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常见微生物与哮喘患者肺功能及口腔免疫特征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吴加豪 乔建瓯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75-80,共6页
目的 探讨口腔常见微生物与哮喘患者免疫特征及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0年3月—2020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呼吸科就诊的患者共65例,将其分为哮喘组(n=45)与非哮喘组(n=20),对两组患者行口腔微生物、口腔分泌... 目的 探讨口腔常见微生物与哮喘患者免疫特征及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0年3月—2020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呼吸科就诊的患者共65例,将其分为哮喘组(n=45)与非哮喘组(n=20),对两组患者行口腔微生物、口腔分泌物细胞因子、肺功能检测及口腔内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计数等相关检查,对哮喘患者的口腔常见微生物丰度差异及与其他指标相关性进行分析,揭示哪些口腔常见微生物与哮喘患者口腔内免疫特征有较强的关联性。结果 曲霉菌、乙型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在哮喘组口腔中的丰度明显高于非哮喘组(P<0.01),同时上述菌种与哮喘患者严重程度、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及肺功能也密切相关(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哮喘患者口腔内曲霉菌、乙型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与口腔内EOS计数具有显著相关性(P=0.026、0.042和0.031);曲霉菌、乙型链球菌与口腔分泌液中IL-7浓度呈正相关(P=0.015、0.026);乙型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与口腔分泌液中IL-21浓度呈正相关(P=0.042、0.028)。结论 口腔中特定的微生物与哮喘免疫特征之间存在相关性。本研究的发现将为进一步揭示这些口腔中常见菌种在塑造宿主口腔免疫环境和哮喘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微生物 哮喘 免疫特征
下载PDF
哮喘表型中CD4^(+)T细胞亚群的研究综述:分子机制和生物治疗选择
2
作者 赵艳红 王传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64-1070,共7页
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气道疾病,主要由不同的CD4^(+)T细胞亚群[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细胞)]驱动。CD4^(+)T细胞亚群是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能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机体对各种抗原的免疫反应。根据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不同,CD4^(... 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气道疾病,主要由不同的CD4^(+)T细胞亚群[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细胞)]驱动。CD4^(+)T细胞亚群是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能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机体对各种抗原的免疫反应。根据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不同,CD4^(+)T细胞可以分为Th1、Th2、Th17、滤泡性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Tfh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细胞)等亚群,它们在哮喘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同的作用。生物治疗是一种针对特定分子和途径的新治疗手段,为哮喘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生物制剂是一类利用生物技术制备的药物,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和中和目标分子,从而干预相关的信号通路。该文回顾了各种CD4^(+)T细胞亚群在哮喘表型中的角色及分子机制,总结了嗜酸性粒细胞哮喘、中性粒细胞哮喘、混合性哮喘的免疫病理学特征和针对Th2、Th1、Th17、Tfh、Treg细胞相关因子的生物制剂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以及相应生物制剂的选择和发展方向;并讨论了Treg细胞受损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异常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利用这些细胞的免疫治疗潜力。该文旨在为哮喘生物治疗的个性化选择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CD4^(+)辅助性T细胞 嗜酸粒细胞哮喘 中性粒细胞哮喘 生物治疗
下载PDF
靶向血管紧张素原RNA干扰对自发性高血压模型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袁丽粉 曹爽 孙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5期5626-5631,共6页
背景:前期研究验证了GPE-AGTshRNA纳米复合物在体外对肝细胞不仅有较好的转染效率、较低的细胞毒性,而且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明显降低了血管紧张素原的表达。目的:观察靶向血管紧张素原RNA干扰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其主要靶器官心脏... 背景:前期研究验证了GPE-AGTshRNA纳米复合物在体外对肝细胞不仅有较好的转染效率、较低的细胞毒性,而且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明显降低了血管紧张素原的表达。目的:观察靶向血管紧张素原RNA干扰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其主要靶器官心脏的影响,以期寻找一种新的降压策略。方法:实验分为4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均分为基因治疗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同时设立正常血压对照大鼠为WKY组。实验共计9个周期,10 d为1个周期。于每1个周期的第1天经鼠尾静脉注射给药:WKY组注射无菌注射用水500μL,基因治疗组注射GPE-AGT shRNA纳米复合物500μL,阴性对照组注射GPE-NC shRNA纳米复合物500μL,空白对照组注射无菌注射用水500μL;②Real-time PCR法检测肝脏血管紧张素原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血管紧张素原蛋白的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血管紧张素原和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尾袖法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心超检测大鼠心室功能,光镜观察心肌组织结构病变。结果与结论:①基因治疗组大鼠肝脏血管紧张素原mRNA和蛋白质表达以及血清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与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②首次注射后第3天,基因治疗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尾动脉压显著下降(28±4)mmHg,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基因治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明显升高,左室后壁厚度明显下降,而且光镜下心肌细胞肥大明显减轻;④结果说明,靶向血管紧张素原RNA干扰有效下调了肝脏血管紧张素原基因的表达,控制血压的同时显著改善了心肌肥大及心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原 RNA干扰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基因治疗 心肌肥大
下载PDF
肿瘤患者中替雷利珠单抗血药浓度与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诸慧 原永芳 徐影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17-1221,共5页
目的 研究恶性肿瘤患者应用替雷利珠单抗的血药浓度与发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的相关性,并分析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方法 选择用替雷利珠单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其血药浓度。观察患者治疗期间i... 目的 研究恶性肿瘤患者应用替雷利珠单抗的血药浓度与发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的相关性,并分析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方法 选择用替雷利珠单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其血药浓度。观察患者治疗期间irAEs的发生情况,并分析血药浓度与irAEs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收集患者的诊疗资料,分析其对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 纳入分析的50例接受替雷利珠单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中,共有34例发生了irAEs,发生率为68%,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皮疹、肝功能功损害等。发生irAEs组患者的平均血药浓度为16.69μg·mL^(-1)显著高于未发生irAEs组的8.41μg·mL^(-1),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平均血药浓度为20.98μg·mL^(-1)显著高于未发生组的11.04μg·mL^(-1),发生肝功能损伤患者的平均血药浓度为23.47μg·mL^(-1)显著高于未发生组的12.06μg·mL^(-1),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风险的阈值浓度分别为14.61和13.19μg·mL^(-1)。同时通过分析患者临床特征,结果显示,联合化疗组患者的平均血药浓度为9.67μg·mL^(-1)显著低于未联合组的19.03μg·mL^(-1),非小细胞肺癌组患者的血药浓度为12.74μg·mL^(-1)显著低于其他组的20.31μg·mL^(-1),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较高的替雷利珠单抗血药浓度会增加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肝功能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雷利珠单抗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宏基因二代测序在经验性治疗失败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5
作者 周娟 尤佳琪 +1 位作者 尹小燕 乔建瓯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4年第8期679-684,共6页
目的:探讨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技术在经验性治疗失败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21年9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64例经验性治疗失败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分析,采集患者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 目的:探讨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技术在经验性治疗失败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21年9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64例经验性治疗失败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分析,采集患者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进行传统病原学检测及肺泡灌洗液mNGS检测,比较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与mNGS检测方法对经验性治疗失败肺部感染患者病原体检测的差异。结果:64例经验性治疗失败肺部感染患者中,肺泡灌洗液mNGS微生物检测阳性率高于传统病原学检测[87.50%(56/64)比57.81%(3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mNGS检出的微生物中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宏基因二代测序 传统病原学检测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原文传递
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白血病患儿化脓性脑膜炎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裴晓杭 朱尊民 +4 位作者 雷平冲 王同保 楚亚菲 张丽娜 王志华 《医药论坛杂志》 2024年第3期229-233,共5页
目的 探讨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白血病患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病例特点,提高对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白血病患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20年8月收治的1例蜡样芽孢杆菌化脓性脑膜炎的白血病患儿临床资料,并检索及复习相... 目的 探讨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白血病患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病例特点,提高对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白血病患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20年8月收治的1例蜡样芽孢杆菌化脓性脑膜炎的白血病患儿临床资料,并检索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儿,男,11岁,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1月余,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由不洁饮食引起低热、恶心和腹痛,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效果差,很快出现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头颅CT提示脑水肿,腰穿脑脊液呈黄色、白细胞及蛋白明显升高,血培养提示蜡样芽孢杆菌感染。结合患儿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考虑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为“替考拉宁+伏立康唑+美罗培南”,同时应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患儿病情无明显好转,家属因经济问题自动出院。结论 白血病患儿粒细胞缺乏是感染的高危因素,如感染蜡样芽孢杆菌进展较快,威胁患儿生命,临床医生应提高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孢杆菌 白血病 化脓性脑膜炎
原文传递
支气管哮喘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申海霁 张杰 +5 位作者 陈艳艳 马佳韵 陈振和 施宇衡 李尧 梁丽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纳入单纯哮喘(单纯哮喘组)、哮喘合并OSAHS(哮喘合并OSAHS组)患者各42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其进行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多导睡...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纳入单纯哮喘(单纯哮喘组)、哮喘合并OSAHS(哮喘合并OSAHS组)患者各42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其进行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多导睡眠图(PSG)监测、肺功能检查、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检测等并比较其结果。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所有受试者的ACT评分与其余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年龄、有吸烟史患者比例及哮喘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合并OSAHS组男性、有过敏性鼻炎病史、有胃食管反流病(GERD)病史患者比例及BMI、颈围、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均高于单纯哮喘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 1%pred)、FEV 1/用力肺活量(FVC)、ACT评分、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pO 2)、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MSpO 2)及哮喘得到控制患者比例均低于单纯哮喘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受试者的ACT评分与AHI、BMI、血清TNF-α、IL-6、IL-8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哮喘合并OSAHS可加重哮喘病情,降低哮喘临床控制率,男性、过敏性鼻炎、GERD可能增加哮喘合并OSAHS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哮喘控制测试评分
原文传递
淫羊藿苷对RSV感染诱发哮喘小鼠体内PGD2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袁丽粉 孙淑宁 +2 位作者 张扬扬 乔建瓯 庞淯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0期1806-1810,共5页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对RSV感染诱发哮喘小鼠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前列腺素D2(Prostaglandin D2,PGD2)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期为哮喘治疗寻找新的靶点.方法:30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三组:即正常组,OVA/RSV-YYH组(即淫羊藿苷治疗组)及OVA/...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对RSV感染诱发哮喘小鼠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前列腺素D2(Prostaglandin D2,PGD2)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期为哮喘治疗寻找新的靶点.方法:30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三组:即正常组,OVA/RSV-YYH组(即淫羊藿苷治疗组)及OVA/RSV-非YYH组(即未经淫羊藿苷治疗组).卵蛋白致敏RSV感染诱发小鼠哮喘模型成功建立后,予以淫羊藿苷2.5 mg连续腹腔注射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后肺功能检测结果、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细胞分类计数、血清及BALF中PGD2表达水平、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淫羊藿苷治疗后,哮喘小鼠肺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D2水平较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分类白细胞计数较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道管壁增厚及管腔狭窄现象较前明显改善,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较前减少.结论:淫羊藿苷可有效降低RSV感染诱发哮喘小鼠体内炎性介质PGD2水平,从而改善气道重塑,减轻小鼠的哮喘症状,它可能是以后哮喘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哮喘 呼吸道合胞病毒 前列腺素D2 卵蛋白
原文传递
阿奇霉素对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表达影响
9
作者 甘丽杏 郑永超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3期321-324,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血液中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表达。观察阿奇霉素、地塞米松等药物体外干预对COPD急性发作期(AECOPD)血液中炎症因子以及HDAC2表达影响。方...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血液中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表达。观察阿奇霉素、地塞米松等药物体外干预对COPD急性发作期(AECOPD)血液中炎症因子以及HDAC2表达影响。方法COPD稳定期患者13例为对照组,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AECOPD组患者15例,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20 ml+5 ml,静脉血分别取上清后提取单个核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上清中IL-8和TNF-α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两组单核细胞中HDAC2表达。15例AECOPD患者20 ml静脉血提取单核细胞重悬后分成阿奇霉素、地塞米松、阿奇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共培养24 h,取上清,收集单核细胞。ELISA检测上清中IL-8和TNF-α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单核细胞中HDAC2表达。结果AECOPD组炎症因子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IL-8[(210.23±18.83)pg/ml vs.(98.97±11.13)pg/ml(P<0.01)]、TNF-α[(130.17±16.78)pg/ml vs.(67.47±8.07)pg/ml(P<0.01)]。AECOPD组、阿奇霉素培养组、地塞米松培养组、阿奇霉素+地塞米松共培养分组,IL-8表达分别为(82.60±6.47)pg/ml,(76.58±5.72)pg/ml,(77.01±5.13)pg/ml,(66.88±5.42)pg/ml;TNF-α的表达分别为(52.55±9.04)pg/ml,(46.50±6.44)pg/ml,(45.64±6.66)pg/ml,(41.70±5.57)pg/ml;阿奇霉素、地塞米松均能降低炎症因子表达,而阿奇霉素+地塞米松共培养组炎症因子表达较单用地塞米松组降低(P<0.05)。AECOPD组HDAC2表达较对照组降低[(1.18±0.16)vs.(1.27±0.21)(P<0.05)]。AECOPD外周血单核细胞按照AECOPD组、阿奇霉素培养组、地塞米松培养组、阿奇霉素+地塞米松共培养组分组,HDAC2表达分别为(0.66±0.22)、(0.73±0.24)、(0.90±0.15)、(1.15±0.12),地塞米松能部分恢复HDAC2表达(P<0.05);阿奇霉素+地塞米松共培养组较单用地塞米松组能更好的恢复HDAC2表达(P<0.01)。结论对照组,AECOPD组患者IL-8、TNF-α表达升高,地塞米松与阿奇霉素均能降低炎症因子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8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 阿奇霉素 糖皮质激素抵抗
原文传递
21例淋巴瘤合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庞淯阳 袁丽粉 +2 位作者 俞夜花 司阳 邹丽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2期2267-2270,共4页
目的:探讨淋巴瘤合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IPFI)的高危因素、临床特征和诊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0年血液科收治的淋巴瘤合并IPF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化疗后出现IPFI的淋巴瘤患者共计21例,总发病率为2.7%,平均年龄60岁,男性占... 目的:探讨淋巴瘤合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IPFI)的高危因素、临床特征和诊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0年血液科收治的淋巴瘤合并IPF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化疗后出现IPFI的淋巴瘤患者共计21例,总发病率为2.7%,平均年龄60岁,男性占77.8%,其中确诊5例、临床诊断7例、拟诊8例,确诊患者的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80%)和曲霉菌(20%)。肺部CT影像特征不典型,大多表现为弥漫、散在的斑片状絮样密度增高影、结节影,双肺受累多见,在接受一线抗真菌治疗后有18例患者缓解,总有效率为90.4%,其中原发病终末期患者及合并细菌感染患者死亡率高,预后差。结论:老年、男性、原发病控制不佳、高强度或大剂量化疗以及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可能是淋巴瘤IPFI的高危因素,早期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常规病原学检出率仍较低,1-3-β-D-葡聚糖试验(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试验(GM试验)结合肺部CT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一线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 临床症状 危险因素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