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唇腭裂患者家长寻求正畸治疗的Q方法调查
1
作者 汤霞 陈阳 陈振琦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27-631,共5页
目的 :探讨唇腭裂(cleft lip and/or palate,CLP)患儿家长的正畸治疗动机,为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方法:采用Q方法对40例患儿家长进行调查,主要分为5部分-①语句集合即收集所有关于CLP患儿家长寻求矫正的动机观点;②Q样本,... 目的 :探讨唇腭裂(cleft lip and/or palate,CLP)患儿家长的正畸治疗动机,为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方法:采用Q方法对40例患儿家长进行调查,主要分为5部分-①语句集合即收集所有关于CLP患儿家长寻求矫正的动机观点;②Q样本,由从语句集合中整理出的36条观点组成;③P样本,由40例寻求正畸治疗的CLP患儿家长组成;④Q排序,P样本被要求完成一张从"最同意"到"最不同意"的Q分布量表;⑤分析,利用PQMethod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根据参与者完成的Q分布处理分析,提取得到3个主要动机因素,将CLP患儿家长分为3种相应类型。类型1,"责任动力型"(13人);类型2,"担忧型"(8人);类型3,"混合功能型"(9人)。部分持分散观点的参与者不包括在以上3组内。结论:大多数参与者都能归类到以上3种类型中,结果有助于对CLP患儿制定更加合理的正畸治疗方案,提高家长及患儿的合作性,以期取得更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家长 正畸治疗 Q方法
下载PDF
下颌前导矫形与单纯拔牙矫治对骨性Ⅱ类错畸形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宫耀 于泉 +3 位作者 李佩伦 汪虹虹 魏斌 沈刚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7-600,共4页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评价前导矫形联合固定矫治器矫治和单纯拔牙固定矫治对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骨性错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1例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错畸形伴下颌后缩的病例。其中,18例采用Ⅰ期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联合Ⅱ...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评价前导矫形联合固定矫治器矫治和单纯拔牙固定矫治对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骨性错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1例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错畸形伴下颌后缩的病例。其中,18例采用Ⅰ期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联合Ⅱ期固定矫治;13例采用传统的单纯拔牙后使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治疗。在治疗前、Twin-block矫治完成后以及全部固定矫治结束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利用Pancherz测量分析法进行分析,使用SPSS15.0软件包分别比较前导矫形组、单纯拔牙组治疗前后的组内差异以及2组的组间差异。结果:前导矫形组下颌骨长度增加并向前移动,上切牙相对于上颌骨的位置向后方移动,下切牙、下颌第一恒磨牙相对于下颌骨的位置均向前方移动,覆盖减小(P<0.05)。单纯拔牙组上、下颌骨的位置、髁突位置及下颌骨的长度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在前牙覆盖的纠正中,前导组牙性因素占39.5%,骨性因素占60.5%,拔牙组牙性因素占86.9%,骨性因素占13.1%;在磨牙关系的纠正中,前导组牙性因素占44.9%,骨性因素占55.1%,拔牙组牙性因素占90.3%,骨性因素占9.7%。结论:前导矫形联合固定矫治与单纯拔牙固定矫治相比,在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的患者中,疗效近似,但能更显著地改善患者的骨性侧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 TWIN-BLOCK矫治器 Pancherz分析 双期矫治
下载PDF
利用颧牙槽嵴区种植钉矫正边缘性Ⅱ类错 被引量:8
3
作者 张鸿军 嵇国平 沈刚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0-315,共6页
目的:通过利用颧牙槽嵴区种植钉支抗整体远移上牙列而矫治边缘性Ⅱ类错,探索此类错畸形更简单、有效的矫治方法。方法:选择9例前牙前凸青少年(13~17岁)正畸患者,前牙Ⅰ~Ⅱ度深覆盖,磨牙为尖对尖远中关系,开唇露齿。正畸拔除上颌7或... 目的:通过利用颧牙槽嵴区种植钉支抗整体远移上牙列而矫治边缘性Ⅱ类错,探索此类错畸形更简单、有效的矫治方法。方法:选择9例前牙前凸青少年(13~17岁)正畸患者,前牙Ⅰ~Ⅱ度深覆盖,磨牙为尖对尖远中关系,开唇露齿。正畸拔除上颌7或8牙胚,在颧牙槽嵴区植入自攻式微种植钉支抗,采用直丝弓矫治器,整平后直接在0.019×0.025英寸不锈钢方丝上用微种植钉支抗远中移动整个上牙列,并作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包中的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上、下唇位置,上、下颌第一磨牙及切牙的移动。结果:治疗后凸面型得到明显改善,唇齿关系更和谐,上颌切牙及磨牙较治疗前向远中移动,牙轴处于正常倾斜范围,面中部未因拔牙而出现饱满度塌陷。前、后牙覆、覆盖正常,后牙、尖牙均为I类关系,平均疗程14个月。结论:种植支抗可以整体远移上牙列,矫治边缘性Ⅱ类错,且疗效更好,疗程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支抗 整体远移 边缘性Ⅱ类错[牙合]
下载PDF
铸造支架联合NITI悬臂梁矫正舌倾下颌磨牙的临床效果评价
4
作者 林颋旭 赵宁 +1 位作者 钱文昊 马晓晴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66-669,共4页
目的:评价NITI悬臂梁在矫正舌倾下颌磨牙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6例单侧下颌第二磨牙舌倾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带[牙合]垫铸造支架连接双侧下颌后牙,提供颌内支抗、解除咬合锁结,0.018英寸×0.025英寸或0.019英寸×0.025英寸NIT... 目的:评价NITI悬臂梁在矫正舌倾下颌磨牙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6例单侧下颌第二磨牙舌倾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带[牙合]垫铸造支架连接双侧下颌后牙,提供颌内支抗、解除咬合锁结,0.018英寸×0.025英寸或0.019英寸×0.025英寸NITI悬臂梁提供颊向旋转力矩和压低力。采用Graphpad Prism 6.0软件对治疗前、后所测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患牙均获得直立,牙轴变化24°±1.2°(P<0.01),近中舌尖到正中矢状面垂直距离变化(3±0.8) mm(P<0.05),牙周状况良好,咬合关系稳定。结论:铸造支架联合NITI悬臂梁可提供有效力学机制,矫正舌倾下颌磨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倾 下颌磨牙 NITI悬臂梁 铸造支架
下载PDF
69名正畸专家对正畸疗效满意度主观评价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宋广瀛 赵志河 +7 位作者 丁寅 白玉兴 王林 贺红 钱玉芬 李巍然 许天民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4-138,共5页
目的 分析多名正畸专家对正畸治疗后各种临床资料主观评判结果,深入探讨各种单一资料的相关性及其在组合评价中所占比重,以期为正畸疗效客观评价指标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 以院校和安氏分类作为随机抽样的分层因素,利用计算机产生的伪随... 目的 分析多名正畸专家对正畸治疗后各种临床资料主观评判结果,深入探讨各种单一资料的相关性及其在组合评价中所占比重,以期为正畸疗效客观评价指标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 以院校和安氏分类作为随机抽样的分层因素,利用计算机产生的伪随机数表,从全国6个口腔医学院校正畸科近5年完成的2383例病例中,随机抽取108例作为样本.将样本治疗后模型、头颅侧位X线片和面像作为研究资料,以安氏分类作为随机分组的分层因素,采用计算机产生的伪随机数表将108例病例随机等分为9组.从全国各地邀请正畸专家69名,依据治疗后的各项临床资料或多项资料组合,对每组12例病例的疗效满意度进行排序,并对疗效进行满意和合格判断.结果 相关性方面:模型+头颅侧位X线片(M+C)和模型+面像(M+P)的结果与模型+头颅侧位X线片+面像(M+C+P)结果的相关系数>0.950.单独评价M与单独评价P、C的相关系数均为0.300左右;单独评价P和单独评价C的相关系数为0.505.权重方面:建立单一资料与组合资料评判结果的回归模型如下:M +C =0.782M +0.308C -0.150,M+P =0.804M +0.233P-0.091,M+C +P=0.764M+0.243P +0.131C-0.291.3个模型的r2均>0.9.结论 进行正畸疗效评价时,纳入头颅侧位X线片和面像是必要的,采用结合各种单一资料的评判手段能有效地反映组合资料的评判结果,模型与头颅侧位X线片或模型与面像的组合均可全面反映3种资料组合判断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结果 结果评价(卫生保健) 正畸学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下颌前磨牙拔除对第三磨牙萌出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郭雪华 钱玉芬 冯齐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70-373,共4页
目的:探讨安氏I类中度拥挤病例拔除下颌第一或第二前磨牙后对第三磨牙的不同影响。方法:将28例患者分为拔除第二前磨牙组12例,拔除第一前磨牙组16例,治疗中均运用改良片段弓技术。2组均在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影侧位定位片,以测量下颌第... 目的:探讨安氏I类中度拥挤病例拔除下颌第一或第二前磨牙后对第三磨牙的不同影响。方法:将28例患者分为拔除第二前磨牙组12例,拔除第一前磨牙组16例,治疗中均运用改良片段弓技术。2组均在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影侧位定位片,以测量下颌第三磨牙萌出过程中在水平、垂直距离的变化及其近中倾斜角、与第二磨牙交角的变化,采用SAS6.12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拔除第二前磨牙组,第三磨牙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移动较拔除第一前磨牙组多,分别为(2.95±2.55)mm(P<0.01)和(4.58±1.85)mm(P<0.01);其近中倾斜角变化-10.12°±8.27°(P<0.05)、与第二磨牙交角的变化-15.58°±9.65°(P<0.001)也有显著差异。结论:对安氏I类中度拥挤病例,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较拔除第一前磨牙可为下颌第三磨牙提供更多的有效萌出间隙,并使第三磨牙牙冠发生有效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三磨牙 牙拔除 牙萌出 第二前磨牙 第一前磨牙 对第 第二磨牙 水平方向
下载PDF
应用全颌曲面断层片研究牙周炎骨密度的改变 被引量:3
7
作者 冯齐平 潘晓岗 +1 位作者 刘晓峰 钱玉芬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应用PMI指数评价颌骨的骨密度,检测牙周炎患者的下颌骨骨密度改变。方法:选择成人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全颌曲面断层片30例,相应年龄和性别分布的无牙周炎的全颌曲面断层片30例作为对照,采用PMI指数测量样本的下颌骨骨密度并进行分析... 目的:应用PMI指数评价颌骨的骨密度,检测牙周炎患者的下颌骨骨密度改变。方法:选择成人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全颌曲面断层片30例,相应年龄和性别分布的无牙周炎的全颌曲面断层片30例作为对照,采用PMI指数测量样本的下颌骨骨密度并进行分析。结果:正常组sPMI值为0.2750±0.034,iPMI值为0.5273±0.096,牙周炎患者sPMI值为0.2233±0.024,iPMI值为0.3673±0.069,2组的PMI指数具有显著差异,且与年龄相关。结论:牙周炎患者下颌骨骨密度值较正常组低。PMI指数反映了下颌骨皮质骨量的变化,间接反映颌骨的骨密度,为检测颌骨骨密度的改变提供简便、直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颌曲面断层片 骨密度 PMI 牙周炎
下载PDF
微创术辅助加速正畸牙移动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5
8
作者 徐子卿 汪虹虹 +1 位作者 赵宁 沈刚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2年第4期230-233,共4页
近年来,成人正畸的比例逐年增加。然而,成人牙周组织不同于儿童青少年,其组织代谢缓慢、牙槽骨生理及病理性吸收明显、再生与改建能力降低。因此,成人正畸治疗风险更大,牙周组织健康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此外,成人患者对美观和疗程... 近年来,成人正畸的比例逐年增加。然而,成人牙周组织不同于儿童青少年,其组织代谢缓慢、牙槽骨生理及病理性吸收明显、再生与改建能力降低。因此,成人正畸治疗风险更大,牙周组织健康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此外,成人患者对美观和疗程要求较高。如何在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实现成人快速正畸已经成为成人正畸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牙移动 微创术 人牙周组织 成人正畸 应用 正畸治疗 组织代谢 成人患者
原文传递
美观托槽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哲谌 钱玉芬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62-667,共6页
随着人们对正畸治疗中的美观要求不断增加,美观托槽的临床应用日益增多。美观托槽主要有陶瓷托槽和塑料托槽,美观托槽的最新发展主要体现在美观托槽的材料、设计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近年来,随着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美... 随着人们对正畸治疗中的美观要求不断增加,美观托槽的临床应用日益增多。美观托槽主要有陶瓷托槽和塑料托槽,美观托槽的最新发展主要体现在美观托槽的材料、设计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近年来,随着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美观托槽正逐渐克服材料本身的各种缺陷,但也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美观托槽的临床应用例如粘结、去除、再粘结也不断改进,但仍需进一步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证明其能否达到理想的临床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观托槽 陶瓷托槽 塑料托槽 正畸托槽粘结 正畸托槽去除 正畸托槽再粘结
下载PDF
安氏Ⅱ类伴下颌后缩患者颞下颌关节窝矢向位置的测量 被引量:2
10
作者 于泉 潘晓岗 +1 位作者 钱玉芬 樊林峰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9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测量年轻恒牙列期安氏Ⅱ类伴下颌后缩患者颞下颌关节窝的形态和位置,并与安氏I类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窝形态、位置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6例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男12例,女14例,平均年龄13.4岁)和31例安氏I类患者(男12例,女19例,平均... 目的:测量年轻恒牙列期安氏Ⅱ类伴下颌后缩患者颞下颌关节窝的形态和位置,并与安氏I类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窝形态、位置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6例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男12例,女14例,平均年龄13.4岁)和31例安氏I类患者(男12例,女19例,平均年龄12.9岁),在正畸治疗前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使用Nemotec Dental Studio 2006软件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测量2组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窝位置,以SPSS15.0软件包对2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并在安氏Ⅱ类患者的各个测量指标间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2组的Wits值、GF/Ptm-FH和GF-FMN的差异具有显著差异(P<0.01)。安氏Ⅱ类患者各指标间进行的两两相关分析结果显示,GF-FMN和AOBO、GF-FMN和GF/S-FH、GF/S-FH和GF/Ptm-FH、S/Ptm-FH和GF/Ptm-FH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获得GF-FMN和Wits值,GF-FMN和GF/S-FH的一元回归方程,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轻恒牙列期安氏Ⅱ类伴下颌后缩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窝位置较安氏I类患者偏后,颞下颌关节窝的形态、位置可以通过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窝 下颌后缩 错
下载PDF
铸造式扩弓器治疗安氏Ⅰ类牙列拥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徐子卿 汪虹虹 +1 位作者 沈刚 陈荣敬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13年第2期76-80,98,共6页
目的探讨使用铸造式扩弓器非拔牙矫治安氏Ⅰ类错(?)伴轻中度牙列拥挤病例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2例安氏Ⅰ类错(?)畸形伴轻中度牙列拥挤病例。其中17例采用铸造式上颌扩弓配合固定矫治技术进行非拔牙正畸治疗(实验组)... 目的探讨使用铸造式扩弓器非拔牙矫治安氏Ⅰ类错(?)伴轻中度牙列拥挤病例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2例安氏Ⅰ类错(?)畸形伴轻中度牙列拥挤病例。其中17例采用铸造式上颌扩弓配合固定矫治技术进行非拔牙正畸治疗(实验组);15例仅采取非拔牙的固定矫治(对照组)。分别在T1(正畸治疗前)、T2(正畸治疗结束)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并测量分析。结果头影测量分析显示两组间下颌平面角及前面高的增加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上前牙明显较扩弓组唇倾(P<0.05),下前牙唇倾量均有增加(扩弓组=4.05°,对照组=7.16°,P>0.05)。扩弓组上、下前牙突距(U1-NA和L1-NB)变化量更小(P<0.05)。两组间上颌磨牙垂直高度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铸造式扩弓器在扩宽牙弓解除拥挤的同时,能有效地控制磨牙高度及面下1/3高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式扩弓器 牙列拥挤头影 测量分析
下载PDF
应用层析建模法建立数字化腭裂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潘晓岗 钱玉芬 +1 位作者 沈刚 王国民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67-373,共7页
目的:通过层析建模法建立唇腭裂患者牙槽嵴的数字化模型,为唇腭裂患者的模型分析建立量化方法。方法:唇裂修复术前,于全麻下对8例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单侧、双侧各4例)的上颌无牙颌制取模型,用层析建模法获得牙颌模型的断层图像,通过计算... 目的:通过层析建模法建立唇腭裂患者牙槽嵴的数字化模型,为唇腭裂患者的模型分析建立量化方法。方法:唇裂修复术前,于全麻下对8例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单侧、双侧各4例)的上颌无牙颌制取模型,用层析建模法获得牙颌模型的断层图像,通过计算机逆向工程软件进行模型重建,并进行线距测量。将三维模型测量值和石膏模型数显游标直接测量值进行比较,检验其测量准确性。使用SPSS15.0软件包中的配对t检验分析2种测量方法的测量值。结果:层析建模法重建模型上设定测量参考点14个,可测出各标志点间的距离,模型可切割后测量和计算,三维测量值和石膏模型数显游标直接测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测量误差0.22mm~0.4mm。结论:层析建模法重建唇腭裂三维腭裂模型分析方法可以量化分析唇腭裂患者牙槽嵴的形态改变,准确性符合临床要求。为术后腭裂修复效果的评估及患者术后上颌生长发育变化建立了量化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数字化牙颌模型 三维测量 层析建模法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婴儿术前矫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龚昕 于泉 +2 位作者 俞哲元 王国民 钱玉芬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0-184,共5页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术前矫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新生儿取模,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对模型进行扫描并实现三维重建,三维诊断设计软件模拟整个错位上颌骨各骨段的矫正过程,并输出用于矫...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术前矫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新生儿取模,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对模型进行扫描并实现三维重建,三维诊断设计软件模拟整个错位上颌骨各骨段的矫正过程,并输出用于矫治器加工的数字模型。快速激光成型技术恢复矫治过程的模型并制作一系列矫治器,临床应用于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的术前矫正治疗。结果:经过3~4个月的术前矫正,错位牙槽骨排列成较为规则的弧形;唇部裂隙宽度减小,鼻翼塌陷畸形得到改善,鼻小柱偏斜得到纠正。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术前矫治能实现精确、量化的矫治目标,同时减少复诊次数,是一种高效、简洁的术前矫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快速成型技术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患者后退接触位的头影测量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一鸣 陈林玲 +1 位作者 张哲谌 廖骞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47-1250,共4页
目的:评价骨性Ⅲ类错患者牙尖交错位与后退接触位的头影测量数据差异。方法:选择16例伴下颌有功能性移位的骨性Ⅲ类患者,(RCP位ANB<0°),测量分析治疗前ICP位与RCP位的头颅侧位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 目的:评价骨性Ⅲ类错患者牙尖交错位与后退接触位的头影测量数据差异。方法:选择16例伴下颌有功能性移位的骨性Ⅲ类患者,(RCP位ANB<0°),测量分析治疗前ICP位与RCP位的头颅侧位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ICP位与RCP位,骨性指标SNB角、颌突角、FMA角、MP-SN角、Y轴角及N-per to Pog距离、ANB角、Wits值、APDI值、反覆盖、ODI值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01)。牙性指标U1-L1角(P<0.01),FMIA角(P<0.001)有统计学差异。软组织指标颏前点至零子午线距离(P<0.001),Z角(P<0.01)也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存在功能性移位的骨性Ⅲ类患者,术前RCP位头颅侧位片分析对诊断错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牙合] 头影测量 牙尖交错位 后退接触位
下载PDF
唇腭裂患者牙槽突裂植骨区牙移入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臣杰 陈振琦 +1 位作者 杨育生 钱玉芬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23-226,共4页
目的:探讨牙槽突裂植骨区牙移入的可行性及牙移入的方式,评价移入牙的牙槽骨支持率和移植骨高度变化。方法:选取唇腭裂伴牙槽突裂患者10例,行牙槽突裂自体髂骨植骨术后,分别拍摄植骨后3个月(T1)及牙移入植骨区后(T2)的根尖片,观察牙移... 目的:探讨牙槽突裂植骨区牙移入的可行性及牙移入的方式,评价移入牙的牙槽骨支持率和移植骨高度变化。方法:选取唇腭裂伴牙槽突裂患者10例,行牙槽突裂自体髂骨植骨术后,分别拍摄植骨后3个月(T1)及牙移入植骨区后(T2)的根尖片,观察牙移入植骨区的情况,测量T1和T2阶段移入牙的牙槽骨支持率,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并参照Bergland四分法评价移植骨的高度变化。结果:①牙整体移入植骨区,牙槽骨支持率为(89.85±2.51)%(T1)和(90.22±2.44)%(T2),牙移入植骨区后的牙槽骨支持率与植骨后3个月的牙槽骨支持率无显著差异(P>0.05)。②移植牙槽骨的高度在牙移入前后无显著变化。结论:唇腭裂患者植骨后,可将裂隙邻近的牙移入植骨区,获得良好的牙槽骨支持。牙的移入有助于维持移植骨高度,提高植骨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突裂植骨 牙移动 根尖片
下载PDF
磨除后酸蚀对氟斑牙正畸托槽脱落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董晶 张哲湛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72-775,共4页
目的 探讨延长酸蚀时间后粘接(即延长酸蚀时间法)和磨除后常规酸蚀时间粘接(即磨除后酸蚀法)对不同损伤程度氟斑牙临床正畸托槽脱落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连云港市中医院口腔科进行正畸治疗的氟斑牙患者,按Dean法分为轻、中、重度3个... 目的 探讨延长酸蚀时间后粘接(即延长酸蚀时间法)和磨除后常规酸蚀时间粘接(即磨除后酸蚀法)对不同损伤程度氟斑牙临床正畸托槽脱落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连云港市中医院口腔科进行正畸治疗的氟斑牙患者,按Dean法分为轻、中、重度3个组,每组10例,共30例.各组内再分为2个亚组,每个亚组5人,分别采用延长酸蚀时间法和磨除后酸蚀法进行氟斑牙正畸治疗,观察托槽总脱落率和1、2、4、12、24周5个时间点的首次脱落率,分析两种处理方法对不同损伤程度氟斑牙托槽脱落率的影响.结果 重度氟斑牙组延长酸蚀时间法和磨除后酸蚀法托槽总脱落率分别为38.3% (46/120)和21.4% (25/117),显著高于同种处理方法的轻、中度氟斑牙组[12.5%(15/120)、18.1%(21/116)和7.6%(9/118)、5.8%(7/12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1.12、11.87、8.96、12.24,P均<0.01).轻度氟斑牙组磨除后酸蚀法托槽总脱落率低于延长酸蚀时间法,但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6,P>0.05);中、重度氟斑牙组磨除后酸蚀法托槽总脱落率均明显低于延长酸蚀时间法,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49、8.13,P均<0.05).重度氟斑牙组延长酸蚀时间法和磨除后酸蚀法托槽首次脱落率中位数分别为8.3%和4.3%,显著高于同种处理方法的轻、中度氟斑牙组(2.5%、4.3%和1.7%、0.8%),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619、2.627、2.312、2.627,P均<0.05).轻度氟斑牙组磨除后酸蚀法托槽首次脱落率低于延长酸蚀时间法,但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949,P>0.05);中、重度氟斑牙组磨除后酸蚀法托槽首次脱落率均明显低于延长酸蚀时间法,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214、-2.410,P均<0.05).结论 无论是延长酸蚀时间法还是磨除后酸蚀法处理,氟斑牙损伤越重,其正畸治疗托槽脱落率越高.对于中、重度氟斑牙的临床矫治,磨除后酸蚀法治疗效果优于延长酸蚀时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斑牙 正畸 粘接 托槽脱落率
原文传递
快速上颌扩展在吮拇指所致开治疗中的作用
17
作者 陆静 龚方方 沈刚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4-417,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上颌扩展(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RME)在吮拇指所致开畸形的正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有长期吮拇指习惯的恒牙列早期的开患者10例,10~12岁,平均11.63岁,前牙区开约10 mm。在进行宣教自行破除吮拇指的不良习惯... 目的探讨快速上颌扩展(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RME)在吮拇指所致开畸形的正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有长期吮拇指习惯的恒牙列早期的开患者10例,10~12岁,平均11.63岁,前牙区开约10 mm。在进行宣教自行破除吮拇指的不良习惯3~4个月以后,对吮拇指所致的上颌及上牙弓狭窄用RME行上颌横向扩展。RME的开展速度为每日将螺旋开大0.5 mm(每日旋转2次,每次1/4圈),直至上后牙腭尖和下后牙颊尖相对为止。扩展矫治前后均取模、摄上颌前部咬合片、头颅正、侧位定位片。利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腭中缝被打开,上颌基骨横向宽度增大,左右侧颧点间距、左右侧上颌牙槽基座点间距和左右侧上颌第一恒磨牙颊侧面最外点间距均增大,增加量分别为2.30、2.30和4.85 mm;上牙弓横向宽度增大,上颌左右侧尖牙牙尖间距及左右侧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间距增大,上牙弓弓形得到明显改善,并为排齐牙列创造了间隙。结论RME通过打开腭中缝增加上颌基骨宽度,在较短的治疗时间内获得所需的骨骼效应,对吮拇指导致开的恒牙列早期患者矫治上颌及上牙弓狭窄疗效显著,为进一步的固定矫治纠正开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吮拇指习惯 开 快速上颌扩展 头影测量分析 模型分析
下载PDF
颏部突度改变对面部美学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董婷 叶年嵩 +3 位作者 袁玲君 吴思成 夏伦果 房兵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8-522,共5页
目的:通过3D图像研究颏部突度改变对面部美学的影响,比较正畸医师、口腔全科医师及普通大众对颏部突度变化的美学认知差异,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定量参考.方法:使用3dMD立体摄影技术,获取志愿者的三维面部图像,使用Geomagic Wrap 2... 目的:通过3D图像研究颏部突度改变对面部美学的影响,比较正畸医师、口腔全科医师及普通大众对颏部突度变化的美学认知差异,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定量参考.方法:使用3dMD立体摄影技术,获取志愿者的三维面部图像,使用Geomagic Wrap 2015软件,以2 mm为梯度,使软组织颏前点沿矢状轴前后移动,移动幅度为零子午线前后10mm.选取正畸医师、口腔全科医师及普通大众3组评价者,以VAS评分对图像进行评价,使用SAS 9.4建立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纳入调查对象243人,其中口腔正畸医师90人,口腔全科医师101人,普通大众52人.研究发现,颏部突度变化对VAS评分有显著影响,软组织颏前点位于零子午线上时评分最高,颏部每后缩2 mm,VAS评分下降0.8910;每前突2mm,VAS评分下降1.0958,有显著差异(P<0.01).正畸医师组及普通大众组在颏部后缩超过6 mm、口腔全科医师组在颏部后缩超过4 mm时平均VAS评分低于5,3组人群在颏部前突达到6 mm时平均VAS评分低于5,需要进行治疗.颏部突度变化时,3组人群评分变化无统计学差异,性别及年龄亦无显著影响.结论:颏部突度变化对面部美学有显著影响,软组织颏前点位于零子午线时美学效果最佳,颏部前突达到6 mm或颏部后缩超过6 mm时治疗需求较大.正畸医师、口腔全科医师及普通大众对颏部突度变化的美学认知程度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部突度 面部美学 VAS评分 软组织颏前点 三维立体摄影
下载PDF
中国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IRF6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嘉珮 牛振民 +3 位作者 乌丹旦 杨育生 黄薇 陈振琦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33-336,共4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6(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6,IRF6)在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on-sydromic cleft lip and/or cleft palate,NSCL/P)患者中的突变情况。方法:收集119例NSCL/P患者及288名健康人对照样本的外周血血样并提取DNA。... 目的: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6(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6,IRF6)在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on-sydromic cleft lip and/or cleft palate,NSCL/P)患者中的突变情况。方法:收集119例NSCL/P患者及288名健康人对照样本的外周血血样并提取DNA。在IRF6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分别设计引物,PCR扩增其序列,通过测序找出IRF6基因突变,并将这些突变在对照样本中进行验证。结果:共发现5种在正常人中没有的突变,其中4种是新发现的突变。结论:IRF6基因突变在中国人群中参与了非综合征唇腭裂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 干扰素调节因子6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不同加载频率及力值的循环张应力对大鼠颅底软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鸣佳 吴雯 +1 位作者 冯齐平 储沨婷 《口腔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296-299,共4页
目的构建颅底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力学模型,研究不同条件循环张应力(cyclic tensile strain, CTS)对颅底软骨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FX-5000T应力加载系统对体外培养的第2代大鼠颅底软骨细胞施加不同条件的循环张应力,加力大小分别为5%、10%... 目的构建颅底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力学模型,研究不同条件循环张应力(cyclic tensile strain, CTS)对颅底软骨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FX-5000T应力加载系统对体外培养的第2代大鼠颅底软骨细胞施加不同条件的循环张应力,加力大小分别为5%、10%延伸率,加力频率分别为0.3、0.5、1.0 Hz,加力时间为24 h。加力后即刻收集细胞,提取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颅底软骨细胞Ⅱ型胶原(type-Ⅱcollagen,Col-Ⅱ)和Sox9 mRNA的表达。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循环张应力大小为10%延伸率、频率为0.5 Hz或1.0 Hz时可显著促进大鼠颅底软骨细胞Col-Ⅱ及Sox9表达(P<0.05)。结论适宜条件的循环张应力可促进大鼠颅底软骨细胞基质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张应力 颅底软骨细胞 Ⅱ型胶原 SOX9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