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术后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及干预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倪平 管咏梅 +1 位作者 徐卓明 罗雯懿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4-56,共3页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出生缺陷,约占活产婴儿的1.0%〜1.2%[1]。随着外科手术和危重症护理技术的发展,先心病患儿的生存率得到明显提高,患儿术后的成长、发展问题成为了先心病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研究[2]显示,50%〜90%...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出生缺陷,约占活产婴儿的1.0%〜1.2%[1]。随着外科手术和危重症护理技术的发展,先心病患儿的生存率得到明显提高,患儿术后的成长、发展问题成为了先心病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研究[2]显示,50%〜90%的先心病儿童面临着心脏相关营养不良的重要挑战,其中术后的营养情况不容乐观。术后营养不良会增加患儿的感染风险、延长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增加死亡率,影响患儿远期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儿科 营养不良
下载PDF
大动脉转位手术新生儿围术期喂养行为干预方案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罗雯懿 管咏梅 +2 位作者 姚漪蔚 王韫 方文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54-1758,1762,共6页
目的·建立大动脉转位手术新生儿围术期喂养行为的干预方案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接受大动脉转位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n=140)及其母亲(n=140)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术期喂养行为的不同分为喂养行为干预组(实验组)和传... 目的·建立大动脉转位手术新生儿围术期喂养行为的干预方案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接受大动脉转位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n=140)及其母亲(n=140)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术期喂养行为的不同分为喂养行为干预组(实验组)和传统方法组(对照组),对患儿喂养行为结局及母亲的满意度、自我效能和抑郁状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患儿喂养行为结局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儿的胃管留置时间较短,口腔运动能力较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母亲的满意度、自我效能和抑郁状况均显著改善(P<0.01)。结论·合理、科学的护理干预方案能有效改善大动脉转位术围术期患儿的喂养行为结局和生活质量,有利于提高母亲的喂养技能及维持情绪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转位术 先天性心脏病 儿科 喂养
下载PDF
儿科镇静量表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4
3
作者 罗雯懿 管咏梅 何萍萍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12年第7期95-97,共3页
综述了目前应用于儿科临床的镇静量表各自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不足,从镇静药物的使用、镇静评估工具的使用及护士在镇静治疗中承担的角色反思我国现行镇静评价体系。
关键词 儿科 躁动 镇静 镇静量表 重症护理 综述文献
下载PDF
腹膜透析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庞亚昌 徐卓明 +2 位作者 张明杰 王丽平 陈曦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8期743-748,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手术后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的危险因素及早期腹膜透析的应用指征及临床意义。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行心脏手术的12922例CHD患者作为研...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手术后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的危险因素及早期腹膜透析的应用指征及临床意义。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行心脏手术的12922例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79例术后进行了腹膜透析(PD组),12243例未进行腹膜透析(NPD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探究PD的危险因素,进一步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分析早期腹膜透析与延迟腹膜透析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行姑息手术(OR=2.864,95%CI:2.082~3.938)、延迟关胸(OR=4.789,95%CI:3.611~6.353)、术前缺氧(OR=4.452,95%CI:3.571~5.551)、RACHs-1评分≥3分(OR=2.919,95%CI:2.337~3.646)、体外循环时间(CPB)≥120 min(OR=1.897,95%CI:1.441~2.498)、ACC≥60 min(OR=1.913,95%CI:1.457~2.511)及年龄较小(OR=1.011,95%CI:1.002~1.020)是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行腹膜透析的危险因素。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发现,早期腹膜透析和延迟腹膜透析组病死率及腹膜透析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呼吸机支持时间、CICU滞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姑息手术、延迟关胸、术前缺氧、RACHs-1评分≥3分、CPB≥120 min、ACC≥60 min及年龄是影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是否需行腹膜透析的危险因素。早期腹膜透析虽然对病死率及腹膜透析持续时间影响不大,但可以明显缩短呼吸机支持时间、CICU滞留时间及住院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先天性 心脏缺损 先天性/外科学 腹膜透析 治疗结果 儿童
下载PDF
不同剂量咪达唑仑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镇静效果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蒋超 朱丽敏 +2 位作者 徐丽华 徐卓明 柳立平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22期7376-7378,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咪达唑仑(midazolam,MDZ)在6个月至2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镇静效果,探讨MDZ在镇静治疗中合理、安全的剂量。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50例接受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术后常规进行镇静治疗的患儿,随机分成低剂量组(1μg&#...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咪达唑仑(midazolam,MDZ)在6个月至2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镇静效果,探讨MDZ在镇静治疗中合理、安全的剂量。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50例接受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术后常规进行镇静治疗的患儿,随机分成低剂量组(1μg·kg-1·min-1)和高剂量组(2μg·kg-1·min-1)。两名研究者在设定监测时间点同步、独立使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和舒适行为量表(COMFORT behavior scale)评估患儿镇静深度。采用t检验比较不同MDZ剂量组之间镇静治疗效果及镇静药物使用情况的差异。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术后天数两组患儿镇静深度的变化。结果不同MDZ剂量组患儿的BIS镇静深度监测结果显示在手术当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两组患儿的BIS镇静深度监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术后天数患儿镇静深度变化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高剂量组患儿不同术后天数的BIS数值显著地下降(F=0.010,P<0.01)。结论针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镇静治疗,选择低剂量MDZ,能够避免镇静剂蓄积而造成镇静深度加深,更安全地指导镇静治疗方案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脑电描记术 深度镇静 心脏缺损 先天性 舒适行为量表
原文传递
《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解读——儿童肺动脉高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明杰 徐卓明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6-209,共4页
儿童肺动脉高压(PH)定义为出生3个月后在海平面水平静息状态下平均肺动脉压≥25 mmHg。《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简称“指南”)对儿童PH的诊断评估及治疗进行总结,强调了儿童PH与成人的区别,文章旨在结合临床实践对指... 儿童肺动脉高压(PH)定义为出生3个月后在海平面水平静息状态下平均肺动脉压≥25 mmHg。《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简称“指南”)对儿童PH的诊断评估及治疗进行总结,强调了儿童PH与成人的区别,文章旨在结合临床实践对指南中儿童PH部分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肺动脉高压 右心导管检查 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
原文传递
持续气囊压力监测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气管插管患儿中的应用
7
作者 孙斌 张悦玥 +1 位作者 陈琳 朱丽敏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536-540,共5页
目的探讨持续气囊压力监测仪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气管插管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入住监护室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两组,在各项治疗原则相同的情况下,试验组采用持续自动气囊压力监测仪对气囊压力进行管理... 目的探讨持续气囊压力监测仪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气管插管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入住监护室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两组,在各项治疗原则相同的情况下,试验组采用持续自动气囊压力监测仪对气囊压力进行管理,对照组采用手动气囊压力测量仪对气囊压力进行管理,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结果。结果共有84例患儿入选研究,其中试验组40例,对照组44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插管深度、插管型号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呼吸机漏气率分别为17.5%和20.5%,两组误吸率分别为0和6.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大于对照组[中位呼吸机时间44.0(41.7,73.5)h比43.0(38.9,60.5)h,P=0.024],但气囊压力异常率(10.0%比81.8%,P<0.001)、撤机后喉水肿发生率(2.5%比18.2%,P=0.031)以及发声困难发生率(7.5%比25.0%,P=0.03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气囊压力监测能自动保持气囊压力处于正常范围,减少人工气道相关的并发症,对儿童气道的维护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先天性心脏病 人工气道 气囊压力
原文传递
俯卧位管理对预防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研究
8
作者 吴怡蓓 陈琳 +1 位作者 罗雯懿 包睿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3年第24期1853-1858,共6页
目的构建儿童俯卧位管理方案并评价其在预防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效果,以期为临床实际应用提供经验。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目的构建儿童俯卧位管理方案并评价其在预防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效果,以期为临床实际应用提供经验。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监护室行机械通气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入院的80例患儿为对照组,采用常规VAP的护理措施;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入院的42例患儿为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俯卧位护理方案。比较2组患儿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长、ICU滞留时长、氧合指数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患儿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长分别为4.8%(2/42)、67.50(55.00,101.50)h,低于对照组的35.0%(28/80)、92.50(68.00,142.00)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98,Z=3.40,均P<0.01),且干预组氧合指数上升趋势优于对照组(F_(交互)=8.38,P<0.05)。2组患儿ICU滞留时长、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应用俯卧位通气方案,可明显改善氧合指数,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且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先天性心脏病 俯卧位
原文传递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术后患儿经口喂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罗雯懿 何萍萍 +2 位作者 管咏梅 王韫 姚漪蔚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77-680,共4页
目的探讨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D—TGA)患儿经口喂养不良的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调查2012年12月至2015年1月上海某三级甲等儿科医院的142例患儿,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以及新生儿口腔运动... 目的探讨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D—TGA)患儿经口喂养不良的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调查2012年12月至2015年1月上海某三级甲等儿科医院的142例患儿,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以及新生儿口腔运动评定量表测量其影响因素。结果57.04%的患儿处于经口喂养不良,其中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OR=0.800,95.0%C/:0.711-0.901)、机械通气时间(OR=1.976,95%CI:1.299~3.007)、下颌正常型态(OR=11.343,95%CI:1.975~65.138),舌障碍型态(0R=1939.246,95%CI:2.769~1344913.27)。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应该对低日龄、机械通气时间长、口腔及舌部运动障碍的患儿提高警惕。避免因喂养不当而导致临床意外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喂养 儿科护理
原文传递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罗雯懿 何萍萍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年第15期1873-1875,共3页
营养不良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十分突出,使患儿新陈代谢不稳定,呼吸肌做功异常,免疫力下降易感染以及伤口愈合的迟缓,从而加重了临床医疗护理负担并且延长了患儿呼吸机置管日及住院日甚至导致患儿的死亡[1]。在国外早期营... 营养不良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十分突出,使患儿新陈代谢不稳定,呼吸肌做功异常,免疫力下降易感染以及伤口愈合的迟缓,从而加重了临床医疗护理负担并且延长了患儿呼吸机置管日及住院日甚至导致患儿的死亡[1]。在国外早期营养支持护理已经被证实不仅仅能帮助指导医护人员的操作,并且有助于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预后,提高远期治愈率以及生长发育水平。但在国内,早期营养支持的理念和相关文章仍处于空白阶段,现就此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小儿 肠内营养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B-T分流术后体肺循环血流的调节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志浩 徐志伟 +3 位作者 张海波 郑景浩 史珍英 徐卓明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22期7110-7113,共4页
目的探讨Blalock-Taussig分流手术(B-T分流术)后通过呼吸机参数和血管活性药物的调节,维持适当的体肺循环血流量的分配,从而提高此类手术的生存率。方法总结2011年7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接受B-T分流术的连续57例患儿,术后通过呼吸机参... 目的探讨Blalock-Taussig分流手术(B-T分流术)后通过呼吸机参数和血管活性药物的调节,维持适当的体肺循环血流量的分配,从而提高此类手术的生存率。方法总结2011年7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接受B-T分流术的连续57例患儿,术后通过呼吸机参数的调节,控制血气分析结果,使PCO2维持于50~55mmHg,pH维持于7.30~7.35,通过轻微的呼吸性酸中毒状态提高肺循环阻力从而限制肺血流;控制吸入氧浓度,使经皮氧饱和度(SpO2)维持在70%~80%。同时使用小剂量扩血管药物(米力农,硝普钠)降低体循环阻力,改善体循环灌注。结果全组死亡13例,死亡率22.8%。急诊手术死亡5例(35.7%),选择性手术死亡8例(18.6%);同时伴有动脉导管未闭的病例,不论导管结扎与否死亡率相同。结论 B-T术后维持适当的体肺循环比例是术后监护的关键,单纯控制肺循环阻力可能存在潜在的不利影响,如果结合对体循环阻力的调节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循环 体循环阻力 Blalock-Taussig 分流手术
原文传递
反复发作的活动后喘息
12
作者 朱丽敏 龚霄雷 徐卓明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2年第4期440-441,共2页
第一次查房 主治医师查房,入院后第2天。 住院医师汇报病史。患儿,女,10岁,主因“反复发作的活动后喘息7年,加重1年”收住我院心胸外科。患儿于入院前7年(即3岁),春季在花园内玩耍、跑动后出现“呼吸费力,呈点头样,主诉胸口... 第一次查房 主治医师查房,入院后第2天。 住院医师汇报病史。患儿,女,10岁,主因“反复发作的活动后喘息7年,加重1年”收住我院心胸外科。患儿于入院前7年(即3岁),春季在花园内玩耍、跑动后出现“呼吸费力,呈点头样,主诉胸口闷,难以忍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发作 主治医师查房 心胸外科 住院医师 入院后 患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