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MSK试剂盒-质谱法直接鉴定阳性血培养标本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媛睿 俞静 +4 位作者 刘婧娴 陈峰 皇甫昱婵 陶晓勤 刘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6-263,共8页
目的评估应用MALDI Sepsityper^(TM)Kit与MicroflexTMLT型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SK试剂盒-质谱法)直接鉴定阳性血培养标本中微生物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 2014年3—8月,应用MSK试剂盒-质谱法和传统血培养鉴定法对上... 目的评估应用MALDI Sepsityper^(TM)Kit与MicroflexTMLT型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SK试剂盒-质谱法)直接鉴定阳性血培养标本中微生物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 2014年3—8月,应用MSK试剂盒-质谱法和传统血培养鉴定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临床阳性血培养标本中微生物进行鉴定。若两者鉴定结果不符,则用基因测序法予以确认。结果 491例阳性血培养标本中,462例为单种菌,29例为复数菌,共包括30个属和64个种。应用MSK试剂盒-质谱法直接鉴定血培养标本中单种菌的种、属水平符合率分别为72.5%(335/462)、76.0%(351/462)。其中革兰阴性菌的种、属水平符合率分别为75.4%(132/175)、77.7%(136/175);革兰阳性菌的种、属水平符合率分别为70.9%(178/251)、74.9%(188/251);念珠菌的种、属水平符合率均为75.0%(27/36)。复数菌血培养标本中鉴定出1种、2种细菌的种水平符合率分别为55.2%(16/29)、20.7%(6/29)。应用MSK试剂盒-质谱法直接鉴定血流感染中临床常见菌的属水平符合率达74.2%~96.9%,鉴定时间仅需40 min/样本。结论应用MSK试剂盒-质谱法能准确和快速地鉴定血流感染常见菌,从而缩短血流感染诊断时间,为临床上快速、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DI Sepsityper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 血培养 微生物
下载PDF
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快速鉴定结果的阳性血培养中常见细菌直接药物敏感性试验的评估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媛睿 陈峰 +2 位作者 皇甫昱婵 俞静 刘瑛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1期18-24,共7页
目的 :为有效缩短阳性血培养中常见细菌药物敏感性(药敏)试验的报告周转时间,探讨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直接鉴定结果的... 目的 :为有效缩短阳性血培养中常见细菌药物敏感性(药敏)试验的报告周转时间,探讨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直接鉴定结果的基础上,对阳性血培养中的常见细菌直接进行药敏试验的可行性。方法:应用MALDI-TOF MS直接鉴定阳性血培养中的细菌,对其中能够准确鉴定的常见细菌直接进行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法,K-B法)和自动微量稀释测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法药敏试验(直接药敏试验)。同时,将血培养阳性细菌按常规操作流程转种至合适的培养基,培养过夜后获得的纯菌落再进行K-B法和MIC法常规药敏试验。将直接药敏试验结果与常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比对。结果:以常规药敏试验结果为标准,革兰阳性球菌的K-B法和MIC法直接药敏试验结果与之符合率分别为98.5%和98.4%,小误差率均为0.9%,大误差率分别为0.6%和0.7%;革兰阴性杆菌的K-B法和MIC法直接药敏试验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97.8%和98.1%,小误差率分别为1.4%和1.1%,大误差率分别为0.8%和0.9%。以血培养阳性报警为起始时间,阳性血培养中细菌直接药敏试验的报告周转时间约为24 h,而常规药敏试验的报告周转时间约需48 h。结论:阳性血培养中常见细菌的直接药敏试验结果与常规药敏试验结果高度相符,且直接药敏试验的报告周转时间可提前至24 h。因此,结合MALDI-TOF MS快速鉴定的结果,对阳性血培养中的常见细菌直接进行药敏试验可在临床微生物室中推广应用,为临床及时、合理和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 血培养 细菌 最小抑菌浓度 直接药物敏感性试验
原文传递
“临床少见菌报告解释”对医疗实践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婧娴 陈峰 +1 位作者 俞静 刘瑛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4期399-403,共5页
目的 :评估"临床少见菌报告解释"制度的实施对医疗实践的影响,以及微生物实验室与临床沟通的效果。方法:对2015年2月至2016年11月,新华医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送的所有"临床少见菌报告解释"进行汇总,收集患者临床... 目的 :评估"临床少见菌报告解释"制度的实施对医疗实践的影响,以及微生物实验室与临床沟通的效果。方法:对2015年2月至2016年11月,新华医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送的所有"临床少见菌报告解释"进行汇总,收集患者临床信息及临床医师对于报告解释的反馈情况等,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5年2月至2016年11月新华医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共向24个临床科室发出75份"临床少见菌报告解释",涉及45种少见菌,其中93.3%(42/45)病原微生物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目前在上海地区尚无法常规开展。实验室从接收标本到出具"临床少见菌报告解释"的平均时间为(3.5±1.5)d。临床医师接收到报告解释后采取相应措施的比例为56.0%(42/75),且2016年该比例(62.7%,37/59)较2015年(31.3%,5/16)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75例分离到少见菌的患者中有59例临床诊断为感染,其中按照报告解释建议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35例,其抗感染治疗有效率(33/35)较未按建议进行治疗者(12/24)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少见菌报告解释"在医疗实践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且临床医师对该报告解释的接受度正逐渐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少见菌 临床沟通 感染性疾病 经验性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