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壁疝组织结构分离技术的进展和改革 被引量:4
1
作者 顾岩 杨建军 +2 位作者 宋致成 杨董超 董文陪 《临床外科杂志》 2019年第9期739-742,共4页
近20年来,腹壁疝的治疗技术发展迅速。与补片桥接修补相比,在恢复腹壁解剖结构基础上的补片加强修补能够显著降低腹壁疝短期并发症与长期的复发率,复发风险显著下降,因此,基于腹壁缺损关闭的补片加强修补技术成为腹壁疝治疗的主要手段[1... 近20年来,腹壁疝的治疗技术发展迅速。与补片桥接修补相比,在恢复腹壁解剖结构基础上的补片加强修补能够显著降低腹壁疝短期并发症与长期的复发率,复发风险显著下降,因此,基于腹壁缺损关闭的补片加强修补技术成为腹壁疝治疗的主要手段[1]。但对于巨大腹壁疝,特别是存在腹腔失容(loss of domain,LOD)等情况的复杂腹壁疝,如何有效地关闭腹壁缺损是外科医师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挑战。组织结构分离(component separation,,CS)技术是一种可用于巨大、复杂腹壁疝的腹壁重建技术,其原理是利用自身组织来关闭腹壁缺损并重建腹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疝 组织结构分离技术 进展
下载PDF
成人腹股沟疝发病机制的基因组学变异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聂鑫 宋致成 +1 位作者 陈渊文 顾岩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8期1457-1460,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原发性腹股沟疝基因组学的相关变异。[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原发性腹股沟疝患者的腹横筋膜与正常腹横筋膜进行检测比较,筛选表达差异的相关基因,挑选差异程度最高的目标基因进行RT-qRCR检验。[结果]基因芯片筛选两... [目的]探讨成人原发性腹股沟疝基因组学的相关变异。[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原发性腹股沟疝患者的腹横筋膜与正常腹横筋膜进行检测比较,筛选表达差异的相关基因,挑选差异程度最高的目标基因进行RT-qRCR检验。[结果]基因芯片筛选两组标本得到118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包含877个表达上调基因和312个表迭下调基因,其中肌球蛋白调节轻链9(MYL9)是差异最显著的上调基因,而肌球蛋白调节重链1(MYH1)是差异最显著的下调基因,对MYL9和MYH1进行RT-qRCR检验,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成人腹股沟疝的发病可能与相关基因差异性表达相关,其中MYL9及MYH1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病理生理学 腹股沟/遗传学 基因组学 变异(遗传学) 肌球蛋白类
下载PDF
巨大腹壁肿瘤的手术治疗及术后腹壁重建 被引量:3
3
作者 顾岩 《临床外科杂志》 2010年第3期153-154,共2页
手术切除是绝大多数腹壁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巨大腹壁肿瘤的切除势必会造成大面积腹壁缺损(缺损面积≥80cm2),如何在彻底切除肿瘤同时进行腹擘缺损修复是临床外科医生必须而对的挑战。
关键词 腹壁肿瘤 外科 腹壁重建
下载PDF
腹壁肿瘤切除术后巨大/超大腹壁缺损的外科修复重建策略 被引量:7
4
作者 吴巨钢 杨建军 +1 位作者 宋致成 顾岩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6期500-502,共3页
腹壁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R0切除术后会导致巨大、甚至超大腹壁缺损,选择合理的腹壁修复重建技术是治疗关键。本文总结了腹壁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现状、肿瘤扩大切除后腹壁缺损的术前评估和腹壁缺损修复重建的术式选择;重点阐释了... 腹壁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R0切除术后会导致巨大、甚至超大腹壁缺损,选择合理的腹壁修复重建技术是治疗关键。本文总结了腹壁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现状、肿瘤扩大切除后腹壁缺损的术前评估和腹壁缺损修复重建的术式选择;重点阐释了腹壁缺损类型、缺损大小、缺损周围组织情况和患者全身情况对术式选择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肿瘤 腹壁侵犯 腹壁缺损 腹壁修复重建技术
原文传递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腹壁肿瘤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宋致成 杨董超 顾岩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6期506-510,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腹壁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23例腹壁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行腹部增强CT检查获取影像学信息,以医学数字成像和通...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腹壁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23例腹壁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行腹部增强CT检查获取影像学信息,以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格式储存,并应用Medraw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及数据分析,精准计算腹壁肿瘤体积和腹壁缺损面积,精准评估腹壁缺损分型及分区并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结果23例患者均进行三维重建并进行精准分型及分区及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其中原发性腹壁肿瘤患者15例,继发性腹壁肿瘤患者7例。腹壁肿瘤平均体积为(355.18±820.13)cm^3,腹壁缺损平均面积为(216.2±145.49)cm^2;术中平均出血量(334.78±271.54)ml,平均住院时间(21.22±8.65)d;平均随访时间为(12.1±6.87)个月。患者的存活率为86.96%(20/23),原发性腹壁肿瘤复发率为13.33%(2/15),继发性腹壁肿瘤复发率28.57%(2/7);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4.78%(8/23)。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能够对腹壁肿瘤患者进行精准评估及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可视化 腹壁肿瘤 手术
原文传递
内镜组织结构分离技术在巨大腹壁切口疝治疗中应用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顾岩 杨建军 宋志成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65-1169,共5页
巨大腹壁切口疝(LIH)由于其治疗的复杂性使其至今仍是腹壁外科医师所必须面对的挑战。在腹部缺损关闭基础上实施腹壁加强修补是腹壁重建的基本原则,建立在组织结构分离基础上的内镜组织结构分离技术(ECST)为腹壁缺损的关闭提供了重要的... 巨大腹壁切口疝(LIH)由于其治疗的复杂性使其至今仍是腹壁外科医师所必须面对的挑战。在腹部缺损关闭基础上实施腹壁加强修补是腹壁重建的基本原则,建立在组织结构分离基础上的内镜组织结构分离技术(ECST)为腹壁缺损的关闭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与帮助,不仅可以更小的创伤实现与开放组织结构分离技术同样的腹壁重建效果,而且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准确掌握与正确实施ECST对于LIH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腹壁切口疝 内镜组织结构分离技术 腹壁 重建
原文传递
基于腹壁缺损分型的腹壁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巨大腹壁缺损的一期修复重建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建军 宋致成 +4 位作者 王惠春 周致圆 火海钟 龚鼎铨 顾岩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28-731,共4页
目的评估基于腹壁缺损分型的腹壁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巨大腹壁缺损的一期修复重建的效果。方法1999年6月至2016年5月腹壁恶性肿瘤患者112例根据腹壁缺损分型方案,将其分为:I型(n=20)、Ⅱ型(n=45)与Ⅲ型(n=47)。I型腹壁缺损一期修... 目的评估基于腹壁缺损分型的腹壁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巨大腹壁缺损的一期修复重建的效果。方法1999年6月至2016年5月腹壁恶性肿瘤患者112例根据腹壁缺损分型方案,将其分为:I型(n=20)、Ⅱ型(n=45)与Ⅲ型(n=47)。I型腹壁缺损一期修复方案主要为直接缝合、临近皮瓣转移、游离植皮:Ⅱ型腹壁缺损修复方案主要为基于补片植入和/或包括组织结构分离技术在内的自体组织瓣进行腹壁加强重建。Ⅲ型腹壁缺损修复方案主要为基于补片植入的带蒂或游离自体肌皮瓣转移进行腹壁加强重建。结果所有一期修复重建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围手术期死亡。住院期间3例患者发生皮瓣坏死、9例患者发生创面感染。平均随访时间为(76.86±21.22)个月,肿瘤局部复发20例.肿瘤远处转移35例,死亡71例。结论基于腹壁缺损特点的腹壁缺损分型方案对于腹壁恶性肿瘤扩大切除术后腹壁巨大缺损一期修复重建方案的选择与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 肿瘤 扩大切除 一期修复
原文传递
成年女性腹股沟疝治疗难点及关键问题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建军 宋志成 顾岩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14-1218,共5页
虽然女性腹股沟疝的发病率远低于男性,但其腹股沟区不同于男性的解剖结构与生理特性使得女性腹股沟疝的治疗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择期行基于补片的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成年女性腹股沟疝的最主要手段,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IHR)因其安... 虽然女性腹股沟疝的发病率远低于男性,但其腹股沟区不同于男性的解剖结构与生理特性使得女性腹股沟疝的治疗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择期行基于补片的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成年女性腹股沟疝的最主要手段,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IHR)因其安全有效及更好的术后恢复效果被越来越多学者所采用。正确认识与处理女性特有的子宫圆韧带、子宫圆韧带囊肿、妊娠期子宫圆韧带静脉曲张(RLV)对于提高女性腹股沟疝治疗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腹股沟疝 腹腔镜 疝修补术 补片
原文传递
生物补片加强开放与内镜组织结构分离技术修复腹壁缺损 被引量:4
9
作者 宋致成 顾岩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4年第9期588-591,F0003,共5页
目的 比较基于生物补片加强的开放组织结构分离技术与内镜组织结构分离技术修复腹壁缺损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普外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9例基于生物补片加强的开放组织结构分离技术和内... 目的 比较基于生物补片加强的开放组织结构分离技术与内镜组织结构分离技术修复腹壁缺损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普外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9例基于生物补片加强的开放组织结构分离技术和内镜组织结构分离技术修复腹壁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开放组织结构分离技术修复者11例,行内镜组织结构分离技术修复者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平均随访(14.96±8.89)个月,两组患者均无缺损复发,术中平均出血量:开放组织结构分离技术组(362.18 ±517.15) mL高于内镜组织结构分离技术组(255.00±148.03) mL;平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开放组织结构分离技术组(195.00±71.93) min、(20.45±0.28)d分别低于内镜组织结构分离技术组(211.75±70.79) min、(24.50±12.49)d;切口并发症发病率:开放组织结构分离技术组(18.2%)高于内镜组织结构分离技术组(1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生物补片加强的开放组织结构分离技术与内镜组织结构分离技术均可有效用于腹壁缺损的修复重建,内镜组织结构分离技术在降低切口并发症发病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还需大样本、长期的临床随访进行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缺损 组织结构分离技术 内镜组织结构分离技术 修复外科手术 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