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R2阳性乳腺癌接受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病人预后分析(附1246例报告)
1
作者 李岳峰 洪进 +2 位作者 李志安 阮国栋 陈伟国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5期469-476,共8页
目的:分析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的HER2阳性乳腺癌病人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1246例初诊HER2阳性乳腺癌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Log-rank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研究其预后的... 目的:分析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的HER2阳性乳腺癌病人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1246例初诊HER2阳性乳腺癌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Log-rank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研究其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的HER2阳性病人pT_(2~3)期(HR=2.10,P=0.003)、pN_(2~3)期(HR=2.81,P<0.001)、未行内分泌治疗(HR=2.50,P<0.001)者预后较差,用紫杉类或其他化疗方案(HR=0.40,P=0.017)的预后较好。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将病人分成两个亚组。发现淋巴结未转移者pT_(2~3)期组(P=0.020)预后较差,紫杉类或其他化疗组(P=0.032)预后较好;淋巴结转移者pT_(2~3)期组(P=0.012)、未行内分泌治疗组(P=0.001)预后较差。结论: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的HER2阳性乳腺癌病人可分类管理治疗:无淋巴结转移的小肿瘤病人更推荐联合去蒽环类的化疗方案治疗以达到更好的预后;淋巴结转移、肿块较大的病人在化疗方案可选择的情况下,更推荐使用豁免蒽环类药物的方案,在保证达到相同预后的同时,减少化疗不良反应带来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2阳性乳腺癌 曲妥珠单抗 淋巴结转移 预后
下载PDF
微囊化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与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杨晓昀 陈儿同 +7 位作者 周燕 刘宝林 张华 徐文强 李巧巧 叶萍 彭承宏 韩宝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9期5483-5488,共6页
背景:微囊的免疫隔离保护和可控缓释的特性得到了医学领域的重视,并已广泛应用于糖尿病、帕金森症、肝衰竭、镇痛、肿瘤等疾病治疗过程中。目的:综述微囊化技术的特性以及在医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64/2009PubMed... 背景:微囊的免疫隔离保护和可控缓释的特性得到了医学领域的重视,并已广泛应用于糖尿病、帕金森症、肝衰竭、镇痛、肿瘤等疾病治疗过程中。目的:综述微囊化技术的特性以及在医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64/2009PubMed数据库(网址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000/2009万方数据库(网址http://www.wanfangdata.com.cn)有关微囊化移植,微囊化可控缓释,微囊化技术在医学应用方面的应用方面的文献,英文关键词为"microencapsulated,transplantation,controlled release"。中文关键词为"微囊化"。结果与结论:微囊作为一种载体,为细胞提供了一个三维培养基质,改善细胞间的作用,提高细胞的功能;为异体细胞提供了免疫屏障,阻挡免疫细胞的识别,但又不妨碍营养物质、氧气及代谢产物运输;为机体提供可控的长期稳定缓释有效成分治疗疾病。微囊化技术在糖尿病方面研究比较多,在帕金森症、肝衰竭、脊髓损伤、甲状旁腺功能低下、骨科领域、肿瘤癌症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探索,但微囊化技术从个别动物试验成功到真正临床广泛应用还有很漫长的历程,在拓宽微囊化技术在医学领域运用的同时,需进一步加强理想刚性结构、良好生物相容性和可控半透膜性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化 生物人工肝 胰岛 免疫隔离 组织工程
下载PDF
新辅助治疗后腹壁下深血管穿支皮瓣即刻乳房重建手术的安全性研究
3
作者 高卫奇 张旭 +12 位作者 王铮 朱一霏 黄佳慧 洪进 朱思吉 陈小松 黄欧 何建蓉 陈伟国 李亚芬 沈坤炜 徐华 吴佳毅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评估新辅助治疗后病人采用腹壁下深血管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行即刻乳房重建手术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瑞金医院普外科乳腺疾病诊治中心乳腺癌病人,行乳房全切联合DIEP皮瓣即刻... 目的:评估新辅助治疗后病人采用腹壁下深血管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行即刻乳房重建手术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瑞金医院普外科乳腺疾病诊治中心乳腺癌病人,行乳房全切联合DIEP皮瓣即刻乳房重建术的资料。比较新辅助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研究110例,新辅助治疗组23例(20.9%),对照组87例(79.1%)。相比于对照组,新辅助治疗组无原位癌(0比19.5%,P=0.003),pTNM分期较晚(P<0.001)。两组DIEP皮瓣穿支数(P=0.472)、双蒂皮瓣的占比(P=0.489)、手术时间(P=0.651)以及住院时间(P=0.2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新辅助治疗组最常见的受区并发症为乳房血清肿(13.0%,3例),未见供区并发症。对照组最常见的受区并发症为脂肪坏死(12.6%,11例),最常见的供区并发症为腹部血清肿(3.4%,3例)。新辅助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有1例(4.3%)和4例(4.6%)二次手术。对照组2例(2.3%)发生DIEP皮瓣坏死并丢失,新辅助治疗组未发生。结论:对于新辅助治疗后的乳腺癌病人,行游离腹壁皮瓣即刻乳房重建是安全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房重建 新辅助治疗 腹壁下深血管穿支皮瓣
下载PDF
微载体培养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周燕 刘宝林 +3 位作者 杨波 王欣 彭承宏 韩宝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2945-2948,共4页
背景:微载体培养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大规模细胞培养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的扩增。微载体具有比表面积大等优点,在微载体培养技术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目的:文章就近年来制备微载体的生物材料和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微... 背景:微载体培养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大规模细胞培养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的扩增。微载体具有比表面积大等优点,在微载体培养技术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目的:文章就近年来制备微载体的生物材料和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微载体培养技术和组织工程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由第一作者于2009-10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相关文献。英文资料的检索时间为1967/2009;中文资料的检索时间为1990/2009。英文检索词为"microcarrier,biomaterials cell culture,tissue engineering";中文检索词为"微载体,生物材料,细胞培养,组织工程"。纳入标准:①微载体材料、制备工艺及性能的研究。②微载体细胞培养的研究。③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筛选,共纳入34篇用于综述。结果与结论:虽然国内外研究人员在微载体的研究与制备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迄今仍与临床应用有一定的距离。目前的主要工作是将不同种类的材料通过新型的工艺制备得到复合材料,通过表面改性来调节微载体的力学和生物降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载体 生物材料 细胞培养 制备工艺 组织工程 综述文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