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其受体与血液相关疾病 被引量:7
1
作者 赵淑清 李军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71-877,共7页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又称集落刺激因子3(CSF3),是体内非常重要的细胞生长因子,能够调节粒系细胞的增殖、分化与存活,诱导T细胞免疫耐受,可以抑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G-CSF的受体CSF3R属于I型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与G...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又称集落刺激因子3(CSF3),是体内非常重要的细胞生长因子,能够调节粒系细胞的增殖、分化与存活,诱导T细胞免疫耐受,可以抑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G-CSF的受体CSF3R属于I型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与G-CSF结合后激活JAK-STAT、Ras/Raf/MEK/ERK等信号通路。在临床上G-CSF广泛应用于粒细胞减少性疾病及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也是自体或异基因移植时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剂,在G-CSF联合化疗的预激方案中,G-CSF通过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生长停滞、细胞凋亡,以增强白血病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以及临床研究的进展,CSF3R突变被发现与重型先天性粒细胞减少症(SCN)向白血病转化有关,而且常见于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这些可能为疾病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将对G-CSF及其受体在血液相关疾病领域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丙戊酸钠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作用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淑清 李军民 +1 位作者 徐子真 杨晨敏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用药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U937的诱导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对数生长期U937细胞,分别经0.5 mmol/L VPA、50 ng/ml G-CSF单药或两者联合处理后,采用瑞氏染色观察细胞形态,...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用药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U937的诱导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对数生长期U937细胞,分别经0.5 mmol/L VPA、50 ng/ml G-CSF单药或两者联合处理后,采用瑞氏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及G-CSF受体(G-CSFR)的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髓系分化相关转录因子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及G-CSFR在处理前后的表达。结果 VPA可以诱导U937细胞髓系分化,其表面抗原CD11b表达从(11.49±3.48)%升至(62.48±9.96)%(P<0.05),联合G-CSF后CD11b表达升至(97.65±0.49)%(P<0.05)。流式细胞检测VPA能够使U937细胞表面的G-CSFR表达率从(29.50±6.80)%增至(59.88±9.99)%。VPA能够上调U937细胞C/EBPα的蛋白表达,使细胞G-CSFR蛋白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G-CSF可以加强VPA诱导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VPA可能是通过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促进分化转录因子C/EBPα的表达恢复及上调G-CSFR,从而发挥联合诱导分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丙戊酸钠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细胞分化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淑清 李军民 +1 位作者 陈丽 杨晨敏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124-112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联合检测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初治DLBCL患者58例,分别采用速率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LDH和β2-MG表达...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联合检测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初治DLBCL患者58例,分别采用速率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LDH和β2-MG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观察化疗有效组患者治疗前后LDH和β2-MG表达水平的变化,评价其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LDH和β2-MG水平在Ⅲ~Ⅳ期、ECOG评分≥2以及有骨髓浸润的患者中均明显升高(P〈0.05);〉60岁者的β2-MG水平高于≤60岁的患者(P〈0.05);有全身症状(B症状)组LDH水平明显高于无B症状组(P〈0.05);LDH和β2-MG水平均与性别无关。治疗有效患者化疗后LDH、β2-MG水平较化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LDH和β2-MG水平可作为判断DLBCL患者的临床分期、是否存在骨髓浸润及评价疗效的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乳酸脱氢酶 Β2-微球蛋白
下载PDF
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7
4
作者 赵淑清 李军民 +1 位作者 徐子真 杨晨敏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2期219-221,225,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血液科收治的70例老年DLBCL患者的性别、年龄、Ann-Arbor分期、B症状、体能状态ECOG评分、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国...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血液科收治的70例老年DLBCL患者的性别、年龄、Ann-Arbor分期、B症状、体能状态ECOG评分、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国际预后评分指数(IPI)、骨髓浸润等临床资料,探讨上述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并比较R-CHOP与CHOP两种方案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70例老年DLBCL患者的中位生存期41.67个月,2年OS 率69.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Ann Arbor分期、ECOG 评分、IPI评分、治疗前LDH值、骨髓浸润、治疗方案均与预后有关(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表明:ECOG 评分、IPI评分、骨髓浸润、化疗方案是影响老年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ECOG 评分、IPI评分、骨髓浸润、化疗方案是影响老年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CHOP方案较CHOP方案疗效好,能够改善患者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预后 危险因素 老年人
下载PDF
低剂量白介素-2联合化疗维持治疗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晨敏 沈杨 +1 位作者 李军民 沈志祥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观察低剂量自介素-2(IL-2)联合化疗维持治疗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联合治疗组予IL-2 20万U隔日皮下注射,持续半年以上;化疗方案为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MA(米托蒽醌+阿糖胞苷)方案交替,缓解后第1年每2个... 目的观察低剂量自介素-2(IL-2)联合化疗维持治疗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联合治疗组予IL-2 20万U隔日皮下注射,持续半年以上;化疗方案为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MA(米托蒽醌+阿糖胞苷)方案交替,缓解后第1年每2个月1次,第2年每3个月1次。单纯化疗组患者仅接受化疗,化疗方案与联合化疗组相同,缓解后第1年每1个月1次,第2年每2个月1次。结果联合治疗组2年无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46.35±12.17)%和(72.81±10.49)%,单纯化疗组分别为(36.36±12.68)%和(63.28±12.25)%,两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37、0.574)。联合治疗组2年的复发率为50.0%(12例),单纯化疗组为47.6%(10例),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联合治疗组2年病死率为50.0%(12例),单纯化疗组为57.1%(12例),两者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767)。联合治疗组出现发热2例(8.3%)、畏寒3例(12.5%)和寒战2例(8.3%)。本研究只统计Ⅲ、Ⅳ级毒性的发生情况,联合治疗组血液学毒性事件及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单纯化疗组(P值均<0.05)。结论IL-2是老年AML维持巩固阶段安全、有效的药物,但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2 老年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化疗
下载PDF
丙戊酸钠诱导kasumi-1细胞分化与凋亡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淑清 杨晨敏 +1 位作者 陈丽 李军民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10年第15期1180-1184,共5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体外诱导白血病细胞kasumi-1的分化和凋亡作用。方法:MTT实验和台盼蓝拒染法检测VPA对细胞的增殖抑制,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分化和凋亡及进行细胞周期分析,蛋白质印迹方法...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体外诱导白血病细胞kasumi-1的分化和凋亡作用。方法:MTT实验和台盼蓝拒染法检测VPA对细胞的增殖抑制,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分化和凋亡及进行细胞周期分析,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组蛋白H3(lys9)的乙酰化水平变化及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结果:VPA可以抑制kasumi-1细胞增殖。VPA作用后,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该期细胞由(53.07±6.05)%增加到(78.97±5.82)%,P<0.05。在较低浓度(0.5mmol/L),VPA可以诱导kasumi-1细胞髓系分化,其表面抗原CD13表达从(20.47±0.21)%上升到(68.67±1.15)%,P=0.000。联合G-CSF后作用更为显著〔(87.80±1.21)%〕,P=0.000。在较高浓度(2mmol/L)下,VPA则诱导kasu-mi-1细胞凋亡,流式检测AnnexinⅤ结合力上升。VPA能够上调kasumi-1细胞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增加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结论:VPA能通过抑制HDAC活性,抑制细胞增殖,诱导kasumi-1细胞分化和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类 丙戊酸 白血病 细胞分化
原文传递
氟达拉滨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治疗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晨敏 李军民 +3 位作者 赵慧瑾 陈瑜 沈扬 沈志祥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1-272,共2页
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种临床进程缓慢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是晚期惰性NHL的主要的治疗措施,并具有相当高的缓解(OR)率。大部分惰性NHL患者会复发并须进一步治疗,但通常都不如初次治疗有效。近年来氟达拉滨已被广泛用... 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种临床进程缓慢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是晚期惰性NHL的主要的治疗措施,并具有相当高的缓解(OR)率。大部分惰性NHL患者会复发并须进一步治疗,但通常都不如初次治疗有效。近年来氟达拉滨已被广泛用于恶性淋巴瘤,尤其是惰性NHL的治疗。研究显示,氟达拉滨单药在初治的惰性NHL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50%~70%,在曾接受过其他治疗的复发难治性惰性NHL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40%~60%。氟达拉滨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如氟达拉滨联合米托蒽醌和地塞米松(FMD方案)的有效率达70%~90%,氟达托滨联合环磷酰胺(FC方案)的有效率为85%~95%。我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两种含氟达托滨的化疗方案——FMD方案和FC方案分别在治疗初治或复发难治惰性NHL中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 联合化疗治疗 氟达拉滨 临床观察 惰性 治疗有效率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药物联合应用 复发难治 NHL
原文传递
以黄疸、肝大起病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晨敏 李健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4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 探讨以肝大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以黄疸、肝大为首发症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治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以肝大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通过羟基脲降白细胞数量,糖皮质... 目的 探讨以肝大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以黄疸、肝大为首发症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治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以肝大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通过羟基脲降白细胞数量,糖皮质激素退黄疸等对症支持治疗,继以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后血象改善且肝大明显消退.结论 甲磺酸伊马替尼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肝大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甲磺酸伊马替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