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早期患者肺组织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徐鹏 方勇 +3 位作者 俞为荣 倪涛 顾钏 李晓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74-1476,共3页
目的探讨常规体液复苏联合乌司他丁(UTi)治疗对严重烧伤早期患者急性肺组织损伤(ALI)的影响。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烧伤面积≥50%总体表面积(TBSA)或Ⅲ度烧伤面积≥20%TBSA患者(不含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69例患者中,接受常... 目的探讨常规体液复苏联合乌司他丁(UTi)治疗对严重烧伤早期患者急性肺组织损伤(ALI)的影响。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烧伤面积≥50%总体表面积(TBSA)或Ⅲ度烧伤面积≥20%TBSA患者(不含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69例患者中,接受常规体液复苏治疗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液体复苏联合乌司他丁治疗33例(UTi组)。根据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天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吸入氧浓度比值(PaO2/F iO2)、呼吸频率及胸部X线检查结果进行AL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ALI评分和ALI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 d的AL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Ti组治疗后第3天和第5天的AL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UTi组和对照组的ALI发生率分别为45.6%和63.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体液复苏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能降低严重烧伤早期ALI的发生率,对患者的肺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乌司他丁 肺损伤 早期
下载PDF
激光医学与组织修复 被引量:5
2
作者 姚敏 方勇 王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51-1454,共4页
激光在医学领域应用广泛。在组织修复方面,弱激光可通过生物刺激作用促进细胞生长;激光经光致聚合封闭创面,并通过光致氧化作用有效控制创面感染;点阵式激光能够促进瘢痕重塑。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治疗方法的不断优化,激光在组织修复... 激光在医学领域应用广泛。在组织修复方面,弱激光可通过生物刺激作用促进细胞生长;激光经光致聚合封闭创面,并通过光致氧化作用有效控制创面感染;点阵式激光能够促进瘢痕重塑。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治疗方法的不断优化,激光在组织修复方面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组织修复 光医学 创面感染 瘢痕
下载PDF
烧伤早期氧化损伤与抗氧化治疗 被引量:9
3
作者 傅秀军 方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81-1485,共5页
严重烧伤早期由液体丢失及液体复苏而造成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应激而发生的神经、体液变化可使机体发生严重的氧化损伤,是导致多器官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文章就严重烧伤后活性氧对机体的氧化损伤及抗氧化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烧伤 氧化损伤 抗氧化治疗
下载PDF
蓝光的医学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宁 姚敏 方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54-1556,1562,共4页
蓝光可杀灭多种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和革兰阴性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蓝光在临床上广泛用来治疗新生儿黄疸和痤疮。近来人们发现,蓝光对... 蓝光可杀灭多种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和革兰阴性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蓝光在临床上广泛用来治疗新生儿黄疸和痤疮。近来人们发现,蓝光对过敏性皮炎和银屑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该文综合近几年的国内外文献,介绍蓝光在基础及临床医学上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医师和科研人员提供文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光 抗菌作用 光动力疗法
下载PDF
深度烧伤创面巨噬细胞与渗液sTNFR、sVCAM-I的相关分析
5
作者 俞为荣 方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19-921,共3页
目的检测人不同时期烧伤创面渗液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II(sTNFR-I、sTNFR-II)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I(sVCAM-I)与创面巨噬细胞数量,并分析相互间的关系。方法在换药时采用海绵吸取创面渗液,用免疫酶联法测定sTNFR-I、sTNFR-II... 目的检测人不同时期烧伤创面渗液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II(sTNFR-I、sTNFR-II)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I(sVCAM-I)与创面巨噬细胞数量,并分析相互间的关系。方法在换药时采用海绵吸取创面渗液,用免疫酶联法测定sTNFR-I、sTNFR-II、sVCAM-I,手术中取烧伤创面组织,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标记CD68,计数巨噬细胞数量。结果烧伤创面渗液中sTNFR-I、sTNFR-II浓度及创面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数量在伤后的第2天显著增加,在烧伤1周后进一步提高,并在创面愈合前维持在较高水平。sVCAM-I在烧伤后即显著下降,并一直维持在低水平。创面渗液sTNFR-I、sTNFR-II、sVCAM-I浓度变化与巨噬细胞数量变化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97、-0.37。结论sTNFR-I、sTNFR-II与巨噬细胞数量显著相关,提示深度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sTNFR与巨噬细胞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灼伤 创面 巨噬细胞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下载PDF
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过程中炎症细胞和GM-CSF表达 被引量:15
6
作者 方勇 程瑞杰 +2 位作者 王莹 徐英华 包士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创面愈合过程中炎症细胞数量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表达的变化,探讨GM-CSF在糖尿病创面延迟愈合中的作用。方法70只C57BL/6小鼠分为野生小鼠组(对照组,n=35)和糖尿病模型组(DM组,n=35)。腹腔麻醉后在背部中... 目的研究糖尿病创面愈合过程中炎症细胞数量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表达的变化,探讨GM-CSF在糖尿病创面延迟愈合中的作用。方法70只C57BL/6小鼠分为野生小鼠组(对照组,n=35)和糖尿病模型组(DM组,n=35)。腹腔麻醉后在背部中线两侧各制作0.8 cm×0.8 cm创面。创面动态摄像并于相应时间段取标本,观察创面组织愈合情况,同时计算创面愈合率;免疫组化染色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计数创面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ELISA法测定创面GM-CSF表达。结果创面形成后第3天起,DM组小鼠创面愈合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以创面形成后7 d内变化最为明显;DM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情况,在创面愈合早期显著少于对照组,而在后期则较对照组略为增多;创面形成后第1天,两组小鼠创面GM-CSF表达均明显增高;创面形成后第1天和第3天,对照组小鼠创面GM-CSF表达显著高于DM组。结论炎症细胞浸润延迟可能是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率低的重要原因;而GM-CSF的低表达则可能与创面愈合早期炎症细胞浸润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愈合 糖尿病 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炎症细胞
下载PDF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作用 被引量:19
7
作者 程瑞杰 方勇 +1 位作者 俞为荣 王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5-418,共4页
目的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C57BL/6小鼠42只,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腹腔麻醉后在糖尿病小鼠背部中线两侧各制作0.8 cm×0.8 cm创面,左侧创面外用GM-CSF凝胶(GM... 目的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C57BL/6小鼠42只,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腹腔麻醉后在糖尿病小鼠背部中线两侧各制作0.8 cm×0.8 cm创面,左侧创面外用GM-CSF凝胶(GM-CSF处理组),右侧创面则给予不含药物的凝胶(对照组)。在创面形成后不同时相点,分别测量计算两组糖尿病小鼠创面的愈合率;组织M asson染色观察创面再上皮化程度和胶原纤维的沉积情况;碱性水解法测定反映局部胶原蛋白合成量的指标羟脯氨酸水平。结果GM-CSF处理组创面愈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从创面形成后3 d起两组差异显著(P<0.01);Masson染色组织学观察显示,GM-CSF处理组创面形成后不同时相点的再上皮化速率和胶原纤维沉积均较对照组明显加快;创面形成后3 d起,GM-CSF处理组羟脯氨酸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糖尿病小鼠创面外用GM-CSF凝胶,可诱导创面再上皮化和胶原蛋白合成,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糖尿病 创面愈合 胶原蛋白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神经肽P物质的表达 被引量:7
8
作者 倪涛 方勇 +2 位作者 毛志刚 杨鹏高 胡孝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73-676,共4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中神经肽P物质(SP)表达及变化规律。方法8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每组42只。糖尿病组腹腔内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无菌柠檬酸缓冲...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中神经肽P物质(SP)表达及变化规律。方法8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每组42只。糖尿病组腹腔内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无菌柠檬酸缓冲液腹腔注射。所有大鼠麻醉后背部制成直径2 cm的深Ⅱ度烫伤创面。分别于烫伤前及烫伤后的不同时相采集创面组织标本,测算创面愈合率,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创面SP染色阳性区域面积,ELISA法创面组织中SP表达变化。结果烫伤后第7天起,糖尿病组各时相点的创面愈合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各时相点创面SP染色阳性区域面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以烫伤后7 d时尤为显著,为(1 350.93±99.28)μm^2vs(1 715.86±103.41)μm^2(P<0.01);糖尿病组各时相创面组织中SP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以烫伤后7 d时最为显著,为(114.04±9.96)vs(143.39±8.94)(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创面组织中SP表达明显减少,可能是其创面难愈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创面愈合 烫伤 糖尿病
下载PDF
ERK通路在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调控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中的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晓光 方勇 +3 位作者 姚敏 胡孝辉 徐鹏 俞为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34-1337,共4页
目的研究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对此过程的调控作用。方法在对数生长期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添加GMCSF和(或)ER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PD9... 目的研究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对此过程的调控作用。方法在对数生长期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添加GMCSF和(或)ER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进行干预,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PD98059组、GMCSF组及PD98059+GMCSF组。收集各组细胞及培养上清液,采用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各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内VEGFmRNA和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蛋白分泌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PD98059组比较,GMCSF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内VEGF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以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蛋白质量体积浓度明显升高(P<0.05);而在GMCSF+PD98059组中,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内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相应指标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GMCSF组(P<0.05)。结论 GMCSF可促进人皮肤成纤维细胞VEGF表达,ERK通路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外源性P物质对糖尿病大鼠烫伤创面组织愈合及新生血管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倪涛 方勇 +2 位作者 徐鹏 俞为荣 杨鹏高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71-1473,共3页
目的研究外源性P物质(SP)对烫伤创面组织愈合及新生血管化的影响。方法84只Wistar大鼠经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于背部制备直径2cm的深Ⅱ度烫伤创面。根据创面不同处理方式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局部注... 目的研究外源性P物质(SP)对烫伤创面组织愈合及新生血管化的影响。方法84只Wistar大鼠经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于背部制备直径2cm的深Ⅱ度烫伤创面。根据创面不同处理方式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局部注射SP)和对照组(局部注射与实验组等量的磷酸缓冲液),每组42只。分别于创面形成后当日和第1、3、7、10、14、21天,观察创面并计算创面愈合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创面组织中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标志物CD31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结果创面形成后第7天,实验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为(42.69±3.26)%vs(30.24±1.17)%(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自创面形成后第7天起,实验组创面组织中CD31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外源性SP具有促进糖尿病烫伤创面愈合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创面组织中CD31表达,使新生血管再生加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愈合 糖尿病 外源性P物质 烫伤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Ⅲ度烫伤大鼠肺组织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鹏 方勇 +1 位作者 俞为荣 顾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严重烫伤后大鼠肺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1组、模型2组和对照组(n=10)。模型组大鼠腹腔麻醉后于背部制备Ⅲ度烫伤模型(30%TBSA),于建模后即刻和建模后24h腹腔注射乳酸林格氏液复苏;同时模型1组...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严重烫伤后大鼠肺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1组、模型2组和对照组(n=10)。模型组大鼠腹腔麻醉后于背部制备Ⅲ度烫伤模型(30%TBSA),于建模后即刻和建模后24h腹腔注射乳酸林格氏液复苏;同时模型1组腹腔注射乌司他丁(50000U/kg),模型2组腹腔注射等量0.9%生理盐水。建模后48h,颈部放血处死三组大鼠,取肺组织分别进行湿干质量比值测定、组织学检查和肺组织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检测。结果三组大鼠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值比较为模型2组>模型1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泡间隔明显增宽,并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模型2组较模型1组改变更为明显。建模后48h,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NE及MP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模型2组肺组织中NE含量明显高于模型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减轻肺水肿,对严重烫伤后大鼠的肺组织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烫伤 肺损伤 乌司他丁 弹性蛋白酶 髓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神经肽P物质诱导高糖条件下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泌MCP-1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6
12
作者 贾志刚 方勇 +4 位作者 姚敏 俞为荣 徐鹏 贾一韬 倪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02-1306,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肽P物质(SP)诱导高糖培养环境中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高糖DMEM培养基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加入同一浓度(10 nmol/L)SP孵育不同时间,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核因子κB(... 目的探讨神经肽P物质(SP)诱导高糖培养环境中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高糖DMEM培养基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加入同一浓度(10 nmol/L)SP孵育不同时间,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磷酸化IκBα(p-IκBα)和磷酸化NF-κB亚单位p65(p-NF-κBp65)的表达,免疫荧光方法观测细胞p-NF-κBp65表达和转位情况。将高糖DMEM培养基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SP组和SP+NF-κB抑制剂(MG132)组(以MG132预处理细胞60 min),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内p-NF-κBp65的表达,ELISA方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CP-1的浓度。结果随着SP作用时间的延长,成纤维细胞IκBα的表达量显著减少,p-IκBα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同时p-NF-κBp65的表达量在SP作用后显著增加(P<0.05),并保持递增趋势;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证实SP作用后细胞胞核内p-NF-κBp65表达增强。与SP组比较,SP+MG132组细胞p-NF-κBp65表达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CP-1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SP促进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泌MCP-1的作用机制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核因子κB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下载PDF
460nm可见光杀灭浮游状态和生物膜内大肠埃希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鹏高 王川 +4 位作者 王宁 徐鹏 俞为荣 方勇 姚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01-1005,共5页
目的探讨460 nm可见光(蓝光)对浮游状态和生物膜内大肠埃希菌的作用。方法自烧伤病房采集大肠埃希菌标本,经细菌鉴定仪鉴定;分别采用不同能量的460 nm可见光照射浮游状态大肠埃希菌,分别采用平板划线法、活/死菌染色法评价460 nm可见光... 目的探讨460 nm可见光(蓝光)对浮游状态和生物膜内大肠埃希菌的作用。方法自烧伤病房采集大肠埃希菌标本,经细菌鉴定仪鉴定;分别采用不同能量的460 nm可见光照射浮游状态大肠埃希菌,分别采用平板划线法、活/死菌染色法评价460 nm可见光的杀菌效果。制作大肠埃希菌生物膜模型,FM 1-43及结晶紫鉴定后给予240 J/cm2和360 J/cm2的460 nm可见光照射,活/死菌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生物膜内细菌的存活情况。以未经照射处理的标本作为对照。结果大肠埃希菌标本经60 J/cm2及以上剂量的460 nm可见光照射后,与对照组比较,平板划线后的菌落数明显减少,并呈剂量效应关系;240 J/cm2和360 J/cm2的460 nm可见光照射后,生物膜内各层细菌的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460 nm可见光具有高效杀灭浮游状态和生物膜内大肠埃希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60 nm可见光(蓝光) 生物膜 大肠埃希菌 抗菌作用
下载PDF
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晓光 方勇 +4 位作者 姚敏 胡孝辉 徐鹏 俞为荣 倪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8期1149-1152,共4页
目的:研究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其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并为临床准确定量应用该因子促进创面愈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应... 目的:研究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其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并为临床准确定量应用该因子促进创面愈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应用浓度为0、25、50、75、100、150ng/mlGMCSF培养液孵育离体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作用24h后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的活性。选择最适浓度GMCSF干预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成纤维细胞的周期变化;应用ELISA检测上清液中Ⅰ、Ⅲ型胶原合成情况。结果:GMCSF在浓度为25~100ng/ml之间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其中以50/ml最为显著;成纤维细胞在最适浓度GMCSF干预24h后,细胞大多处于DNA合成前期和合成期;与空白组比较,GMCSF组Ⅰ、Ⅲ型胶原分泌明显增加(P<0.01),且Ⅰ、Ⅲ型胶原比值下降(P<0.01)。结论:GMCSF在浓度为25~100ng/ml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且能刺激成纤维细胞合成大量Ⅰ、Ⅲ型胶原,这可能是其加速创面愈合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成纤维细胞 创面愈合 细胞增殖
下载PDF
630~650nm光照射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毛和水 姚敏 +4 位作者 俞为荣 杨鹏高 王宁 卢化祥 方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09-1214,共6页
目的探讨弱激光疗法(630~650nm可见光照射)对糖尿病小鼠创面炎症反应及愈合的影响。方法20只BKS.Cg-m+/+Lepr^dbNJU小鼠背部以脊柱为对称轴,左右对称各制备直径为8m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左侧实验组与右侧对照组,n=20)。... 目的探讨弱激光疗法(630~650nm可见光照射)对糖尿病小鼠创面炎症反应及愈合的影响。方法20只BKS.Cg-m+/+Lepr^dbNJU小鼠背部以脊柱为对称轴,左右对称各制备直径为8m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左侧实验组与右侧对照组,n=20)。实验组予以630~650nm光照射处理,对照组用普通LED灯照射。分别于创面制备后(伤后)第1、3、7、10、14和21天,观察两组动物创面情况并计算创面愈合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创面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情况;ELISA法测定创面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表达。结果从伤后第3天开始,实验组创面愈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创面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浸润数量在伤后第1、3、7天时明显增多,在伤后第7、14和21天时则显著减少;伤后第3天开始,实验组创面组织IL-6和TNF—α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630~650nm可见光照射能加速糖尿病小鼠创面的炎症反应进程,避免炎症反应的迁延,对创面愈合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激光疗法 630~650 nm可见光 创面愈合 炎症反应 糖尿病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小鼠不同程度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卢化祥 贾一韬 +2 位作者 俞为荣 姚敏 方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6-630,共5页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小鼠轻、重度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方法建立缺血时间分别为90 min和180 min的小鼠轻度肠I/R损伤模型(模型1)和严重肠I/R损伤模型(模型2)。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1对照组和治疗组、模型2对...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小鼠轻、重度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方法建立缺血时间分别为90 min和180 min的小鼠轻度肠I/R损伤模型(模型1)和严重肠I/R损伤模型(模型2)。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1对照组和治疗组、模型2对照组和治疗组,共六组(n=10)。模型1和模型2治疗组小鼠均于缺血结束后再灌注前即刻尾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6 IU/g,相应对照组于缺血结束再灌注前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再灌注2 h后于下腔静脉采血。观察小肠黏膜的大体损伤情况;采用Chiu氏评分法对小肠病理损伤程度进行评分;检测黏膜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小鼠肠黏膜结构正常,其余各组小鼠均有明显肠黏膜损伤,并伴有黏膜MPO活性增加及血清TNF-α和IL-6水平升高。与相应对照组比较,模型1治疗组小鼠的肠黏膜损伤显著加重,Chiu氏评分显著升高(P<0.01);但模型2治疗组小鼠的小肠损伤明显减轻,Chiu氏评分显著降低(P<0.01)。模型1和模型2治疗组小鼠的血清TNF-α、IL-6水平及MPO活性均明显低于其相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乌司他丁治疗可减轻严重肠I/R损伤但加重轻度肠I/R损伤,这一作用可能与其抗炎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炎症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及新生血管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继松 方勇 +2 位作者 姚敏 俞为荣 杜娟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M-CSF)对烫伤创面组织愈合及新生血管化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于背部制备直径3 cm的深Ⅱ度烫伤创面。根据创面... 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M-CSF)对烫伤创面组织愈合及新生血管化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于背部制备直径3 cm的深Ⅱ度烫伤创面。根据创面不同处理方式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创面局部应用rhGM-CSF凝胶剂)和对照组(创面局部应用不含rhGM-CSF的凝胶基质),每组36只。分别于创面形成后当日和第1、3、7、10、14、21天观察创面并计算创面愈合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创面组织中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标志物CD31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结果:自创面形成后第7天起,实验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创面组织中CD31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外用rhGM-CSF具有促进烫伤创面愈合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创面组织中CD31表达、使新生血管再生加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愈合 烫伤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大鼠
下载PDF
中波紫外线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衰老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孝辉 高丰厚 方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07-811,共5页
目的探讨中波紫外线(UVB)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诱导衰老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使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通过观察不同剂量UVB照射后的细胞形态学改变以及β-半乳糖苷酶(β-gal)细胞衰老染色情况,确定后续实验诱导皮肤... 目的探讨中波紫外线(UVB)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诱导衰老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使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通过观察不同剂量UVB照射后的细胞形态学改变以及β-半乳糖苷酶(β-gal)细胞衰老染色情况,确定后续实验诱导皮肤成纤维细胞衰老的UVB单次照射剂量。于经确定剂量UVB照射后的不同时点(12、24、48、72h)收集细胞及其细胞培养上清液,Western blotting检测诱导衰老的皮肤成纤维细胞衰老相关蛋白P16表达;ELISA法检测诱导衰老细胞Ⅰ、Ⅲ型胶原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MMP3)表达。结果经40mJ/cm2 UVB单次照射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呈现典型的衰老细胞形态学改变,β-gal细胞衰老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为(88.75±5.32)%,确定诱导衰老UVB单次照射剂量为40mJ/cm2。Western blotting显示,诱导衰老皮肤成纤维细胞P16蛋白表达随UVB照射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升高;ELISA法检测发现诱导衰老细胞Ⅰ、Ⅲ型胶原表达随UVB照射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减少,MMP1和MMP3表达则随UVB照射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结论 UVB照射能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发生衰老,其机制可能与细胞胶原合成减少而降解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衰老 胶原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中波紫外线
下载PDF
青年医务人员思想状况及职业生涯规划调查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杨鹏高 陈佳 +1 位作者 秦艳 王玉明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2年第12期1154-1157,共4页
目的针对目前从事医疗行业的青年普遍追求高学历、高水平、临床科研齐头并进的现状,对工作强度大、从业风险高、收入普遍比较低的青年医务工作者做好思想引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调研,为完善医院青年人才培养规划提出合理化建议,激发青... 目的针对目前从事医疗行业的青年普遍追求高学历、高水平、临床科研齐头并进的现状,对工作强度大、从业风险高、收入普遍比较低的青年医务工作者做好思想引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调研,为完善医院青年人才培养规划提出合理化建议,激发青年员工在院务工作中的积极性,为青年发展成才奠定基础。方法随机选取上海市某市级医院473名35岁以下青年员工,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其对待工作与生活的态度、对待事业与成功的态度及对职业的认可度、医院的归属感等方面的信息和数据。结果大部分被调查青年医务工作者珍惜目前从事的工作,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工作努力、学习勤奋。为了个人的发展,绝大多数进行过或正在进行针对性的努力,有较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但是本次调研也反映出被调研者工作压力大,对医院工作环境不甚满意。同时,认为个人的成才和领导合理的用人关系密切。结论医院应就青年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职业生涯规划及青年人才培养加强进一步指导和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医务人员 思想 职业规划 调查
下载PDF
去细胞羊膜负载毛囊干细胞修复裸鼠全层皮肤缺损 被引量:3
20
作者 胡孝辉 杨鹏高 +1 位作者 高丰厚 方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70-1473,共4页
目的利用去细胞羊膜负载毛囊干细胞修复裸鼠全层皮肤缺损。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人毛囊干细胞,取经慢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pGC FU-GFP-Lentiviru)标记后第4代毛囊干细胞接种于去细胞羊膜上;负载后第7天,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黏附... 目的利用去细胞羊膜负载毛囊干细胞修复裸鼠全层皮肤缺损。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人毛囊干细胞,取经慢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pGC FU-GFP-Lentiviru)标记后第4代毛囊干细胞接种于去细胞羊膜上;负载后第7天,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黏附生长情况。于18只C57BL/6裸鼠背部制作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并根据不同的处理方式分为实验组(将负载毛囊干细胞的去细胞羊膜植入裸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去细胞羊膜移植+干细胞注射组(将去细胞羊膜覆盖创面后羊膜下注射5×106毛囊干细胞)和去细胞羊膜移植组(去细胞羊膜单独移植),每组6只。分别于移植后第7、14、21、28天,测量各组创面面积并计算创面收缩率。移植后第28天,荧光显微镜观察创面组织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新生皮肤结构特征。结果去细胞羊膜负载毛囊干细胞后第7天,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胞连接成片状覆盖于去细胞羊膜表面。实验组和去细胞羊膜移植+干细胞注射组移植后各时点的创面收缩率均显著小于去细胞羊膜移植组(P<0.05)。移植后第28天,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实验组创面表皮层GFP表达阳性;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实验组创面组织表皮层明显增厚,有类似毛囊样结构生成。结论去细胞羊膜负载毛囊干细胞可用于修复裸鼠全层皮肤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干细胞 羊膜 皮肤缺损 毛囊干细胞 羊膜 皮肤缺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