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口腔颌面外科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蔡鸣 曹霞 +4 位作者 房笑 王旭东 张丽莉 郑家伟 沈国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5年第6期758-762,共5页
翻转课堂教学法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概述了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发展和特点,探讨了如何构建口腔颌面外科学本科翻转课堂教学法,讨论了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方案,分析了可能存在的挑战。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口腔颌面外科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教学设计
下载PDF
“以疾病为导向的数字化教学模式”在口腔医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杨屹羚 曹霞 +4 位作者 郑家伟 孙韫 房笑 杨筱 江凌勇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0年第9期999-1003,共5页
目的探讨“以疾病为导向的数字化教学模式”在口腔医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级34名临床医学本科生为对照组1,2015级24名口腔医学本科生为对照组2,2018级23名口腔医学本科生为实验组。对照组均接受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接... 目的探讨“以疾病为导向的数字化教学模式”在口腔医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级34名临床医学本科生为对照组1,2015级24名口腔医学本科生为对照组2,2018级23名口腔医学本科生为实验组。对照组均接受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接受一学年“以疾病为导向的数字化教学模式”。最后,通过问卷调查和难度较低的口腔专业题目测试进行教学效果评价。采用SPSS 24.0进行t检验。结果接受该教学模式后学生对于“机体”和“疾病”概念的清晰程度均有改进(P<0.05),且对于该教学法的评价均为正向。通过较低难度的专业知识测试发现,实验组测试成绩[(42.17±1.21)分]高于同年级非口腔专业学生[(24.71±1.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年级口腔专业学生测试成绩[(43.33±1.3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进入分散的专业课程学习之前首先建立起“机体”的概念,形成以疾病为导向的知识框架,进一步激发低年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对其专业意识具有良好的引领作用,是教学医院在低年级本科生课堂教学之外进行的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医学 本科教学 数字化 教学模式
原文传递
CCND1 G870A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
3
作者 谢利明 闫晋 +2 位作者 沈国芳 于德栋 王一霖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Meta分析方法评价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CCND1)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易感性的关联。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BM、万方、维普、CNKI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范围从建库至2013年7月1日,全面收集相关文献数据并计算优...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Meta分析方法评价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CCND1)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易感性的关联。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BM、万方、维普、CNKI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范围从建库至2013年7月1日,全面收集相关文献数据并计算优势比(OR)及95%置信区间(CI)以评价关联性。结果:本Meta分析共计纳入10项病例对照研究,包括1622例口腔癌患者及1859例健康对照人群。Meta分析的结果表明:CCND1G870A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发病风险增加显著相关(A vs.G:OR=1.23,95%CI:1.02~1.49,P=0.033;AA+AG vs.GG:OR=1.39,95%CI:1.03~1.87,P=0.031;AA vs.AG+GG:OR=1.32,95%CI:1.13~1.55,P=0.001;AA vs.GG:OR=1.47,95%CI:1.00~2.16,P=0.049;AA vs.AG:OR=1.22,95%CI:1.03~1.44,P=0.020)。亚组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表明:CCND1G870A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在亚洲人群和吸烟人群中尤为显著,但在高加索人群和非吸烟人群中并不显著。结论:本文提供的证据表明:CCND1G870A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易感性显著相关,这一关联性在亚洲人群与吸烟人群中尤为显著。然而,CCND1G870A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易感性之间的关联性,有待更大样本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 D1 基因多态性 口腔癌 META分析
下载PDF
数字化模型外科在牙颌面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敏娇 司家文 +3 位作者 张剑飞 王旭东 沈国芳 于洪波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497-501,共5页
目的 :探讨数字化模型外科在牙颌面畸形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5例牙颌面畸形患者,通过CT重建模型与激光扫描牙列模型,构建数字化颅颌面-牙列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手术设计,并且三维打印板及导板,指导手术。术后3个月进行面部对... 目的 :探讨数字化模型外科在牙颌面畸形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5例牙颌面畸形患者,通过CT重建模型与激光扫描牙列模型,构建数字化颅颌面-牙列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手术设计,并且三维打印板及导板,指导手术。术后3个月进行面部对称性及手术精确度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虚拟设计、板和导板三维打印以及正颌手术。偏颌畸形患者术后对称性明显改善,术后CT模型与术前设计比较,最大差异度<2 mm。结论:利用数字化模型外科可进行手术设计,模拟,预测,并且可以三维打印板及导板指导手术,在牙颌面畸形的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模型外科 牙颌面畸形 虚拟设计 正颌手术 三维打印
下载PDF
海藻酸钠/明胶复合水凝胶用于3D生物打印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任荣 张剑飞 +3 位作者 司家文 吴稼晟 李伟 史俊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402-407,共6页
目的:利用天然高分子材料明胶、海藻酸钠的物理、生物学性能及其特殊的交联特性,构建一种可用于3D生物打印的生物墨水,并对其进行制备、表征与分析,为后期的生物打印提供材料基础。方法:根据回顾文献得到的信息,采用比例混合法制备质量... 目的:利用天然高分子材料明胶、海藻酸钠的物理、生物学性能及其特殊的交联特性,构建一种可用于3D生物打印的生物墨水,并对其进行制备、表征与分析,为后期的生物打印提供材料基础。方法:根据回顾文献得到的信息,采用比例混合法制备质量比为2∶15、2∶10的2种海藻酸钠/明胶复合水凝胶,分别进行冻干扫描电镜(SEM)微观形貌、溶胀性能、孔隙率分析,3D打印以及利用复合水凝胶进行载ATDC-5小鼠成软骨前体细胞的3D培养等实验,以确定此复合水凝胶的物理特性及生物学特性。结果:顺利构建出海藻酸/明胶复合水凝胶,并对其进行分析,发现2∶10、-20℃组凝胶比2∶15、-50℃组水凝胶拥有更多、更大的孔径。孔隙率实验结果显示,2组海藻酸钠/明胶复合水凝胶的孔隙率在60%~82%之间,均利于细胞培养。溶胀性能测试结果显示,溶胀率均在660%~740%范围,表明此种海藻酸钠/明胶复合水凝胶的亲水性较强,非常有利于细胞增殖。3D打印结果显示,利用此种复合水凝胶可以打印出预先设计的几何形状,且经二价阳离子化学交联后,能够形成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水凝胶胶体。细胞培养结果显示,ATDC-5细胞在此种复合水凝胶内培养下,7 d后仍有95%的成活率。结论:此种经明胶改性的海藻酸钠/明胶复合水凝胶具有优良的微观形貌、溶胀性能以及适合的孔隙率,并且具备3D打印能力。尤其是明胶与海藻酸钠质量比为15∶2组,因具有均匀孔径以及能够满足3D打印墨水的性能要求,可考虑作为3D生物打印的"墨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明胶 3D生物打印 墨水
下载PDF
三维测量分析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成年患者的上颌骨形态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宏权 杨育生 +3 位作者 王国民 余锦豪 唐小山 杨华伟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492-499,共8页
目的: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成年患者的上颌骨形态特征。方法:应用螺旋CT采集30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成年患者上颌骨数据,应用SimPlant11.04软件对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定点,建立三维坐标系,验证标记点的可重复性,测量标记点到三维... 目的: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成年患者的上颌骨形态特征。方法:应用螺旋CT采集30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成年患者上颌骨数据,应用SimPlant11.04软件对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定点,建立三维坐标系,验证标记点的可重复性,测量标记点到三维坐标平面的距离。应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个居中的标记点中,A、ANS显著偏向健侧(P﹤0.01);14对患健侧标记点的非对称率(Q)显示,INM’与INM、SNM’与SNM、SPr’与SPr在到矢状面S的距离存在明显不对称畸形,而其余多数点在三维方向上无不对称畸形;患者上颌骨与正常人的主要不同是在前后方向上存在发育不足,患侧上颌骨错位较健侧明显。结论:应用螺旋CT及SimPlant 11.04软件三维测量上颌骨形态的方法,能够精确测量各标记点到坐标的三维距离,可用于评估患者患、健侧上颌骨的畸形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上颌骨形态 三维测量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
下载PDF
前段截骨牵引治疗唇腭裂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庆成 王敏娇 +2 位作者 司家文 王旭东 于洪波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79-184,共6页
目的 :利用颅外支架外固定牵引技术,采用上颌骨前段截骨牵引的方式治疗唇腭裂继发上颌骨重度发育不足患者,探讨手术效果并进行术后稳定性的评价。方法:选取唇腭裂术后继发上颌骨重度发育不足患者15例,采用上颌骨前段截骨,颅外支架外固... 目的 :利用颅外支架外固定牵引技术,采用上颌骨前段截骨牵引的方式治疗唇腭裂继发上颌骨重度发育不足患者,探讨手术效果并进行术后稳定性的评价。方法:选取唇腭裂术后继发上颌骨重度发育不足患者15例,采用上颌骨前段截骨,颅外支架外固定式牵引器进行术后牵引,通过头影测量分析,评价其术后效果及长期稳定性。利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上颌骨前段截骨及颅外支架的固定,术后进行牵引,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面型及咬合关系显著改善,牵引成骨后上颌骨凸度、前牙覆盖、上颌骨长度和高度等显著增加(P<0.05),术后无明显复发(P>0.05)。而腭咽腔的深度、软腭长度无明显改变,语音功能未受明显影响。结论:上颌骨前段截骨配合颅骨外支架牵引能够显著增加上颌骨长度,同时避免了对腭咽闭合功能的损伤,降低了术后复发的风险,是一种理想的矫治唇腭裂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上颌骨发育不足 牵引成骨 前段截骨 腭咽闭合 稳定性
下载PDF
婴幼儿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4
8
作者 郑家伟 张凌 陈正岗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89-296,共8页
婴幼儿血管瘤(IH)是儿童最常见的良性肿瘤,60%以上发生于头颈部,其大小、形态、生长情况、消退后的残余病变和对治疗的反应程度等个体差异很大。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一般均能明确诊断,必要时可做彩色超声和(或)磁共振辅助诊断。血管瘤... 婴幼儿血管瘤(IH)是儿童最常见的良性肿瘤,60%以上发生于头颈部,其大小、形态、生长情况、消退后的残余病变和对治疗的反应程度等个体差异很大。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一般均能明确诊断,必要时可做彩色超声和(或)磁共振辅助诊断。血管瘤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3大手段,需根据部位、大小、类型、分期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普萘洛尔因疗效、耐受性和安全性均优于糖皮质激素,现已成为首选的一线治疗药物,但其远期影响有待观察和评价。IH的最快速增殖期约在出生后2个月完成,如需全身治疗,最好在3个月前开始。治疗的目的是控制血管瘤生长,加速消退,减少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普萘洛尔 Β受体阻滞剂
下载PDF
OSAHS患者上气道流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陆立彦 张宇宁 +3 位作者 郭宇峰 陈广 卢晓峰 朱敏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397-402,共6页
目的:应用计算机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建立平静呼吸下OSAHS患者上气道的有限元模型,并模拟咽腔形态及内部流动,计算平静呼吸下患者的咽腔流体流场,进行对比验证分析。方法:对志愿者(中度OSAHS患者)上气道行... 目的:应用计算机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建立平静呼吸下OSAHS患者上气道的有限元模型,并模拟咽腔形态及内部流动,计算平静呼吸下患者的咽腔流体流场,进行对比验证分析。方法:对志愿者(中度OSAHS患者)上气道行头影测量分析和CT扫描,通过Amira 4.0建立上气道三维模型,利用Gambit 2.3.16网格划分后,在Fluent 6.3.2下采用SIMPLIC算法模拟低流量下的咽腔内部流体力学。对CFD测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①实验提示,该患者上气道最狭窄处位于软腭后区,最小截面积为1.349×10-4m3,与头影测量分析及临床检查相符合;②在上气道最狭窄区域,出现上气道最大流速(14.39 m/s)、最大压降(总压降40.60%);气道顺应性增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CFD模型能准确反映患者上气道实际情况。在上气道狭窄区域,气道顺应性增大,更易造成气道塌陷,形成"狭窄-塌陷"的恶性循环,应及时干预,避免病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计算流体力学 三维重建 咽腔
下载PDF
正畸辅助儿童髁突囊内骨折外脱位伴下颌后缩的闭合性治疗 被引量:4
10
作者 唐艳梅 徐兵 +3 位作者 聂萍 王晓玲 薛晓晨 朱敏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550-553,共4页
目的 :尝试正畸辅助闭合性治疗儿童髁突囊内骨折外脱位伴颏部骨折及下颌后缩,并观察其短期治疗效果。方法:1例9岁儿童外伤后15 d就诊,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颏部骨折,双侧髁突囊内骨折外脱位,伴下牙弓增宽、下颌后缩。取模设计模型外科... 目的 :尝试正畸辅助闭合性治疗儿童髁突囊内骨折外脱位伴颏部骨折及下颌后缩,并观察其短期治疗效果。方法:1例9岁儿童外伤后15 d就诊,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颏部骨折,双侧髁突囊内骨折外脱位,伴下牙弓增宽、下颌后缩。取模设计模型外科,制作Herbst矫治器。全麻下手法复位双侧髁突并缩窄下牙弓,同时戴入矫治器前移下颌。结果:配戴1个月后去除矫治器,随访6个月后患者咬合关系正常,下颌运动无碍,锥形束CT(CBCT)显示双侧髁突愈合改建良好,颏部骨折对位愈合。结论:借助Herbst矫治器的辅助,可闭合性治疗儿童髁突骨折外脱位伴颏部骨折及下颌后缩,短期随访获得了良好的咬合关系、髁突形态及下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下颌骨骨折 髁突骨折 闭合性治疗 功能矫治器
下载PDF
髁突骨软骨瘤的CT与MRI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7
11
作者 沈末伦 朱凌 王旭东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47-152,共6页
目的 :比较CT和MRI在髁突骨软骨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9例髁突骨软骨瘤患者的CT和MRI表现,观察肿瘤形态、部位、与髁突的连续性、软骨帽、软骨膜结构以及髁突、颞骨关节面、颞下颌关节盘、关节腔、翼外肌等软、硬组织改变情... 目的 :比较CT和MRI在髁突骨软骨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9例髁突骨软骨瘤患者的CT和MRI表现,观察肿瘤形态、部位、与髁突的连续性、软骨帽、软骨膜结构以及髁突、颞骨关节面、颞下颌关节盘、关节腔、翼外肌等软、硬组织改变情况。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T和MRI均可显示髁突骨软骨瘤骨皮质和骨松质与髁突的连续性。MRI对软骨帽和软骨膜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P<0.05)。CT和MRI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2.4%和75.9%,差异无显著性(P>0.05)。CT和MRI对颞骨关节面改建(9例)、髁突脱位(9例)及假关节形成(11例)的检出率相同。MRI显示2例患侧和7例对侧颞下颌关节盘移位以及18例患侧和12例对侧关节腔积液,而CT无法显示关节盘移位和关节腔积液情况。MRI对翼外肌萎缩伴脂肪变性的检出率高于C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和MRI均可清晰显示髁突骨软骨瘤骨皮质和骨松质与髁突的连续性特征以及毗邻硬组织改变情况,两者诊断准确率相当,但MRI在显示肿瘤的软骨帽和软骨膜结构以及颞下颌关节和毗邻软组织改变方面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 骨软骨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国内42家医疗机构腭裂术后语音治疗现状调查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阳 蒋莉萍 +1 位作者 刘琼 王国民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国内腭裂术后语音治疗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针对来自28个省42家医疗机构的语音治疗师发放调查问卷,汇总问卷结果,统计各医疗机构语音门诊成立情况及语音设备配置,各语音师培训经历及执业资格,各语音门诊语音治疗现况等... 目的:探讨国内腭裂术后语音治疗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针对来自28个省42家医疗机构的语音治疗师发放调查问卷,汇总问卷结果,统计各医疗机构语音门诊成立情况及语音设备配置,各语音师培训经历及执业资格,各语音门诊语音治疗现况等相关数据。结果:42家医疗机构均设置唇腭裂病房,共有语音治疗室36家,其中75%成立时间小于5年,接诊量平均每周10人以下,语音设备不完善,单次收费较低,治疗周期低于20次,语音师中约2/3为护理人员,其余为外科医师兼任,培训方式主要为短期进修。结论:起步较晚,重视不足,尚未成立语音病理学科,缺乏系统化培训和相应职称,专业设备和语音随访体系有待完善,是我国在腭裂术后语音治疗方面的基本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治疗 腭裂术后 语音病理学
下载PDF
青少年单侧颞下颌关节盘移位患者颌骨三维变化的测量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晓虎 吴勇 《口腔医学》 CAS 2017年第12期1070-1074,共5页
目的分析伴有颞下颌关节盘移位青少年患者颌骨生长发育的变化及特点。方法 32例经MRI诊断为单侧颞下颌关节盘移位的青少年患者,采集头颅CT扫描数据并应用Surgicase 5.0软件进行三维头影测量。设定上/下颌骨标志点及参考平面,对水平向、... 目的分析伴有颞下颌关节盘移位青少年患者颌骨生长发育的变化及特点。方法 32例经MRI诊断为单侧颞下颌关节盘移位的青少年患者,采集头颅CT扫描数据并应用Surgicase 5.0软件进行三维头影测量。设定上/下颌骨标志点及参考平面,对水平向、垂直向及矢状向的生长进行测量,比较两侧颌骨发育的差异,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面部不对称。下颌骨颏顶点(Gn)向关节盘移位侧偏斜,Gn与正中矢状面(SAG平面)的距离(GnSAG)为0.72~12.37 mm,平均为(4.72±3.41)mm;患侧下颌骨体部长度较健侧缩短(P<0.05);下颌角点(Go)、髁突点(Co)距SAG平面的离散(Go-SAG、Co-SAG)均小于健侧(P<0.001);下颌中切牙中点(Li)向关节盘移位侧偏斜((3.44±2.72)mm)较上颌中切牙点(Ui)的偏斜(1.19±0.63)mm增大(P<0.001);关节盘移位侧髁突内外径小于健侧,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青少年期颞下颌关节盘移位与颌骨不对称畸形的发生有密切联系,且具有较为一致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颞下颌关节盘 移位 三维
下载PDF
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任荣 司家文 +1 位作者 张剑飞 史俊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559-563,共5页
目前学术界对于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依然存在较大争议,主要集中在是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早期积极的手术治疗,尤其是当囊内骨折伴发关节盘、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时,目前依然没有清晰的处理准则和指南可供借鉴。本文通过回顾近... 目前学术界对于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依然存在较大争议,主要集中在是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早期积极的手术治疗,尤其是当囊内骨折伴发关节盘、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时,目前依然没有清晰的处理准则和指南可供借鉴。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有关髁突囊内骨折治疗的文献报道,总结其治疗方法,理清治疗思路,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囊内骨折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下载PDF
70例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夏韫晖 曲禄瑶 +5 位作者 梁翔 姜滨 钱文涛 蔡协艺 张伟杰 管欣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目的 :分析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患者,收集、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感染来源、临床... 目的 :分析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患者,收集、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感染来源、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治疗和预后。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70例患者中,男5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7.8±11.42岁。主要的发病来源为下颌前磨牙及第一、第二磨牙(38.6%)。根尖周炎是最常见的牙源性感染的病因。治疗包括抗生素和经颈部纵隔引流(63例)、胸廓切开术(7例)。死亡率为5.7%。影响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为发生并发症(P<0.005)和严重脓毒症或败血性休克(P<0.002)。结论:成功治疗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关键是对疑似症状的迅速诊断、快速CT扫描和彻底的纵隔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感染 行性坏死性纵隔炎 纵隔引流
下载PDF
22q11.2区DNA拷贝数变异与腭心面综合征临床表型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乌丹旦 王国民 +3 位作者 徐晨 马端 王慧君 郑枫芸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386-389,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临床表型腭心面综合征患者在22q11.2区的DNA拷贝数变异类型,探讨二者的关系。方法:55例临床诊断为腭心面综合征患者的DNA,经过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检测,记录临床表型。结果 :44例(80.0%)患者在22q11.2区有DNA拷贝数变... 目的:分析不同临床表型腭心面综合征患者在22q11.2区的DNA拷贝数变异类型,探讨二者的关系。方法:55例临床诊断为腭心面综合征患者的DNA,经过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检测,记录临床表型。结果 :44例(80.0%)患者在22q11.2区有DNA拷贝数变异,其中43例(78.2%)出现22q11.2杂合性缺失,1例(1.8%)为22q11.2复制。在43例22q11.2缺失患者中,40例(93.0%)为3Mb典型缺失,3例(7.0%)为1.5Mb的近端缺失。另外,这43例患者均表现为典型面容和腭咽部畸形,37例(86.0%)表现出认知和行为障碍,23例(53.5%)有自身免疫功能缺陷,10例(23.3%)表现先天性心脏病。所有表现典型面容的患者均出现了22q11.2缺失,但3Mb缺失和1.5Mb缺失患者的临床表型没有明显不同。结论:典型面容可被认为是临床直接诊断腭心面综合征22q11.2缺失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心面综合征 表型 DNA拷贝数变异 典型面容 22q11 2
下载PDF
Dlx2条件性激活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7
作者 代杰文 孙昊 +3 位作者 卢境婷 姜文辉 王旭东 沈国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461-465,共5页
目的:建立Dlx2条件性激活转基因小鼠,为实现Dlx2基因在不同组织特异性激活奠定基础。方法 :构建Dlx2条件性激活真核表达质粒iZEG-Dlx2并线性化,通过显微注射,获得Dlx2条件性过表达转基因小鼠,应用PCR鉴定其基因型。结果:共获得8只转基... 目的:建立Dlx2条件性激活转基因小鼠,为实现Dlx2基因在不同组织特异性激活奠定基础。方法 :构建Dlx2条件性激活真核表达质粒iZEG-Dlx2并线性化,通过显微注射,获得Dlx2条件性过表达转基因小鼠,应用PCR鉴定其基因型。结果:共获得8只转基因阳性首建鼠,阳性率为11.59%。结论:运用转基因技术,可成功获得Dlx2条件性过表达转基因小鼠,为在体内研究Dlx2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x2 条件性激活 转基因 小鼠
下载PDF
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在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向分化中的作用
18
作者 周巳入 张鹏 江凌勇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8-102,共5页
正畸牙移动是压力侧骨吸收和张力侧骨形成动态平衡的骨改建过程。在机械力诱导下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等发生相应的功能的变化。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为力学敏感细胞,在体外适当机械刺激... 正畸牙移动是压力侧骨吸收和张力侧骨形成动态平衡的骨改建过程。在机械力诱导下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等发生相应的功能的变化。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为力学敏感细胞,在体外适当机械刺激下,其生物学特性发生功能性变化,适应性应答力学刺激的最佳要求,表现为成骨分化,此过程需多种信号分子。作为一种转录因子,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可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存活、凋亡、转化、细胞免疫等重要的生理病理过程。现已有研究证明,STAT3可以调控BMSCs骨向分化过程。综述STAT3对BMSCs骨向分化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 成骨分化
下载PDF
青少年下颌骨含牙骨段骨折保守治疗临床评价
19
作者 陈之彪 史俊 +1 位作者 张诗雷 徐兵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408-412,共5页
目的:评价青少年下颌骨含牙骨段骨折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及适应证。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8—2012年收治的住院非手术治疗的青少年下颌骨含牙骨段骨折病例进行追踪随访,根据患者... 目的:评价青少年下颌骨含牙骨段骨折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及适应证。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8—2012年收治的住院非手术治疗的青少年下颌骨含牙骨段骨折病例进行追踪随访,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阶段及骨折的不同分类进行分组,获取治疗前后影像资料,比较治疗前、后咬合关系的变化,评价治疗效果。随访时间6个月~3a。结果:44例患者中,保守治疗17例,5例失访,随访率为71.6%。影像学检查骨折均愈合良好,患儿咬合关系恢复正常,未发现下颌骨发育畸形。结论:青少年含牙骨段骨折保守治疗经临床初步应用证实是有效可行的,板环下颌钢丝固定是一种较为经济有效的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骨折 青少年 保守治疗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前牙区牙槽骨开裂和牙槽骨开窗发生率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38
20
作者 孙良 王博 房兵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8-422,共5页
目的:探讨骨性Ⅲ类错前牙区唇侧牙槽骨开裂和骨开窗的发生率及其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5月就诊的成人骨性Ⅲ类错连续病例44例,其中男19例,女25例,上、下前牙共523颗。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前牙... 目的:探讨骨性Ⅲ类错前牙区唇侧牙槽骨开裂和骨开窗的发生率及其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5月就诊的成人骨性Ⅲ类错连续病例44例,其中男19例,女25例,上、下前牙共523颗。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前牙区牙根周围牙槽骨状态,并使用测量软件进行定位分析牙槽骨厚度,检查牙根骨开窗、骨开裂的发生率。采用SAS 8.0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骨性Ⅲ类错前牙区唇侧牙槽骨开裂的发生率为61.57%,骨开窗的发生率为31.93%,骨缺损(牙槽骨开裂或牙槽骨开窗)的发生率为77.44%。其中下颌骨(58.52%)较上颌骨(41.48%)好发,所占比例尤以下颌尖牙最高(21.23%),上中切牙最低(6.17%)。男性与女性在多数前牙唇侧骨开裂和骨开窗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男性在下颌中切牙和下颌侧切牙的发生率较女性高。结论:骨性Ⅲ类错就诊的病例中,前牙区牙槽骨开裂及骨开窗发生率较高,牙槽骨开裂和骨开窗在正畸过程中是否是牙根吸收或牙槽骨吸收的潜在因素,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开裂 牙槽骨开窗 锥形束CT 骨性Ⅲ类错噁畸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