘
从文化视角阐释“乡愁”文学现象富有意义。农耕文化的规约、人类的“恋母”情结、排拒“父亲社会”和回归大自然等多重文化内涵 ,表明“乡愁”文学主题的无比丰富性 。
关键词
乡愁
农耕
母亲
父亲
自然
Keywords
nostalgic
farm work
mother
father
nature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桃花文化与中国女性、中国文人
被引量:
4
15
作者
廖开顺
机构
福建省
三明大学中文系
出处
《怀化师专学报》
1997年第3期297-301,共5页
关键词
中国女性
花文化
桃花
涵义
认可
自然物
中国人
世代
深层
分类号
S685.99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F832 [经济管理—金融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湘黔桂边地的巫文化
被引量:
3
16
作者
廖开顺
机构
三明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东岳论丛》
2000年第6期125-128,共4页
文摘
湘黔桂边界地区保持了较多的巫文化。它与封闭的地理环境、原始性的社会结构与小农经济有关。巫文化对边地民俗、艺术。
关键词
巫文化
民俗
艺术
分类号
I277.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世纪之交的回眸:三代青年人格
被引量:
1
17
作者
廖开顺
机构
三明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6-37,共2页
文摘
“长子”型人格的第一代青年笔者将五十年代在大学就读或参加了工作的青年,视为新中国“第一代青年”,并认为他们的人格特征是“长子”型。长子是中国传统家庭承先启后的一个角色。长辈视他们为自己生命的延伸、家庭的希望,当作第一接班人,因而长子所接受的文化熏陶格...
关键词
世纪之交
一代青年
成年礼
“老三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敬业精神
新现实主义
人格特征
社会转型时期
文化价值取向
分类号
D432.63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儒学取得中国文化主导地位的内在原因
被引量:
2
18
作者
廖开顺
机构
福建
三明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2001年第1期91-95,共5页
文摘
儒家以家庭为其仁学植根的土壤;铸造以情为基调的文化性格;以学术之“毛”附政治之“皮”是它的“执著”;“学而优则仕”使儒学独具魔力;它以开放的姿态与道家、佛教共存互补。儒学自身的上述特点促进了它在中国文化中的主导地位的形成。
关键词
儒家
智慧
温情
政治
仕
开放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克罗齐美学的理性成分
19
作者
刘云桢
机构
三明
职业
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三明学院学报》
2000年第S4期7-8,15,共3页
文摘
克罗齐是一位唯心主义哲学家,其美学具有鲜明的非理性主义倾向,这已成公论。本文力图证明的是,克罗齐的美学并非纯粹非理性的,其间含有许多合理的理性成分。
关键词
克罗齐
美学
理性
分类号
B83 [哲学宗教—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宗教祭祀剧“目连戏”看佛教的中国化
20
作者
廖开顺
机构
三明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东岳论丛》
2001年第3期127-129,共3页
文摘
目连戏被称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内容取之佛经故事 ,宣扬的是佛教教义。但是它走向了世俗 ,并且与儒教、道教相安无事。从目连戏的演出活动可以看出佛教的中国化过程。
关键词
目连戏
佛教
盂兰盆会
罗天大醮
分类号
I207.9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勤善相和 向外求美——三明民间文学的思想和艺术特征初探
陈华炎
《三明学院学报》
199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栖居”哲学与侗族文化心理
廖开顺
《三明学院学报》
200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文秘专业多种写作能力的培养
廖开顺
《三明学院学报》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张扬生命价值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内核
邓天杰
《三明学院学报》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乡愁”文学作品的文化阐释
廖开顺
《三明学院学报》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天人合一”与中华“龙”狂欢
廖开顺
《三明学院学报》
200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流水》与《高老庄》的文化建构与叙事结构
廖开顺
《三明学院学报》
200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从目连戏看佛教的中国化
廖开顺
《三明学院学报》
200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侗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近似性
廖开顺
《三明学院学报》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月地上的歌谣——张泽忠小说论
廖开顺
《三明学院学报》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试论中国先秦崇高的美学内涵
邓天杰
《三明学院学报》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试论侗族文化之根性及其美学特征
张泽中
《三明学院学报》
199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谈朱光潜美学观念及其在中国美学史上的贡献
刘云桢
《三明学院学报》
200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乡愁”文学的文化阐释
廖开顺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桃花文化与中国女性、中国文人
廖开顺
《怀化师专学报》
199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论湘黔桂边地的巫文化
廖开顺
《东岳论丛》
200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世纪之交的回眸:三代青年人格
廖开顺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论儒学取得中国文化主导地位的内在原因
廖开顺
《中华文化论坛》
200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论克罗齐美学的理性成分
刘云桢
《三明学院学报》
200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从宗教祭祀剧“目连戏”看佛教的中国化
廖开顺
《东岳论丛》
200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