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盾形和多层盖板耳廓软骨移植物在鼻尖整形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林军 肖燕 +3 位作者 黄莹滢 常梦玲 刘军 欧阳天祥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713-716,共4页
目的:探讨长盾形和多层盖板耳廓软骨移植物在鼻尖塑造中的应用.方法:在分离、修整、缝合下外侧软骨穹窿部的基础上,于耳后颅耳沟切口切取耳廓软骨,修剪成长盾形及2~3块盖板移植物,用于鼻尖的塑形.结果:共11例患者,随访时间6~24月,... 目的:探讨长盾形和多层盖板耳廓软骨移植物在鼻尖塑造中的应用.方法:在分离、修整、缝合下外侧软骨穹窿部的基础上,于耳后颅耳沟切口切取耳廓软骨,修剪成长盾形及2~3块盖板移植物,用于鼻尖的塑形.结果:共11例患者,随访时间6~24月,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长盾形和多层盖板耳廓软骨移植物可以良好的修饰鼻尖,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尖整形 长盾形移植物 多层盖板移植物
下载PDF
NOTCH信号通路与内皮间质转化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孙晓婷 马晓荣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3年第4期414-419,共6页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一种发生于婴幼儿时期的良性血管肿瘤,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病程呈自限性,但部分患者会残留影响外观或功能的后遗症。NOTCH信号通路是进化上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在细胞分化、胚胎发育、组织自...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一种发生于婴幼儿时期的良性血管肿瘤,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病程呈自限性,但部分患者会残留影响外观或功能的后遗症。NOTCH信号通路是进化上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在细胞分化、胚胎发育、组织自我更新、肿瘤、炎症的发生及血管功能的调控等多个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内皮间质转化是指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失去原有特征向间充质细胞(Mesenchymal cells,MSCs)转分化,其广泛参与胚胎发育、肿瘤侵袭和纤维化疾病等过程。研究发现,抑制NOTCH信号通路可加速婴幼儿血管瘤的消退,以及NOTCH信号通路可诱导内皮间质转化过程干扰疾病进展。本文就婴幼儿血管瘤的NOTCH信号通路以及内皮间质转化过程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内皮间质转化 NOTCH信号通路
下载PDF
颜面部血管瘤患儿父母对疾病的认知和心理状况 被引量:9
3
作者 赵艳君 陈海燕 +5 位作者 安菊妹 姚歆懿 袁佳梅 冯静 郭健 沈晓云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23期1766-1769,共4页
目的了解颜面部血管瘤患儿父母对疾病认知和心理状况,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09-2010年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对80名患儿父母的疾病认知和态度以及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患儿父母对血管瘤疾病知识的了解... 目的了解颜面部血管瘤患儿父母对疾病认知和心理状况,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09-2010年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对80名患儿父母的疾病认知和态度以及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患儿父母对血管瘤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较差,对待患儿罹患疾病存在震惊、内疚等负性心理;但所有父母都认为应该早期治疗疾病,88.8%的患儿父母有信心坚持治疗;颜面部血管瘤患儿父母的焦虑和偏执、人际关系和恐怖因子与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学历的父母对血管瘤疾病的认知和态度存在差异,而患儿父母的疾病认知和态度又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医护人员应针对颜面部血管瘤患儿父母的不同特点进行个性化干预,通过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帮助其调整心态,指导他们在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前提下帮助患儿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改善患儿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颜面部 患儿父母 认知 心理
下载PDF
婴幼儿血管瘤病理结构变化与临床演变过程的联系 被引量:14
4
作者 袁斯明 姜会庆 +1 位作者 欧阳天祥 邢新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88-391,共4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血管瘤患者临床演变过程和病理结构变化的内在联系。方法选取52例婴幼儿血管瘤标本,年龄2个月至11岁。采用HE染色观察各阶段血管瘤的病理特点,使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血管瘤组织中的细胞总数量、微血管总数量和总面积。... 目的探讨婴幼儿血管瘤患者临床演变过程和病理结构变化的内在联系。方法选取52例婴幼儿血管瘤标本,年龄2个月至11岁。采用HE染色观察各阶段血管瘤的病理特点,使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血管瘤组织中的细胞总数量、微血管总数量和总面积。结果按患儿出生后时间:1~6个月,血管瘤中细胞增殖速度快、排列紧密,微血管数量迅速增加;7~12个月,血管瘤中细胞数量迅速减少,微血管数量减少,但总面积继续扩大;1~3岁,大部分血管瘤组织呈微血管团样,微血管面积最大;3~5岁,微血管数量和总面积均迅速减少;5岁之后,大部分血管瘤消退完成.被纤维脂肪组织代替。结论婴幼儿血管瘤患者临床演变过程和病理结构变化有密切联系,病理结构变化主导临床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病理学 微血管
下载PDF
得保松联合甲氨蝶呤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 被引量:4
5
作者 欧阳天祥 黄莹滢 +4 位作者 陈惠平 虞杰 肖燕 林军 张茜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3期346-348,共3页
目的:探索得保松联合甲氨蝶呤综合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方法。方法:应用瘤体间质内得保松混合甲氨蝶呤注射,或栓塞硬化结合得保松混合甲氨蝶呤注射治疗表浅和深部血管瘤。结果: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共178例。皮肤的浅... 目的:探索得保松联合甲氨蝶呤综合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方法。方法:应用瘤体间质内得保松混合甲氨蝶呤注射,或栓塞硬化结合得保松混合甲氨蝶呤注射治疗表浅和深部血管瘤。结果: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共178例。皮肤的浅表血管瘤经间质内得保松及甲氨蝶呤注射治疗102例,其中共1次注射治疗消退38例,共2次治疗消退45例,共3次治疗消退19例,无1例出现皮肤破溃。深部血管瘤经栓塞硬化联合得保松混合甲氨蝶呤注射治疗72例,其中共1次治疗消退62例,共2次治疗消退10例。血管瘤合并KM综合征4例,共1次治疗2例,共2次治疗2例血小板恢复正常,瘤体消退,无复发;栓塞硬化治疗中3例出现皮肤水泡及部分皮肤干性坏死,均自行愈合。结论:得保松联合甲氨蝶呤瘤体间质注射或结合栓塞硬化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能够控制其快速生长,其疗效安全可靠,创伤小,形态功能恢复良好,具有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得保松 甲氨蝶呤 注射 栓塞硬化
下载PDF
光动力学疗法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肖燕 林军 欧阳天祥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8期1161-1163,共3页
目的:评价光动力学疗法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对象随机分成四组,分别为光动力学治疗组、激光治疗组、单纯光敏剂组及对照组,针对瘢痕愈合过程进行干预,观察并检测干预后1月、2月及6月各组的瘢痕增生情况,病理学变化以及... 目的:评价光动力学疗法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对象随机分成四组,分别为光动力学治疗组、激光治疗组、单纯光敏剂组及对照组,针对瘢痕愈合过程进行干预,观察并检测干预后1月、2月及6月各组的瘢痕增生情况,病理学变化以及成纤维细胞凋亡情况,就各组对瘢痕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估。结果:各组均经历了一个损伤至愈合的过程,其中光动力学治疗组瘢痕增生最不明显,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于损伤初期排列最为紊乱,后期恢复最整齐,伴胶原纤维明显增生,该组成纤维细胞凋亡指标变化最为明显。结论:光动力学治疗能有效预防并治疗增生性瘢痕,尤其是激光能量密度为7.5J/cm2~8.0J/cm2的治疗组效果尤为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学 增生性瘢痕
下载PDF
免疫细胞在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的分布及其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袁斯明 姜会庆 +1 位作者 欧阳天祥 邢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7期720-722,789,共4页
目的:观察婴幼儿血管瘤中免疫细胞的分布及其变化过程。方法:52例婴幼儿血管瘤标本,以CD3、CD8、S-100分别作为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和树突细胞(DC)的标记性抗原,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上述免疫细胞在血管瘤组织中的分布。结果:... 目的:观察婴幼儿血管瘤中免疫细胞的分布及其变化过程。方法:52例婴幼儿血管瘤标本,以CD3、CD8、S-100分别作为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和树突细胞(DC)的标记性抗原,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上述免疫细胞在血管瘤组织中的分布。结果:①最早期血管瘤组织中基本无CD3+T细胞;增殖中期CD3+T细胞增多,CD8+T细胞仍然稀少;增殖晚期CD3+T细胞很多,CD8+T细胞也增多;消退早期在微血管周围仍散在分布少量CD3+T细胞和CD8+T细胞;消退中期和消退完成期血管瘤组织中有少数CD3+T细胞,而CD8+T细胞很少。②增殖早期血管瘤组织中散在分布少量DC;增殖中期和晚期DC数量显著增多。消退早期之后,DC数量迅速减少,以至基本消失。结论:T细胞及其亚群和DC的分布及其功能变化,与血管瘤病理演变过程有密切联系,婴幼儿免疫系统功能逐渐成熟,可能是血管瘤消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免疫细胞 树突细胞
下载PDF
乳晕内上方月牙形切口结合脂肪抽吸治疗中度男性乳房肥大症 被引量:5
8
作者 林军 肖燕 +1 位作者 黄莹滢 欧阳天祥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12期1749-1751,共3页
目的:探讨通过乳晕内上方"月牙形"切口切除增生乳腺组织,并结合脂肪抽吸治疗中度男性乳房肥大症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在乳晕内上方设计"月牙形"切口,结合负压脂肪抽吸,在去除增生乳腺组织和堆积脂肪的同时,... 目的:探讨通过乳晕内上方"月牙形"切口切除增生乳腺组织,并结合脂肪抽吸治疗中度男性乳房肥大症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在乳晕内上方设计"月牙形"切口,结合负压脂肪抽吸,在去除增生乳腺组织和堆积脂肪的同时,纠正向外下方移位的乳头乳晕位置。结果:本组共12例,20侧,Si mon分级2b以上男性乳房肥大患者,经本方法治疗,手术效果确切,在去除增生乳腺及脂肪组织的同时,向外下方移位的乳头乳晕位置亦得以纠正,1例1侧术后出现血肿,经妥善处理后痊愈。结论:采取乳晕内上方"月牙形"切口结合脂肪抽吸的方法治疗男性乳房肥大,即可有效去除多余的腺体和脂肪组织,又可以纠正外下方移位的乳头乳晕位置,术后乳头乳晕血供良好,感觉正常,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乳房肥大 乳晕内上方 月牙形切口
下载PDF
改良的大鱼际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被引量:6
9
作者 林军 肖燕 +2 位作者 黄莹滢 马晓荣 刘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2期2156-2157,共2页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的修复指端缺损的大鱼际皮瓣设计方法,以尽量减少大鱼际区瘢痕。方法:在大鱼际区邻近拇指掌指关节横纹处设计大鱼际皮瓣,将切口尽量隐藏于拇指掌指横纹与大鱼际区皮肤横纹里。结果:皮瓣血供良好,创面修复,手指外形良好...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的修复指端缺损的大鱼际皮瓣设计方法,以尽量减少大鱼际区瘢痕。方法:在大鱼际区邻近拇指掌指关节横纹处设计大鱼际皮瓣,将切口尽量隐藏于拇指掌指横纹与大鱼际区皮肤横纹里。结果:皮瓣血供良好,创面修复,手指外形良好,大鱼际区瘢痕不明显。结论:经改良后的大鱼际皮瓣,可以明显减少大鱼际区瘢痕,适合示、中指单指的指端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鱼际皮瓣 指端缺损
下载PDF
普萘洛尔治疗婴儿型血管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沈纲 赵慧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3期49-52,共4页
婴儿型血管瘤是幼儿常见的良性肿瘤,以往使用手术切除、冷冻治疗、激光治疗或者使用药物如激素治疗。普萘洛尔是临床常用的药物,2008年首次报道对于婴儿型血管瘤可能有良好的疗效。许多研究支持普萘洛尔治疗婴儿型血管瘤有较好的疗效,... 婴儿型血管瘤是幼儿常见的良性肿瘤,以往使用手术切除、冷冻治疗、激光治疗或者使用药物如激素治疗。普萘洛尔是临床常用的药物,2008年首次报道对于婴儿型血管瘤可能有良好的疗效。许多研究支持普萘洛尔治疗婴儿型血管瘤有较好的疗效,且副作用少。该文对普萘洛尔的药物特性、国内外用于治疗血管瘤的现状、治疗血管瘤的机制,目前常见的治疗剂量方案、外用普萘洛尔凝胶的效果、停药后的复发以及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等相关方面,进行了一个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型血管瘤 普萘洛尔 治疗 复发
下载PDF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细胞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晓荣 赵慧婷 欧阳天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3629-3631,共3页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为X-连锁隐性遗传,患病率为3.3/10万。本病发生是编码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Dys)的基因突变引起。DMD患者骨骼肌呈反复退化和再生,最终肌卫星细胞耗竭,骨骼肌被结缔组织和脂肪代替。患者往往在20岁左...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为X-连锁隐性遗传,患病率为3.3/10万。本病发生是编码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Dys)的基因突变引起。DMD患者骨骼肌呈反复退化和再生,最终肌卫星细胞耗竭,骨骼肌被结缔组织和脂肪代替。患者往往在20岁左右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目前DMD临床治疗效果仍不理想.本文就DMD细胞治疗实验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 细胞治疗 X-连锁隐性遗传 抗肌萎缩蛋白 临床治疗效果 肌卫星细胞 DMD 基因突变
下载PDF
以栓塞硬化为主综合治疗会阴部静脉畸形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军 欧阳天祥 +4 位作者 虞杰 陈惠平 黄滢莹 肖燕 林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9期1272-1273,共2页
目的:探讨治疗会阴部海绵状静脉畸形的安全有效方法。方法:用栓塞硬化注射术,或结合手术切除部分硬化瘤体,治疗会阴部海绵状静脉畸形。结果:治疗患者33例,其中20例只进行栓塞硬化治疗。13例栓塞硬化后手术切除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会阴... 目的:探讨治疗会阴部海绵状静脉畸形的安全有效方法。方法:用栓塞硬化注射术,或结合手术切除部分硬化瘤体,治疗会阴部海绵状静脉畸形。结果:治疗患者33例,其中20例只进行栓塞硬化治疗。13例栓塞硬化后手术切除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会阴部瘤体缩小,未出现并发症。23例完全治愈,随访6个月至4年,治疗部位无复发,局部功能形态良好。结论:以栓塞硬化为主综合治疗会阴部海绵状静脉畸形,简便有效,创伤小,不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静脉畸形 会阴部 栓塞 硬化 手术
下载PDF
调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治疗面部褐青色痣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肖燕 林军 欧阳天祥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9期1360-1362,共3页
目的:评价波长为755nm的调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治疗面部褐青色痣的疗效。方法:采用调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器针对107例面部褐青色痣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面部色素的变化情况,结合激光能量密度、治疗次数对疗效进行分析评估。结果:107例... 目的:评价波长为755nm的调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治疗面部褐青色痣的疗效。方法:采用调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器针对107例面部褐青色痣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面部色素的变化情况,结合激光能量密度、治疗次数对疗效进行分析评估。结果:107例患者总有效率达53.27%,其中能量密度9.0J/cm2、9.5J/cm2、10.0J/cm2、11.0J/cm2和12.0J/cm2有效率分别为27.27%、29.41%、57.58%、67.65%和58.33%;治疗次数为1~2次、3~4次、5~6次和6次以上的有效率分别为32.35%、48.98%和86.67%和100%。结论:调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能够有效治疗或者改善面部褐青色痣,在能量密度为9.0~12.0J/cm2的范围内疗效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能量密度为10.0~12.0J/cm2疗效较好,治疗次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次数越多疗效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Q开关 激光 褐青色痣
下载PDF
海绵状静脉畸形自发栓塞5例暨文献回顾 被引量:1
14
作者 袁斯明 姜会庆 +2 位作者 汪军 洪志坚 欧阳天祥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总结海绵状静脉畸形自发栓塞的临床表现,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自2003年2月至2006年5月,收治海绵状静脉畸形自发栓塞的患者共5例。经采集病史,行彩色多普勒、DSA等检查后,均行瘤体切除术。术后将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术前5例患者... 目的总结海绵状静脉畸形自发栓塞的临床表现,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自2003年2月至2006年5月,收治海绵状静脉畸形自发栓塞的患者共5例。经采集病史,行彩色多普勒、DSA等检查后,均行瘤体切除术。术后将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术前5例患者均有瘤体疼痛、肿胀、增长加速等病史,彩色多普勒检查提示瘤体内血栓形成,DSA检查瘤体显影不完全;术中见瘤体内有大量血栓;术后病理检查亦证实瘤体内有大量血栓形成。结论瘤体疼痛、肿胀、增长加速等现象是海绵状静脉畸形自发出血及栓塞的临床表现,应早期诊断,尽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静脉畸形 血栓形成 诊断学
下载PDF
供应动脉结扎结合铜丝网状留置治疗肢端动静脉畸形 被引量:1
15
作者 袁斯明 姜会庆 +2 位作者 汪军 洪志坚 欧阳天祥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肢端动静脉畸形的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2003年2月至2006年5月,共收治7例四肢末端动静脉畸形患者,行DSA检查明确动静脉畸形的血供类型。手术结扎或部分切除结扎动静脉畸形的供应动脉,并用直径约0.2mm的铜丝反复穿刺...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肢端动静脉畸形的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2003年2月至2006年5月,共收治7例四肢末端动静脉畸形患者,行DSA检查明确动静脉畸形的血供类型。手术结扎或部分切除结扎动静脉畸形的供应动脉,并用直径约0.2mm的铜丝反复穿刺、网状留置于动静脉瘘团中,术后7-9d,拔出铜丝,挤出坏死物质,消毒换药,直至穿刺孔愈合。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畸形动脉搏动消失,表面皮肤温度恢复正常。术后早期手术部位水肿,3周后水肿消退,瘤体萎缩,穿刺孔遗留点状瘢痕,基本不影响外观。随访观察6-1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本方法安全有效,是治疗肢端动静脉畸形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供应动脉 铜丝
下载PDF
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腋臭254例的护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安菊妹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4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腋臭 微创 护理
下载PDF
选择性COX-2抑制剂减少硅凝胶假体置入后包膜形成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林军 欧阳天祥 +2 位作者 肖燕 陈惠平 虞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4期491-493,共3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对硅凝胶假体置入后包膜形成的影响。方法:20只雌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2组,于胸肌下置入15ml光面硅凝胶假体,实验组每天饮用含有选择性COX-2抑制剂Celecoxib的蒸馏水,对照组饮...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对硅凝胶假体置入后包膜形成的影响。方法:20只雌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2组,于胸肌下置入15ml光面硅凝胶假体,实验组每天饮用含有选择性COX-2抑制剂Celecoxib的蒸馏水,对照组饮用相同容量的蒸馏水。于术后第14、28、60天切取包膜组织,分别做免疫组化检测包膜中COX-2、TGF-β1及α-SMA含量;术后第60天切取包膜组织行HE染色,并以Image-pro-plus软件测量包膜厚度。结果:术后60天,实验组包膜厚度明显薄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4天及28天,实验组COX-2和TGF-β1表达明显弱于对照组;术后60天,实验组α-SMA表达弱于对照组。结论:选择性COX-2抑制剂对硅凝胶假体置入后包膜形成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凝胶假体 包膜 选择性COX-2抑制剂
下载PDF
Notch信号通路及血管瘤干细胞与婴幼儿血管瘤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赵婷慧 马晓荣 欧阳天祥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3期522-524,共3页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Hemangiomas)是婴幼儿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好发于头面部,发病率高达6%-10%,发病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女比例为1:3-5^[1]。婴幼儿血管瘤具有其独特的自然病程,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即增殖期和退化...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Hemangiomas)是婴幼儿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好发于头面部,发病率高达6%-10%,发病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女比例为1:3-5^[1]。婴幼儿血管瘤具有其独特的自然病程,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即增殖期和退化期,而临床上通常将其分为增殖期(O-1岁),增殖消退期(1-5岁)和消退完成期(5-10岁)三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NOTCH信号通路 干细胞 增殖期 良性肿瘤 性别差异 自然病程 发病率
下载PDF
5-氨基酮戊酸联合光动力疗法可显著抑制内皮细胞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 被引量:8
19
作者 葛文佳 马晓荣 欧阳天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6期5840-5845,共6页
背景:增生性瘢痕目前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关键点在于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及新生血管形成。有研究表明,激光连续照射可会诱导成纤维细胞凋亡。光敏剂5-氨基酮戊酸联合光动力疗法已广泛运用于许多... 背景:增生性瘢痕目前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关键点在于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及新生血管形成。有研究表明,激光连续照射可会诱导成纤维细胞凋亡。光敏剂5-氨基酮戊酸联合光动力疗法已广泛运用于许多临床肿瘤及皮肤疾病治疗,为治疗增生性瘢痕提供新方法。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联合光动力疗法对于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无处理,单加药组加入5-氨基酮戊酸2 mmol/L,单照光组采用光动力3 J/cm^2照射8 min,加药照光组加入5-氨基酮戊酸2 mmol/L孵育4 h后再用光动力3 J/cm^2照射8 min。避光培养24 h。结果与结论:(1)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荧光累积量呈5-氨基酮戊酸浓度依赖性,并在浓度为2 mmol/L时达到峰值;(2)CCK-8细胞毒性实验显示:单加药组细胞活性无显著差异。加药照光组细胞活性在药物浓度为2,4 mmol/L时受到显著抑制(P <0.01);(3)Hoechst 33258染色和流式细胞分析显示:5-氨基酮戊酸浓度为2 mmol/L时,5-氨基酮戊酸联合光动力疗法可以诱导内皮细胞出现凋亡(P <0.05);(4)结果证实,5-氨基酮戊酸联合光动力疗法可显著抑制内皮细胞生长,诱导内皮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治疗 内皮细胞 增生性瘢痕 5-氨基酮戊酸 凋亡 坏死 pPIX 5-氨基酮戊酸 成纤维细胞 修复 组织构建
下载PDF
局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增生性瘢痕的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常梦玲 马晓荣 欧阳天祥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4年第10期857-860,共4页
增生性瘢痕是病理性瘢痕的一种,为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过量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主要为胶原纤维),且增生性瘢痕增生期伴有过度和延长的血管增生.目前的治疗方法如:激素注射、放射治疗和冷冻治疗等疗效均不理想,且这... 增生性瘢痕是病理性瘢痕的一种,为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过量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主要为胶原纤维),且增生性瘢痕增生期伴有过度和延长的血管增生.目前的治疗方法如:激素注射、放射治疗和冷冻治疗等疗效均不理想,且这些方法会诱导细胞坏死或形成新的损伤,从而诱导新一轮修复增殖效应,甚至愈演愈烈,所以,瘢痕形成的过程并未阻止,而仅仅是被推迟,且愈演愈烈.因此,寻找一种有效防止早期瘢痕增生、无创、简便且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一直是瘢痕研究领域的热点.PDT为治疗肿瘤性疾病的新型治疗手段.1999年,美国FDA批准20% ALA (Levulan)局部溶液介导PDT可用于治疗光化性角化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增生性瘢痕 治疗方法 光化性角化病 增殖效应 病理性瘢痕 细胞外基质 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