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零重力
- 1
-
-
作者
程一真
-
机构
上海市上海中学高一
-
出处
《数理天地(高中版)》
2004年第3期33-33,共1页
-
文摘
所有的宇航员都谈到过,在外太空漂来漂去是多么的有趣。当航天飞机进入环地球轨道时,达到了自由落体状态,于是宇航员体验到了失重,或是微重力。
-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译文
科普英语
翻译
高中
-
分类号
G633.4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现代工业空气污染的元凶PM2.5:历史成因与危害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轩辕眉黛
-
机构
上海中学高一(
-
出处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16年第6期16-18,共3页
-
文摘
本文从介绍PM2.5发生发展的历史出发,解析了我国近期PM2.5的成因与危害。具体包括:PM2.5的定义与概念、上海地区PM2.5的主要成分、PM2.5产生的原因以及对于人体健康和交通、环境的危害。这一工作对PM2.5污染防控和雾霾治理具有一定帮助。
-
关键词
PM2.5
成因
危害
-
分类号
X5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一道IMO试题的另证
- 3
-
-
作者
高继扬
浦鸿铭
-
机构
上海市上海中学高一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
-
出处
《中等数学》
2014年第12期20-21,共2页
-
文摘
题目 在凸四边形ABCD中,已知∠ABC=∠CDA=90°,H是点A向BD引垂线的垂足,点S、T分别在边AB、AD上,使得H在△SCT的内部,且么CHS-∠CSB=90°,∠THC-∠DTC=90°.
-
关键词
IMO试题
ABCD
凸四边形
SCT
AD
-
分类号
O123.1
[理学—基础数学]
-
-
题名小议节日
- 4
-
-
作者
肖雯
-
机构
上海市上海中学高一
-
出处
《作文世界(高中版)》
2005年第11期24-26,共3页
-
-
关键词
历史课
消费水平
展望未来
上海中学
日本漫画
一抢而空
地球日
人文精神
经济生产
万圣节
-
分类号
G634.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太湖秋色图
- 5
-
-
作者
汤文洁
-
机构
上海市上海中学高一
-
出处
《作文世界(高中版)》
2005年第1期40-41,共2页
-
-
关键词
青橘
在山
次见
上海中学
橘林
张老师
人间仙境
里特
快步走
土黄色
-
分类号
G634.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水
- 6
-
-
作者
罗倩
-
机构
上海市上海中学高一
-
出处
《作文世界(高中版)》
2004年第9期66-67,共2页
-
-
关键词
清泉石上流
滴水珠
流水无情
贾宝玉
磅礴气势
一江春水向东流
日出江花红胜火
零水
问君能有几多愁
-
分类号
G634.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刷卡时代
- 7
-
-
作者
王超昊
-
机构
上海市上海中学高一
-
出处
《作文世界(高中版)》
2004年第9期38-39,共2页
-
-
关键词
青年学子
读卡机
社保卡
大城市
上海中学
可更
挂件
-
分类号
G634.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黑白的舞台
- 8
-
-
作者
唐周健
-
机构
上海中学高一
-
出处
《当代学生(读写)》
2013年第5期46-46,共1页
-
文摘
人生如戏,我便如舞者,在人生的舞台上演绎我的青春。红色的舞台奔放有余,却少了一份沉静:蓝色的舞台一脸深邃,又仿佛少了些少年的激情。唯有那黑白的舞台,恰到好处地演绎着青春的雅致与灵动。
-
关键词
舞台
人生如戏
青春
演绎
-
分类号
G633.7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我是差生
- 9
-
-
作者
周寅鹤
-
机构
上海市上海中学高一
-
出处
《作文世界(高中版)》
2004年第6期13-15,共3页
-
-
关键词
大红灯笼
最后一次
心理状态
-
分类号
G634.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读书行路
- 10
-
-
作者
彭伊雯
-
机构
上海市上海中学高一
-
出处
《作文世界(高中版)》
2005年第9期73-74,共2页
-
文摘
读书要读活,写人要写活。本文是从读李清照词联想到李清照本人。看来,作者对李清照的词不仅喜欢,而且十分熟悉。从文章中还可以看出,作者有着丰富的想像力,从李清照的词中读出了她的内心世界,读出了她的人生遭遇以及她的追求与向往。作者以华美的词汇、诗一般的语言来描写人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既让人看到了李清照真实的内心世界,又增加了文章的艺术韵味。
-
关键词
李清照词
艺术韵味
人物形象
人生遭遇
丝竹之音
文化知识
江南文化
祖国文化
鸟声
上海中学
-
分类号
G634.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脊梁
- 11
-
-
作者
龚聿韬
-
机构
上海中学高一
-
出处
《当代学生(读写)》
2015年第1期121-121,120,共1页
-
文摘
那是多么清瘦的背影,一袭袭长衫,一卷卷书册:那又是多么挺拔的姿态,昂扬、不屈。我们隔着百年相望,却仍唤他们:“先生。,”百余年前,这样一群年轻的书生,怀揣着一腔热血与满怀壮志,行走在中华大地之上。他们之中,有让“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在未名湖畔生根发芽,“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蔡元培;有坚信容忍是自由的根源,予世间永在光明的胡适;有自称“是一只狗”,“叫了一百年,也没有把中国叫醒”的马相伯;有一手缔造南开系列学校,笃诚实践教育救国之志的张伯苓;有直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梅贻琦;有“不问异同,唯求其是”,让浙大成为战火中的“东方剑桥”的竺可桢。
-
关键词
教育救国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蔡元培
马相伯
张伯苓
梅贻琦
竺可桢
-
分类号
G40-092.6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