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智勇 朱锋 +1 位作者 黄生炫 康泽辉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8年第5期455-457,共3页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颅内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外科收治的1046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生术后颅内感染的患者纳入感染组,未发生术后颅内感染的患者纳入对照组,进行因素分析。结果 ...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颅内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外科收治的1046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生术后颅内感染的患者纳入感染组,未发生术后颅内感染的患者纳入对照组,进行因素分析。结果 1046例手术患者中,发生术后颅内感染45例(4.30%);病原菌主要为凝固酶阴性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等。感染组手术时间、ICU停留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1)。感染组患者开颅手术、急诊手术、分期手术、后颅窝手术、脑室外引流、术后脑脊液漏、围术期使用激素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开颅手术、后颅窝手术、脑室外引流为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或P<0.01)。结论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危害较大,是ICU住院时间延长、普通病房转ICU的重要原因,感染多见于术后早期,病原菌类型较多,耐药率高特别是ICU内耐药率极高;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需要重视手术时间控制,推广微创手术,加强脑室外引流的技术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颅内感染 因素分析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基层神经外科开展脑前循环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智勇 黄生炫 +1 位作者 朱锋 康泽辉 《中外医疗》 2018年第32期42-44,共3页
目的观察基层神经外科应用显微手术治疗脑前循环动脉瘤的效果,为基层医院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脑前循环动脉瘤患者96例,均给予显微手术治疗,依照入院后手术开展时间分组,A组手术于入院后1~3 d开... 目的观察基层神经外科应用显微手术治疗脑前循环动脉瘤的效果,为基层医院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脑前循环动脉瘤患者96例,均给予显微手术治疗,依照入院后手术开展时间分组,A组手术于入院后1~3 d开展,共33例,B组手术于入院后3~8 d开展,共42例,C组手术于入院后8 d后开展,共21例,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A组优良率97.0%,B组优良率76.2%,C组优良率47.6%,A高于B组、C组,且B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1%、11.9%、14.3%,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神经外科应用显微手术治疗脑前循环动脉瘤患者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但越晚开展手术时,治疗效果越差,因此应在确诊后尽早实施手术治疗,以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脑前循环动脉瘤 显微手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综合性医院护理人员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应用——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旭凤 邓水珠 +1 位作者 付丽明 李婷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年第7期196-199,共4页
本文探讨了综合性医院护理人员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方案的设计和应用。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设计出多元化多维度医护合作共同培训的方案,达到人人有效掌握疫情防控救护知识,以随时适应岗位需求,积极应对传染病突发公... 本文探讨了综合性医院护理人员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方案的设计和应用。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设计出多元化多维度医护合作共同培训的方案,达到人人有效掌握疫情防控救护知识,以随时适应岗位需求,积极应对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期为制定疫情防控救护知识的规范化培训计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综合性医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方案设计 应急培训 护理管理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模型大鼠端粒长度与端粒结合蛋白基因表达变化
4
作者 唐政 史新宇 +4 位作者 孔庆梅 李清振 韦亮亮 付浩 黄生炫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2期1785-1789,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IA)大鼠外周血端粒长度及其结合蛋白基因表达变化,初步探讨IA的潜在机制。方法将24只SD雌性大鼠随机等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IA模型组(以下简称模型组)。模型组结扎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双侧肾动脉后支、切除双侧卵巢,...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IA)大鼠外周血端粒长度及其结合蛋白基因表达变化,初步探讨IA的潜在机制。方法将24只SD雌性大鼠随机等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IA模型组(以下简称模型组)。模型组结扎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双侧肾动脉后支、切除双侧卵巢,并于造模后1周喂同时含8%氯化钠和3%L-甲硫氨酸的饲料。对照组则仅暴露左侧颈总动脉和双肾20 min后缝合皮肤,喂常规饲料。两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前和造模后6个月时进行眶下静脉丛取血并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检测相对端粒长度。造模后6个月时处死前测量血压及检测血清中雌二醇、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提取外周血总RNA并检测6种端粒结合蛋白[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TRF1)、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TRF2)、端粒保护蛋白1(POT1)、肾上腺皮质增生蛋白同源异构体(TPP1)、TRF1相互作用核蛋白2(TIN2)、阻滞活化蛋白1(RAP1)]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处死后通过血管铸型观察IA形成情况。结果造模后6个月时,模型组大鼠收缩压和血清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雌二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大鼠初始(0个月时)外周血端粒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6个月时,模型组大鼠端粒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6个月时,模型组大鼠外周血的TRF2和TPP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TRF1、POT1、TIN2和RAP1基因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A模型大鼠造模后6个月时,外周血端粒长度明显缩短,端粒结合蛋白TRF2和TPP1基因表达水平上调,这可能与IA的病因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颅内动脉瘤 端粒结合蛋白 大鼠 雌二醇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贝伐单抗联合洛莫司汀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5
作者 丁秀蓉 刘金龙 +1 位作者 黄生炫 李志宏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50-156,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贝伐单抗联合洛莫司汀治疗复发性胶质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检索随机对照试验中探讨复发性胶质瘤患者使用贝伐单抗与洛莫司汀联合治疗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23-04。2名研究者分别独立... 目的系统评价贝伐单抗联合洛莫司汀治疗复发性胶质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检索随机对照试验中探讨复发性胶质瘤患者使用贝伐单抗与洛莫司汀联合治疗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23-04。2名研究者分别独立检索数据库,筛查文献后对数据进行提取、分析,并分析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6项随机对照试验,共有患者1053例(试验组523例,对照组53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贝伐单抗联合洛莫司汀治疗可显著改善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HR=0.52,95%CI:0.44~0.61,P<0.05)与客观缓解率(ORR)(OR=0.33,95%CI:0.14~0.78,P<0.05),对总生存期(OS)无明显改善作用(HR=0.89,95%CI:0.75~1.07,P<0.05)。不良反应方面,贝伐单抗联合洛莫司汀治疗组的蛋白尿及三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贝伐单抗联合洛莫司汀治疗复发性胶质瘤可显著改善PFS、ORR,可优先推荐用于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同时,贝伐单抗与洛莫司汀联合治疗也与蛋白尿及三级以上不良反应率增加相关,因此在将贝伐单抗加入洛莫司汀方案之前,安全性仍需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 贝伐单抗 洛莫司汀
下载PDF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促进大鼠颅内动脉瘤的形成
6
作者 孙艳 张巧莲 +2 位作者 刘莉 王会荣 黄生炫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05-110,共6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大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大鼠颅内动脉瘤形成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雌性成年大鼠随机等分为3组,即传统模型组、新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传统模型组切除双侧卵巢,结扎双侧肾动脉后支和左侧颈总动...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大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大鼠颅内动脉瘤形成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雌性成年大鼠随机等分为3组,即传统模型组、新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传统模型组切除双侧卵巢,结扎双侧肾动脉后支和左侧颈总动脉,造模后1周喂以含8%氯化钠饲料;新模型组按同样方法造模后1周喂以含8%氯化钠和3%的L-甲硫氨酸的饲料;对照组仅暴露左侧颈总动脉和双肾,饲喂普通饲料。造模前及造模后1、6个月,测量血压1次;造模后6个月,检测血清雌二醇和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mRNA水平;扫描电镜观察颅内动脉瘤形成情况。结果三组大鼠初始血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造模1个月,传统模型组和新模型组大鼠血压均显著升高(P<0.05);造模后6个月,新模型组大鼠血压显著高于传统模型组(P<0.05)。造模6个月,新模型组大鼠血清Hcy水平[(46.87±9.09)mol/L]明显高于传统模型组[(14.32±5.61)mol/L;P<0.05]和对照组[(15.29±4.90)mol/L;P<0.05]。造模6个月,新模型组[(103.16±7.20)pmol/L]和传统模型组[(95.43±8.28)pmol/L]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76.72±11.41)pmol/L;P<0.05]。传统模型组和新模型组大鼠外周血MMP-9、iNOS、SODmRNA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5),而且新模型组明显高于传统模型组(P<0.05)。新模型组颅内动脉瘤形成率(91.67%)明显高于传统模型组(41.67%;P<0.05)。结论L-甲硫氨酸喂养大鼠可诱导形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促进大鼠颅内动脉瘤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动物模型 大鼠
下载PDF
60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个体化外科治疗体会
7
作者 朱锋 单毅华 张建海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6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个性化治疗。方法 60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立体定向组(31例)与开颅组(29例)。分别采用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和常规开颅手术,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立体定...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个性化治疗。方法 60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立体定向组(31例)与开颅组(29例)。分别采用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和常规开颅手术,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立体定向组血肿死亡率为16.1%低于开颅组20.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立体定向组治疗良好率61.29%高于开颅组37.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恢复快、致死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基底节脑出血 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 开颅手术 疗效
下载PDF
颅脑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早期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效果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建海 朱锋 +4 位作者 艾训平 吴祖超 单毅华 黄生炫 陈智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5期46-47,共2页
目的观察颅脑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早期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46例颅脑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试验组采用早期(2个月内)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对照组分期进行手... 目的观察颅脑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早期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46例颅脑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试验组采用早期(2个月内)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对照组分期进行手术,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后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试验组神经功能障碍好转有效率82.6%,其中56.5%恢复良好,26.1%轻度残疾,13.0%重度残疾,4.3%植物生存,无一例死亡。对照组神经功能障碍好转有效率69.6%,其中30.4%恢复良好,39.1%轻度残疾,13.0%重度残疾,13.0%植物生存,4.3%死亡。试验组神经功能障碍好转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脑外伤后颅骨缺损的患者,出现脑积水后早期同时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临床预后效果好,并发症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早期 颅骨修补 脑室腹腔分流 效果分析
下载PDF
颞骨CT影像检查技术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凯 苑晓春 +1 位作者 单毅华 柳澄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12期954-956,共3页
本文综述了颞骨的现代影像学检查技术 ,HRCT是颞骨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对于颞骨解剖及病变的显示有很大优势。螺旋CT有多种后处理技术可应用于颞骨检查 :MPR能对颞骨进行多方位观察 ,CPR对面神经等结构全貌显示 ,SSD、CTVE能够立体... 本文综述了颞骨的现代影像学检查技术 ,HRCT是颞骨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对于颞骨解剖及病变的显示有很大优势。螺旋CT有多种后处理技术可应用于颞骨检查 :MPR能对颞骨进行多方位观察 ,CPR对面神经等结构全貌显示 ,SSD、CTVE能够立体全方位显示解剖及病变并可进行模拟手术 ,VR显示内耳膜迷路及神经。MRI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区分病变的病理性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 后处理技术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破裂单纯表现为颅内血肿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生炫 赖银清 +2 位作者 刘桂林 陈智勇 黄杨斌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75-76,共2页
目的总结单纯表现为颅内血肿的破裂动脉瘤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8例单纯表现为颅内血肿的破裂动脉瘤病例资料,均采用扩大额颞部切口动脉夹闭术+血肿清除术。结果 8例动脉瘤均夹闭成功,血肿清除满意。无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2年,生... 目的总结单纯表现为颅内血肿的破裂动脉瘤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8例单纯表现为颅内血肿的破裂动脉瘤病例资料,均采用扩大额颞部切口动脉夹闭术+血肿清除术。结果 8例动脉瘤均夹闭成功,血肿清除满意。无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2年,生活自理6例,遗留单侧肢体瘫痪2例。结论术前准确判断,合理运用手术技术,成功夹闭动脉瘤,清除血肿,尽早解除颅内高压,可使病人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破裂 开颅夹闭 血肿清除
下载PDF
47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感染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5
11
作者 邓冬英 林立 杨亦翠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145-145,共1页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呼吸道感染 护理
下载PDF
弧形小切口、钻孔加小骨槽治疗颅骨凹陷性骨折21例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祖超 邓冬英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87-88,共2页
在临床工作中,凹陷性颅骨骨折是一种常见颅脑损伤.其主要治疗方法有凹陷骨折撬拨复位、骨瓣开颅复位或凹陷骨折片咬除等.我科自1996~2003年用弧形小切口、适当位置颅骨钻孔并加小骨槽成功治疗颅骨凹陷性骨折21例,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 颅骨凹陷性骨折 弧形小切口 治疗方法 颅骨钻孔 骨槽 1996~2003年 凹陷性颅骨骨折 撬拨复位 临床工作
下载PDF
破裂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继发性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单毅华 魏梁锋 王守森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119-121,共3页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最常见的原因,其发病突然、病情凶险、致死率高.早期行手术夹闭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主要方法,但此手术风险高,术后常易并发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1]).我院自2013年以来...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最常见的原因,其发病突然、病情凶险、致死率高.早期行手术夹闭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主要方法,但此手术风险高,术后常易并发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1]).我院自2013年以来,完成开颅显微镜下动脉瘤夹闭术251例,手术在自发性SAH后72h内进行,大部分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也有部分患者出现了一些术后并发症,其中12例继发脑积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脑积水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后的营养支持护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伊秋莲 张海燕 《健康天地(学术版)》 2010年第10期82-82,共1页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后的营养支持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择64例重型颅脑外伤住院患者,术后分别给予联合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结果:两组各项营养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肠内营养组合并腹胀、腹泻、上消化道...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后的营养支持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择64例重型颅脑外伤住院患者,术后分别给予联合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结果:两组各项营养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肠内营养组合并腹胀、腹泻、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早期肠内营养可获得较好的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预后
下载PDF
护理干预在颅内肿瘤病人家属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小春 张海燕 《现代护理》 2007年第03X期785-786,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颅内肿瘤病人家属生命体征指标改变的作用。方法将进行手术疗法的63例颅内肿瘤病人的直系亲属(配偶、子女、父母)按首次住院先后顺序分为2组,干预组32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根据本院制定的外科病人健康教育计划...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颅内肿瘤病人家属生命体征指标改变的作用。方法将进行手术疗法的63例颅内肿瘤病人的直系亲属(配偶、子女、父母)按首次住院先后顺序分为2组,干预组32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根据本院制定的外科病人健康教育计划单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组对病人家属同步实施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生命体征在手术中血压、脉搏指标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生命体征在手术中血压、脉搏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颅内肿瘤病人家属进行护理干预是完全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家属 护理 健康教育
下载PDF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48例临床分析
16
作者 单毅华 邓冬英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101-101,共1页
关键词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诊断
下载PDF
老年人外伤性颅内血肿36例临床分析
17
作者 单毅华 《海南医学》 CAS 2004年第6期66-66,12,共2页
老年人颅脑损伤后,病情常较重,预后差,残死率高,因此逐渐引起重视.本院自1998.6~2003.6,收治老年人外伤性颅内血肿36例,现以报告如下:
关键词 老年人 外伤 颅内血肿 临床资料 并发症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后的营养支持护理
18
作者 伊秋莲 丁爱男 《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 2011年第6期425-425,共1页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后的营养支持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择64例重型颅脑外伤住院患者,术后分别给予联合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结果:两组各项营养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肠内营养组合并腹胀、腹泻、上消化道出血的...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后的营养支持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择64例重型颅脑外伤住院患者,术后分别给予联合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结果:两组各项营养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肠内营养组合并腹胀、腹泻、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子肠外营养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早期肠内营养可获得较好的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预后
下载PDF
100例交通事故致颅脑外伤病人的心理分析及其护理
19
作者 黄秋仙 胡清仙 《护理与心理杂志》 1997年第2期160-161,共2页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心理分析 心理护理
下载PDF
成人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
20
作者 丁爱男 伊秋莲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1年第7期143-143,共1页
气管切开术是通过外科方法形成一个长期或暂时的呼吸孔道,一般是甲状软骨下第二和第三或第三和第四环状软骨之间作横切口,插入气管导管以形成人工气道。作者简述气管切开术适应症,切开术存在风险,切开术后紧急情况处置和术后护理体会。... 气管切开术是通过外科方法形成一个长期或暂时的呼吸孔道,一般是甲状软骨下第二和第三或第三和第四环状软骨之间作横切口,插入气管导管以形成人工气道。作者简述气管切开术适应症,切开术存在风险,切开术后紧急情况处置和术后护理体会。目的:总结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方法: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并发症的防范和护理要点。结果:患者在术后8~128天内顺利拔管。结论:规范的术后护理对保证气管切开术后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 术后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