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基丙二酸血症诊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59
1
作者 王斐 韩连书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24-727,共4页
甲基丙二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反复呕吐及嗜睡、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诊断依靠串联质谱检测血中的酰基肉碱和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尿甲基丙二酸。对伴有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儿,治... 甲基丙二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反复呕吐及嗜睡、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诊断依靠串联质谱检测血中的酰基肉碱和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尿甲基丙二酸。对伴有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儿,治疗以维生素B_(12)、甜菜碱和左旋肉碱为主;对不伴有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儿以限制天然蛋白质摄入,给予去除异亮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和苏氨酸的特殊奶粉及左旋肉碱治疗为主。维生素B_(12)治疗有效型预后较好,治疗无效型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二酸血症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甲基丙二酸血症脑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斐 韩连书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77-80,共4页
甲基丙二酸血症是由于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或其辅酶腺苷钴胺素缺陷所致的一种遗传性代谢疾病。患者体内甲基丙二酸及其他代谢产物蓄积,造成脑组织损伤,可表现为各种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迟缓及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甲基丙二酸血症的脑... 甲基丙二酸血症是由于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或其辅酶腺苷钴胺素缺陷所致的一种遗传性代谢疾病。患者体内甲基丙二酸及其他代谢产物蓄积,造成脑组织损伤,可表现为各种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迟缓及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甲基丙二酸血症的脑损伤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明确,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线粒体功能障碍、神经元细胞凋亡、细胞骨架磷酸化改变及髓鞘形成障碍等脑神经结构损伤;神经节苷脂和突触可塑性异常等脑神经发育损伤;以及认知和行为改变等脑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二酸血症 脑损伤 脑神经结构 脑功能 脑发育
下载PDF
Apr3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初步表型研究
3
作者 谭冬琼 叶军 +3 位作者 韩连书 邱文娟 顾学范 张惠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91-1097,共7页
目的建立凋亡相关蛋白3(Apr3)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并初步研究其表型。方法设计基因敲除方案,获得Apr3flox(+/-)嵌合体小鼠,繁殖获得Apr3(-/+)小鼠后,再自交得到Apr3基因全身敲除Apr3(-/-)纯合小鼠和对照野生型小鼠。提取小鼠鼠尾组... 目的建立凋亡相关蛋白3(Apr3)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并初步研究其表型。方法设计基因敲除方案,获得Apr3flox(+/-)嵌合体小鼠,繁殖获得Apr3(-/+)小鼠后,再自交得到Apr3基因全身敲除Apr3(-/-)纯合小鼠和对照野生型小鼠。提取小鼠鼠尾组织基因组DNA,PCR扩增野生型和敲除基因片段,在DNA水平判断小鼠的基因型;提取小鼠肝脏RNA和蛋白,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验Apr3基因的表达;观察基因敲除小鼠的遗传性状、体质量变化趋势以及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和代谢的指标如血糖、血脂、肝功能;对小鼠溶酶体富集的主要脏器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观察。结果成功建立Apr3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其中Apr3(-/-)小鼠存活并且可育,在2月龄时体质量落后于野生型小鼠。肝功能检测结果显示,2月龄Apr3(-/-)小鼠谷草转氨酶(AST)较野生型小鼠升高(P<0.05);H-E染色结果显示,肝组织出现明显肝细胞水肿样变性和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结论初步建立了Apr3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Apr3基因敲除引起2月龄小鼠体质量落后、肝脏组织形态学异常和AST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r3基因 基因敲除 表型 小鼠
下载PDF
黏多糖贮积症Ⅱ型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晶(综述) 顾学范(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0年第1期14-16,共3页
黏多糖贮积症Ⅱ型是罕见的单基因遗传疾病。以往研究集中于对发现的散在突变作热点突变区域分析。近年来,随着更多新突变的发现,探讨基因突变如何影响剪切,使该疾病基因型与表型的联系成为该领域研究难点和热点。该文从分子遗传学角... 黏多糖贮积症Ⅱ型是罕见的单基因遗传疾病。以往研究集中于对发现的散在突变作热点突变区域分析。近年来,随着更多新突变的发现,探讨基因突变如何影响剪切,使该疾病基因型与表型的联系成为该领域研究难点和热点。该文从分子遗传学角度,对该病的致病基因IDS的基本特点、基因突变、女性患者基因突变分析、基因型与表型关系研究及进展作概述。研究发现,在今后对该疾病的基因检测应考虑基因.假基因重组的可能性,尽可能从cDNA水平研究突变对剪切的影响,从而更有助于理解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多糖贮积症Ⅱ型 基因突变 表型
原文传递
Citrin缺陷导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和SLC25A13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43
5
作者 邢雅智 邱文娟 +6 位作者 叶军 韩连书 许姗姗 张惠文 高晓岚 王瑜 顾学范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0-185,共6页
目的探讨citrin缺陷导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eonat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caused by citrin deficiency,NICCD)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SLC25A13基因突变情况及预后。方法对26例NICCD患儿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 目的探讨citrin缺陷导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eonat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caused by citrin deficiency,NICCD)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SLC25A13基因突变情况及预后。方法对26例NICCD患儿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血氨基酸谱和酰基肉碱谱、尿有机酸和SLC25A13基因分析,并随访2年。结果NICCD患儿出生体重偏低,平均黄疸出现年龄29d。实验室检查改变包括肝功能异常、高胆红素血症、低蛋白血症、甲胎蛋白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及低血糖、高氨血症。串联质谱分析发现多数患儿有瓜氨酸等氨基酸特异性升高。尿气相色谱质谱有机酸分析有尿4-羟基苯乳酸和4-羟基苯丙酮酸升高。SL(725A13基因分析共发现12种致病突变,其中G386V,R467X,K453R,1192—1193del T为新突变。26例患儿的突变总检出率84.6%,851del 4、1638ins 23及IVS6+5G〉A为热点突变,突变率分别占总突变的40.9%、20.5%和11.4%。26例NICCD患儿中5例(19.2%)预后不良,4例死亡,1例接受肝移植。NICCD患儿的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相关性不明显。结论85ldel4、1638ins23及IVS6+5G〉A突变为中国人SLC25A13基因的热点突变,部分NICCD患儿可能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rin缺乏导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 SLC25A13基因 肝内胆汁淤积 CITRIN 预后
原文传递
糖原累积病Ⅲ型十例AGL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王霞 邱文娟 +5 位作者 叶军 韩连书 张惠文 蒋丽蓉 张雅芬 顾学范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16-420,共5页
目的研究糖原累积病Ⅲ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s typem,GSDⅢ)患者糖原脱支酶AGL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采用PCR、DNA直接测序法,对临床表现为肝大、低血糖、生长落后、运动耐力下降的10例GSDⅢ患者的糖原脱支酶基因进行突变检测。... 目的研究糖原累积病Ⅲ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s typem,GSDⅢ)患者糖原脱支酶AGL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采用PCR、DNA直接测序法,对临床表现为肝大、低血糖、生长落后、运动耐力下降的10例GSDⅢ患者的糖原脱支酶基因进行突变检测。检出突变的片段再经DNA双向测序证实。采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和荧光PCR结合基因扫描方法证实5个新突变。结果10例患者中共检出13种突变类型,包括4种剪切突变:IVS6+1G〉A、IVS6—1G〉A、IVS14+1G〉T、IVS26-2A〉C;5种无义突变:R469X、R864X、S929X、R977X、Y1428X;3种缺失突变:c.408—411delTTG、c.2717—2721delAGATC、c.2823delT;1种插入突变:C.4234insT。除IVS14+1G〉T、R864X和R977X,其余10种均未见报道过。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证实了3个新剪切突变,荧光PCR结合基因扫描方法证实2个缺失突变的缺失碱基数。2例患者仅检出1个致病突变,其余患者均明确有2个致病突变,突变检出率为90%。IVS14+1G〉T突变频率最高,占25%。结论10例GSDm型患者的糖原脱支酶基因突变呈高度异质性,发现13种突变,其中10种是新突变,IVS14+1G〉T是较常见的突变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贮积病Ⅲ型 糖原脱支酶系统 突变
原文传递
神经鞘脂贮积病(英文)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惠文 顾学范 +3 位作者 叶军 邱文娟 韩连书 吴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1-206,共6页
目的建立一系列能够确诊神经鞘脂贮积病溶酶体酶活性的测定方法,收集神经鞘脂贮积病发病率方面的数据,为神经鞘脂贮积病的产前诊断打下基础,以降低其出生率。方法在小儿内分泌和遗传代谢病门诊收集疑似神经鞘脂贮积病患者的外周血,用右... 目的建立一系列能够确诊神经鞘脂贮积病溶酶体酶活性的测定方法,收集神经鞘脂贮积病发病率方面的数据,为神经鞘脂贮积病的产前诊断打下基础,以降低其出生率。方法在小儿内分泌和遗传代谢病门诊收集疑似神经鞘脂贮积病患者的外周血,用右旋糖苷分离白细胞,然后有选择地测定溶酶体酶活性。其中测定酸性β-葡萄糖苷酶、酸性鞘磷脂酶、半乳糖脑苷脂酶及β-半乳糖苷酶活性使用的是其相应的人工合成荧光底物,测定芳香硫脂酶A活性使用的是比色底物2-羟基-5-硝基苯硫酸氢二钾盐。结果在1年内共检测到17例患儿,分别属于5种不同的神经鞘脂贮积病,包括3例戈谢病、9例尼曼匹克病A/B型、2例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2例Krabbe病和1例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病。结论与国外资料比较,国内神经鞘脂贮积病诊断的病例明显偏少,在临床工作中需加强对此类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脂贮积病 溶酶体贮积病 先天性代谢缺陷疾病
下载PDF
甲基化方法诊断3例Prader-Willi综合征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惠文 叶军 +2 位作者 韩连书 邱文娟 顾学范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96-998,1004,共4页
目的为临床怀疑Prader-Willi综合征(PWS)的患者建立快速准确的分子诊断方法,有利于早期治疗。方法对门诊以肥胖和智力落后就诊的6例患者,根据2001年Meral等提出的临床诊断PWS标准,将3例完全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归为高度怀疑组,另3例不完全... 目的为临床怀疑Prader-Willi综合征(PWS)的患者建立快速准确的分子诊断方法,有利于早期治疗。方法对门诊以肥胖和智力落后就诊的6例患者,根据2001年Meral等提出的临床诊断PWS标准,将3例完全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归为高度怀疑组,另3例不完全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归为低度怀疑组。用甲基化特异性酶消化患者DNA后,同时扩增15 q 11.2-13位置SNRPN基因的1号外显子和内参照基因H19。结果3例高度怀疑者均确诊为PWS,均有典型PWS表现,如新生儿期严重肌张力低下,喂养困难,1岁后肌张力好转,食欲增大,肥胖,轻中度智力落后及特殊面容。另3例低度怀疑的患者有智力落后和肥胖,但无新生儿期严重肌张力低下和喂养困难者,排除了PWS诊断。结论甲基化方法结果与临床诊断吻合度高。在临床高度怀疑PWS时,建议用甲基化方法快速确诊,以使患儿能得到及时治疗。[临床儿科杂志,2007,25(12):996-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ADER-WILLI综合征 甲基化 表观遗传学
下载PDF
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章瑞南(综述) 邱文娟(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1年第5期429-433,共5页
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是一种较罕见的脂肪酸代谢障碍疾病,根据起病年龄和临床表现分为三型:心肌病型、肝型、肌病型。心肌病型病情重,病死率高。临床诊断可通过血串联质谱(MS/MS)检测血肉豆蔻烯酰基肉碱(C14:1)水平进... 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是一种较罕见的脂肪酸代谢障碍疾病,根据起病年龄和临床表现分为三型:心肌病型、肝型、肌病型。心肌病型病情重,病死率高。临床诊断可通过血串联质谱(MS/MS)检测血肉豆蔻烯酰基肉碱(C14:1)水平进行,进一步确诊可通过基因诊断、酶学分析及脂肪酸氧化流量分析。治疗上主要包括避免空腹,减少长链脂肪酸的摄入,补充中链甘油三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 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
原文传递
甲基丙二酸血症基因突变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胡宇慧 韩连书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07年第5期364-367,共4页
甲基丙二酸血症是较常见的有机酸血症,由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活性缺乏或其辅酶合成障碍所致。一些相关基因的功能和突变已经查明,在不同的人群中突变谱存在差异。该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尚不完全明确,其中脑部损伤的可能机制为蓄积的... 甲基丙二酸血症是较常见的有机酸血症,由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活性缺乏或其辅酶合成障碍所致。一些相关基因的功能和突变已经查明,在不同的人群中突变谱存在差异。该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尚不完全明确,其中脑部损伤的可能机制为蓄积的甲基丙二酸导致体内能量代谢不足以及氧化应激和兴奋性中毒等;肾脏损伤与线粒体功能紊乱有关;生长发育落后与蛋白质和能量摄入不足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二酸 突变
原文传递
干血滤纸片和白细胞酸性α-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平台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2
11
作者 邱文娟 王霞 +4 位作者 王瑜 叶军 韩连书 张惠文 顾学范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建立干血滤纸片和白细胞酸性α-葡萄糖苷酶(GAA)活性测定方法及正常参考值,用于糖原累积病Ⅱ型(GSDⅡ患者的酶学诊断。方法利用GAA特异性水解荧光底物4-MUG的原理,采用阿卡波糖抑制其同工酶,建立干血滤纸片(DBS)和白细胞测... 目的建立干血滤纸片和白细胞酸性α-葡萄糖苷酶(GAA)活性测定方法及正常参考值,用于糖原累积病Ⅱ型(GSDⅡ患者的酶学诊断。方法利用GAA特异性水解荧光底物4-MUG的原理,采用阿卡波糖抑制其同工酶,建立干血滤纸片(DBS)和白细胞测定GAA活性方法。取700例DBS样本和100例白细胞样本作为正常对照建立DBS和白细胞测定GAA活性正常参考值,并对临床疑诊4例患者及其父母进行GAA活性测定。结果DBS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室温或低于室温保存至少4周对DBSGAA活性无明显影响。正常新生儿和儿童-成人DBS的GAA参考范围分别为8.92~60.03pmol/(punch·h)和8.00~37.43pmol/(punch·h);正常人白细胞GAA参考范围:12.56~50.26nmol/(mg蛋白·h),共检出4例GSDⅡ型患者。结论DBS法测定GAA活性具有敏感、快速、高通量等特点,适于GSDⅡ型高危人群筛查和诊断;白细胞法测定GAA活性也具有快速、特异性高等特点,适于患者的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贮积病Ⅱ型 葡聚糖1 4-α葡萄糖苷酶 白细胞
原文传递
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鉴别诊断的进展及发病率调查 被引量:19
12
作者 叶军 邱文娟 +3 位作者 韩连书 周建德 高晓岚 顾学范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了解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对高苯丙氨酸血症(hyperphenylalaninemia,HPA)患儿进行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tetrahydrobiopterin deficiency,BH4D)鉴别诊断的普及情况及BH4D的发病率。方法选取1993--2007年接受BH4D鉴别诊断的139... 目的了解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对高苯丙氨酸血症(hyperphenylalaninemia,HPA)患儿进行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tetrahydrobiopterin deficiency,BH4D)鉴别诊断的普及情况及BH4D的发病率。方法选取1993--2007年接受BH4D鉴别诊断的1392例HPA患儿(门诊591例,递送标本80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门诊及实验室资料统计BH4D鉴别诊断的病例数,探讨诊断标准,得出BH4D发病率及高发地区。结果(1)近3年尿蝶呤谱分析及红细胞二氢蝶啶还原酶(dihydropteridine reductase,DHPR)活性测定的病例数明显递增,2005年2项试验的病例数分别为217例和198例,至2007年病例数分别达到511例和458例,病例总数约为2005年的2.3倍,覆盖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2)尿生物蝶呤及生物蝶呤百分比是诊断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缺乏症(6-pyruvoyl tetrahydropterinsynthase deficiency,PTPSD)的关键指标,96.83%(61/63)PTPSD患儿尿生物蝶呤百分比〈5%[(1.41±1.10)%],生物蝶呤极低[(0.14±0.17)mmol/mol肌酐];四氢生物蝶呤(BH4)负荷试验2~6h血苯丙氨酸浓度降至正常有助于诊断;DHPR活性降低是DHPR缺乏症的确诊方法;(3)1392例HPA患儿中PTPSD及DHPR缺乏症的发病率分别为8.41%(117/1392)和0.18%(2/1108);80%(8/10)的高发省(市)、自治区位于我国的华东及南部;上海PTPSD在HPA患儿及新生儿群体中发病率分别为10.81%(8/74)和0.007‰(8/1121429)。结论近3年我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临床医生开展BH4D鉴别诊断的意识明显提高;BH4D在HPA患儿中的发病率至少为8.55%(119/1392),PTPSD占98.32%(117/1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酮尿症 生物蝶呤 缺乏症 新生儿筛查
原文传递
黏多糖贮积症47例的常见酶学分型 被引量:21
13
作者 张惠文 王瑜 +4 位作者 叶军 邱文娟 韩连书 高晓岚 顾学范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6-280,共5页
目的对临床疑似黏多糖贮积症患儿进行常见酶学分型。方法收集70例临床疑似黏多糖贮积症的患儿,临床疑似黏多糖贮积症的指征包括:生长落后,丑陋面容,骨骼畸形,肝脾增大,智力落后,关节僵硬/松弛等。收集疑似黏多糖贮积症患儿外周... 目的对临床疑似黏多糖贮积症患儿进行常见酶学分型。方法收集70例临床疑似黏多糖贮积症的患儿,临床疑似黏多糖贮积症的指征包括:生长落后,丑陋面容,骨骼畸形,肝脾增大,智力落后,关节僵硬/松弛等。收集疑似黏多糖贮积症患儿外周血,分离白细胞后,用人工荧光底物法和生物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导致Ⅰ,Ⅱ,ⅣA,ⅣB,Ⅵ及Ⅶ缺陷的酶,α-L-艾杜糖酶,艾杜糖醛酸硫酸酯酶,半乳糖胺-6-硫酸硫酸酯酶,β-半乳糖苷酶,芳基硫酸酯酶B及β葡萄糖醛酸酶的活性。结果在70例可疑患儿中,共确诊黏多糖贮积症47例,其中I型7例(占确诊黏多糖贮积症例数的15%),Ⅱ型28例(59%),ⅣA型12例(26%),未发现ⅣB,Ⅵ及Ⅶ型的患儿。黏多糖贮积症Ⅱ型患儿临床表型多样,ⅣA型患儿中67%有典型的关节松弛表现。结论Ⅱ型可能是中国人黏多糖贮积症中最主要的一型,其他较常见的是ⅣA型和Ⅰ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酶体贮积病 黏多糖累积病 常见酶学分型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一个糖原累积病Ⅱ型家系的酸性-α-葡萄糖苷酶及其产前基因诊断 被引量:10
14
作者 曾敏慧 邱文娟 +5 位作者 顾学范 王瑜 周建德 叶军 韩连书 张惠文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1-265,共5页
目的为1个糖原累积病Ⅱ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typeⅡ,GSDⅡ)家系进行酶学和产前基因诊断。方法用酸性-α-葡萄糖苷酶(acid—alpha-glucosidase,GAA)特异性水解荧光底物4甲基伞型酮-α-D-Ptt喃葡萄糖苷(4-methylumbellifer... 目的为1个糖原累积病Ⅱ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typeⅡ,GSDⅡ)家系进行酶学和产前基因诊断。方法用酸性-α-葡萄糖苷酶(acid—alpha-glucosidase,GAA)特异性水解荧光底物4甲基伞型酮-α-D-Ptt喃葡萄糖苷(4-methylumbelliferyl-α-D-glucopyranoside,4-MUG)和阿卡波糖抑制其同工酶的方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和羊水细胞GAA酶活性,聚合酶链反应扩增GAA基因外显子编码区序列,直接测序分析GAA基因突变情况。结果先证者外周血白细胞与胎儿羊水细胞GAA酶活性均明显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分别为正常对照平均值的12.3%和1.1%。先证者和胎儿均携带新无义突变P.W738X和已报道的无义突变P.E888X;先证者、母亲和胎儿均携带假性缺陷等位基因[c.1726G〉A;c.2065G〉A]。结论通过GAA酶活性检测结合GAA基因分析对1个GSDⅡ家系进行了产前诊断。由于假性缺陷等位基因可引起GAA酶活性降低,故GAA基因分析应作为亚洲人群GSDⅡ产前诊断的常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累积病Ⅱ型 酸性α-葡萄糖苷酶 产前诊断 假性缺陷等位基因
原文传递
两种血浆壳三糖酶活性测定方法的比较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瑜 张惠文 +3 位作者 叶军 邱文娟 韩连书 顾学范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34-838,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血浆壳三糖酶活性测定方法,并观察其应用于戈谢病和尼曼匹克病的辅助检测及戈谢病治疗监测的效果。方法分别使用4-methylumbelliferyl-β-D-N,N’,N”-triacetyl-chitotrioside(4MU-C3)和4.Methylumbelliferyl4.Deox... 目的比较两种血浆壳三糖酶活性测定方法,并观察其应用于戈谢病和尼曼匹克病的辅助检测及戈谢病治疗监测的效果。方法分别使用4-methylumbelliferyl-β-D-N,N’,N”-triacetyl-chitotrioside(4MU-C3)和4.Methylumbelliferyl4.Deoxy—β—D—chitobiose(4MU-4dC2)作为底物,对45例正常人、31例戈谢病患者及9例尼曼匹克病A/B型患者进行血浆壳三糖酶活性测定,并进行人壳三糖酶基因24个碱基重复序列突变(dutp24)检测。结果(1)对照组使用底物4MU-4dC2测得壳三糖酶活性值为使用底物4MU.C3测定值的3.7倍(Z=-4.703,P〈0.001);戈谢病未治疗组使用两种底物测得壳三糖酶活性值分别高于对照组794倍和610倍(Z=-3.823,P〈0.001),治疗组治疗药物减量前高于对照组134倍和79倍,减量后高于对照组215倍和118倍(Z=-2.521,P〈0.05);尼曼匹克病组使用两种底物测得壳三糖酶活性值分别高于对照组8倍和14倍(Z=-1.604,P=0.109),差异无显著意义。(2)85例研究对象中有30例酶活性值极低,经突变检测证实携带dup24纯合突变,为壳三糖酶缺失;野生型及dup24杂合突变型戈谢病患者壳三糖酶活性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底物4MU-4dC2检测壳三糖酶活性更为敏感,可用于戈谢病患者辅助检测和壳三糖酶非缺失型病例的治疗监测,对尼曼匹克病无辅助检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谢病 尼曼-皮克病
原文传递
应重视戈谢病的实验室诊断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惠文 顾学范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4期3099-3100,共2页
戈谢病是一种溶酶体贮积病,主要是由于缺乏溶酶体内酸性葡萄糖脑苷脂酶,而导致其不能代谢的底物葡萄糖脑苷脂在单核细胞和(或)巨嗜细胞系贮积,主要影响脾、肝脏和骨髓。临床表现有轻有重,可以在婴儿期发病,也可能在成人期发病,... 戈谢病是一种溶酶体贮积病,主要是由于缺乏溶酶体内酸性葡萄糖脑苷脂酶,而导致其不能代谢的底物葡萄糖脑苷脂在单核细胞和(或)巨嗜细胞系贮积,主要影响脾、肝脏和骨髓。临床表现有轻有重,可以在婴儿期发病,也可能在成人期发病,常见表现为肝脾增大、贫血、血小板减少、骨痛、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谢病 实验室诊断 葡萄糖脑苷脂酶 溶酶体贮积病 血小板减少 单核细胞 临床表现 常见表现
原文传递
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7
17
作者 邢雅智(综述) 邱文娟(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0年第5期518-521,共4页
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脂肪酸代谢紊乱,临床表现高度异质,常有呕吐、酸中毒以及脂质沉积性肌病表现,根据血多种酰基肉碱升高及尿中戊二酸等有机酸升高可明确诊断.新生儿发作型临床表现重,预后较差;核黄素治疗反应... 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脂肪酸代谢紊乱,临床表现高度异质,常有呕吐、酸中毒以及脂质沉积性肌病表现,根据血多种酰基肉碱升高及尿中戊二酸等有机酸升高可明确诊断.新生儿发作型临床表现重,预后较差;核黄素治疗反应性患者给予核黄素治疗可完全纠正其临床症状及生化紊乱;核黄素无反应者应同时给予低脂、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并预防急性代谢紊乱的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 戊二酸血症Ⅱ型 电子转运黄素蛋白 电子转运黄素蛋白-泛醌氧化还原酶
原文传递
以干血纸片为载体的酶学检测在戈谢病筛查及诊断中的应用
18
作者 张惠文 黄永兰 顾学范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52-554,共3页
干血纸片(dried blood spots,DBS)法是一种便捷的临床血液样本采集和运输技术,它既保证了待检测样品的生物稳定性又便于储存和运输,是罕见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和诊断的有效工具.DBS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被用于苯丙酮尿症的新生儿筛查[... 干血纸片(dried blood spots,DBS)法是一种便捷的临床血液样本采集和运输技术,它既保证了待检测样品的生物稳定性又便于储存和运输,是罕见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和诊断的有效工具.DBS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被用于苯丙酮尿症的新生儿筛查[1].近年来,随着自动化检验技术的发展,DBS在遗传代谢类疾病的诊断及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日渐突显[2].戈谢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类疾病,临床表现为多脏器受累并呈进行性加重,并可危及生命.DBS技术的发展使戈谢病的筛查和诊断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多个研究中心不断对方法进行优化,大大的提升了临床戈谢病筛查和诊断的准确性.目前,多个国家已经针对新生儿开展了大规模的戈谢病筛查工作,极大的改善了戈谢病的治疗情况.现综述DBS为载体进行的戈谢病筛查和诊断,为开展新生儿及高危戈谢病患者的筛查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筛查 诊断工作 戈谢病 干血纸片 酶学检测 应用 载体 遗传代谢性
原文传递
以新生儿胆汁淤积症为首要表现的尼曼匹克病C型三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蕊 谭冬琼 +5 位作者 王瑜 叶军 韩连书 邱文娟 顾学范 张惠文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以新生儿胆汁淤积症为首要表现的尼曼匹克病c型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尼曼匹克病C型的认识。方法对3例尼曼匹克病c型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基因测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患儿男2例女I例,2月龄~5岁10... 目的探讨以新生儿胆汁淤积症为首要表现的尼曼匹克病c型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尼曼匹克病C型的认识。方法对3例尼曼匹克病c型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基因测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患儿男2例女I例,2月龄~5岁10个月,均以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为首发症状,黄疸轻度到中度,胆汁酸56.3-104.2μmol/L,总胆红素116.7-182.3μmol/L,直接胆红素77.8-133.1μmol/L,伴肝脾肿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65~0.79mmol/L,其中2例X线显示双肺纹理增多。基因测序结果明确3例患儿均携带NPCI基因杂合致病突变:C.2741G〉T+13.3020C〉G(P.C914F+P.P1007R),C.2177G〉C+c.3734-3735delCT(P.R726T+P.P1245RfsX12)和c.2054T〉C+c.2128C〉T(P.1685T+P.Q710x),尼曼匹克病c型诊断明确。结论新生儿期出现病理性黄疸,伴胆汁淤积症和肝脾肿大者需排除尼曼匹克病c型,NPCI基因检测发现致病性突变能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曼匹克病C型 新生儿胆汁淤积症 NPC1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败血症婴儿外周血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水平分析
20
作者 查新祎 王丽 +2 位作者 陈峰 韩连书 钱继红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736-740,共5页
目的分析婴儿发生败血症时外周血中脂代谢产物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水平,探索其在婴儿败血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新生儿科46例住院确诊败血症患儿及同期住院的非感染患儿55例,回顾性比较两组血串... 目的分析婴儿发生败血症时外周血中脂代谢产物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水平,探索其在婴儿败血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新生儿科46例住院确诊败血症患儿及同期住院的非感染患儿55例,回顾性比较两组血串联质谱游离肉碱及酰基肉碱水平,并分析其与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的相关性。对败血症患儿,根据是否有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比较两组游离肉碱及酰基肉碱水平的差异。结果败血症患儿外周血中己二酰肉碱(C6DC)、肉豆蔻烯酰肉碱(C14:1)、3-羟基肉豆蔻酰肉碱(C14OH)、3-羟基棕榈酰肉碱(C16OH)水平高于非感染患儿(Z=-2.52、-2.05、-2.68、-2.82,P均<0.05),外周血中游离肉碱水平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四种酰基肉碱水平均与降钙素原水平呈正相关(r=0.44、0.44、0.40、0.49,P均<0.01)。有并发症组C16OH异常患儿的比例较无并发症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P<0.05)。结论败血症婴儿的部分酰基肉碱水平明显升高,且与感染的严重程度正相关,有并发症的患儿中长链酰基肉碱水平异常者比例更高,提示败血症婴儿的脂代谢发生了改变,检测血酰基肉碱水平可能有助于婴儿败血症严重程度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 脂代谢 酰基肉碱 婴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