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2X3受体介导电针调节肠易激综合征内脏痛大鼠结肠5-HT、SERT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周云 张方 +6 位作者 闫翠娜 李琪 乔宇 黄榕 翁志军 杨玲 刘慧荣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715-1722,共8页
目的探讨嘌呤能配体门控离子通路3(purinergicligand-gatedionchannel 3,P2X3)受体介导电针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内脏痛大鼠结肠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5-HT再摄取转运蛋白(serotonnin transport... 目的探讨嘌呤能配体门控离子通路3(purinergicligand-gatedionchannel 3,P2X3)受体介导电针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内脏痛大鼠结肠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5-HT再摄取转运蛋白(serotonnin transporter,SERT)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P2X3受体激动剂组、P2X3受体激动剂+电针组,通过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rnzen sulfonic acid,TNBS)灌肠液灌肠制备IBS内脏痛大鼠模型。模型制备3周后运用电针、髓鞘内注射、电针和髓鞘内注射相结合等方法进行干预。采用结肠组织病理染色、腹部回撤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评分观察IBS内脏痛模型是否制作成功,运用AWR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法、蛋白质印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IBS大鼠内脏痛敏的变化及IBS大鼠结肠5-HT、SERT的表达变化。结果(1)电针能降低IBS大鼠在40、80 mmHg压力结直肠扩张(colorectal distention,CRD)刺激下的AWR评分(P<0.05,P<0.01);(2)电针能够下调IBS大鼠结肠5-HT的表达(P<0.01),上调结肠SERT蛋白和mRNA的表达(P<0.01);(3)P2X3受体被激活后,电针能够下调IBS大鼠结肠5-HT的表达(P<0.05),上调结肠SERT蛋白和mRNA的表达(P>0.05)。结论P2X3受体介导电针调节IBS内脏痛大鼠结肠中5-HT、SERT蛋白及mRNA的异常表达,可能是电针缓解IBS大鼠内脏痛外周敏化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内脏痛 电针 嘌呤能配体门控离子通路3受体 5-羟色胺 5-羟色胺再摄取转运蛋白
下载PDF
隔药饼灸对克罗恩病肠纤维化大鼠结肠氧化应激和Nrf2的调节作用
2
作者 张智英 赵敏 +7 位作者 李琪 韩冬 吴焕淦 乔宇 郑寒丹 翁志军 张方 刘慧荣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12期163-169,共7页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克罗恩病(CD)肠纤维化大鼠结肠氧化应激标志物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表达的影响,以探究其治疗CD肠纤维化的效应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每组各6只,通过三硝基苯磺酸(TNBS)与乙醇混合...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克罗恩病(CD)肠纤维化大鼠结肠氧化应激标志物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表达的影响,以探究其治疗CD肠纤维化的效应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每组各6只,通过三硝基苯磺酸(TNBS)与乙醇混合液灌肠制备CD肠纤维化大鼠模型(每周1次,连续6周)。隔药饼灸组选取大鼠“天枢穴”和“气海穴”进行隔药饼灸治疗(每日1次,连续10 d)。治疗结束后,测量大鼠结肠长度,观察结肠病理形态表现;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胶原蛋白Ⅰ(ColleganⅠ)表达;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检测结肠丙二醛(MDA)含量、羟胺法检测结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比色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及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结肠Nrf2蛋白及其mRNA表达。结果①模型组大鼠结肠长度较正常组显著短缩(P<0.05);隔药饼灸组大鼠结肠长度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②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较正常组结构紊乱,并可见CD典型裂隙样溃疡及大量胶原纤维组织沉积(P<0.05);隔药饼灸组大鼠结肠组织较模型组排列整齐,溃疡组织表层可见新生上皮细胞修复,结肠胶原纤维组织沉积明显减少(P<0.05)。③模型组大鼠结肠α-SMA、Collegan I、MDA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隔药饼灸组大鼠结肠α-SMA、Collegan I、MDA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④模型组大鼠结肠SOD、GSH-Px、Nrf2表达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隔药饼灸组大鼠结肠SOD、GSH-Px、Nrf2表达较模型组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隔药饼灸能够抑制CD大鼠肠纤维化,缓解肠道炎症及氧化损伤,促进结肠组织修复,其机制可能与隔药饼灸能够调节Nrf2并转导其下游相关抗氧化物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肠纤维化 隔药饼灸 艾灸 氧化应激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针灸治疗克罗恩病的机制研究进展及思考 被引量:6
3
作者 韩冬 刘慧荣 +6 位作者 吴焕淦 闫翠娜 柴菁 杨子慧 张方 张琳珊 李琪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9-146,共8页
克罗恩病(C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胃肠道炎性疾病,多项研究表明,针灸能够有效改善CD患者的症状,临床疗效确切。本文查阅近年来针灸治疗CD的相关机制研究资料,归纳分析发现针灸对于CD的治疗效应机制主要集中在肠内局部调节和肠外神... 克罗恩病(C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胃肠道炎性疾病,多项研究表明,针灸能够有效改善CD患者的症状,临床疗效确切。本文查阅近年来针灸治疗CD的相关机制研究资料,归纳分析发现针灸对于CD的治疗效应机制主要集中在肠内局部调节和肠外神经调节两个层面。肠内主要包括对肠道菌群、肠上皮细胞功能和对肠道局部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肠外主要包括对脑功能效应的调控和对“脑-肠轴”相关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本文还针对当前临床研究与动物实验中干预方式和穴位选择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围绕“脑-肠轴”系统阐释针灸治疗CD的神经-免疫机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以期对针灸治疗CD的效应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为优化临床针灸治疗CD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克罗恩病 机制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