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漫性轴索损伤早期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雪元 王博成 +3 位作者 冯东福 李甲 楚胜华 李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43-1446,共4页
目的通过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研究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早期患者胼胝体压部局部异常神经代谢状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在伤后2~14d,对21例DAI患者胼胝体压部行1H-MRS检测,分析伤后神经代谢物变化特征,并与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 目的通过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研究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早期患者胼胝体压部局部异常神经代谢状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在伤后2~14d,对21例DAI患者胼胝体压部行1H-MRS检测,分析伤后神经代谢物变化特征,并与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对DAI患者1H-MRS值和临床指标与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OS)的相关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AI患者胼胝体压部NAA/Cr和NAA/Cho值下降,Cho/Cr值升高(P<0.05),且随伤情加重更加明显。预后不良患者的NAA/Cr和NAA/Cho值低于预后良好的患者(P<0.05);NAA/Cho、NAA/Cr、Cho/Cr值预测预后的准确率为89%,与GOS结合后为94%。结论DAI患者在伤后早期进行胼胝体压部1H-MRS检测,对评估损伤严重程度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磁共振波谱 预后 神经代谢物质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创伤性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博成 李梅 +2 位作者 吴利忠 丁小龙 李雪元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91-1494,共4页
目的评估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创伤性脑损伤(TBI)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常规磁共振扫描及DTI对22例TBI患者(伤后1~7d)和14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检查。行DTI图像后处理得到不同兴趣区(ROI)各向异性分数(FA),包括两侧内囊膝和后... 目的评估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创伤性脑损伤(TBI)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常规磁共振扫描及DTI对22例TBI患者(伤后1~7d)和14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检查。行DTI图像后处理得到不同兴趣区(ROI)各向异性分数(FA),包括两侧内囊膝和后肢、胼胝体膝和压部的FA值。比较两组相同ROI的FA值,并比较TBI组患侧与健侧对称ROI的FA值。对TBI组FA值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BI组各ROI的FA值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健侧对称ROI比较,TBI组患侧的FA值明显降低(P<0.01);TBI组各部位的FA值与GCS无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DTI技术对白质纤维损伤较为敏感,能准确定量分析损伤程度,可为临床TBI患者的早期确诊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弥散张量成像 白质纤维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弥漫性轴索损伤后早期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与工作记忆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顾磊 李甲 +3 位作者 冯东福 李建奇 王博成 朱志安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第5期270-273,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导致工作记忆障碍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分别对10例DAI患者(DAI组)和1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DTI检查,并对两组DTI图像的钩束、皮质脊髓束、胼胝体和扣带回感兴趣...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导致工作记忆障碍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分别对10例DAI患者(DAI组)和1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DTI检查,并对两组DTI图像的钩束、皮质脊髓束、胼胝体和扣带回感兴趣区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进行比较分析。DAI后6个月对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行认知量表评估,并行对比分析;另外将DAI组FA值与其认知量表评分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AI患者4个感兴趣区的FA值显著降低(P<0.05),恢复期总体认知能力略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工作记忆功能却显著降低(P<0.05)。DAI患者中的钩束和皮质脊髓束的FA值与工作记忆功能呈正相关(r分别为0.898和0.797,P<0.05);胼胝体和扣带回FA值与工作记忆功能无明显相关性(r分别为0.432和0.387,P>0.05)。结论 DTI技术可为DAI导致的工作记忆障碍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磁共振 弥散张量成像 工作记忆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江苏地区中老年男性精囊腺CT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冯银波 赵江民 +5 位作者 俞同福 田士兵 张东军 周新宇 陆昀 沈振海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058-2060,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男性精囊腺的大小与年龄、精囊腺形态及前列腺增大的关系。方法分析江苏地区153例50-93岁男性盆腔CT断层图像。结果精囊腺形态多样,其两侧叶长度约为(4.50±0.50)cm,厚度约为(1.70±0.50)cm。不同年龄段的精囊腺... 目的探讨中老年男性精囊腺的大小与年龄、精囊腺形态及前列腺增大的关系。方法分析江苏地区153例50-93岁男性盆腔CT断层图像。结果精囊腺形态多样,其两侧叶长度约为(4.50±0.50)cm,厚度约为(1.70±0.50)cm。不同年龄段的精囊腺两侧叶长度和厚度测量值及校正值相仿(P>0.05)。不同形态精囊腺两侧叶厚度测量值及校正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列腺增大者的精囊腺两侧叶长度校正值较前列腺正常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增大者的精囊腺两侧叶厚度的测量值及校正值均大于前列腺正常者(P<0.05)。结论中老年男性精囊腺大小与年龄、精囊腺形态及前列腺增生程度有一定关系。临床判断精囊腺大小异常时,要根据骨盆大小对测量值进行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囊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