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一跖底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6
1
作者 谢志平 梁成 +3 位作者 郑和平 林涧 郝攀登 张发惠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8-381,共4页
目的 探讨第1跖底动脉穿支的形态学特征,为临床前足软组织缺损修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用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足标本,以第1跖趾关节为标志,于手术放大镜下重点解剖观测:①第1跖底动脉穿支的起源、走行、分支与分布;②第... 目的 探讨第1跖底动脉穿支的形态学特征,为临床前足软组织缺损修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用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足标本,以第1跖趾关节为标志,于手术放大镜下重点解剖观测:①第1跖底动脉穿支的起源、走行、分支与分布;②第1跖底动脉穿支与足内侧血管吻合特点.1侧新鲜标本灌注红色乳胶进行摹拟手术设计.结果 第1跖底动脉穿支于第1跖趾关节近端(2.3 ±0.7) cm处,由足拇展肌肌腱与第1跖骨之间返向后斜行浅出,在足拇展肌上缘与跗内侧动脉、内踝前动脉和足底内侧动脉分支等某一血管体吻合后,再参与动脉链组成,沿途发出细小血管分布于足内侧皮肤.第1跖底动脉穿支起始外径为(1.1±0.2) mm.穿支动脉干长(3.2±0.2)cm.结论 以第1跖底动脉穿支为蒂,可形成轴型皮瓣或跨区域供血皮瓣转位修复前足部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跖底动脉 穿支 穿支皮瓣
原文传递
(足母)趾胫侧底动脉蒂足内侧缘静脉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林涧 梁成 +4 位作者 郑和平 陆骅 张天浩 王之江 万华俊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目的 报道(足母)趾胫侧底动脉蒂足内侧缘静脉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跨趾胫侧底动脉与足内侧缘静脉营养血管间吻合关系,以第1跖趾关节近端(2.2±0.7) cm 处的(足母)趾胫侧底动脉穿出点为旋转点,以旋转点与内踝... 目的 报道(足母)趾胫侧底动脉蒂足内侧缘静脉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跨趾胫侧底动脉与足内侧缘静脉营养血管间吻合关系,以第1跖趾关节近端(2.2±0.7) cm 处的(足母)趾胫侧底动脉穿出点为旋转点,以旋转点与内踝尖之间足内侧缘静脉走向为轴心线,设计(足母)趾胫侧底动脉蒂足内侧缘静脉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足母)趾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 临床应用共5例,皮瓣均成活,创面一期愈合,经1~12个月随访,皮瓣质地优良、色泽接近正常,外形美观.结论 (足母)趾胫侧底动脉蒂足内侧缘静脉营养血管皮瓣可转位修复跨趾皮肤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趾胫侧底动脉 皮瓣 足内侧缘静脉 修复
原文传递
双侧脂肪筋膜瓣治疗坐骨结节Ⅳ度压疮 被引量:5
3
作者 林涧 侯春林 郑和平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21-423,共3页
目的 探讨利用双侧脂肪筋膜瓣结合负压引流,治疗坐骨结节Ⅳ度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压疮创面情况和脂肪筋膜瓣血供丰富特点,设计创面两侧脂肪筋膜瓣,翻转重叠覆盖创面,并结合负压引流,治疗11例坐骨结节Ⅳ度压疮.结果 11例创面均一期... 目的 探讨利用双侧脂肪筋膜瓣结合负压引流,治疗坐骨结节Ⅳ度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压疮创面情况和脂肪筋膜瓣血供丰富特点,设计创面两侧脂肪筋膜瓣,翻转重叠覆盖创面,并结合负压引流,治疗11例坐骨结节Ⅳ度压疮.结果 11例创面均一期完全愈合,经术后11~36个月随访,原手术部位无压疮复发,外观良好.结论 双侧脂肪筋膜瓣结合负压引流治疗坐骨结节Ⅳ度压疮,方法简单安全,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 脂肪筋膜瓣 修复
原文传递
小指尺掌侧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林涧 郑和平 +3 位作者 陆骅 张天浩 王之江 张豪杰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89-1092,共4页
目的 探讨应用小指尺掌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背、小指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术式解剖学基础,在手背尺侧设计并切取小指尺掌侧动脉穿支皮瓣移位修复手背、小指创面15例.致伤原因:冲床冲压伤5例,电刨伤4例,机器压砸伤3例,爆炸伤2例... 目的 探讨应用小指尺掌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背、小指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术式解剖学基础,在手背尺侧设计并切取小指尺掌侧动脉穿支皮瓣移位修复手背、小指创面15例.致伤原因:冲床冲压伤5例,电刨伤4例,机器压砸伤3例,爆炸伤2例,电烧伤后瘢痕挛缩1例.损伤部位:小指近中节掌侧皮肤缺损4例,小指近中节背侧皮肤缺损6例,手背中远段尺侧皮肤缺损3例,手掌尺侧远端皮肤缺损2例;左手6例,右手9例.结果 15例小指尺掌侧动脉穿支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经过2~18个月随访,皮瓣色泽红润,质地优良,患者对供、受区功能和外形满意.结论 小指尺掌侧动脉穿支皮瓣穿支血管较恒定,血供丰富,质地优良,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是修复手掌及小指近节缺损创面理想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损伤 外科皮瓣 小指尺掌侧动脉
原文传递
掌深弓手背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5
5
作者 钮朋 胡德庆 +5 位作者 林涧 王田俭 黄磊 洪旭 戚瑞林 郑和平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掌深弓手背穿支形态学特征,为穿支蒂V.Y推进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31侧成人手标本,30侧经甲醛防腐固定、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手术放大镜下重点解剖观测:①掌深弓手背穿支的起源、走行、分支与分布;②掌深弓手... 目的探讨掌深弓手背穿支形态学特征,为穿支蒂V.Y推进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31侧成人手标本,30侧经甲醛防腐固定、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手术放大镜下重点解剖观测:①掌深弓手背穿支的起源、走行、分支与分布;②掌深弓手背穿支与腕背、掌背血管网的吻合特点。另1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新鲜标本进行摹拟手术设计。结果掌深弓手背穿支共有3支,穿过第2~4骨间背侧肌两头间至手背分为升、降2支,升支与腕背网吻合,降支延续为2—4掌背动脉。掌深弓第1~3手背穿支起始外径分别为(1.1±0.2)mm、(0.9±0.3)mm、(0.7±0.1)mm,干长分别为(1.1±0.3)cm、(1.0±0.2)cm、(0.9±0.1)cm。结论以掌深弓手背穿支为蒂,可形成V—Y推进皮瓣修复掌背或腕背部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深弓 穿支 穿支皮瓣 组织缺损
原文传递
第一跖间隙近端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4
6
作者 洪旭 胡德庆 +5 位作者 戚瑞林 林海青 卫旭东 张飞 林涧 郑和平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2-255,共4页
目的探讨足背内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解剖特点,为穿支蒂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依据。方法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在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年下肢标本上解剖,另1侧新鲜标本摹拟手术设计。观测... 目的探讨足背内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解剖特点,为穿支蒂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依据。方法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在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年下肢标本上解剖,另1侧新鲜标本摹拟手术设计。观测指标:①足背内侧皮神经的走行、分支与分布。②足背内侧皮神经的营养血管起源、走行、分支与分布。结果①足背内侧皮神经主要为腓浅神经内侧支的延续,经伸肌下支持带表面,径直前行(2.5-0.4)cm后,分为足背内侧支、第1跖背支和第2跖背支3支,分布于部分足背和趾背皮肤。②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呈多节段、多源性,主要有足背动脉近端穿支、第1跖间隙近端穿支、躅趾胫侧底动脉、第2趾蹼动脉穿支支配。其中第1跖间隙近端穿支与术式关系密切,其穿出深筋膜的位置相对恒定,在第1跖间隙近端1.0~2.0cm范围内穿过深筋膜至皮下。解剖平面较趾蹼动脉穿支、姆趾胫侧底动脉高,并分出众多的细小血管与邻近的穿支血管、足背内侧皮神经其他营养血管密切吻合。③摹拟手术显示第1跖间隙近端穿支蒂皮瓣能满足前足软组织缺损修复。结论第1跖间隙近端穿支穿出点恒定、血供可靠,解剖平面高。以第1跖间隙近端穿支蒂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转位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跖间隙近端穿支 足背内侧皮神经 外科皮瓣 应用解剖
原文传递
耳廓不规则块状离断再植九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吴立志 林涧 +2 位作者 顾仕林 易利奇 郭宇华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05-1106,共2页
作为裸露于颅骨外部的外耳(耳廓),易受伤害.耳廓损伤后对人的面部容貌和心理带来极大的伤害.因此,作为显微外科、整形外科和五官科医师,应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方法,最大限度恢复其容貌,降低对患者的伤害.笔者2009年2月-2014年2月共收治... 作为裸露于颅骨外部的外耳(耳廓),易受伤害.耳廓损伤后对人的面部容貌和心理带来极大的伤害.因此,作为显微外科、整形外科和五官科医师,应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方法,最大限度恢复其容貌,降低对患者的伤害.笔者2009年2月-2014年2月共收治耳廓不规则块状离断9例,均经再植治疗后全部成活,患者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廓损伤 离断再植 块状 治疗方法 患者满意 2009年 受伤害 显微外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