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尿嘧啶对胃肠道肿瘤细胞DPD和T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马韬 朱正纲 +4 位作者 叶正宝 纪玉宝 刘炳亚 尹浩然 林言箴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97-101,共5页
背景与目的:氟尿嘧啶(5-FU)是胃肠道肿瘤化疗的首选和基本用药,其分解代谢的限速酶———二氢嘧啶脱氢酶(DPD)和激活酶———胸苷磷酸化酶(TP)决定了肿瘤区域的药物浓度和作用,且与5-FU的化疗敏感性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旨在观察胃肠道... 背景与目的:氟尿嘧啶(5-FU)是胃肠道肿瘤化疗的首选和基本用药,其分解代谢的限速酶———二氢嘧啶脱氢酶(DPD)和激活酶———胸苷磷酸化酶(TP)决定了肿瘤区域的药物浓度和作用,且与5-FU的化疗敏感性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旨在观察胃肠道肿瘤细胞中,5-FU对DPD和TP的表达有无调节作用。方法:选取胃癌细胞株SGC7901、大肠癌细胞株SW 1116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用不同浓度的5-FU作用不同时间后,以RT-PCR,ELISA和免疫组化等方法分别检测DPD和TP的mRNA和蛋白含量,观察药物作用对不同细胞代谢酶表达的影响。结果:5-FU作用于不同细胞后表现不同:其中SGC7901、SW 1116两株肿瘤细胞的DPD蛋白水平均上调,且表现为时间依赖性;在上述两株细胞中,TP蛋白表达呈小剂量上调、大剂量下调的双重效应,并随时间延长表达增加;5-FU作用后DPD和TP mRNA水平则无显著改变。ECV-304细胞株的DPD和TP mRNA与蛋白表达不受5-FU影响。结论:胃肠道肿瘤细胞内,DPD和TP表达在蛋白水平上受5-FU调控,而正常细胞不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氟尿嘧啶 二氢嘧啶脱氢酶 胸苷磷酸化酶 耐药
下载PDF
大肠癌TP及DPD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马韬 叶正宝 +4 位作者 纪玉宝 刘炳亚 朱正纲 尹浩然 林言箴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83-1187,共5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中TP和DPD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4例大肠癌肿瘤及邻近正常组织中TP和DPD的表达,比较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大肠癌肿瘤组织中TP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织(102... 目的:探讨大肠癌中TP和DPD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4例大肠癌肿瘤及邻近正常组织中TP和DPD的表达,比较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大肠癌肿瘤组织中TP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织(1026±492vs387±226μkat/gprotein,P<0.01),DPD蛋白含量在肿瘤与正常组织间无显著差别(P=0.510);TP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程度(P=0.003)和Dukes分期(P=0.026)密切相关,而DPD在男性患者(P=0.023)、有黏液腺癌成分者偏高(P=0.013).免疫组化检测大肠癌组织中TP表达阳性率为53.7%(29/54),DPD阳性率为44.4%(24/54);TP倾向表达于有淋巴结转移(P=0.016)和Dukes分期较晚(P=0.075)的病例中,DPD表达与性别关系显著(P=0.044).结论:大肠癌肿瘤组织中T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而DPD水平在肿瘤与正常组织间无明显差异,女性患者的DPD表达水平低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胸苷磷酸化酶 二氢嘧啶脱氢酶 5-氟尿嘧啶
下载PDF
5-氟尿嘧啶代谢酶在胃癌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马韬 计骏 +4 位作者 张俊 于颖彦 刘炳亚 叶正宝 朱正纲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DPD)、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和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P)在胃癌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方法:42例胃癌患者于根治术后分别施以5-氟尿嘧啶(5-FU... 目的:探讨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DPD)、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和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P)在胃癌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方法:42例胃癌患者于根治术后分别施以5-氟尿嘧啶(5-FU)为主的辅助化疗,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DPD、TS和TP的表达,比较上述代谢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DPD在肠型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弥漫型(65%比25%,P=0.025),TS和TP倾向高表达于分期较晚的胃癌患者中(P<0.05)。DPD阴性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期显著高于阳性者(25个月比16个月,P=0.012),而中位总生存期阴性组亦显著延长(48个月比26个月,P=0.005),DPD表达是该组胃癌患者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而TS或TP表达与预后无关(P>0.05)。结论:在接受5-FU为主的辅助化疗胃癌患者中,DPD表达有可能成为重要的预后指标;而TS和TP表达则与肿瘤进展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二氢嘧啶脱氢酶 胸苷酸合成酶 胸苷磷酸化酶 5-氟尿嘧啶 预后
下载PDF
牛磺胆酸钠诱导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脏器功能障碍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孔雷 杨华丽 +7 位作者 谢爽 张敏 奉典旭 秦建民 陈腾 韩峰 韩天权 张圣道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脏器功能障碍及病程演进规律。方法大鼠分为两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sis pancreatitis,ANP)组64只,对照组48只。采用经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诱导ANP,对照组予胰管内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模...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脏器功能障碍及病程演进规律。方法大鼠分为两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sis pancreatitis,ANP)组64只,对照组48只。采用经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诱导ANP,对照组予胰管内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模型诱导后3、6、9、12、18、24h(每一时间点各8只大鼠)处死,测定大鼠呼吸、体温、心率、血白细胞、肝肾功能及血气分析,另有16只ANP大鼠观察其24h生存率。结果ANP组24h生存率为75%。ANP组在模型制备后3h体温、心率、血白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h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显著升高(2613vs1822IU/L,P<0.05),9h血清肌酐水平显著升高(27.5vs18.7μmol/L,P<0.05),12h动脉血PaO2显著降低(7.8vs12.5kPa,P<0.05),18h之后各脏器处于衰竭期。对照组无脏器功能障碍表现。ANP组各时间点胰腺病理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5%牛磺胆酸钠诱导的ANP病程中,3h后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6h出现肝功能障碍,9h后进入多脏器功能障碍期,18h后进入多脏器衰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脏器功能障碍 牛磺胆酸钠 大鼠
下载PDF
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与结直肠癌 被引量:4
5
作者 乐飞 郑民华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96-199,共4页
W nt/β-caten in信号通路在调控细胞的生长、运动和分化,以及在胚胎发育和肿瘤发生及侵袭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结直肠癌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阐明W nt/-βcaten in信号转导通路在结直肠癌中所起的作... W nt/β-caten in信号通路在调控细胞的生长、运动和分化,以及在胚胎发育和肿瘤发生及侵袭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结直肠癌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阐明W nt/-βcaten in信号转导通路在结直肠癌中所起的作用,并且在实验性临床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多种小分子复合物的发现和基因治疗的尝试给结直肠癌的治疗带来新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 Β-CATENIN 结直肠癌
下载PDF
PHF10融合蛋白表达、抗体制备及其在胃癌中的表达的检测
6
作者 魏敏 刘家云 +5 位作者 吕欣 聂辉 刘炳亚 朱正纲 杨忠印 顾琴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74-876,共3页
目的:制备PHF10多克隆抗体,并检测胃癌细胞系和胃黏膜永生化细胞株GES-1中PHF10表达谱。方法: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GST标签标记的PHF10融合蛋白,以纯化的PHF10重组融合蛋白为抗原制备兔PHF10多抗血清。进一步利用亲和纯化方法制备PHF10... 目的:制备PHF10多克隆抗体,并检测胃癌细胞系和胃黏膜永生化细胞株GES-1中PHF10表达谱。方法: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GST标签标记的PHF10融合蛋白,以纯化的PHF10重组融合蛋白为抗原制备兔PHF10多抗血清。进一步利用亲和纯化方法制备PHF10多克隆抗体;为确定PHF10抗体的特异性,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瞬时表达的Flag-PHF10融合蛋白,同时以抗Flag单克隆抗体(mAb)作为对照;利用制备的抗体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HF10在GES-1和各种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结果:与PHF10特异性结合的抗体能够通过免疫法获得;利用制备的抗体检测到PHF10在各胃癌细胞系与GES-1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获得了特异性抗PHF10抗体,用该抗体可以检测到胃癌细胞系中PHF10的表达,可能是一个新的肿瘤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F10 抗体 胃癌
下载PDF
近端胃癌外科治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7
作者 陈军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45-147,共3页
随着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胃癌外科规范化治疗的措施也日益完善。但仍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值得探讨,诸如胃的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的程度、脾脏的处理、消化道重建的方式等,在胃癌的治疗过程中重视和处理好这些问题,有利于提高胃癌... 随着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胃癌外科规范化治疗的措施也日益完善。但仍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值得探讨,诸如胃的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的程度、脾脏的处理、消化道重建的方式等,在胃癌的治疗过程中重视和处理好这些问题,有利于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虽然没有明显的增加,但近端胃癌(包括贲门癌)所占的比例有所提高,已接近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端胃癌 外科治疗 规范化治疗 淋巴结清扫 消化道重建 切除范围 生活质量 胃癌患者
原文传递
胆囊胆固醇息肉和胆囊结石发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焦大海 韩天权 +10 位作者 蒋兆彦 王明亮 乙芳 蔡劬 张弢 吴庆华 莫菱蔚 陈学瑜 蒋渝 郑民华 张圣道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74-577,共4页
目的探讨胆囊胆固醇息肉和胆囊结石的发生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4~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外科微创中心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62例,分别收集病人的胆石、胆汁及胆囊壁全层组织,其中胆固醇息肉31例,胆固醇胆囊结石18例,对照... 目的探讨胆囊胆固醇息肉和胆囊结石的发生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4~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外科微创中心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62例,分别收集病人的胆石、胆汁及胆囊壁全层组织,其中胆固醇息肉31例,胆固醇胆囊结石18例,对照组13例。入院后上午餐前及餐后1h行B超胆囊三径测量,计算胆囊排空率对比显示胆囊功能。测定结石胆固醇含量及胆汁胆固醇、磷脂、胆汁酸浓度,胆囊壁组织做病理检查。结果胆固醇息肉组病人平均胆囊排空率为(47.3±18.6)%,较健康成人平均胆囊排空率(71.7±8.1)%明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胆固醇息肉组和胆固醇结石组病人平均胆囊排空率(47.6±2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胆固醇息肉组胆汁胆固醇饱和指数为(1.0±0.2),较对照组胆固醇饱和指数(0.6±0.3)明显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胆固醇息肉组和胆固醇结石组胆固醇饱和指数(1.0±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例胆固醇息肉病人中,合并胆囊结石13例,结石发病率为41.9%。结论胆囊胆固醇息肉的存在可以促使胆囊结石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胆固醇息肉 胆囊结石
原文传递
化疗和放疗对可切除性胃癌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万平 燕敏 +2 位作者 严超 毕任达 李琛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93-196,共4页
基于各项Ⅲ期临床研究,近年来,术后化放疗、围手术期ECF方案(表柔比星、顺铂和氟尿嘧啶)化疗以及术后口服S-1辅助化疗分别成为了美国、欧洲和日本治疗可切除性胃癌的标准辅助治疗方式.2001年,美国西南肿瘤组(SWOG)报道的大型Ⅲ期随... 基于各项Ⅲ期临床研究,近年来,术后化放疗、围手术期ECF方案(表柔比星、顺铂和氟尿嘧啶)化疗以及术后口服S-1辅助化疗分别成为了美国、欧洲和日本治疗可切除性胃癌的标准辅助治疗方式.2001年,美国西南肿瘤组(SWOG)报道的大型Ⅲ期随机临床试验(INT0116)结果,使得术后化放疗在美国成为可切除性胃癌的标准治疗方式.随着化放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术前化放疗、术后化放疗、化放疗联合术中放疗等各种化放疗方案不断地被业内学者所报道.本综述总结近年来报道的关于胃癌患者手术前后的辅助性化放疗方案及其临床试验结果,并综合评价化放疗在可切除性胃癌中的治疗价值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化学疗法 放射疗法
原文传递
消化性溃疡致十二指肠结肠瘘1例分析
10
作者 陈军 王立夫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0年第3期208-209,F0003,共3页
十二指肠结肠瘘临床病例少见,其发病原因多见于肿瘤、Crohn’s病、肠结核等,消化性溃疡导致十二指肠结肠瘘属罕见。
关键词 十二指肠结肠瘘 消化性溃疡 临床病例 发病原因 肠结核
原文传递
联合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切除在胰腺癌根治术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吴伟顶 彭承宏 +3 位作者 赵大建 周光文 肖卫东 李宏为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20-622,共3页
目的研究胰十二指肠合并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切除的手术安全性及术后生存率,评估它在胰腺癌根治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因胰腺癌行胰十二指肠合并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切除患者,根据病理有无真正的血管侵犯分为无血管侵犯组和肠... 目的研究胰十二指肠合并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切除的手术安全性及术后生存率,评估它在胰腺癌根治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因胰腺癌行胰十二指肠合并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切除患者,根据病理有无真正的血管侵犯分为无血管侵犯组和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侵犯组。结果32例胰十二指肠合并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切除并发症发生率为31%,无手术死亡,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59%、22%,切缘阴性组平均生存时间20个月,而切缘阳性组平均生存时间仅5.6个月;无肿瘤血管侵犯组和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侵犯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别。结论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侵犯并非胰腺癌根治术的禁忌证,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侵犯并非提示不良预后的组织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切除
原文传递
胸苷酸合成酶、二氢嘧啶脱氢酶和胸苷磷酸化酶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马韬 叶正宝 +4 位作者 刘炳亚 燕敏 张俊 朱正纲 尹浩然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4-536,共3页
目的探讨胸苷酸合成酶(TS)、二氢嘧啶脱氢酶(DPD)和胸苷磷酸化酶(TP)在胃癌中的mRNA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5-氟尿嘧啶(5-Fu)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RCR)检测了TS、DPD和TP mRNA在4株胃癌细胞、52例... 目的探讨胸苷酸合成酶(TS)、二氢嘧啶脱氢酶(DPD)和胸苷磷酸化酶(TP)在胃癌中的mRNA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5-氟尿嘧啶(5-Fu)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RCR)检测了TS、DPD和TP mRNA在4株胃癌细胞、52例胃癌肿瘤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比较了酶表达水平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噻唑蓝(MTT)法检测4株胃癌细胞的5-Fu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30例标本的5-Fu体外药物敏感性,探讨其与氟尿嘧啶代谢酶mRNA水平的关系。结果4株胃癌细胞均阳性表达TS、DPD和TP mRNA,DPD mRNA水平与5-Fu IC50之间显著相关(r=0.999,P<0.01),TS mRNA或TP mRNA与5-Fu IC50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肿瘤组织的TS和TP 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邻近正常组织(1.32±0.70 vs 0.93±0.48,P<0.01;0.65±0.37 vs 0.51±0.33,P<0.01),DPD mRNA水平在肿瘤与正常组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9±0.39 vs 0.93±0.47,P>0.05)。TS表达与浸润深度(P<0.05)、远处转移(P<0.01)和TNM分期(P<0.01)相关,DPD在肠型胃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弥漫型(P<0.01),且倾向高表达于肿瘤面积<5cm者(P<0.01),TP mRNA表达与浸润深度(P<0.05)和远处转移(P<0.05)有关。TS mRNA(r=-0.540,P<0.01)及DPD mRNA水平(r=-0.672,P<0.01)与5-Fu敏感性负相关,TP水平与5-Fu敏感性无显著相关(r=-0.317,P>0.05)。结论胃癌肿瘤内TS和TP 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且与胃癌分期关系密切,DPD mRNA与Laurén分型和肿瘤面积有关,细胞试验和原代培养均提示DPD mRNA低水平表达可能是5-Fu高敏感性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胸苷酸合成酶 5-氟尿嘧啶
原文传递
胃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原因及处理 被引量:27
13
作者 刘文韬 燕敏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4-286,共3页
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是导致病人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胃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是其中较严重的并发症,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术前预防措施的恰当实施,术中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治疗是降低胃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病死率的关键。
关键词 胃癌根治术 吻合口瘘
原文传递
胰腺癌扩大根治术中的血管处理 被引量:3
14
作者 鲁正 彭承宏 +8 位作者 陈泉宁 周光文 沈柏用 严佶祺 程东峰 王小明 韩宝三 陶宗元 李宏为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42-746,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的胰腺癌扩大根治术的临床意义和手术方法,以及术中医源性血管损伤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2例胰腺癌扩大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为三组,A组为门静彬肠系膜上静脉切除组(n=51),B... 目的探讨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的胰腺癌扩大根治术的临床意义和手术方法,以及术中医源性血管损伤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2例胰腺癌扩大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为三组,A组为门静彬肠系膜上静脉切除组(n=51),B组为术中发生医源性血管损伤组(n=5),C组为未行血管处理组(n=186),比较三个组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血管阻断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生存分析。结果三个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42.85±102.32)min、(348.62±92.31)min和(315.00±83.43)min,术中平均输血量为(1430.83±1092.43)ml、(1420.22±794.41ml)和(928.19±571.57)ml,手术时间和术中输血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的胰腺腺癌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18.4个月,不合并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组的胰腺腺癌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16.1个月,生存分析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51例联合血管切除的患者中,行血管壁部分切除7例,行血管节段切除44例,44例血管节段切除患者中38例行端端吻合,6例行间置移植物,血管切除长度平均(2.92±1.35)cm;5例术中医源性动脉损伤的血管分别为肝动脉1例,肠系膜上动脉1例,腹腔干3例,处理方式为4例行端端吻合,1例行局部修补。结论积极合理的开展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的胰腺癌扩大根治术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由于局部的解剖关系复杂,术中较易发生医源性血管损伤,应引起术者重视并加以正确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血管重建
原文传递
胃癌术后迟发性出血原因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文韬 燕敏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48-351,共4页
胃癌术后大出血通常发生在术后<24 h,而迟发性出血也是危及病人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术后大血管出血、吻合口瘘等多种原因可能引起迟发性出血。随着腹腔镜技术、机器人手术系统以及超声刀、吻合器等新器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临床上迟发... 胃癌术后大出血通常发生在术后<24 h,而迟发性出血也是危及病人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术后大血管出血、吻合口瘘等多种原因可能引起迟发性出血。随着腹腔镜技术、机器人手术系统以及超声刀、吻合器等新器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临床上迟发性出血的原因和处理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特征,如较迟发生、反复多次等,更需要预防和积极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迟发性出血 腹腔镜手术
原文传递
重型肝炎肝移植疗效初步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鲁正 彭承宏 +8 位作者 周光文 沈柏用 申川 陈皓 严佶祺 陈拥军 李勤裕 王小明 李宏为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58-261,共4页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患者肝移植术后的疗效。方法 总结我院2002年9月至2004年10月期间37例重型肝炎行肝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重型肝炎患者肝移植术后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全组37例重型肝炎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为83.8%,围手术...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患者肝移植术后的疗效。方法 总结我院2002年9月至2004年10月期间37例重型肝炎行肝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重型肝炎患者肝移植术后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全组37例重型肝炎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为83.8%,围手术期死亡6例,死亡率为16.2%,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原发性移植肝功能不良+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术后4个月因脑梗塞合并严重肺部感染(1例)。术后并发症:急性肾功能不全12例(32.4%),其中2例行血液滤过治疗,12例患者经有效治疗后肾功能均恢复;肺部感染14例(37.8%),其中细菌感染9例,细菌合并真菌感染5例,气管切开2例,14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术后胆道并发症2例(5.4%),经ERCP介入治疗病情缓解;急性排斥反应2例(5.4%),予激素冲击治疗后排斥反应得到控制。结论 肝移植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方法,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提高重型肝炎患者移植术后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炎
原文传递
老年胃癌患者的手术治疗
17
作者 陈军 朱正纲 +3 位作者 燕敏 薛建元 尹浩然 林言箴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0年第6期382-385,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1984-1998年间70岁以上的431例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疗效.结果 临床表现以上腹胀痛不适为主,另有食欲不振和体重减轻,Ⅲ... 目的 探讨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1984-1998年间70岁以上的431例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疗效.结果 临床表现以上腹胀痛不适为主,另有食欲不振和体重减轻,Ⅲ、Ⅳ期患者占64.2%,病理无明显特殊性.431例老年胃癌患者中,行根治性切除215例(49.9%),姑息性切除122例(28.3%),手术总病死率为5.1%,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25.5%.术后5年生存率为29.5%,其中根治性切除5年生存率为53.2%,姑息性切除为10.7%,两者生存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晚期居多,术后并发症发病率高.早期诊断,加强围手术期处理以及行合理的根治性切除手术,是提高老年胃癌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胃癌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