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控释淫羊藿苷的羟基磷灰石/壳聚糖缓释支架修复骨缺损 被引量:6
1
作者 郑军 徐小燕 +2 位作者 汤伟忠 周恩元 年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8期1455-1458,共4页
背景:如何将中药有效活性化合物通过生物支架材料的缓释作用更好的应用于骨科临床尚需大量的研究。目的:通过文献检索和综合分析,客观评估中药活性成分复合淫羊藿苷的缓释支架在骨修复领域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分别用英文检索词"bon... 背景:如何将中药有效活性化合物通过生物支架材料的缓释作用更好的应用于骨科临床尚需大量的研究。目的:通过文献检索和综合分析,客观评估中药活性成分复合淫羊藿苷的缓释支架在骨修复领域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分别用英文检索词"bone defect,icariin,release bracket,chitosan,hydroxyapatite";中文检索词"骨缺损,淫羊藿苷,壳聚糖,羟基磷灰石,缓释支架"检索CNKI及PubMed数据库1995-01/2010-12相关文章,纳入和研究目的相关的文章进行分析综述。结果与结论:共纳入相关文献24篇,已有研究表明中药淫羊藿苷可促进成骨细胞的生成,抑制骨吸收。而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和细胞相容性,可以应用于组织工程骨的构建。因此在进一步完善纳米级晶体合成工艺的基础上,对淫羊藿苷的释放速度和释放模式加以控制,达到持续、稳定的药物缓释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骨缺损 壳聚糖 羟基磷灰石 缓释支架
下载PDF
新型双相钙磷陶瓷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修复兔骨缺损 被引量:3
2
作者 郑军 汤伟忠 齐新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2期7791-7794,共4页
背景:细胞因子能启动、促进并维持软骨和骨生成,但需要合适的载体才能发挥其生物学活性。目的:验证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新型双相钙磷陶瓷(1∶1)促进骨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27只兔,造成兔两侧股骨中下段4mm... 背景:细胞因子能启动、促进并维持软骨和骨生成,但需要合适的载体才能发挥其生物学活性。目的:验证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新型双相钙磷陶瓷(1∶1)促进骨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27只兔,造成兔两侧股骨中下段4mm×4mm×12mm的缺损,随机分为3组:骨形态发生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双相钙磷陶瓷组、骨形态发生蛋白+双相钙磷陶瓷组、双相钙磷陶瓷组。于4,8,12周取材,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X射线以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比较各组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与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双相钙磷陶瓷组及骨形态发生蛋白+双相钙磷陶瓷组在软骨诱导、小梁骨的形成数量、骨缺损修复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双相钙磷陶瓷组。骨形态发生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双相钙磷陶瓷组又优于骨形态发生蛋白+双相钙磷陶瓷组,在8周时编织骨小梁逐渐改建为成熟的板层骨及髓腔结构,骨缺损基本修复。12周时完全修复。结果提示:①双相钙磷陶瓷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体内有较强的成骨活性,可以促进骨缺损的修复。②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合用可以加快新骨的形成。③新型双相钙磷陶瓷是一个吸附细胞因子的良好缓释载体,它的降解吸收和新骨的形成是一个相互促进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钙磷陶瓷 骨缺损 诱导成骨 骨形态发生蛋白 成纤维细胞因子
下载PDF
袁浩治疗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经验 被引量:1
3
作者 唐芳根 刘和波 +3 位作者 李勃 何伟 庞智晖 刘少军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100-101,共2页
袁浩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骨伤科,显微外科临床、科研、教学40余年。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骨科首席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全国中医髋关节病医疗中心主任。袁浩教授从事股骨头坏死的研究30余年,采用中西医结... 袁浩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骨伤科,显微外科临床、科研、教学40余年。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骨科首席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全国中医髋关节病医疗中心主任。袁浩教授从事股骨头坏死的研究30余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类股骨头坏死患者已超过8000例,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中医诊疗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创伤性 袁浩 经验
下载PDF
人颈椎间盘假体置换后颈椎应力分布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沈强 罗亚平 +2 位作者 管志海 侯筱魁 王以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0期130-132,共3页
目的:采取生物力学实验应力分析手段,评价颈椎间盘假体植入后颈椎应力分布及力学性能变化。方法:实验于2004-04/05在上海大学生物力学研究所实验室进行。采集6具新鲜人尸体颈椎标本(家属自愿捐助)。颈椎间盘假体采用医用不锈钢和医用聚... 目的:采取生物力学实验应力分析手段,评价颈椎间盘假体植入后颈椎应力分布及力学性能变化。方法:实验于2004-04/05在上海大学生物力学研究所实验室进行。采集6具新鲜人尸体颈椎标本(家属自愿捐助)。颈椎间盘假体采用医用不锈钢和医用聚乙烯材料制作,高度为5mm,深度为14mm。屈伸活动度为8°,左右侧弯10°。实验标本在C3~7平面截取标本并在上、下截面浇灌骨水泥平台,两端平行度≤1°。分为正常组(未置换假体前)和颈椎间盘置换组(置换假体后),每组均为6个标本。模拟人体正常颈椎受力状态,选择50,100和150N3个级别载荷,测试两组C4~5椎节在屈曲、伸展和侧屈状态下,椎体和关节突关节应变和应力。结果:两组各6个标本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颈椎椎体和小关节的载荷-应变变化:正常颈椎在载荷150N时,屈曲位C4微应变为1406±98,C5为860±60;随着载荷增加,C4应变增加较大。伸展位,C4微应变为2035±140,C5为1450±102;随着载荷增加,C4和C5应变均增大。侧屈位时,颈椎应变情况位于屈曲位和伸展位之间。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后,C4,C5和C4~5关节突关节在各种体位及载荷下均较正常颈椎的应变略小(P>0.05)。②两组颈椎椎体与小关节的应力:正常颈椎应力前屈时C4为(1.97±0.14)MPa,C5小于C4为(1.20±0.09)MPa,C4-5关节突关节为(1.54±0.11)MPa。伸展位时,C4,C5和C4~5关节突关节应力显著增加[(2.85±0.20),(2.03±0.14),(2.18±0.17)MPa]。颈椎间盘假体置换后,C4,C5和C4~5关节突关节的应力值较正常组略减小(P>0.05)。颈椎间盘假体置换后屈曲、伸展和侧屈体位时应力变化规律与正常组一致。结论:颈椎间盘假体植入椎间隙后,椎体和小关节的载荷-应变以及应力分布具有类似正常椎间盘的生物力学特性,说明该设计具有显著的椎节稳定性,并且在生理载荷下保留椎节活动度以及不同运动状态下正常应力分布的生物力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生物力学 椎间盘 假体植入
下载PDF
消炎解痛膏凝胶剂与橡胶型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符诗聪 石关桐 +2 位作者 江伟达 陆莉萍 马秀凤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57-258,共2页
目的 :比较消炎解痛膏的凝胶剂与橡胶型抗炎症的疗效。方法 :凝胶剂组 10 0例 (男性 69例 ,女性 31例 ;年龄 4 9a±s2 5a) ,对照组为消炎解痛膏 (橡胶型 ) 60例 (男性 2 6例 ,女性 34例 ;年龄 4 6a± 2 1a)治疗病种均为膝关节... 目的 :比较消炎解痛膏的凝胶剂与橡胶型抗炎症的疗效。方法 :凝胶剂组 10 0例 (男性 69例 ,女性 31例 ;年龄 4 9a±s2 5a) ,对照组为消炎解痛膏 (橡胶型 ) 60例 (男性 2 6例 ,女性 34例 ;年龄 4 6a± 2 1a)治疗病种均为膝关节骨关节炎、肩周炎、腰间盘突出症等伤骨科常见疾病 ,每 12h贴患处 1~ 2张 ,连续治疗 7d ,观察局部疼痛、活动度及皮肤反应。结果 :凝胶剂组总有效率 88% ,橡胶型组总有效率 80 % (P >0 .0 5) ,但凝胶剂组无 1例出现皮肤搔痒或皮疹 ,而橡胶型组皮疹率达 2 3% ,经t检验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凝胶剂组与橡胶型组具有相同的治疗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消炎药 消炎解痛膏 凝胶剂 橡胶型
下载PDF
持续骨牵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公林 连育才 陈一鸣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2期99-99,共1页
关键词 持续骨牵引 治疗 小儿 肱骨髁上骨折 尺骨鹰嘴牵引
下载PDF
第一跖骨截骨术治疗外翻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公林 谢赣平 +1 位作者 连育才 陈一鸣 《中国骨伤》 CAS 2002年第10期631-631,共1页
我院自1996~2000年采取第1跖骨截骨术[1]治疗(足母)外翻23例42足,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23例42足,双侧19例,共38足,单例4例4足;其中女性21例(双侧17例,单侧4例),男性2例均为双侧;年龄25~58岁,平均41.2岁。术前X线片... 我院自1996~2000年采取第1跖骨截骨术[1]治疗(足母)外翻23例42足,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23例42足,双侧19例,共38足,单例4例4足;其中女性21例(双侧17例,单侧4例),男性2例均为双侧;年龄25~58岁,平均41.2岁。术前X线片示:(足母)外翻角(HVA)31°~45°,平均38.8°,跖间角(IMA)12°~16.5°,平均14.4°,术前主要症状均为(足母)外翻畸形,(足母)囊炎,穿鞋疼痛,行走困难,但均无骨关节炎。2 治疗方法2.1 截骨方法选择 第1跖骨较其他4根跖骨长者25足,行跖骨颈斜行截骨嵌插术。第1跖骨较其他4根跖骨短或相仿者17足,行路骨基底楔型截骨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第一跖骨截骨术 MU外翻 足畸形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