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大鼠耳蜗Klliker器在体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军 何圆圆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1-376,共6页
目的了解不同天龄新生大鼠耳蜗Klliker器的形态变化,研究凋亡相关因子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Klliker器在听觉功能发育过程中凋亡的机制。方法选取出生后不同天龄的Sprague-Dawley大鼠共192只,其中出生后1天(P1)、5天(P5)、12... 目的了解不同天龄新生大鼠耳蜗Klliker器的形态变化,研究凋亡相关因子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Klliker器在听觉功能发育过程中凋亡的机制。方法选取出生后不同天龄的Sprague-Dawley大鼠共192只,其中出生后1天(P1)、5天(P5)、12天(P12)各6只大鼠耳蜗冰冻切片后,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观察耳蜗Klliker器的形态结构变化;取P1大鼠6只行耳蜗基底膜免疫荧光观察;提取出生后1、3、5、7、10、12及14天(P1、P3、P5、P7、P10、P12和P14)大鼠耳蜗基底膜mRNA(各6只)及蛋白(各18只),运用real-time PCR及蛋白质印迹的方法,观察出生后各天龄组大鼠耳蜗基底膜Klliker器凋亡过程中bcl-2、caspase-3、caspase-8及caspase-9的表达规律。结果出生后大鼠听力出现之前其耳蜗Klliker器支持细胞的形态自顶回向底回从高柱状向矮柱状变化,同时支持细胞的数量逐渐减少。出生后不同天龄大鼠耳蜗基底膜的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及bcl-2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呈明显的时间依赖性。结论在大鼠出生后、听力出现前耳蜗发育的整个阶段,Klliker器自底回向顶回逐渐发生退化;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及bcl-2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表现为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耳蜗 K0lliker器 支持细胞 凋亡
下载PDF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术后留置时间与复发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万学梅 杨军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00-503,509,共5页
目的:探讨鼓膜置管术后留置时间、取管或脱管后分泌性中耳炎(SOM)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对465例行鼓膜置管术的SOM患儿的病史以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331例SOM患儿,共576耳,脱管或取管后有177耳(30.73%)复发。置管时平均... 目的:探讨鼓膜置管术后留置时间、取管或脱管后分泌性中耳炎(SOM)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对465例行鼓膜置管术的SOM患儿的病史以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331例SOM患儿,共576耳,脱管或取管后有177耳(30.73%)复发。置管时平均年龄为(4.69±2.18)岁,3~6岁为高峰。通气管平均留置时间为(9.96±3.72)个月,其中复发耳平均留置时间为(8.59±3.49)个月,痊愈耳为(10.57±3.65)个月,其中留置时间小于6个月者复发率为46.09%。脱管或取管后复发患儿中变应性鼻炎(AR)的患病率为59.62%,高于手术患儿整体患病率(38.67%)。177耳中79耳(44.63%)再次行鼓膜置管术,再次置管患儿的初次通气管平均留置时间为(7.50±3.40)个月,其AR患病率为68.09%,高于痊愈患儿患病率(29.07%)。结论:3~6岁行鼓膜置管术的SOM患儿脱管或取管后易复发,留置时间越短且患有AR的患儿复发率越高。留置时间大于13个月复发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炎 分泌性 鼓膜置管术 复发 鼻炎 变应性
原文传递
支持细胞在哺乳动物耳蜗发育及功能中的作用
3
作者 陈佳瑞 杨军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7年第4期187-192,共6页
耳蜗的感觉上皮细胞有毛细胞和支持细胞两种类型。许多研究旨在探讨听力损失的基本机制,重点针对毛细胞和螺旋神经元,较少关注支持细胞。目前对支持细胞作用的了解已从单纯的结构支持扩展到耳蜗毛细胞分化发育、耳蜗离子稳态、毛细胞... 耳蜗的感觉上皮细胞有毛细胞和支持细胞两种类型。许多研究旨在探讨听力损失的基本机制,重点针对毛细胞和螺旋神经元,较少关注支持细胞。目前对支持细胞作用的了解已从单纯的结构支持扩展到耳蜗毛细胞分化发育、耳蜗离子稳态、毛细胞感音功能的调节以及突触发生发育、毛细胞损伤修复的多个方面。本文对支持细胞在哺乳动物耳蜗发育及功能中的关键作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 支持细胞 毛细胞 螺旋神经元 发育
原文传递
伴有小耳畸形综合征的遗传学研究
4
作者 朱伟栋 陈东野 吴皓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5年第3期132-135,共4页
先天性小耳畸形是由于胚胎发育期第一、二鳃弓及第一鳃沟的发育异常引起的外、中耳畸形,许多患者还同时伴有听力下降与其他颅面部发育不良等。小耳畸形可以单独存在或同时合并其他畸形而成为各种综合征的局部表现。近年研究发现越来越... 先天性小耳畸形是由于胚胎发育期第一、二鳃弓及第一鳃沟的发育异常引起的外、中耳畸形,许多患者还同时伴有听力下降与其他颅面部发育不良等。小耳畸形可以单独存在或同时合并其他畸形而成为各种综合征的局部表现。近年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伴有小耳畸形的综合征与遗传因素相关。本文就目前伴有小耳畸形综合征的遗传学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面部发育 综合征 遗传学 耳畸形
原文传递
应用咽鼓管压力测定观察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术后咽鼓管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秦欢 何景春 杨军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5-217,共3页
目的:探讨鼓膜置管术后咽鼓管压力测定(TMM)评估咽鼓管功能转归及术后取管时机的可行性。方法:108例(202耳)慢性分泌性中耳炎(OME)患儿均行鼓膜置管术(T型通气管)或伴同期腺样体切除术。术前、术后均定期进行TMM,并记录术前及术后6、12... 目的:探讨鼓膜置管术后咽鼓管压力测定(TMM)评估咽鼓管功能转归及术后取管时机的可行性。方法:108例(202耳)慢性分泌性中耳炎(OME)患儿均行鼓膜置管术(T型通气管)或伴同期腺样体切除术。术前、术后均定期进行TMM,并记录术前及术后6、12、18个月咽鼓管功能评分量表(ETS-5)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ETS-5评分与术后6、12、18个月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与18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鼓膜置管留置时间12个月和18个月的患儿OME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留置18个月的穿孔率高。结论:鼓膜通气管有助于咽鼓管功能恢复,TMM检查操作简便且无创,适用于术后鼓膜通气管取管时机的评估,术后鼓膜置管留置12个月时宜于取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炎 伴渗出液 咽鼓管压力测定 咽鼓管功能评分量表
原文传递
弥散张量成像应用于听神经瘤患者术前面神经定位可行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蔡林彬 杨军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70-373,共4页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患者术前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定位面神经的可行性。方法 对6例听神经瘤患者术前进行DTI扫描定位面神经,将结果与术中所见面神经位置(分为肿瘤的上级、下级、前方和后方)比较,验证DTI的准...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患者术前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定位面神经的可行性。方法 对6例听神经瘤患者术前进行DTI扫描定位面神经,将结果与术中所见面神经位置(分为肿瘤的上级、下级、前方和后方)比较,验证DTI的准确性。结果 6例患者中5例术前DTI面神经的重建结果与术中所见一致,DTI的准确率为 83.3%(5/6),且DTI及术中面神经定位均显示面神经在肿瘤前方;1例患者术前DTI显示面神经在肿瘤前方,而术中见肿瘤压迫致面神经移位变形至肿瘤上极。结论 DTI对听神经瘤患者术前面神经定位有较高的准确率及良好的应用前景,有助于确定最佳手术路径、缩短寻找面神经的时间,降低面神经损伤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术前定位 听神经瘤 面神经
下载PDF
半规管填塞及人工耳蜗植入共同治疗迟发性膜迷路积水1例
7
作者 蔡林彬 杨军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039-1041,共3页
1病例报告 患者,女,46岁。自幼左耳全聋,8年前右耳出现波动性听力下降及耳鸣,4年前出现反复发作性眩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每次持续0.5h左右,发作时右耳耳鸣、听力下降加重,发作后耳鸣略缓解,听力稍恢复,2~3个月发作一次。治疗期间曾... 1病例报告 患者,女,46岁。自幼左耳全聋,8年前右耳出现波动性听力下降及耳鸣,4年前出现反复发作性眩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每次持续0.5h左右,发作时右耳耳鸣、听力下降加重,发作后耳鸣略缓解,听力稍恢复,2~3个月发作一次。治疗期间曾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等,初始效果较好,之后渐渐无法控制眩晕发作。入院前2个月,患者每日发作眩晕,右侧耳呈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严重影响工作生活,药物无法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性膜迷路积水 半规管填塞 人工耳蜗植入 听力损失
原文传递
哺乳动物耳蜗Kolliker器功能研究进展
8
作者 侯书乐 杨军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12-716,共5页
Kolliker器是哺乳动物耳蜗发育过程中的一种暂态结构,存在于胚胎中晚期和出生后早期,是耳蜗不成熟的标志之一.虽然Kolliker器在对外界声音敏感后退化,但其可能在激发耳蜗产生不依赖外界声音的自发性活动,促进感觉细胞和听觉神经元的存... Kolliker器是哺乳动物耳蜗发育过程中的一种暂态结构,存在于胚胎中晚期和出生后早期,是耳蜗不成熟的标志之一.虽然Kolliker器在对外界声音敏感后退化,但其可能在激发耳蜗产生不依赖外界声音的自发性活动,促进感觉细胞和听觉神经元的存活和成熟,以及突触的发育和音频定位的精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lliker器 耳蜗 哺乳动物
原文传递
听神经瘤患者术前面神经及耳蜗神经显影技术
9
作者 蔡林彬 杨军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6年第4期198-200,共3页
听神经瘤是最常见的桥小脑角良性肿瘤,手术可引起面瘫、听力下降等并发症,术前定位面神经、耳蜗神经可降低其发生率。本文对近年来发展的颅内神经显影技术做一综述,主要集中于听神经瘤患者的面神经、耳蜗神经定位手段。
关键词 神经瘤 面神经 耳蜗神经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原文传递
鼓室内注射激素作为补充治疗或初始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敬彩 杨军 +3 位作者 贾欢 施俊 李蕴 吴皓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691-1694,共4页
目的:观察鼓室内注射激素作为补充治疗或初始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68例被确诊为突发性聋的患者被随机分为A组45例(其中全身用激素33例,全身用激素后听力改善不佳再鼓室内注射激素作为补充治疗12例)、B组23例(鼓室内注射激素初始治... 目的:观察鼓室内注射激素作为补充治疗或初始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68例被确诊为突发性聋的患者被随机分为A组45例(其中全身用激素33例,全身用激素后听力改善不佳再鼓室内注射激素作为补充治疗12例)、B组23例(鼓室内注射激素初始治疗),观察各组疗效。结果:A、B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5.6%和56.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全身使用激素后听力改善不佳再鼓室内注射激素作为补充治疗的12例患者鼓室内注射激素前后P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或鼓室内注射激素治疗突发性聋均有效,鼓室内注射激素补充治疗或初始治疗突发性聋与全身用激素疗效相同,推荐将鼓室内注射激素作为全身激素治疗后疗效欠佳的补充治疗,亦可作为初始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丧失 突发性 激素类 补充治疗 初始治疗
原文传递
迷路后径路前庭神经切断术治疗难治性梅尼埃病75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宇鹏 吴文瑾 +3 位作者 何景春 郑贵亮 张青 杨军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迷路后径路前庭神经切断术治疗难治性梅尼埃病的手术安全性、可靠性、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单侧难治性梅尼埃病患者行经迷路后径路前庭神经切断术的临床资料。结果75例患者平均病程(53.11±43.87)个月,术前500 Hz、... 目的探讨迷路后径路前庭神经切断术治疗难治性梅尼埃病的手术安全性、可靠性、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单侧难治性梅尼埃病患者行经迷路后径路前庭神经切断术的临床资料。结果75例患者平均病程(53.11±43.87)个月,术前500 Hz、1000 Hz、2000 Hz、4000 Hz平均听阈(63.71±16.85)dB HL。听力分期Ⅱ期2例,Ⅲ期34例,Ⅳ期39例。Ⅱ期2例患者为内淋巴囊减压术后复发患者。术后颅内感染1例(1.3%)、脑脊液漏4例(5.3%)、暂时性面瘫1例(1.3%)、切口感染2例(2.6%)、切口脂肪液化3例(3.9%)。无颅内出血及术后即刻全聋的病例。术后眩晕疗效评定73例患者为A级,2例患者为B级。结论经迷路后前庭神经切断术疗效确切,风险与并发症可控,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 眩晕 前庭神经切断术 听力下降 疗效 前庭代偿
原文传递
Mohr-Tranebj■rg综合征1例及文献复习
12
作者 黄玉宇 杨军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48-849,共2页
1病例报告患儿,男,4岁。自幼双耳听力和言语发育差,无家族史。患儿出生时听力筛查未通过,自2岁起发现对声反应差,言语发育差,但未进行听力学检查。未曾佩戴过助听器。查体见双耳廓无畸形,双鼓膜完整;肌张力正常;视力正常。
关键词 Mohr-Tranebj■rg综合征 听觉丧失 感音神经性 耳蜗植入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