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20年针灸治疗克罗恩病的临床研究与选穴规律 被引量:1
1
作者 朱笑吉 吴璐一 +7 位作者 郑寒丹 陈嘉宜 林亚莹 刘慧荣 黄艳 陆嫄 周次利 吴焕淦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482-490,共9页
目的:汇总分析近20年针灸治疗克罗恩病(CD)的临床研究文献,总结归纳针灸治疗CD的临床研究进展与选穴规律,为优化针灸治疗CD的临床方案、提高针灸治疗CD的临床疗效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 目的:汇总分析近20年针灸治疗克罗恩病(CD)的临床研究文献,总结归纳针灸治疗CD的临床研究进展与选穴规律,为优化针灸治疗CD的临床方案、提高针灸治疗CD的临床疗效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3和Clementine 12.0软件,汇总分析针灸治疗CD的诊断标准、研究类型与分组、治疗方案、选穴规律、疗效评价与结局指标等。结果:共纳入文献15篇,针灸治疗CD临床研究的诊断标准不断更新,主要与西药、针灸、健康志愿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隔药灸、毫针刺、电针是针灸治疗CD的主要方法;气海、天枢、中脘、足三里、上巨虚间存在较强关联关系,是临床常用穴;针灸治疗CD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修复肠黏膜损伤,改善肠道免疫功能和大脑功能是当前针灸治疗CD临床研究主要关注的效应机制。结论:针灸治疗CD安全、有效,推荐隔药灸、毫针刺、电针为主要干预方法,气海、天枢、中脘、足三里、上巨虚为主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针灸 临床研究 临床疗效 选穴规律 诊断标准 治疗方案 分析
下载PDF
基于免疫相关性疾病的艾灸镇痛与抗炎免疫研究 被引量:72
2
作者 吴焕淦 翁志军 +8 位作者 刘慧荣 张建斌 余曙光 常小荣 马晓芃 沈雪勇 王晓梅 吴璐一 黄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2505-2514,2520,共11页
艾灸治疗痛症从古有之,抗炎免疫是现代针灸临床研究的热点。艾灸镇痛及其抗炎免疫作用已被中医针灸临床实践所证实,对其效应机制的研究多从温热刺激穴位(区)启动着手,研究发现皮肤穴位(区)中嘌呤受体(P2受体)和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 艾灸治疗痛症从古有之,抗炎免疫是现代针灸临床研究的热点。艾灸镇痛及其抗炎免疫作用已被中医针灸临床实践所证实,对其效应机制的研究多从温热刺激穴位(区)启动着手,研究发现皮肤穴位(区)中嘌呤受体(P2受体)和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TRP)在艾灸效应的启动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机体疼痛、炎性反应的发生和发展,这种调节效应发生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各个环节,对诸多介导的疼痛的镇痛/致痛因子、炎性细胞因子具有调节作用,"艾灸嘌呤"这一概念可以概括目前研究发现的艾灸镇痛与抗炎效应,实验研究已发现艾灸能够对腹痛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神经元的异常兴奋性具有调节作用;临床中通过脑功能成像(f MRI)技术研究发现,艾灸和针刺在调控缓解期CD腹痛患者异常的脑灰质密度以及静息状态下异常的脑功能活动方面,镇痛效应的发挥存在着"共同响应脑区"和"差异响应脑区";温热刺激能够在丘脑内侧和腹内侧核绕开对低阈值的下行易化系统的激活而实现对高阈值激活的下行抑制系统选择性激活,这种艾灸的内源性的调节作用可能在CD痛觉及炎性反应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后将围绕"艾灸嘌呤"这一机制方向来展开更为深入的艾灸镇痛与抗炎研究。艾灸抗炎免疫研究发现,艾灸能通过HPA轴提高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的水平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的合成,艾灸镇痛与抗炎免疫效应大多数情况下是同时存在,艾灸通过外周穴位(区)和中枢响应,激活抗炎通路,调节免疫应答,在实现抗炎作用的同时实现了镇痛效应。文章围绕"穴位(区)启动-中枢响应-靶器官效应"对艾灸镇痛与抗炎免疫机制进行回顾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抗炎免疫与镇痛 皮肤启动 中枢响应 靶器官调节
下载PDF
针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维生素D受体及p53信号通路调节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晗 李昆珊 +8 位作者 吴璐一 周志刚 黄任佳 吴焕淦 刘雅楠 黄艳 马晓芃 刘慧荣 陆嫄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5期2259-2263,2270,共6页
目的:维生素D(VD)缺乏与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相关,针灸对UC有显著的疗效,起效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我们从维生素D受体(VDR)及与VDR相关的p53信号通路角度,观察针灸对UC大鼠调节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3%DSS制备UC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 目的:维生素D(VD)缺乏与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相关,针灸对UC有显著的疗效,起效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我们从维生素D受体(VDR)及与VDR相关的p53信号通路角度,观察针灸对UC大鼠调节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3%DSS制备UC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隔药灸组和维生素D组。对双侧天枢穴采用电针或隔药灸干预1周,维生素D灌胃1周。分析大鼠结肠黏膜形态并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QPCR检测结肠VDR蛋白和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肠p53、PUMA和Caspase-3蛋白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升高,经电针、隔药灸和VD干预后各组显著降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VDR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降低,p53、PUMA和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隔药灸组和维生素D组的VDR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升高,p53、PUMA和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电针、隔药灸可以显著改善UC大鼠结肠黏膜炎性反应,该效应可能与针灸对VDR及下游p53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针刺 艾灸 维生素D受体 p53信号通路
下载PDF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临床研究述评 被引量:12
4
作者 马喆 陈奕奕 +8 位作者 刘慧荣 高崚 黄艳 马晓芃 季亚婕 王珂 吴璐一 王照钦 吴焕淦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第7期943-954,共12页
目的评述针灸治疗帕金森病(PD)运动症状临床研究的现状。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网络版。检索时间从1997年1月1日截止至2019年10月31日。纳入... 目的评述针灸治疗帕金森病(PD)运动症状临床研究的现状。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网络版。检索时间从1997年1月1日截止至2019年10月31日。纳入针灸治疗PD运动症状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Cochrane质量评价、数据信息提取与数据库的建立,提取的数据信息主要包括文献的发表数量、诊断标准、治疗方法与结果、腧穴选择与归经、治疗时间与疗程、疗效判定标准等。结果针灸治疗PD运动症状的RCT文献自2009年以来呈逐年增多的趋势,但近3年有所回落,尤其是2019年,在10月前尚无相关研究。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的使用缺乏统一和规范。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为针灸疗法配合药物治疗,一类为各种针灸疗法的单独或组合运用。单独作为干预措施使用的针灸疗法以体针、头针和电针居多。使用频率较高的腧穴依次为顶颞前斜线、风池、太冲、合谷、阳陵泉等。选取的经脉以督脉、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任脉居多,治疗疗程的各临床试验差异较大,结局指标以有效率为最多。结论目前针灸治疗PD以传统的中医学经典理论为基础,但临床方案设计还不够完善,影响临床研究的可重复性和临床结论的可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帕金森病 随机对照试验 文献研究
下载PDF
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应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钟蕊 翁志军 +7 位作者 赵继梦 李昆珊 吴璐一 黎梅 黄艳 顾沐恩 周志刚 许琼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5期2354-2358,共5页
检索2010年1月至2020年2月万方数据库(Wangfang Data)、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平台(VIP)及Pubmed数据库中,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临床与实验机制研究文献。以“艾灸”或“灸法”或“moxibustio... 检索2010年1月至2020年2月万方数据库(Wangfang Data)、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平台(VIP)及Pubmed数据库中,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临床与实验机制研究文献。以“艾灸”或“灸法”或“moxibustion”“溃疡性结肠炎”或“炎症性肠病”或“ulcerative colitis”为检索词,纳入临床或实验机制研究文献,排除综述类文献、个案、病例报告等,最终筛选出46篇国内外相关文献,以此总结近10年艾灸治疗UC临床及实验机制。从调节患者免疫平衡、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调节细胞凋亡进行分析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提出思考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艾灸 肠黏膜屏障 细胞凋亡 免疫平衡
下载PDF
围绝经期潮热的针灸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李珊珊 Anna Bogachko +3 位作者 尹平 王照钦 吴璐一 徐世芬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22-1627,共6页
围绝经期潮热是困扰围绝经期女性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刺治疗围绝经期潮热具有显著的疗效,且安全无毒副作用,被广大围绝经期女性倾向性选择。临床研究表明,针灸主要以补益肝脾肾、调补冲任等原则进行治疗,机制上主要是针灸升高雌二醇(E2)... 围绝经期潮热是困扰围绝经期女性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刺治疗围绝经期潮热具有显著的疗效,且安全无毒副作用,被广大围绝经期女性倾向性选择。临床研究表明,针灸主要以补益肝脾肾、调补冲任等原则进行治疗,机制上主要是针灸升高雌二醇(E2)水平、降低黄体生成素(LH)产生、上调内啡肽神经递质水平、抑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受体释放、平衡5-羟色胺(5-HT)整体水平等。总结分析,目前针灸治疗围绝经期潮热存在的些许不足,并提出不仅要临床上横向扩大研究范围,而且要进行深度的全面的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潮热 针灸 临床研究 综述
下载PDF
艾灸预处理天枢穴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TLR4/TRIF信号通路调节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杨玲 黄艳 +8 位作者 黄任佳 马晓芃 马喆 刘雅楠 郑寒丹 朱毅 刘慧荣 王照钦 吴璐一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第8期819-826,共8页
目的观察艾灸预处理天枢穴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结肠TLR4/TRIF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艾灸预处理防治U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预处理组和温和灸预处理组.采用4%葡聚糖硫酸... 目的观察艾灸预处理天枢穴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结肠TLR4/TRIF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艾灸预处理防治U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预处理组和温和灸预处理组.采用4%葡聚糖硫酸钠水溶液连续饮用7 d制备UC模型.隔药灸预处理组、温和灸预处理组先干预7 d后,模型组、隔药灸预处理组、温和灸预处理组再制备UC模型.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应用免疫组化、免疫印记技术检测大鼠结肠TLR4、TRIF、TRAF6、IRF3、IKK的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结构损伤较正常组明显加重;隔药灸预处理组和温和灸预处理组,结肠黏膜结构损伤较模型组明显改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结肠TLR4、TRIF、TRAF6、IRF3、IKK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隔药灸预处理组、温和灸预处理组结肠TLR4、TRIF、TRAF6、IRF3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隔药灸预处理组结肠IKK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艾灸预处理天枢穴能下调UC大鼠结肠TLR4、TRIF、TRAF6、IRF3蛋白表达;下调TLR4/TRIF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蛋白表达可能是艾灸预处理防治UC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药饼灸疗法 艾条灸 天枢 艾灸预处理 结肠炎 溃疡性 TLR4/TRIF通路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维生素D参与隔药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宽 刘慧荣 +5 位作者 吴焕淦 张英英 翁志军 秦秀娣 赵继梦 吴璐一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4期2053-2062,共10页
目的:从维生素D参与免疫调节作用角度探讨隔药灸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4%葡聚糖硫酸钠制备UC大鼠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和SASP组。观察各组大鼠DAI评分、结肠大体形态损伤评分及结肠组织病理学(HPS)评分... 目的:从维生素D参与免疫调节作用角度探讨隔药灸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4%葡聚糖硫酸钠制备UC大鼠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和SASP组。观察各组大鼠DAI评分、结肠大体形态损伤评分及结肠组织病理学(HPS)评分、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25(OH)D3、VDR浓度;检测大鼠结肠组织炎性细胞因子IFN-γ、TNF-α的表达和大鼠结肠组织VDR、RXRαmRNA的表达;分析25(OH)D3与治疗后DAI评分、结肠IFN-γ、TNF-α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隔药灸显著降低UC大鼠DAI评分、结肠大体形态损伤评分及HPS评分(P<0.05);隔药灸显著升高UC大鼠血清和结肠中25(OH)D3、VDR浓度(P<0.05),以及结肠组织中VDR、RXRαmRNA表达(P<0.05);隔药灸降低UC大鼠结肠组织中IFN-γ、TNF-α表达水平(P<0.05)。大鼠血清25(OH)D3浓度与治疗后DAI评分呈负相关,结肠25(OH)D3浓度分别与结肠IFN-γ、TNF-α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隔药灸可抑制UC大鼠结肠IFN-γ、TNF-α的表达,升高其血清和结肠中的维生素D及其受体的浓度;UC大鼠肠道炎症与低浓度的维生素D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药灸 溃疡性结肠炎 25羟基维生素D3 维生素D受体 Γ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针灸对克罗恩病患者结肠黏膜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翁志军 汪迪 +9 位作者 郑寒丹 施茵 刘雅楠 包春辉 陆嫄 吴焕淦 刘慧荣 马晓芃 吴璐一 黄艳 《上海针灸杂志》 2021年第3期269-278,共10页
目的从基因表达谱的角度,探讨针灸治疗克罗恩病(CD)的效应机制。方法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进行结肠镜检查,收集CD患者和健康者结肠黏膜。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健康志愿者及CD患者针灸治疗前后结肠黏膜的基因表达谱,筛选出针灸治疗CD的... 目的从基因表达谱的角度,探讨针灸治疗克罗恩病(CD)的效应机制。方法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进行结肠镜检查,收集CD患者和健康者结肠黏膜。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健康志愿者及CD患者针灸治疗前后结肠黏膜的基因表达谱,筛选出针灸治疗CD的差异表达基因,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GO和Pathway分析。结果针灸治疗CD后结肠黏膜组织炎症反应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与健康者比较,CD结肠黏膜差异表达基因共有3449个(上调2250个,下调1199个)。与治疗前比较,针灸治疗后CD结肠黏膜差异表达基因共有1926个(上调536个,下调1390个),其中CD结肠黏膜差异表达的基因能被针灸逆转的有388个(上调62个,下调326个);针灸可调控的CD中差异表达基因与疾病密切相关的生物功能主要有转录因子STAT磷酸化、ATP酶活性、B细胞介导的免疫、自然杀伤细胞相关免疫等,相关的通路主要有Toll-like受体信号通路、自噬调节系统、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结论针灸能有效减轻CD患者结肠炎症反应,影响CD结肠黏膜组织异常的基因表达谱,其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周期、免疫炎症反应、细胞自噬等生物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克罗恩病 基因表达谱 信号通路 免疫
下载PDF
艾灸对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大鼠P2X7受体、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陆嫄 顾沐恩 +9 位作者 丁邦友 丁光宏 郑寒丹 李璟 马晓芃 吴璐一 李琪 黄艳 刘慧荣 吴焕淦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第6期758-765,共8页
目的观察艾灸对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CAC)大鼠的干预作用,从嘌呤受体P2X7R与Wnt/b-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可能的效应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AC组、隔药灸组、隔姜灸组。CAC组、隔药灸组、隔姜灸组均采用腹腔注射AOM联合DSS法... 目的观察艾灸对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CAC)大鼠的干预作用,从嘌呤受体P2X7R与Wnt/b-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可能的效应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AC组、隔药灸组、隔姜灸组。CAC组、隔药灸组、隔姜灸组均采用腹腔注射AOM联合DSS法制备CAC大鼠模型,隔药灸与隔姜灸组均取天枢(双)、气海穴进行治疗。记录各组大鼠体质量、疾病活动指数(DAI)和成瘤率;通过HE染色观察艾灸对CAC大鼠结肠损伤的干预效应;通过RT-q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艾灸对CAC大鼠结肠组织C-myc、Wnt1、b-catenin、GSK-3bm RNA和P2X7R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与正常组相比,CAC组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DAI增高、成瘤率明显增加(P<0.05),结肠组织可见腺管共壁背靠背和筛样结构,高级别腺癌形成。CAC组大鼠结肠组织P2X7R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C-myc、b-catenin、GSK-3b、Wnt1 m RNA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与CAC组相比,隔药灸组和隔姜灸组大鼠体质量增加,DAI降低(P<0.05),结肠组织P2X7R蛋白表达显著上调,C-myc m RNA下调(P<0.05);隔姜灸组成瘤率明显降低(P<0.05),且Wnt1、b-catenin、GSK-3bm 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隔药灸、隔姜灸均能调节CAC大鼠结肠组织P2X7R及C-myc的异常表达,且隔姜灸还能下调CAC大鼠结肠组织Wnt1、b-catenin、GSK-3bm 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灸法 结肠癌 结肠炎相关性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P2X7R 药饼灸疗法 隔姜灸 大鼠
下载PDF
透明化三维成像研究艾灸对结肠炎大鼠肠道血管生成的作用
11
作者 祁琴 童小雨 +8 位作者 吴璐一 吴楚婷 赵继梦 黄艳 李昆珊 马晓芃 王照钦 冯异 吴焕淦 《上海针灸杂志》 2021年第10期1267-1274,共8页
目的应用组织透明化技术观察隔药灸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大鼠肠道血管生成的影响,从三维水平探讨隔药灸治疗结肠炎的潜在机制。方法采用TNBS灌肠法制备结肠炎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 目的应用组织透明化技术观察隔药灸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大鼠肠道血管生成的影响,从三维水平探讨隔药灸治疗结肠炎的潜在机制。方法采用TNBS灌肠法制备结肠炎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和抑制剂组,每组8只。隔药灸组采用隔药灸天枢、气海穴治疗;抑制剂组采用10 mg/mL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抑制剂溶液按1 mL/kg体质量进行腹腔注射治疗。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CUBIC组织透明化技术对各组大鼠结肠组织进行透明化处理,通过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CD31)染色标记血小板内皮细胞,采用Imaris三维图像处理软件对结肠血管网络进行三维测量和分析。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结肠形态结构紊乱,黏膜固有层有明显裂隙样溃疡,并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隔药灸组和抑制剂组上述病理改变均减轻,可见新生的黏膜上皮修复。结肠血管网络三维测量和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升高,结肠平均血管密度增加,分支等级增加,血管直径降低;与模型组比较,隔药灸组和抑制剂组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均显著降低,结肠平均血管密度降低,分支等级降低,血管直径增加,而隔药灸组和抑制剂组无明显差异。结论隔药灸能有效减轻结肠炎大鼠结肠炎症和组织损伤,抑制结肠炎大鼠结肠血管生成,从而发挥对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结肠炎 药饼灸疗法 组织透明化 血管生成 三维成像 2-4-6三硝基苯磺酸 大鼠
下载PDF
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荟萃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忽世秀 王士源 +8 位作者 吴焕淦 丁邦友 赵天平 朱毅 秦秀娣 张智英 周云 张琳珊 刘慧荣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90-1597,共8页
目的评价针灸或针灸配合中药等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08年1月-2018年12月发表在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和Cochrane Libr... 目的评价针灸或针灸配合中药等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08年1月-2018年12月发表在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的有关针灸或其配合中药等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相关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统计软件对纳入的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共纳入25篇文献,均为中文文献,合计2233例患者;②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针灸配合中药、西药相对于单纯西药疗法具有更好疗效(P<0.00001),更高的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P<0.00001)、更少的不良反应(P<0.00001)及更低的复发率(P<0.05),并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针刺分别配合中药、西药疗法相对于西药疗法均具有更好疗效。结论针灸配合中药、西药相对于单纯西药治疗是消化性溃疡临床治疗的更优方案,但由于此次纳入文献的质量等级不高,故需谨慎对待此结论,仍需要更多的临床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消化性溃疡 随机对照实验 系统评价 荟萃分析
下载PDF
针灸治疗活动期克罗恩病: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9
13
作者 包春辉 吴璐一 +7 位作者 吴焕淦 刘慧荣 赵继梦 曾晓清 马丽黎 李璟 赵琛 王思瑶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83-688,共6页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活动期轻、中度克罗恩病患者临床常见主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采用隔药灸结合针刺治疗,隔药灸药饼配方以黄连、炮附子、肉桂、木香、红花、丹参、当归等为主要成...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活动期轻、中度克罗恩病患者临床常见主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采用隔药灸结合针刺治疗,隔药灸药饼配方以黄连、炮附子、肉桂、木香、红花、丹参、当归等为主要成分,穴取天枢、气海和中脘;针刺穴取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太溪、公孙和太冲。对照组采用隔麦麸灸结合浅针刺治疗,隔麦麸灸将麦麸制成饼,取穴同观察组,浅针刺选取观察组穴位旁开1~2cm的非经非穴区。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治疗12周(共36次)。采用中医症状积分观察患者腹痛(程度、频度、时间)、腹泻(次数、性状、频度)、神疲乏力、食少纳差、肠鸣矢气、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和里急后重症状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12周的治疗,两组患者腹痛(程度、频度、时间)、腹泻(次数、性状、频度)、神疲乏力、食少纳差、肠鸣矢气、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和里急后重八组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腹痛(程度、频度、时间)、腹泻(性状、频度)、神疲乏力及食少纳差症状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均P〈0.01);两组患者其他症状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隔药灸结合针刺是治疗轻、中度克罗恩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克罗恩病患者临床常见主症,且对腹痛(程度、频度、时间)、腹泻(性状、频度)、神疲乏力和食少纳差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隔麦麸灸结合穴旁浅刺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艾灸 针刺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艾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外周血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黄艳 吴凌翔 +9 位作者 马喆 顾沐恩 黄儒德 李璟 吴璐一 刘慧荣 马晓芃 张军峰 张建斌 吴焕淦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49-1562,共14页
目的探讨隔药饼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外周血基因表达谱的影响,为后续研究提供研究方向。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电针组和西药组,均采用MNNG诱导CAG大鼠模型,取穴中脘、气海,隔药饼灸每次每穴1壮,每... 目的探讨隔药饼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外周血基因表达谱的影响,为后续研究提供研究方向。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电针组和西药组,均采用MNNG诱导CAG大鼠模型,取穴中脘、气海,隔药饼灸每次每穴1壮,每日1次,共4周;电针频率100 Hz,强度1-3 mA,20 min,每日1次,共4周;西药采用叶酸悬浊液1.0 mL/100 g灌胃,每天1次,持续4周。采用Trizol法提取各组CAG大鼠的外周血总RNA,质控后建立文库,采用RNA-seq高通量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深入分析隔药饼灸逆转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与正常组比较,CAG组大鼠外周血有1542个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的通路主要有癌症、免疫疾病、能量代谢、消化系统、免疫系统通路。隔药饼灸干预CAG大鼠的外周血差异表达基因2956个,涉及的通路与分子相互作用、信号转导、癌症、免疫疾病、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脂质代谢、维生素代谢、核苷酸代谢、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等相关;电针干预CAG外周血的差异表达基因3136个,涉及的通路与癌症、免疫疾病、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脂质代谢、维生素代谢、核苷酸代谢、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等相关;西药干预CAG外周血差异表达基因1308个,涉及的通路与蛋白翻译、信号转导、癌症、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相关。经RT-qPCR验证,各组外周血Foxo3、Uba52、S100a1、Nod2的结果和RNA-seq测序结果一致。结论隔药饼灸、电针和西药干预CAG的外周血差异表达基因的数量不同,西药较针灸改变CAG的差异基因数目少。3种干预方法均能影响CAG大鼠外周血免疫相关、肿瘤相关的基因表达谱,隔药饼灸和电针干预的差异基因还涉及能量、氨基酸、脂质、维生素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 隔物灸 基因表达谱 KEGG信号通路
下载PDF
艾灸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雅楠 赵继梦 +8 位作者 朱美玲 吴焕淦 纪军 常小荣 胡玲 赵百孝 郑寒丹 景华 吴璐一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73-1582,共10页
目的系统评价艾灸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疗效。方法分别在CNKI、VIP、万方、CBM、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以艾灸为主要干预措施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结束后,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 目的系统评价艾灸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疗效。方法分别在CNKI、VIP、万方、CBM、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以艾灸为主要干预措施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结束后,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数据整合,并根据Cochrane手册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然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对文献筛选后最终纳入7个RCTs,共537名患者,艾灸治疗方法主要为隔药饼灸。分析结果显示,隔药饼灸在改善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和抗甲状腺微粒抗体(Microsomal antibody,MCA)水平上优于西药治疗(P<0.01)。在总有效率上,隔药饼灸加西药治疗的疗效并不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改善上,隔药饼灸结合西药对FT3、FT4的改善也不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但对于TSH水平的改善优于单纯西药治疗(P<0.01)。结论隔药饼灸在改善桥本甲状腺炎自身抗体水平方面较常规西药治疗有一定的优势;隔药饼灸结合西药还可明显改善TSH水平,但在总有效率及FT3、FT4的改善上与单纯西药比无优势。由于纳入文献质量的限制,现有的研究还不足以有充分的证据来证实隔药饼灸的疗效,可能还需设计严谨的大样本、高质量临床试验研究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桥本甲状腺炎 系统评价 荟萃分析
下载PDF
隔姜灸天枢穴对UC大鼠结肠组织的mi RNA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顾沐恩 赵继梦 +8 位作者 吴焕淦 郑寒丹 刘雅楠 程玲 马喆 吴璐一 李璟 黄艳 杨玲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第6期766-774,共9页
目的探讨隔姜灸天枢穴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组织mi RNA表达谱的影响,从mi RNA的角度探讨隔姜灸的效应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组)、模型组(UC组)和隔姜灸组(GM组),每组10只... 目的探讨隔姜灸天枢穴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组织mi RNA表达谱的影响,从mi RNA的角度探讨隔姜灸的效应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组)、模型组(UC组)和隔姜灸组(GM组),每组10只。采用4%DSS制备UC大鼠模型,GM组取双侧天枢穴进行隔姜灸干预。干预7 d后,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隔姜灸干预UC大鼠的效应,并采用RNA-seq的方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的miRNA表达谱。结果病理结果提示,隔姜灸能明显减轻UC大鼠结肠组织的炎症。与NC组比较,UC组大鼠结肠组织差异表达mi RNAs有45个,其中上调42个,下调3个;与UC组比较,GM组大鼠结肠组织差异表达mi RNAs有8个,其中上调3个,下调5个。UC病理状态下表达量改变的mi R-139-5p,miR-204和miR-184,均可被隔姜灸天枢穴干预后逆转,其预测靶基因的pathways与UC的免疫炎症密切相关。结论隔姜灸天枢穴对DSS诱导的UC大鼠结肠组织黏膜损伤具有保护效应,这与其影响结肠组织miRNA表达谱相关,主要调节了UC结肠组织异常表达的miR-139-5p,miR-204和mi R-1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灸法 结肠炎 溃疡性 隔姜灸 天枢 miRNA表达谱 大鼠
下载PDF
电针对IBS内脏痛大鼠脊髓GFAP、P2X3受体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云 张方 +6 位作者 翁志军 张智英 沈佳成 忽世秀 辛玉虎 吴焕淦 刘慧荣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919-2927,共9页
目的探讨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和P2X3受体在电针缓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大鼠内脏痛的调节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直结肠球囊扩张(Colorectal dilatation,CRD)刺激诱导IBS慢性内脏痛模型。将清洁级SD(Sprague-Dawley)雄... 目的探讨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和P2X3受体在电针缓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大鼠内脏痛的调节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直结肠球囊扩张(Colorectal dilatation,CRD)刺激诱导IBS慢性内脏痛模型。将清洁级SD(Sprague-Dawley)雄性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通过行为学评分和结肠形态学方法鉴定模型制备成功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氟代柠檬酸组。电针组取双侧上巨虚穴(S37)、天枢穴(S25)进行电针治疗,针刺深度为5 mm,30 min/次,每日1次,连续治疗7天。氟代柠檬酸组鞘内注射氟代柠檬酸10μL,每周3次。治疗结束后,采用腹部撤回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评分评估电针对IBS内脏痛大鼠行为学影响;采用HE染色观察IBS内脏痛大鼠的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脊髓中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P2X3受体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AWR评分显著升高,脊髓中GFAP和P2X3受体表达水平明显增多;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氟代柠檬酸组大鼠AWR评分明显降低,脊髓中GFAP、P2X3受体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电针能够有效缓解IBS大鼠内脏痛敏,其镇痛效应可能与其抑制脊髓GFAP和P2X3受体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IBS 内脏痛 GFAP P2X3 脊髓
下载PDF
温和灸肾俞穴对亚急性衰老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黄立师 刘世敏 +7 位作者 吴焕淦 顾沐恩 刘慧荣 马晓芃 吴璐一 赵琛 李璟 崔云华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78-81,共4页
目的:观察温和灸肾俞穴对亚急性衰老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3组,每组8只。模型组、艾灸组通过25%D-半乳糖125 mg·kg-1·d-1颈背部皮下注射制备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正常组注射等... 目的:观察温和灸肾俞穴对亚急性衰老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3组,每组8只。模型组、艾灸组通过25%D-半乳糖125 mg·kg-1·d-1颈背部皮下注射制备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正常组注射等体积的0.9%Na Cl溶液,均每天1次,连续注射40 d。艾灸组大鼠在造模同时,艾灸双侧肾俞穴,每天1次,每次5 min,连续艾灸40 d;模型组和正常组每天肾俞穴做抓取动作5 min。40 d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gA、IgM、IgG的含量并测算胸腺、脾脏指数。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gA、IgM、IgG的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血清IgA、IgM、IgG的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胸腺、脾脏指数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艾灸组胸腺、脾脏指数均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温和灸肾俞穴能全面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可能有助于延缓机体衰老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衰老 免疫系统 肾俞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