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对结直肠癌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危姗姗 徐逸昕 +3 位作者 朱仔燕 陈皓南 阿不都沙拉木·亚力昆 李继坤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35-140,共6页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常规的治疗手段并未明显降低其死亡率。近年来,免疫治疗给许多肿瘤患者带来了新希望。但是,大多数CRC患者对免疫治疗缺乏响应,耐药的关键机制在于肿瘤微环境(TME)中各类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导致...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常规的治疗手段并未明显降低其死亡率。近年来,免疫治疗给许多肿瘤患者带来了新希望。但是,大多数CRC患者对免疫治疗缺乏响应,耐药的关键机制在于肿瘤微环境(TME)中各类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导致肿瘤抑制性免疫微环境的形成。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是TME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CRC的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抵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该文拟对近年来有关CAFs通过调节CRC微环境中免疫细胞促进肿瘤产生免疫逃逸和免疫治疗抵抗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为靶向CAFs、提高CRC免疫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肿瘤微环境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免疫细胞
下载PDF
肝移植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临床疗效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大伟 蒋文涛 +3 位作者 钟林 蔡金贞 郭文治 吕国悦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0-235,共6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5年9月至2021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等国内5家医学中心收治的22例行肝移植I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8例,女4例;年龄为57(38~71)岁。观察指标:(...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5年9月至2021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等国内5家医学中心收治的22例行肝移植I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8例,女4例;年龄为57(38~71)岁。观察指标:(1)I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2)随访情况。(3)预后情况。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I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22例患者中,20例移植前确诊ICC;7例有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1例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病史;7例移植前有肿瘤治疗史;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B、C级分别为7、6、9例;16例术前CA19-9>40 U/mL;14例肿瘤数目为单发;11例肿瘤位于右半肝、6例位于左半肝+右半肝、5例位于左半肝;9例肿瘤侵犯脉管;肿瘤均为中、低分化;9例有肝硬化改变;4例发生淋巴结转移;10例肿瘤负荷满足米兰标准;22例患者肿瘤长径为4.5(1.5~8.0)cm。(2)随访情况。2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5(3~207)个月。22例患者中,9例肿瘤复发,8例死亡。(3)预后情况。22例ICC患者肝移植后1年总生存率、1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2.73%、68.18%。亚组分析结果显示:10例满足米兰标准和12例超出米兰标准ICC患者肝移植后总生存、无瘤生存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风险比=0.13,0.26,95%可信区间为0.03~0.53,0.08~0.82,P<0.05)。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12例超出米兰标准ICC患者中,5例术前行肿瘤降期治疗和7例未行肿瘤降期治疗患者肝移植后总生存、无瘤生存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风险比=0.18,0.14,95%可信区间为0.04~0.76,0.04~0.58,P<0.05)。结论满足米兰标准ICC患者肝移植预后效果明显优于超出米兰标准患者,而对超出米兰标准ICC患者积极行肝移植前降期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移植 预后 米兰标准 降期治疗
原文传递
痔发病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杨亦婷 陆炳楠 +2 位作者 刘赛靓 高玮 俞旻皓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1390-1394,共5页
目的了解痔发病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痔发病机制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目前比较公认的痔发病理论有肛垫下移学说、静脉曲张学说、血管增生学说。肛垫下移学说的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 目的了解痔发病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痔发病机制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目前比较公认的痔发病理论有肛垫下移学说、静脉曲张学说、血管增生学说。肛垫下移学说的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增加、血管壁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异常可损伤肛垫支持组织,从而造成肛垫下移并脱出,进而形成痔;静脉曲张学说的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一氧化氮合酶、辣椒素受体增加可促进一氧化氮产生,从而引起静脉曲张,进而导致痔发病;新血管生成学说的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微小RNAs miR-412-5p和miR-4729表达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过表达与痔组织的新血管生成有关。此外,痔发病后的继发炎症反应也在痔的发生及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痔的发生及发展是肛垫下移、静脉曲张、血管增生、继发炎症反应等多种机制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结果,对痔发病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有助于从微观角度更好地解释痔的发生,为进一步探索痔的病因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病机制 分子生物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