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专业七年制学生临床实习存在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5
1
作者 林勋 蒋健 +2 位作者 余小萍 姜兴俊 邹菁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6-8,共3页
通过对中医专业七年制学生临床实习状况调研分析,发现临床教学中存在运用和实践中医知识的机会不多、学生专业知识功底不扎实、临床医生带教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提倡应坚持不懈地突出中医特色,积极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加强中医示范教学... 通过对中医专业七年制学生临床实习状况调研分析,发现临床教学中存在运用和实践中医知识的机会不多、学生专业知识功底不扎实、临床医生带教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提倡应坚持不懈地突出中医特色,积极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加强中医示范教学病房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临床教学 调研
下载PDF
中医学专业七年制实践环节教学改革与思考 被引量:2
2
作者 林勋 蒋健 +3 位作者 高月求 吴荫梅 邹菁 沈若冰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14-16,共3页
针对中医学专业七年制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总结,包括建设中医示范教学病房,夯实学生中医基础知识,建立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核体系,丰富临床技能考试手段,加强临床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临床实践教学质控体系等... 针对中医学专业七年制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总结,包括建设中医示范教学病房,夯实学生中医基础知识,建立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核体系,丰富临床技能考试手段,加强临床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临床实践教学质控体系等,以期强化学生中医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的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临床教学 技能训练
下载PDF
“科教合一”在医学研究生临床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邹菁 蒋健 林勋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5-6,共2页
阐述了在医学研究生临床教育工作中采用“科教合一”管理模式的作用。认为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医学研究生与科研实践密不可分,研究生是医学科研工作的生力军,科教统一管理便于规范医学研究生的科研行为、保障研究生的科研质量... 阐述了在医学研究生临床教育工作中采用“科教合一”管理模式的作用。认为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医学研究生与科研实践密不可分,研究生是医学科研工作的生力军,科教统一管理便于规范医学研究生的科研行为、保障研究生的科研质量,可强化研究生科研知识和技能的全面培养,同时亦可提高教育分管人员自身素养和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研究生 科教合一
下载PDF
关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 被引量:8
4
作者 邹菁 蒋健 +2 位作者 林勋 吴荫梅 孙萌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7-9,共3页
阐述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和应对措施。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基础薄弱、实践时间短、机会少、科研条件不足等问题,通过加强临床技能培训和实践,规范教学考核和质量反馈制度,提供多种学习交流平台... 阐述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和应对措施。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基础薄弱、实践时间短、机会少、科研条件不足等问题,通过加强临床技能培训和实践,规范教学考核和质量反馈制度,提供多种学习交流平台,以及建立激励机制等方法加以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 研究生 医学教育
下载PDF
补肾方对大鼠肝癌PCNA、p53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邹菁 陈建杰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年第4期205-207,共3页
目的研究补肾方对二乙基亚硝胺( DEN)诱导大鼠肝癌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P5 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DEN诱导大鼠肝癌模型,分别于诱癌第1 2周末和第1 8周末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补肾方治疗前后大鼠肝细胞PCNA、P5 3蛋白... 目的研究补肾方对二乙基亚硝胺( DEN)诱导大鼠肝癌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P5 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DEN诱导大鼠肝癌模型,分别于诱癌第1 2周末和第1 8周末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补肾方治疗前后大鼠肝细胞PCNA、P5 3蛋白。结果P5 3阳性细胞可见于癌前肝细胞的增生结节中;补肾方在诱癌第1 2周末和第1 8周末均能明显抑制P5 3的阳性表达( P<0 .0 5 ) ,显著降低PCNA- LI( P<0 .0 1 )。结论在二乙基亚硝胺( DEN)诱导的大鼠肝癌模型中P5 3基因突变可发生于肝癌癌前病变,参与肝癌的启动过程。补肾方可抑制大鼠诱癌过程中肝细胞的增殖活性和P5 3的突变,从而延缓肝癌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方 鼠肝 肝癌 大鼠 PCNA DEN P53蛋白 降低 研究 抑制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脾虚患者树突细胞的表型改变及健脾方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郑亚江 高月求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3-325,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脾虚患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表型改变及健脾方对其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慢性乙型肝炎脾虚、非脾虚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DC,流式细胞仪测定DC表面HLA-DR、CD86、CD80、CD40、CD14、CD11 c的表达...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脾虚患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表型改变及健脾方对其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慢性乙型肝炎脾虚、非脾虚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DC,流式细胞仪测定DC表面HLA-DR、CD86、CD80、CD40、CD14、CD11 c的表达。同时将脾虚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健脾方和干扰素,对照组给予干扰素,用药6个月。分离培养外周血DC,流式细胞仪测定DC的功能,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脾虚组DC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HLA-DR、CD86、CD80、CD40、CD11 c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与非脾虚组相比,脾虚组HLA-DR、CD80、CD11 c降低明显(P<0.01或P<0.05)。治疗组DC表面的CD86、CD80、CD40、CD11 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脾虚患者的DC成熟度降低,功能缺陷,提示脾虚与DC成熟障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而健脾方明显改善DC的功能,调节免疫功能可能是其提高临床疗效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慢性乙型肝炎 脾虚 健脾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