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栽培条件对工厂化生产大球盖菇产量影响研究
1
作者 严胜泽 詹美蓉 +7 位作者 谢婷 刘青 吴木兰 罗情情 王瑞娟 饶永斌 王蕾 王圣铕 《东南园艺》 2024年第4期302-307,共6页
【目的】为探究大球盖菇工厂化栽培方法,优化栽培条件,指导企业工厂化栽培大球盖菇,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周年生产大球盖菇。【方法】在利用智能化设备控制温湿度、光照、通风等环境因素的出菇房内,进行不同栽培模式、不同覆土时间、不同... 【目的】为探究大球盖菇工厂化栽培方法,优化栽培条件,指导企业工厂化栽培大球盖菇,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周年生产大球盖菇。【方法】在利用智能化设备控制温湿度、光照、通风等环境因素的出菇房内,进行不同栽培模式、不同覆土时间、不同低温刺激试验,对比大球盖菇的出菇时间、一级菇产量和总产量。【结果】不同的栽培模式中,床栽模式的出菇时间比框栽模式早,且一级菇产量和总产量更高。不同的覆土时间处理,以播种后立即覆土处理的出菇时间最早,而菌丝走满后7 d覆土的最慢出菇,即覆土越早出菇也越早;但菌丝走满后覆土的一级菇产量和总产量最高。不同低温刺激处理,在菌丝爬满土层后转入出菇阶段时进行4℃刺激,其出菇时间最早,一级菇产量、总产量、生物学转化率均最高。【结论】栽培模式、覆土时间和低温刺激等因素对于工厂化生产大球盖菇均具有重要影响,研究结果初步总结出大球盖菇工厂化生产的技术参数,为指导企业开展周年化大球盖菇工厂化栽培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工厂化 栽培模式 低温刺激
下载PDF
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培养基初筛
2
作者 谢婷 詹美蓉 +6 位作者 严胜泽 罗情情 吴木兰 王圣铕 王爱琴 陆欢 王瑞娟 《食用菌》 CAS 2024年第4期14-16,共3页
目的:初步筛选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方法:试验设7个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考察培养基中菌丝生物量、菌球密度、菌球直径,液体菌种接入栽培料后菌丝生长速度,并确定最优配方的培养终点。结果:适宜供试大球盖菇菌株培养的... 目的:初步筛选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方法:试验设7个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考察培养基中菌丝生物量、菌球密度、菌球直径,液体菌种接入栽培料后菌丝生长速度,并确定最优配方的培养终点。结果:适宜供试大球盖菇菌株培养的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0 g、玉米粉25 g、稻草粉12 g、蛋白胨2 g、酵母膏1 g、VB11 mg,水1 L;该配方培养的大球盖菇菌球生物量为1.74 g/100 mL,菌球密度为114个(/100 mL),直径为1.5 mm,菌丝生长速度为0.44 mm/d;该配方培养液体菌种终点为第8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液体菌种 培养基 发酵终点 稻草粉 玉米粉
下载PDF
巨大口蘑液体菌种培养基初筛
3
作者 罗情情 彭传尧 +5 位作者 王圣铕 詹美蓉 严胜泽 谢婷 陆欢 王瑞娟 《食用菌》 CAS 2024年第5期13-15,共3页
以巨大口蘑菌球干质量、密度、直径及菌丝平均生长速度为考察指标,优化其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巨大口蘑液体菌种培养基适宜配方为酵母膏15 g、玉米芯粉15 g、大豆粉3 g、MgS_(O)40.5 g,KH_(2)PO_(4)1 g,水1 L。该配方培养的巨... 以巨大口蘑菌球干质量、密度、直径及菌丝平均生长速度为考察指标,优化其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巨大口蘑液体菌种培养基适宜配方为酵母膏15 g、玉米芯粉15 g、大豆粉3 g、MgS_(O)40.5 g,KH_(2)PO_(4)1 g,水1 L。该配方培养的巨大口蘑液体菌种菌丝生物量为0.78 g/(100 mL),菌球数量为1050个/mL,菌丝平均生长速度为0.062 c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口蘑 液体菌种 培养基 酵母膏 玉米芯粉
下载PDF
野生干巴菌(Thelephora ganbajun M. Zang)在中国的新分布 被引量:4
4
作者 严胜泽 罗情情 +2 位作者 叶开温 王爱琴 詹美蓉 《亚热带植物科学》 CAS 2021年第4期313-317,共5页
报道福建北部山区三明地区及台湾中部南投山区所采集的真菌标本,经过形态特征、显微构造及ITS序列分析与鉴定,确认为干巴菌(Thelephora ganbajun M. Zang)。结合文献分析,认为干巴菌的生长分布范围在21°N-27°N之区域。此发现... 报道福建北部山区三明地区及台湾中部南投山区所采集的真菌标本,经过形态特征、显微构造及ITS序列分析与鉴定,确认为干巴菌(Thelephora ganbajun M. Zang)。结合文献分析,认为干巴菌的生长分布范围在21°N-27°N之区域。此发现提供了干巴菌在中国新的分布地区,丰富了中国干巴菌的分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巴菌 福建 台湾 云南 ITS序列
下载PDF
一株野生贝壳革耳的生物学特性及驯化栽培
5
作者 王圣铕 张君丽 《菌物学报》 2024年第12期145-152,共8页
以一株采自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市的野生贝壳革耳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形态学观察、ITS测序分析、生物学特性研究、栽培试验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和驯化栽培。形态学和ITS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贝壳革耳Panusconchatus。生物学特... 以一株采自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市的野生贝壳革耳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形态学观察、ITS测序分析、生物学特性研究、栽培试验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和驯化栽培。形态学和ITS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贝壳革耳Panusconchatus。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贝壳革耳的最适碳源为果糖、最适氮源为酵母粉、最适p H为6.0、最适温度为30℃。驯化栽培结果表明,贝壳革耳在以60%为杂木屑的栽培料中满袋时间是22 d,原基出现时间在20–30 d,采收期为10 d,单朵鲜重是24.12 g。本研究对一株野生贝壳革耳成功分离、鉴定并完成驯化栽培试验,为贝壳革耳进一步产业化生产提供科学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壳革耳 鉴定 生物学特性 驯化栽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