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
1
作者 刘嘉榆 黄方 郝思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7-290,共4页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十分罕见。该文报告1例采用维奈克拉联合瑞帕妥单抗(一种抗CD20单克隆抗体)及海曲泊帕治疗CMML合并ITP患者的临床资...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十分罕见。该文报告1例采用维奈克拉联合瑞帕妥单抗(一种抗CD20单克隆抗体)及海曲泊帕治疗CMML合并ITP患者的临床资料。CMML和ITP的共存机制需要进一步明确。维奈克拉联合抗CD20单抗及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可能是治疗该合并症的有效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维奈克拉 海曲泊帕 瑞帕妥单抗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血液病 被引量:8
2
作者 马玉杰 梁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755-2758,共4页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一种糖基化的多肽链细胞生长因子,能特异地调节粒系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并能增强成熟中性粒细胞的功能。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功能的发挥有赖于与效应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的结合。随着基因克隆技术的发展,粒细胞集...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一种糖基化的多肽链细胞生长因子,能特异地调节粒系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并能增强成熟中性粒细胞的功能。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功能的发挥有赖于与效应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的结合。随着基因克隆技术的发展,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力手段。目前在临床上广泛用于白细胞减少性疾病。近年来在化疗基础上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预激方案也取得良好疗效,为难治、复发、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创造了机会。目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临床上应用最成功的几种造血调控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 白细胞减少 急性髓系白血病
下载PDF
赋能理论联合预警干预在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3
作者 章爱玲 刘海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6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赋能理论联合预警干预在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0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 目的探讨赋能理论联合预警干预在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0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预警干预,观察组采用常规干预+预警干预+赋能理论干预,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6个月时,两组自我管理环境、自我管理认知、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采用赋能理论联合预警干预的效果较好,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能理论 预警干预 多发性骨髓瘤 自我管理能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患者参与控制联合前瞻性干预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化疗患者的效果
4
作者 王晓云 刘海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4期160-162,共3页
目的 探讨患者参与控制联合前瞻性干预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化疗患者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100例AML行PICC置管化疗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 目的 探讨患者参与控制联合前瞻性干预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化疗患者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100例AML行PICC置管化疗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前瞻性干预,观察组实施患者参与控制联合前瞻性干预,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置管前及置管6个月时自我护理能力、心理状态,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置管6个月时,两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评分均较置管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6个月时,两组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置管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参与控制联合前瞻性干预可提高AML行PICC置管化疗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减轻负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 前瞻性干预 患者参与 并发症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2
5
作者 姚文 王小玲 +2 位作者 巩树梅 邹敏 张洪燕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22-1329,共8页
目的 :对国内外脑出血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ofScience、theCochraneLibrary、EMBASE、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筛选脑出... 目的 :对国内外脑出血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ofScience、theCochraneLibrary、EMBASE、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筛选脑出血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分析,并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对脑出血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补充分析。结果 :经检索共获得358篇文献,最终纳入10篇文献进入统计分析,涉及19 447例脑出血患者,其中1 104例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Meta分析显示人口学资料中,肥胖[OR=9.45,95%CI(1.81,49.40),P=0.008]、年龄[OR=3.84,95%CI(2.57,5.75),P<0.001]是脑出血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房颤[OR=3.77,95%CI(2.83,5.02),P<0.001]、瘫痪[OR=6.73,95%CI(1.69,26.84),P=0.007]及平均住院日[OR=13.44,95%CI(11.97,14.90),P<0.001]是脑出血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基于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定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在西方国家是风险因素[OR=5.14,95%CI(3.32,6.97),P<0.001],但是在亚洲国家,此量表评定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是风险因素[OR=9.06,95%CI(0.58,142.66),P=0.12];D-二聚体[OR=607.42,95%CI(488.19,726.64),P<0.001]及[OR=8.24,95%CI(6.36,10.67),P<0.001],C反应蛋白(CRP)值[OR=8.43,95%CI(4.85,14.65),P<0.001]是高危因素。结论 :年龄增大、肥胖程度增大、瘫痪、并发房颤、较长住院日、较高D-二聚体及CRP值的脑出血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下载PDF
洗必泰溶液擦浴与泡浴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皮肤无菌化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洪燕 邹天韵 +2 位作者 姚文 曹洁 郝思国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21期1967-1968,共2页
目的 探讨应用洗必泰溶液擦浴替代洗必泰溶液泡浴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皮肤无菌化处理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抽取信封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采用洗必泰溶液全身擦浴1~5min,反复擦2次;对照组用洗必泰溶液泡... 目的 探讨应用洗必泰溶液擦浴替代洗必泰溶液泡浴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皮肤无菌化处理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抽取信封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采用洗必泰溶液全身擦浴1~5min,反复擦2次;对照组用洗必泰溶液泡浴30min,均使用无菌毛巾擦干。对右耳后、右腋下、右腹股沟三个部位进行皮肤采样,观察两组细菌培养结果。结果 洗必泰溶液擦浴与泡浴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皮肤无菌化处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洗必泰溶液擦浴替代洗必泰溶液泡浴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皮肤无菌化处理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必泰 造血干细胞移植 皮肤无菌化 护理
下载PDF
恩度配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护理 被引量:2
7
作者 邹天韵 《安徽医学》 2010年第9期1104-1105,共2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0例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恩度)联合治疗的患者,在使用该药前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使用时严格按照重组人血管...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0例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恩度)联合治疗的患者,在使用该药前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使用时严格按照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的应用程序和方法做好药物的保管、配制、输注的护理,在用药过程中严格按要求输注,严格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时作出处理和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接受治疗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毒性反应。结论使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只要护理得当,不良反应轻,应用安全,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 护理
下载PDF
成人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马立元 《医学与哲学(B)》 2018年第8期20-24,共5页
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预后差,约半数以上复发患者存在耐药难治,其治疗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难题。对于复发后获得再次完全缓解的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但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和复发率(CIR)... 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预后差,约半数以上复发患者存在耐药难治,其治疗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难题。对于复发后获得再次完全缓解的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但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和复发率(CIR)均很高,从而部分抵消了移植带来的益处。因此,allo-HSCT对于部分患者并不适合,亟待寻找新的治疗手段。近几年,随着我们对AML发病机制认识的加深。新药物新疗法层出不穷,极大改善了复发难治性AML的预后。多个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目前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初步试验结果鼓舞人心。虽然新疗法治疗相关副作用越来越少,疗效越来越好,但allo-HSCT是治愈复发难治性AML的唯一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难治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管理技巧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翁亚芳 《现代护理》 2006年第30期2919-2920,共2页
目的探讨护士长管理中的方式、方法问题。方法借鉴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的原理与方法,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技能。结果一名合格的护士长除了自身具有过硬的护理技术,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上处处以身作则之外,如能加强管理学理论的学习,把... 目的探讨护士长管理中的方式、方法问题。方法借鉴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的原理与方法,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技能。结果一名合格的护士长除了自身具有过硬的护理技术,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上处处以身作则之外,如能加强管理学理论的学习,把心理学、行为学方面的一些原理与方法运用到护士长管理工作中,讲究护士长管理技巧,这样就能提高护士长管理效能。结论护士长管理技巧的运用,有利于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管理 质量管理 护士长
下载PDF
TIM-3配体galectin-9诱导NK/T细胞淋巴瘤细胞的凋亡及其机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姜霁峰 刘传绪 +1 位作者 李高扬 陶荣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93-697,共5页
目的:观察TIM-3在NK/T细胞淋巴瘤(natural killer/T cell lymphoma,NK/TCL)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配体galectin-9(GAL-9)诱导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部分机制。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NK/TCL细胞株SNK-1、SNK-6、SNT-8和健康人外周血NK细... 目的:观察TIM-3在NK/T细胞淋巴瘤(natural killer/T cell lymphoma,NK/TCL)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配体galectin-9(GAL-9)诱导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部分机制。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NK/TCL细胞株SNK-1、SNK-6、SNT-8和健康人外周血NK细胞中TIM-3的表达;采用不同质量浓度重组人GAL-9(rh GAL-9)作用于NK/TCL细胞株24 h后,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瘤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caspase-3、PARP及其剪接体和MAPK信号通路蛋白磷酸化表达水平变化。结果:NK/TCL细胞株SNK-1、SNK-6和SNT-8的TIM-3表达较健康人外周血NK细胞显著增高,其中SNK-1、SNK-6细胞株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CK-8检测结果显示,rh GAL-9对NK/TCL细胞增殖活力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有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rh GAL-9可诱导3种NK/TCL细胞株凋亡;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cleaved-caspase-3、cleaved-PARP蛋白表达量增高,MAPK通路中JNK蛋白磷酸化水平升高。结论:TIM-3在NK/TCL细胞株中异常高表达,其配体GAL-9可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JNK磷酸化水平升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T细胞淋巴瘤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GALECTIN-9 细胞凋亡
下载PDF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和机制 被引量:6
11
作者 姜霁峰 陶荣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50-1355,共6页
应用单克隆抗体阻断PD-1、CTLA-4等免疫检查点已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尚有部分患者对免疫检查点阻断剂疗效不佳,其机制可能为存在其他抑制性旁路。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 cell immunolobulin and mucin-containing... 应用单克隆抗体阻断PD-1、CTLA-4等免疫检查点已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尚有部分患者对免疫检查点阻断剂疗效不佳,其机制可能为存在其他抑制性旁路。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 cell immunolobulin and mucin-containing protein-3,TIM-3)是一种可表达于多种免疫细胞,并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已有研究报道多种肿瘤外周血和肿瘤浸润性T细胞中存在TIM-3高表达,并与预后不良相关。抗肿瘤免疫中,高表达TIM-3的T细胞、DC及单核巨噬细胞,可抑制肿瘤免疫应答。临床前研究显示,抗TIM-3单抗联合抗PD-1单抗可发挥协同抗肿瘤效应。TIM-3单克隆抗体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然而,TIM-3在调控免疫细胞中的部分功能尚待阐明,进一步理解TIM-3的免疫调节机制有助于推动基于阻断TIM-3抗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 免疫检查点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慧 马立元 +1 位作者 闫金松 梁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3期39-42,共4页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 )是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增殖性疾病。CML 病程通常分为3个阶段,即慢性期(chronic phase,CP )、加速期(accelerate phase,AP )及急变期(blast crisis, BC )。同一疾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 )是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增殖性疾病。CML 病程通常分为3个阶段,即慢性期(chronic phase,CP )、加速期(accelerate phase,AP )及急变期(blast crisis, BC )。同一疾病的不同演变阶段,其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疾病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却截然不同。慢性期主要表现为粒系增生,骨髓、外周血和脾脏中大量粒细胞积聚,主要是接近成熟的中、晚幼粒细胞为主,此阶段患者对于羟基脲、干扰素、温和化疗以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相关治疗反应好,能很快获得完全缓解,部分患者缓解后可以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从而达到长期无病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变期 BCR ABL 转录因子 慢性期 加速期 CML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肿大的淋巴结——人体中的报警器
13
作者 万江波 《家庭用药》 2024年第6期68-69,共2页
“大夫,我无意中摸到脖子上有一个包,会不会是肿瘤?好紧张啊!”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患者诸如此类的疑问。其实,淋巴结肿大是一个临床常见的症状,然而,当我们注意到淋巴结肿大时,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一种信号,提示可能存在一些潜... “大夫,我无意中摸到脖子上有一个包,会不会是肿瘤?好紧张啊!”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患者诸如此类的疑问。其实,淋巴结肿大是一个临床常见的症状,然而,当我们注意到淋巴结肿大时,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一种信号,提示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遇到问题不要慌,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肿大 报警器 大夫
原文传递
环氧合酶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的关系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洁杰 梁辉 +2 位作者 王文安 周熙琳 窦存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17期3258-3262,共5页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抵抗与血小板环氧合酶(COX)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的相关性。方法:169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至少7 d,根据血栓弹力图(TEG)检测结果分为阿司匹林敏感(AS)组和非阿司匹林敏感(NAS)组...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抵抗与血小板环氧合酶(COX)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的相关性。方法:169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至少7 d,根据血栓弹力图(TEG)检测结果分为阿司匹林敏感(AS)组和非阿司匹林敏感(NAS)组,并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分析法对患者的COX-1(-1676A>G)、COX-2(-765G>C)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根据TEG检测结果,非阿司匹林敏感(NAS)组66例,阿司匹林敏感(AS)组103例。两组患者间COX-1基因-1676A>G SNP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和P=0.008),特别是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具有显著差异。两组患者间COX-2基因-765G>C SNP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4和P=0.090)。结论:COX-1基因-1676A>G位点多态性可能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相关,COX-2基因-765G>C位点多态性可能与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阿司匹林抵抗 血栓弹力图 基因多态性 环氧合酶
原文传递
高三尖杉酯碱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7
15
作者 田怀平 王芳 +2 位作者 陶荣 杨萍 张健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5年第1期19-25,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高三尖杉酯碱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VIP、Wan Fang Data、CBM和CNKI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4年7月,收集高三尖杉酯碱治疗CML的随机... 目的系统评价高三尖杉酯碱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VIP、Wan Fang Data、CBM和CNKI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4年7月,收集高三尖杉酯碱治疗CML的随机对照研究。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涉及CML病例53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三尖杉酯碱组的完全血液学反应(CHR)率高于羟基脲或IFNα-2b组。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MCyR)率,高三尖杉酯碱组高于羟基脲组;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率,两组相当;部分细胞遗传学反应(PCyR)率和轻微细胞遗传学反应(mCyR)率,高三尖杉酯碱组均高于羟基脲组。高三尖杉酯碱组急变率低于羟基脲组,4年预期生存率高于羟基脲组。高三尖杉酯碱的药物不良反应较轻。结论高三尖杉酯碱单药低剂量治疗慢性期CML短期和远期疗效均较好,可作为部分患者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高三尖杉酯碱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阿司匹林抵抗与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洁杰 梁辉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1期60-63,共4页
自20世纪70年代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而抵抗血小板的聚集后,不久阿司匹林便应用于许多血管栓塞性疾病。现在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药物已经广泛应用于血栓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
关键词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抵抗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越补越贫血,可能是咖啡和茶的错
17
作者 李志超 郝思国 《康复》 2022年第10期56-56,共1页
爱吃肉的王女士并不瘦弱,却长年贫血。她去过不少医院,各种检查都做过,检查结果就是缺铁性贫血,吃了很长时间的补铁药,却一直不见好转。直到有一次来到新华医院血液科就诊,结合检查结果并询问她的日常习惯后,医生叮嘱她:补铁药物需和维... 爱吃肉的王女士并不瘦弱,却长年贫血。她去过不少医院,各种检查都做过,检查结果就是缺铁性贫血,吃了很长时间的补铁药,却一直不见好转。直到有一次来到新华医院血液科就诊,结合检查结果并询问她的日常习惯后,医生叮嘱她:补铁药物需和维生素C同服,少喝茶,咖啡每日限一杯。一个月后,王女士的化验单终于没有指标异常的“箭头”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医院 血液科 缺铁性贫血 化验单 日常习惯 补铁 维生素C 指标异常
原文传递
转录因子PU.1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中表达降低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和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慧 闫金松 +3 位作者 陶荣 郝思国 梁辉 马立元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9-175,共7页
目的研究PU.1基因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骨髓细胞中表达下降的可能机制和意义。方法采用亚硫酸氢盐修饰后测序法检测PU.1基因富含20个CpG位点的启动子区序列,了解正常人、CML慢性期和急变期患者、经伊马替尼治疗后获得细... 目的研究PU.1基因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骨髓细胞中表达下降的可能机制和意义。方法采用亚硫酸氢盐修饰后测序法检测PU.1基因富含20个CpG位点的启动子区序列,了解正常人、CML慢性期和急变期患者、经伊马替尼治疗后获得细胞遗传学完全缓解患者骨髓细胞以及CML急变细胞株K562中PU.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正常对照、CML慢性期和急变期患者骨髓细胞以及CML急变细胞株K562中PU.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CML慢性期和急变期患者骨髓细胞以及CML急变细胞株K562中PU.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在CML慢性期和急变期患者骨髓细胞以及CML急变细胞株K562中,PU.1基因富含20个CpG位点的启动子区域存在异常高度甲基化状态(最多的克隆20个位点中有17个位点发生甲基化),并导致PU.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在正常对照者骨髓细胞中,PU.1基因启动子区域无甲基化改变,PU.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也并未下降。经伊马替尼治疗后获得细胞遗传学完全缓解的CML患者骨髓细胞中仍存在PU.1基因启动子区域的高度甲基化状态。结论CML患者骨髓细胞和K562细胞系中,PU.1基因的表观遗传学异常调控可能是导致PU.1基因表达下降的潜在机制。PU.1基因的异常高度甲基化参与了CML的发病过程,可能为CML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或预后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慢性 PU.1基因 DNA甲基化 启动区(遗传学)
原文传递
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初治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一项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亚文 徐佳岱 +4 位作者 阿孜古丽·麦合麦提 陶荣 孙丽华 薛宏伟 刘澎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分析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BR)方案在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ZL)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在上海和青岛的4家医院接受BR方案作为一线治疗的20例初治MZL患者的临床特点、疗效及治疗相关... 目的:分析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BR)方案在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ZL)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在上海和青岛的4家医院接受BR方案作为一线治疗的20例初治MZL患者的临床特点、疗效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将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R-CHOP)方案治疗的20例初治MZL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BR组总反应率为90.0%,完全缓解率为60.0%;中位随访时间11.7(5.2~42.3)个月,1年无进展生存率和1年总生存率均为100.0%;最常见的血液学不良反应为CD4阳性淋巴细胞减少(13例)和粒细胞减少(5例),常见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为感染性发热(4例)和纳差(3例)。BR组和R-CHOP组的总反应率(90.0%vs 95.0%,P=1.000)、完全缓解率(60.0%vs 60.0%,P=1.0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CHOP组粒细胞减少(60.0%vs 25.0%,P=0.054)、脱发(85.0%vs 0,P<0.001)、恶心呕吐(75.0%vs 0,P<0.001)和乏力(40.0%vs 5.0%,P=0.020)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R组,其他不良反应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R方案治疗MZL有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达莫司汀 利妥昔单抗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疗效 安全性 倾向性评分匹配
原文传递
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后堵管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叶雅君 邹天韵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4期561-564,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堵管发生情况,并分析导致堵管发生的影响因素,指导未来PICC置管后堵管风险评估及管理优化。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完成PICC置管的9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观察PICC置管堵管发...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堵管发生情况,并分析导致堵管发生的影响因素,指导未来PICC置管后堵管风险评估及管理优化。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完成PICC置管的9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观察PICC置管堵管发生情况,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患者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置管后堵管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96例完成PICC置管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中,15例发生PICC置管后堵管,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后堵管发生率为15.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置管时间长、血栓形成、自我护理能力低、抑郁/焦虑是PICC置管后堵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1)。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后有堵管风险,可能受置管时间长、血栓形成、自我护理能力低、抑郁/焦虑等因素影响,临床应重视有上述风险因素的PICC置管患者的早期风险干预,对减少导管堵管引起的中断治疗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中心静脉导管 堵管 置管时间 自护能力 负性情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