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风湿关节炎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理性思维——多基因关联的抗原驱动的链式炎症反应 被引量:3
1
作者 孟济明 邹和建 叶霜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6期502-510,共9页
从1892年Garrod命名“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以来,先后提出了“血管外免疫复合物”、“细胞超敏反应”、“二相疾病”等病因和发病机制假说;直到1986年Alareon才概略地提出了“易感基因与生态体系反应异常”学说... 从1892年Garrod命名“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以来,先后提出了“血管外免疫复合物”、“细胞超敏反应”、“二相疾病”等病因和发病机制假说;直到1986年Alareon才概略地提出了“易感基因与生态体系反应异常”学说,而对具体内容表述较少^[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多基因关联遗传 发病机制 炎症反应
下载PDF
上海地区自身抗体检测质量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肖艳群 陈慧英 +5 位作者 叶萍 简敏华 蒋玲丽 陆银华 邵维杰 陈晓翔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8-300,共3页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自身抗体检测的质量现状,以便对其检测技术进行规范。方法分2次共发放8个调查样本,要求各临床实验室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测抗核抗体(ANA)和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并按时回报结果。结果开展ANA检测项目的32家实验室均采...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自身抗体检测的质量现状,以便对其检测技术进行规范。方法分2次共发放8个调查样本,要求各临床实验室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测抗核抗体(ANA)和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并按时回报结果。结果开展ANA检测项目的32家实验室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总符合率为98.1%,其中阳性结果符合率为96.9%,阴性结果符合率为100.0%。混合核型类样本的次要核型检出率偏低。阳性样本各实验室回报的滴度结果差异较大。开展抗ENA抗体检测项目的38家实验室均采用免疫印迹法,结果符合率为76.3%,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SS-A)抗体、抗干燥综合征抗原B(SS-B)抗体检测结果总符合率低于其他抗体,试剂质量参差不齐。结论自身抗体检测的质量有待提高,其检测技术有待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抗体 检测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凝血相关因子抗体与抗磷脂综合征和血栓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钱捷 李树杰 +5 位作者 陈晓翔 王元 顾越英 鲍春德 陈顺乐 杨程德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某些凝血相关因子的自身抗体在抗磷脂综合征(APS)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血栓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APS组、SLE合并血栓亚组[抗心磷脂(aCL)抗体、抗β_2-糖蛋白Ⅰ(抗β_2-GPⅠ)抗体和... 目的探讨某些凝血相关因子的自身抗体在抗磷脂综合征(APS)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血栓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APS组、SLE合并血栓亚组[抗心磷脂(aCL)抗体、抗β_2-糖蛋白Ⅰ(抗β_2-GPⅠ)抗体和狼疮抗凝物(LA)均阴性]、单纯SLE亚组(无血栓和病态妊娠史)和正常对照组(健康者)的aCL抗体、抗β_2-GPⅠ抗体、ZgG型抗纤溶酶抗体、IgG型抗凝血酶抗体、抗活化的蛋白C (APE)抗体和抗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t-PA)抗体。结果①APS组和SLE合并血栓亚组的IgG型抗纤溶酶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9.2%和33.3%,均显著高于单纯SLE亚组的13.3%(P值分别<0.01、0.05),前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PS组和SLE合并血栓亚组的IgG型抗凝血酶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8.5%和50.0%,均显著高于单纯SLE亚组的14.2%(P值均<0.01),前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3组间IgG型抗APC抗体、抗t-PA抗体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④IgG型抗纤溶酶、抗凝血酶抗体与血栓/病态妊娠史有关联(P=0.002、0.001)。结论IgG型抗纤溶酶抗体和抗凝血酶抗体与血栓表现相关,临床上对于持续的aCL抗体、抗β_2-GPI抗体和LA均阴性的SLE伴有血栓患者,检测IgG型抗纤溶酶抗体、抗凝血酶抗体可能有助于一些APS病例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磷脂综合征 血栓形成 抗磷脂抗体 狼疮抗凝物
下载PDF
抗磷脂综合征病理妊娠的机制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敖文 杨程德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32-1135,共4页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由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aPL)引起的一组临床征象的总称,临床上以动静脉血栓形成、病理妊娠和血小板减少等症状为主要表现。APS患者的病理妊娠症状不仅限定于流产,还包括...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由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aPL)引起的一组临床征象的总称,临床上以动静脉血栓形成、病理妊娠和血小板减少等症状为主要表现。APS患者的病理妊娠症状不仅限定于流产,还包括由于先兆子痫、胎盘功能不全引起的早产和死胎。且将近一半的aPL相关的流产出现在妊娠头3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磷脂综合征 病理妊娠 动静脉血栓形成 治疗 胎盘功能不全 临床征象 妊娠症状 抗磷脂抗体
下载PDF
抗磷脂综合征115例的临床特点及临床分类标准的演变和局限性的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钱捷 陈晓翔 +8 位作者 李树杰 吴美芳 曾婷 邹玉琼 顾越英 王元 鲍春德 陈顺乐 杨程德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324-327,共4页
目的研究抗磷脂综合征(APS)的临床特点,分析不同时期的APS的分类标准,以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6年在仁济医院根据不同时期的分类标准诊断的APS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结果1996—2006年满足至少1个分类标准的... 目的研究抗磷脂综合征(APS)的临床特点,分析不同时期的APS的分类标准,以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6年在仁济医院根据不同时期的分类标准诊断的APS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结果1996—2006年满足至少1个分类标准的患者共120例,其中符合1988年Asherson分类标准者有101例,符合1999年Sapporo标准者为96例,符合2006年Sydney标准者为115例。在115例APS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0.5,平均病程为82.6个月,平均年龄为(41±12)岁。其中90例患者发生血栓事件,以深静脉血栓、脑梗死、皮肤血管为主。92例已婚有生育史的女性患者中,有46例发生病态妊娠。7例患者发生恶性APS。抗心磷脂抗体阳性86例,抗β_2-糖蛋白Ⅰ(β_2-GPⅠ)抗体阳性58例,狼疮抗凝物阳性27例。结论常见的血栓部位为下肢深静脉、脑梗死和皮肤血管。Sydney标准增加抗β_2-GPⅠ抗体作为一项实验室指标,提高了分类标准的敏感性,但是对于一些仅有血小板减少和实验室指标阳性的原发性APS患者的诊断存在局限性。另外,一些针对凝血因子的抗体对APS诊断的意义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磷脂综合征 血栓形成 抗体 抗心脂 糖蛋白类 狼疮凝固抑制物
原文传递
抗膜联蛋白A2抗体在抗磷脂综合征中的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敖文 郑辉 +2 位作者 陈晓微 申艳 杨程德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64-367,共4页
目的研究抗膜联蛋白A2抗体在抗磷脂综合征(AP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血栓,病态妊娠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先用分子克隆方法表达纯化出重组膜联蛋白A2,然后以重组膜联蛋白A2为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了101... 目的研究抗膜联蛋白A2抗体在抗磷脂综合征(AP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血栓,病态妊娠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先用分子克隆方法表达纯化出重组膜联蛋白A2,然后以重组膜联蛋白A2为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了101例APS患者,41例SLE合并血栓患者,124例无血栓的SLE患者及120名健康人的血清中IgG型抗膜联蛋白A2抗体水平。结果APS组和SLE合并血栓组的1gG型抗膜联蛋白A2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1.8%,26.8%,均显著高于单纯SLE组(6.5%)(P值均〈0.01)。IgG型抗膜联蛋白A2抗体与血栓,病态妊娠有关联(P〈0.01)。IgG型抗膜联蛋白A2抗体对血栓,病态妊娠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值分别为0.232、0.935、0.805。结论IgG型抗膜联蛋白A2抗体与APS和SLE患者的血栓/病态妊娠表现相关,将有助于一些潜在的APS患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联蛋白A2 抗体 抗磷脂 血栓形成 抗磷脂综合征
原文传递
狼疮肾炎肾小球微血栓形成及其与抗凝血相关因子抗体抗磷脂抗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郑辉 敖文 +5 位作者 申艳 陈晓微 戴岷 王晓栋 严玉澄 杨程德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96-300,I0001,共6页
目的评估肾小球微血栓(GMT)在狼疮肾炎(LN)中的发生率,并探讨针对某些凝血相关因子的抗体和抗磷脂抗体在LN患者GMT形成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连续收集124例LN患者肾活检组织标本和血浆,观察组织标本中GMT的发生率,并分成LN—GMT组... 目的评估肾小球微血栓(GMT)在狼疮肾炎(LN)中的发生率,并探讨针对某些凝血相关因子的抗体和抗磷脂抗体在LN患者GMT形成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连续收集124例LN患者肾活检组织标本和血浆,观察组织标本中GMT的发生率,并分成LN—GMT组和LN—non—GM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活动度、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和肾组织活动/慢性指数;测定患者的狼疮抗凝物(LA)、抗心磷脂抗体(ACL)、抗β2糖蛋白Ⅰ(抗β2GPⅠ)抗体、抗凝血酶抗体、抗纤溶酶抗体、抗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抗体和抗膜联蛋白AⅡ(Annexin AⅡ)抗体。结果GMT在LN中的发生率约为20.2%;LN—GMT组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肾组织病变活动指数、肾组织病变慢性指数、尿蛋白定量(24h)、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的水平和高血压的发生率都较LN—non—GMT组高(P〈0.01);LN—GMT组LA、IgG型抗β2GPⅠ抗体和抗凝血酶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LN-non—GMT组(P〈0.05);两组IgG型ACL抗体、抗纤溶酶抗体、抗t—PA抗体和抗Annexin AⅡ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抗体IgM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中伴有GMT形成的患者肾脏病变重于无GMT者;LA、IgG型抗β2GPⅠ抗体和抗凝血酶抗体与LN患者GMT形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肾炎 抗体 抗磷脂 血液凝固因子
原文传递
PBX1基因3’末端基因多态性rs3185695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相关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黄新芳 沈南 +6 位作者 梁栋 毛寒倩 钱捷 陈顺乐 鲍春德 顾越英 王元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29-132,共4页
目的研究前B淋巴细胞白血病转录因子(PBX1)3’端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对PBX1基因3’端下游区域通过测序发现SNP rs3185695, 再对发现的该SNP进行等位基因分型。以Haploview软件和延伸型传... 目的研究前B淋巴细胞白血病转录因子(PBX1)3’端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对PBX1基因3’端下游区域通过测序发现SNP rs3185695, 再对发现的该SNP进行等位基因分型。以Haploview软件和延伸型传递不平衡试验(ETDT)分析SNP与中国人SLE发病的相关性。结果靠近PBX1 3’末端通过测序发现的SNP rs3185695进行家系传递不平衡检验(TDT)提示等位基因G优势传递给患者,传递:不传递(T:U)=62:41,P=0.0385。结论 PBX1基因可能为SLE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单核苷酸 基因 连锁不平衡 基因多态性 PBX1基因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候选基因OAZ中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系统筛选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静 黄新芳 +5 位作者 唐元家 钱晓霞 倪旭鸣 钱捷 陈顺乐 沈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592-595,共4页
目的研究OLFl/EBF相关锌指蛋白基因(OAZ)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利用243个中国SLE患者核心家系DNA.依据http://www.hapmap.org/数据库中的信息,选取了OAZ基因上的35个SN... 目的研究OLFl/EBF相关锌指蛋白基因(OAZ)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利用243个中国SLE患者核心家系DNA.依据http://www.hapmap.org/数据库中的信息,选取了OAZ基因上的35个SNP位点进行等位基因分型,以Haploview、Genehunter和Fbat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与中国人SLE发病的相关性。结果对等位基因分型结果进行家系传递不平衡检验(TDT),提示rsl420683,rs6500240显示传递不平衡,rsl420683等位基因G优势传递给患者,传递:不传递=86:50,P=0.002;rs6500240等位基因C优势传递给患者,传递:不传递=88:56,P=0.008。结论OAZ基因上的SNP位点rs1420683和rs6500240与SLE发病相关.未发现这两个位点的突变影响转录因子的结合,并且相互之间并没有存在强的连锁关系,可能与邻近的某个影响蛋白结构或表达的功能性SNP存在连锁不平衡,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多态性 单核苷酸 OAZ
原文传递
成人斯蒂尔病:关注不同的临床表型和治疗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程德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57-658,共2页
成人斯蒂尔病(adult-onset Still’s disease,AOSD)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主要表现为发热、关节痛和(或)关节炎、皮疹、咽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严重者可伴多系统损害的全身综合征,由Bywater在... 成人斯蒂尔病(adult-onset Still’s disease,AOSD)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主要表现为发热、关节痛和(或)关节炎、皮疹、咽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严重者可伴多系统损害的全身综合征,由Bywater在1971年首先报道。1987年以前国内外文献多称之为“成人变应性亚败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蒂尔病 临床表型 成人 变应性亚败血症 治疗 淋巴结肿大 粒细胞增多 白细胞总数
原文传递
抗磷脂综合征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血栓性微血管病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程德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85-586,共2页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动、静脉血栓,异常妊娠和血小板减少,这些症状与患者血中的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L)相关。在2006年第11届国际APS专题研讨会(悉尼)上,基于...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动、静脉血栓,异常妊娠和血小板减少,这些症状与患者血中的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L)相关。在2006年第11届国际APS专题研讨会(悉尼)上,基于近年来对APS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的研究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微血管病 抗磷脂综合征 临床特点 血小板减少 抗磷脂抗体 专题研讨会 静脉血栓 异常妊娠
原文传递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异常与抗磷脂综合征
12
作者 钱捷 陈晓翔 杨程德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8期498-501,共4页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由抗磷脂抗体引起的一组临床征象的总称.主要表现为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等症状.这些症状可单一出现或多个共同存在。APS患者血清中存在高滴度的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由抗磷脂抗体引起的一组临床征象的总称.主要表现为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等症状.这些症状可单一出现或多个共同存在。APS患者血清中存在高滴度的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磷脂综合征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抗磷脂抗体 异常 习惯性流产 血小板减少 血栓形成 临床征象 高滴度
原文传递
狼疮易感基因PBXl 3'端非翻译区的结构变异及其功能分析
13
作者 钱晓霞 唐元家 +7 位作者 黄新芳 陈静 倪旭鸣 钱捷 罗晓兵 崔慧娟 陈顺乐 沈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583-586,共4页
目的对中国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易感基因前B淋巴细胞白血病转录因子(PBXl)3’端非翻译区的结构变异进行分析及功能研究。方法利用焦磷酸测序技术(Ryrosequencing)对273名正常人,633例狼疮患者标本进行rs3185695基因分型,进... 目的对中国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易感基因前B淋巴细胞白血病转录因子(PBXl)3’端非翻译区的结构变异进行分析及功能研究。方法利用焦磷酸测序技术(Ryrosequencing)对273名正常人,633例狼疮患者标本进行rs3185695基因分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Pyrosequencing以及报告基因活性测定等方法进行等位基因特异性基因表达研究,分析PBXl基因3’端非翻译区的rs3185695对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中国人群中rs3185695次要等位基因A在SLE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11.4%和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次要等位基因A与SLE发病相关。rs3185695为A/G杂合子的cDNA样本中PBXl基因的mRNA水平表达量明显低于G/G纯合子,带有A等位基因的转录本水平明显低于G等位基因。rs3185695A等位基因的重组质粒报告基因的活性明显低于G等位基因。结论中国人群中PBXl基因3’端非翻译区的rs3185695A与SLE发病关联,该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G→A的变异能下调PBXl基因的表达,继而调节其调控通路下游基因的转录水平,参与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 PBX1 功能
原文传递
B淋巴细胞发育耐受异常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曾婷 杨程德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747-750,共4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atosus,SLE)是一种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异常而产生抗核抗体等多种自身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而导致多器官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淋巴细胞发育 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复合物沉积 耐受 机体免疫系统 LUPUS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外周血CD1d的表达
15
作者 李春明 王元 +1 位作者 陈晓翔 郭丽萍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358-360,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1d表达,探讨CD1d分子和APS疾病和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利用流式细胞分析方法对20例合并APS患者,30例SLE对照,23名正常对照PBMC CD1d表达进行分析...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1d表达,探讨CD1d分子和APS疾病和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利用流式细胞分析方法对20例合并APS患者,30例SLE对照,23名正常对照PBMC CD1d表达进行分析,并与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SLE合并APS组PBMC中CD1d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SLE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E合并APS组单核细胞群中CD1d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SLE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1d和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显著相关,和补体明显呈负相关。结论CD1d表达异常与SLE发病相关,并可作为评价SLE活动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CD1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抗磷脂综合征 流式细胞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