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九届国际帕金森病暨运动障碍疾病研讨会/中国卒中学会移动医学上海分会会议纪要
1
作者 王彬 王书鸿 王晓平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149-151,共3页
本文简要介绍第九届国际帕金森病暨运动障碍疾病研讨会及中国卒中学会移动医学上海论坛的学术内容。会议在2023年6月8日—10日在上海召开,世界神经病学争议大会会务组核心团队支持,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及其嘉定分院主... 本文简要介绍第九届国际帕金森病暨运动障碍疾病研讨会及中国卒中学会移动医学上海论坛的学术内容。会议在2023年6月8日—10日在上海召开,世界神经病学争议大会会务组核心团队支持,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及其嘉定分院主办。王晓平、Amos D Korczyn和赵钢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来自巴基斯坦、以色列、美国、希腊和瑞典等国家近10位知名专家通过Zoom视频软件进行会议演讲,就帕金森病、脑血管病、癫痫、偏头痛、肝豆状核变性等罕见病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并展开了类似世界神经病学争议大会的热烈讨论和辩论,邀请了多位专业的双语(英语⁃中文)同步翻译,取得了很好的交流效果,吸引了国际上超过30000人次以上的观众和听众来收看和收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运动障碍 脑卒中 罕见病 肝豆状核变性
下载PDF
第八届国际帕金森病暨运动障碍研讨会上海会议纪要
2
作者 梁莉 唐敏 王晓平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2期135-136,共2页
2022年10月7日—9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嘉定分院(江桥医院)主办,世界(帕金森病)运动障碍协会及嘉定区医学会协办的2022年第八届国际帕金森病暨运动障碍研讨会在上海成功召开(国家继续教育2021-03-07-065#)。会议得... 2022年10月7日—9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嘉定分院(江桥医院)主办,世界(帕金森病)运动障碍协会及嘉定区医学会协办的2022年第八届国际帕金森病暨运动障碍研讨会在上海成功召开(国家继续教育2021-03-07-065#)。会议得到了国际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协会(Movement Disorder Society,MDS)国际学术大使访问教育项目(2022)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外事司(国际)(2022017号)的支持和批准,同时得到了嘉定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医学会的大力支持、推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障碍 帕金森病 肝豆状核变性 国际会议 国际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协会
下载PDF
上海市松江区居民慢性肾脏病与高尿酸血症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夏燕平 宋莹 +1 位作者 顾善忠 臧秀娟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22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上海市松江区居民CKD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上海市松江区居民体检人群中CKD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244例,并按统计学四分位数方法选出高尿酸组和相对低尿酸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BMI,SBP,DBP,CHOL... 目的探讨上海市松江区居民CKD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上海市松江区居民体检人群中CKD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244例,并按统计学四分位数方法选出高尿酸组和相对低尿酸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BMI,SBP,DBP,CHOL,GLU,GFR。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各变量与GFR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比较,年龄、CHOL、GLU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尿酸组的BMI,SBP,DBP等显著低于高尿酸组,GFR显著高于高尿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FR与血尿酸、年龄、收缩压(SBP)、BMI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与GFR独立相关。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影响GFR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临床上发现CKD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应该及时纠正高尿酸血症从而防止CKD的进展、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高尿酸血症 肾小球滤过率
下载PDF
替吉奥单药口服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5
4
作者 刘莉 郑盈 +2 位作者 张智勇 丁昌利 陆震宇 《实用癌症杂志》 2011年第3期294-296,共3页
目的观察口服替吉奥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45例有可测量病灶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替吉奥组22例采用替吉奥(S1)60 mg/m2.d,分早晚2次口服,第1~14天,休息7d为1个周期,连用3个周期评估疗效。对照... 目的观察口服替吉奥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45例有可测量病灶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替吉奥组22例采用替吉奥(S1)60 mg/m2.d,分早晚2次口服,第1~14天,休息7d为1个周期,连用3个周期评估疗效。对照组23例采用奥沙利铂(艾恒)130 mg/m2静脉点滴2 h第1天,四氢叶酸200mg/m2静脉点滴第1~5天,5氟尿嘧啶300 mg/m2静脉点滴第1~5天,3周为1个周期,3个周期后评估疗效。结果替吉奥组22例中CR 2例,PR 6例,客观有效率36.37%。对照组23例中CR 0例,PR 7例,客观有效率30.43%。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吉奥组和对照组便秘腹泻发生率分别为22.72%,5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神经毒性比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病例Ⅲ~Ⅳ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55%和3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替吉奥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肯定,较目前常规化疗安全、方便,患者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吉奥 老年 胃癌 化疗
下载PDF
P16 INK4a蛋白及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对宫颈癌前病变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金艳 曹树军 +2 位作者 杨道华 施华珍 钱金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9期3368-3370,共3页
目的探讨P16 INK4a蛋白及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对检测宫颈癌前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1月—2011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经细胞学筛查、阴道镜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并根据... 目的探讨P16 INK4a蛋白及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对检测宫颈癌前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1月—2011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经细胞学筛查、阴道镜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并根据病变程度和患者意愿行宫颈锥切治疗的70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P16 INK4a蛋白及HPV DNA检测对疾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P16 INK4a蛋白阳性率在CINⅢ中高于HPV DNA阳性率(χ2=8.78,P<0.05),且P16 INK4a蛋白的阳性率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258,P<0.05),而HPV病毒阳性率与病变程度呈负相关(r=0.530,P<0.05)。结论 P16 INK4a蛋白比HPV DNA对检测CINⅢ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所以HPV DNA联合P16 INK4a蛋白检测对CIN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治疗 人类乳头病毒 P16 INK4a蛋白
下载PDF
卵巢和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雌孕激素受体亚型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金艳 曹树军 +2 位作者 丁竹筠 张黎 邱承敏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8期1780-1783,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子宫内膜位症患者正常和异位内膜中的雌孕激素受体亚型的表达,探讨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经临床和病理确认的育龄期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52例和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为实验组;育龄期正常子宫内膜36例... 目的通过检测子宫内膜位症患者正常和异位内膜中的雌孕激素受体亚型的表达,探讨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经临床和病理确认的育龄期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52例和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为实验组;育龄期正常子宫内膜36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ERβ1、ERβ2)、孕激素受体亚型(PRA、PRB)表达。结果卵巢异位内膜腺上皮组ERβ1、PRA、PRB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腹壁异位子宫内膜组的ERβ1、PRB表达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卵巢异位内膜间质细胞ERβ1、PRB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腹壁异位子宫内膜组的ERβ1、ERβ2、PRB表达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卵巢还是腹壁子宫内膜异位,异位内膜性激素受体亚型表达与正常内膜存在明显差异,提示与内膜异位症发病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卵巢 雌激素Α受体 雌激素Β受体 孕激素受体A 孕激素受体B
下载PDF
脑深部电刺激对吗啡心理依赖大鼠伏核多巴胺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丽丽 王桂松 +5 位作者 王艳艳 徐纪文 周洪语 田鑫 赵迎春 潘晓春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DBS)对大鼠双侧伏核多巴胺D1A受体(D1AR)和D2受体(D2R)表达的影响以及多巴胺受体(DAR)在DBS治疗吗啡心理依赖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刺激组(ShS组)、电刺激组(DBS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20只/...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DBS)对大鼠双侧伏核多巴胺D1A受体(D1AR)和D2受体(D2R)表达的影响以及多巴胺受体(DAR)在DBS治疗吗啡心理依赖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刺激组(ShS组)、电刺激组(DBS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20只/组。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伏核多巴胺D1AR和D2R表达的变化。结果ShS组伏核D1AR阳性细胞数较NS组、DBS组明显增多(P<0.01),而DBS组与N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D1ARmR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BS组大鼠D2R阳性细胞数较NS组明显下降(P<0.01),但较ShS组明显上升(P<0.01);ShS组大鼠伏核D2RmRNA较NS组及DBS组显著上升(P<0.01),而DBS组与N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BS对吗啡心理依赖大鼠伏核D1AR和D2R的表达起反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依赖 脑深部电刺激 伏核 受体 多巴胺D1 受体 多巴胺D2
下载PDF
老年急腹症中伴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细菌感染的特点及其防治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柳汉荣 花天放 邱光庭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7年第3期264-266,共3页
老年人由于病理生理特点,各器官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合并心脑肺疾病多,出现急腹症时,症状体征均不典型,临床诊治较困难。现对本院外科2003-2006年就诊的87例老年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老年急腹症患者伴... 老年人由于病理生理特点,各器官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合并心脑肺疾病多,出现急腹症时,症状体征均不典型,临床诊治较困难。现对本院外科2003-2006年就诊的87例老年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老年急腹症患者伴有SIRS及细菌感染时的特点及诊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急腹症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细菌感染
下载PDF
胰管结石慢性胰腺炎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被引量:2
9
作者 蔡光荣 闵春凯 +2 位作者 李勇 沈健 曹晖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391-392,共2页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慢性胰腺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9月至2006年10月间经手术治疗的胰管结石慢性胰腺炎患者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例均经B超、CT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检查确诊及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采...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慢性胰腺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9月至2006年10月间经手术治疗的胰管结石慢性胰腺炎患者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例均经B超、CT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检查确诊及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采用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Y吻合术,其中同时行胆胰Roux-Y吻合术2例,行胆囊切除术1例。治愈5例,缓解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准确率高。胰管空肠Roux-Y吻合术是治疗胰管结石慢性胰腺炎的有效方式,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管结石 慢性胰腺炎 胆道疾病 B超 CT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
下载PDF
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包维莺 王焰 +3 位作者 胡喜梅 李军民 沈志祥 赵维莅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14-818,共5页
目的探讨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的临床特点、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7例MCL患者资料,并结合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进行相关预后因素分析。结果47例患者中位发病年龄58岁... 目的探讨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的临床特点、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7例MCL患者资料,并结合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进行相关预后因素分析。结果47例患者中位发病年龄58岁,男女比例3.3:1,AnnArbor分期Ⅲ-Ⅳ期为主(42例,占89.4%)。骨髓累及者13例(27.7%),淋巴细胞绝对值升高者6例(12.8%),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者18例(38.3%);β2-微球蛋白(β2-MG)升高者28例(59.6%)。年龄〉60岁、骨髓受累、LDH升高及治疗方案中未加用利妥昔单抗为预后不良因素。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有效率及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1.4%和48.6%,均优于CHOP方案(41.7%和16.7%),且在无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方面都体现出明显优势。结论MCL患者多为老年男性,易伴骨髓受累,预后差。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可显著提高疗效及改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 临床研究 利妥昔单抗 预后
原文传递
伴噬血细胞综合征的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点及生存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包维莺 赵维莅 +3 位作者 胡喜梅 李军民 沈志祥 王焰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3年第5期272-274,277,共4页
目的研究伴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生存情况。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就诊的30例伴HPS的T细胞淋巴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抽取的50例不伴HPS的T细胞淋巴瘤患者作... 目的研究伴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生存情况。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就诊的30例伴HPS的T细胞淋巴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抽取的50例不伴HPS的T细胞淋巴瘤患者作对照,分析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生存情况。结果30例伴HPS的T细胞淋巴瘤组患者表现为高热100.00%(30/30)、脾大96.67%(29/30),两系以上血细胞减少93.33%(28/30),骨髓噬血现象86.67%(26/30),乳酸脱氢酶(LDH)升高100.00%(30/30),高三酰甘油血症46.67%(14/30),低纤维蛋白血症60.00%(18/30),铁蛋白升高93.33%(28/30)及肝损伤86.67%(26/30),以上指标与50例不伴HPs的T细胞淋巴瘤患者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值分别为23.11、22.50、36.05、64.20、21.82、5.31、16.54、26.82、46.43,均P〈0.05)。但浅表淋巴结肿大比例的发生率却不高,仅有33.33%,这使对原发病的诊断造成比较大的困难。治疗上主要以CHOP方案或依托泊苷+地塞米松的联合化疗,虽然能使症状和实验检查指标得到改善,但中位数生存时间仅20d。伴与不伴HPS的T细胞淋巴瘤患者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Y一35.05,P〈0.0001)。结论伴HPS的T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复杂,常伴有多脏器受损的表现,联合化疗可使疾病暂时缓解,但总的生存时间短,预后差,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组织增多症 噬血细胞性 淋巴瘤 T细胞 临床特点 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5-羟色胺转运体在肠易激综合征腹痛机制中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静 徐萍 诸琦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98-401,共4页
目的 探究5-羟色胺转运体(SERT)在肠易激综合征腹痛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新生大鼠肠易激综合征腹痛模型,在其成年后取其结肠、脑干、额前皮质组织,应用免疫组化及实时PCR法检测各组织SERT定位和表达,并对各组织中5-羟色胺进行半定... 目的 探究5-羟色胺转运体(SERT)在肠易激综合征腹痛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新生大鼠肠易激综合征腹痛模型,在其成年后取其结肠、脑干、额前皮质组织,应用免疫组化及实时PCR法检测各组织SERT定位和表达,并对各组织中5-羟色胺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模型组与对照组大鼠结肠、脑干、额前皮质中SERT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3.95±2.05比8.65±1.33、52.69±22.59比13.82±5.71、0.48±0.17比0.17±0.14,结肠、脑干中SERT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3.19±3.82比21.35±4.49、2.47±0.44比4.55±0.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额前皮质SERT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8±0.48比4.46±0.69,P>0.05).模型组大鼠结肠5-羟色胺较对照组表达水平增高(5.56±0.48比2.68士0.22),在中缝背核和额前皮质中则表达水平降低(分别为3.75±0.43比7.46±0.72、5.07±0.80比7.97±1.10,P值均<0.05).结论 SERT在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结肠、脑干、额前皮质组织中表达降低,在脑、肠层面参与腹痛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5-羟色胺 腹痛
原文传递
宫颈上皮内瘤变750例诊断与治疗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曹树军 朱凌 +2 位作者 钱金风 杨道华 万小平 《中国综合临床》 2011年第6期563-567,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经细胞学筛查、阴道镜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为CIN者作为分析对象。根据病变程度和患者意愿实...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经细胞学筛查、阴道镜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为CIN者作为分析对象。根据病变程度和患者意愿实施药物、物理、宫颈锥切和子宫切除治疗。依据切除标本病理诊断,追加手术或放化疗。治疗后6、24个月随访,比较分析病理诊断及治疗效果。结果宫颈癌三阶梯筛查诊断CIN750例,其中CINI460例,CINII180例,CINIH110例。接受治疗578例,其中药物治疗46例,6个月后病灶消失32例、持续10例、升级2例、癌变2例;物理治疗13例,无复发;锥切治疗435例,术后诊断升级34例,复发4例;子宫切除治疗84例,术后诊断升级11例,无复发。升级和复发病例均行相应补充治疗。各级CIN采用物理、锥切、子宫切除治疗2年有效率均达98%以上,药物治疗有效率为69.7%。阴道镜活检浸润癌漏诊率为2.2%,锥切后子宫切除标本病灶残留率为16.2%。结论阴道镜检查多点活检早期诊断CIN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宫颈锥切是CIN的主要治疗方法。CINⅢ无生育要求者宫颈锥切后子宫切除。药物保守治疗CIN要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阴道镜 宫颈诊断性锥切术
原文传递
5-氨基乙酰丙酸诱导荧光膀胱镜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应用(附31例报告) 被引量:2
14
作者 苏元华 孙双权 +9 位作者 张奎 唐春华 杨谊 李慧 吴凌枫 高强 江洋 陈立新 王辉 刘阳光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20-822,共3页
目的:研究5-氨基乙酰丙酸(5-ALA)诱导荧光光动力学对膀胱肿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血尿患者行5-ALA诱导荧光膀胱镜检查及活组织检查,以5-ALA膀胱灌注,2 h后采用D-light光源系统进行膀胱镜检,对荧光阳性区域及白光下肉眼可见异常但荧... 目的:研究5-氨基乙酰丙酸(5-ALA)诱导荧光光动力学对膀胱肿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血尿患者行5-ALA诱导荧光膀胱镜检查及活组织检查,以5-ALA膀胱灌注,2 h后采用D-light光源系统进行膀胱镜检,对荧光阳性区域及白光下肉眼可见异常但荧光阴性区域进行活检,活检后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结果:31例患者中有4例荧光阴性且普通光肉眼观阴性者未活检。余27例患者共取活检96处,其中荧光阳性区域取活检89处(包括普通光肉眼观阴性区域35处),切缘取活检7处。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尿路上皮癌65处,阳性率为73.03%(65/89),非肿瘤性病变24例,假阳性率为27%(24/89),切缘活检7处为阴性。荧光下阳性而白光下阴性的肿瘤位点11处,切缘活检7处均为阴性。结论:5-ALA诱导荧光光动力学诊断对膀胱肿瘤有较高价值,能发现早期肿瘤,同时进行电切将更彻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膀胱镜 光动力学诊断 活组织检查 膀胱癌
原文传递
急性期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22
15
作者 陈淑芬 韩翔 +5 位作者 史朗峰 李威 王少石 陶庆玲 任传成 董强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09年第6期4-11,共8页
目的探索静脉溶栓时间窗扩大到6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影响静脉溶栓预后的相关因素、溶栓后颅内出血特别是症状性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9月至2006年9月上海地区所有溶栓患者的数据,评价溶栓的时间、rt-PA使用剂量... 目的探索静脉溶栓时间窗扩大到6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影响静脉溶栓预后的相关因素、溶栓后颅内出血特别是症状性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9月至2006年9月上海地区所有溶栓患者的数据,评价溶栓的时间、rt-PA使用剂量、溶栓后24h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溶栓后3个月的NIHSS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改良Rankin量表及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等数据,并以NINDS研究中的安慰剂对照组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安全性及有效性方面的差别,对影响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s多因素分析的方法。结果溶栓治疗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的预后,溶栓后24h治疗组NIHSS即得到改善的患者达到57.8%,高于对照组的39.1%(P=0.001)。溶栓治疗同样可改善患者溶栓后3个月的NIHSS、mRS及BI(P<0.05)。另外溶栓可增加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但是不增加患者的总体死亡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仅TOAST分型与SICH的发生相关,其中心源性栓塞发生SICH的危险性要高于其他类别的卒中。结论本组数据表明卒中后6h内溶栓治疗是相对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溶栓后24h症状改善越多,溶栓后3个月预后越好,心源性栓塞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危险较高,在选择溶栓患者时需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有效性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分段分离外切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钟盛兰 梁林江(指导)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8年第5期35-36,共2页
为研究分段分离外切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应用价值,将初次住院手术的96例环状混合痔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分段分离外切内扎术,对照组采用外切内扎术。根据疗效、术后不良反应、治愈时间及安全性等方面... 为研究分段分离外切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应用价值,将初次住院手术的96例环状混合痔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分段分离外切内扎术,对照组采用外切内扎术。根据疗效、术后不良反应、治愈时间及安全性等方面的结果做出评价。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为95.8%,对照组治愈率为91.7%(P〉0.05)。术后治疗组能有效控制术后的早期便血,术后疼痛、水肿、坠胀明显减轻,痔核脱落时间及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随访无并发症发生。结果表明,分段分离外切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与单纯外切内扎术相比,可明显减轻术后便血、疼痛、水肿、坠胀不适反应,治愈时间明显缩短,术后肛门功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