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出血后神经炎症与肠道菌群的双向互动
1
作者 江山 俞晓飞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8期96-100,共5页
从脑出血病理机制出发,以脑-肠轴为核心,综述脑出血后神经炎症与肠道菌群双向互动的相关研究进展。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是调控脑出血后神经炎症的重要因素,其可能是通过激活免疫细胞、调控细胞因子、干预脑-肠轴而发挥作用(促炎或抗炎)... 从脑出血病理机制出发,以脑-肠轴为核心,综述脑出血后神经炎症与肠道菌群双向互动的相关研究进展。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是调控脑出血后神经炎症的重要因素,其可能是通过激活免疫细胞、调控细胞因子、干预脑-肠轴而发挥作用(促炎或抗炎),也有可能是通过作用于肠道内环境而影响肠道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发生。脑-肠轴是发挥上述调控作用的关键途径,菌群移植、中医药疗法均有望成为脑出血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卒中 神经炎症 肠道菌群 脑-肠轴 中医药疗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脑出血炎症损伤和修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栗春梅 俞晓飞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3期2075-2078,共4页
综述脑出血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脑出血急性期炎症损伤和恢复期促进神经血管再生的作用。提示HMGB1可以由活化的免疫细胞主动分泌或者通过损伤及坏死细胞被动释放至细胞外,并作为损伤相关分子的模式(DAMP)启动和维持下游炎症反应... 综述脑出血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脑出血急性期炎症损伤和恢复期促进神经血管再生的作用。提示HMGB1可以由活化的免疫细胞主动分泌或者通过损伤及坏死细胞被动释放至细胞外,并作为损伤相关分子的模式(DAMP)启动和维持下游炎症反应,从而发挥其化学趋化因子和促炎性因子的作用,而炎症反应是脑出血继发性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脑出血急性期,HMGB1作为一种早期的促炎细胞因子触发炎症反应促进病情的进展。然而,脑出血恢复期,HMGB1可以介导有益神经血管修复作用,细胞外HMGB1蛋白特殊的双重生物学特性可能与半胱氨酸残基的氧化还原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炎症损伤 修复 综述
下载PDF
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纤溶酶原活性变化及其与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许乐宜 王静予 +4 位作者 孔令军 费智敏 龚帆 王骏 俞晓飞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2期39-43,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纤溶酶原活性(PLG:A)变化,并探讨其与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作... 目的分析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纤溶酶原活性(PLG:A)变化,并探讨其与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痰湿蒙神型17例、风火上扰型22例、气虚血瘀型24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及PLG: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及PLG:A与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绘制ROC曲线以评价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及PLG:A联合检测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 (1)研究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及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LG:A低于对照组(P<0.05)。(2)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NIHSS评分高于痰湿蒙神型、风火上扰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IB水平高于风火上扰型急性脑梗死患者,PLG:A低于风火上扰型急性脑梗死患者(P<0.05)。(3)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D-二聚体(r=0.609)、FIB(r=0.706)水平与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呈正相关,PLG:A(r=-0.718)与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呈负相关(P<0.05)。(4)ROC曲线显示,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及PLG:A联合检测诊断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0[95%CI(0.706,0.844)],灵敏度为59.2%,特异度为84.2%,最佳截断值为1.397。结论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均升高,PLG:A均降低;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及PLG:A与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且三者联合检测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辨证分型 气虚血瘀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纤溶酶原活性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归脾汤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前额叶皮质神经元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婷婷 李祥婷 +3 位作者 陈羽 吴婷 张静思 蔡定芳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57-62,共6页
目的:观察归脾汤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抑郁大鼠前额叶皮质神经元可塑性的影响,探讨归脾汤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100只健康雄性SD大鼠进行糖水适应,建立糖水偏好基线后,选取符合要求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和造模组(75只... 目的:观察归脾汤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抑郁大鼠前额叶皮质神经元可塑性的影响,探讨归脾汤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100只健康雄性SD大鼠进行糖水适应,建立糖水偏好基线后,选取符合要求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和造模组(75只)。对照组大鼠常规饲养,造模组大鼠采用CUMS结合孤养3周建立抑郁模型。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氟西汀组及归脾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纯水、氟西汀及相应剂量归脾汤灌胃。给药4周后,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检测,并用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法观察各组大鼠前额叶皮质神经元核(NeuN)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表达水平。结果: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归脾汤高剂量组大鼠前额叶皮质NeuN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增多(P<0.05,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归脾汤高剂量组大鼠前额叶皮质GSK-3β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归脾汤可能通过调节抑郁大鼠前额叶皮质神经元的可塑性发挥抗抑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脾汤 抑郁 前额叶皮质 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 神经元可塑性
原文传递
蔡定芳作品
5
作者 蔡定芳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1年第3期8-8,共1页
下载PDF
经筋理论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指导意义 被引量:23
6
作者 郑蒙 俞晓飞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1年第1期39-42,共4页
从经筋的释义、生理作用、病理表现,经筋与卫气、大脑的关系,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与经筋病的关系,经筋理论指导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康复的原则、方法等角度,阐述经筋理论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 经筋理论 中风后痉挛性偏瘫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 BOBATH疗法
下载PDF
头痛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江山 江梅 俞晓飞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23年第6期536-541,共6页
头痛(headache)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其中又以原发性头痛多见,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该文跟踪原发性头痛西医治疗进展,结合中医对头痛诊疗的独特认识,阐述中西医治疗头痛的临床优势,并展望中西医结合治疗改善头痛相关发展前景。
关键词 原发性头痛 中医 西医 治疗
原文传递
生物电阻抗与神经重症患者营养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孙文超 高小茜 +5 位作者 费欣一 王纯纯 李冠豪 严嘉伟 张珏 费智敏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787-1792,共6页
目的探索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电阻抗指标与目前临床常用营养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2022年6至9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神经外科重症患者58例,于术后或伤后1周对患者进行生物电阻抗检测,并于当天采集患者营养... 目的探索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电阻抗指标与目前临床常用营养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2022年6至9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神经外科重症患者58例,于术后或伤后1周对患者进行生物电阻抗检测,并于当天采集患者营养相关的生化指标,包括营养状况相关指标、炎症相关指标、贫血相关指标、血脂相关指标。对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慢性健康评估Ⅱ评分(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并根据所得结果进行Nutric营养评分,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析电阻抗与营养相关指标及营养风险相关指标的相关性;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营养状况的预测模型;逐步回归法筛选与营养状况相关的电阻抗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营养状况评估模型的评估能力。结果共收集58例神经外科ICU患者,其中男33例,女25例,年龄72.0(59.0,81.8)岁。细胞外水(ECW)与白细胞介素6呈正相关(r=0.529,P<0.001);浮肿指数[ECW/身体总水分(TBW)]与白蛋白(r=-0.700,P<0.001)、红细胞压积(r=-0.641,P<0.001)、血红蛋白(r=-0.667,P<0.001)呈负相关;相位角(RA为右上肢相位角、LA为左上肢相位角、TR为躯干相位角、RL为右下肢相位角、LL为左下肢相位角)与白蛋白(r_(RA)=0.667,r_(LA)=0.649,r_(RL)=0.669,r_(LL)=0.685,均P<0.001)、红细胞压积(r_(RA)=0.600,r_(LA)=0.604,r_(TR)=0.565,r_(RL)=0.529,r_(LL)=0.602,均P<0.001)、血红蛋白(r_(RA)=0.626,r_(LA)=0.635,r_(TR)=0.594,r_(RL)=0.624,r_(LL)=0.631,均P<0.001)呈正相关。通过逐步回归筛选营养状况的评估因素,再将年龄、性别、白细胞作为混杂因素纳入模型后,得到最终模型为:营养状况=-0.01×年龄+1.22×性别-0.12×白细胞+202.20×ECW/TBW+0.5×躯干相位角-82.16,其中ECW/TBW的OR值为20.8(95%CI:3.7~117.1),P<0.001。该模型的AUC为0.921。结论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生物电阻抗指标与目前临床常用营养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作为营养状况的评估因素为临床神经重症患者营养评估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 营养评估 神经重症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