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淋巴瘤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贵平 赵茜 +3 位作者 朱怀仕 赵德明 张燕 樊云飞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0年第4期460-464,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淋巴瘤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至2020年6月期间15例经病理证实并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乳腺淋巴瘤影像学特征。结果:15例乳腺淋巴瘤中12例为原发乳腺淋巴瘤(Primary breast lymphoma,PBL),3例为继... 目的:探讨乳腺淋巴瘤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至2020年6月期间15例经病理证实并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乳腺淋巴瘤影像学特征。结果:15例乳腺淋巴瘤中12例为原发乳腺淋巴瘤(Primary breast lymphoma,PBL),3例为继发乳腺淋巴瘤(Secondary breast lymphoma,SBL)。15例患者共21个病灶,病灶大小0.8~10.5cm。13例为B细胞来源淋巴瘤,2例为NK/T细胞淋巴瘤;13例接受X线检查,3例为多发结节肿块,8例为单发类圆形或不规则肿块,1例为左乳腺弥漫增大伴皮肤增厚,1例未见明显异常。15例均接受超声检查,共发现20个病灶,12个为低回声,6个为高低混杂回声,2个为无回声;9个可探及丰富血流信号,8个边缘可探及少量血流信号。7例患者接受CT检查,2例为多发结节肿块,5例单发类圆形或不规则肿块。结论:乳腺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确诊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淋巴瘤 乳腺X线 乳腺B超 乳腺CT
下载PDF
PDGF-CC及CD147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胡光富 叶辉 +6 位作者 汪成 单鸣 余燕民 陆永伟 叶曼娜 李双双 郭绍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24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CC(PDGF-CC)及CD147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本课题组前期研究检测了CD147表达的110例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PDGF-CC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PDGF-CC表达与临...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CC(PDGF-CC)及CD147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本课题组前期研究检测了CD147表达的110例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PDGF-CC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PDGF-CC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CD147表达的关系,以及PDGF-CC和CD147对预后的影响。结果PDFG-CC在TNB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3.63%(103/110),PDGF-CC表达与CD147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01),与年龄、肿瘤T分期、淋巴结N分期、组织学分级、Ki67表达无相关性(P=0.186、0.737、0.458、0.994、0.352)。生存分析结果显示,PDGF-CC表达和CD147表达与患者无病生存率(DFS)和总生存率(OS)均有相关性,即两者表达越高患者预后越差,但PDGF-CC和CD147的DFS、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7、0.318、0.883、0.768)。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PDGF-CC和CD147不是TNBC预后的风险因子。结论PDGF-CC在TNBC组织中呈高表达,其与CD147表达呈正相关,两者表达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CC CD147 三阴性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一步法核酸扩增检测技术在原发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郭绍文 鄂裘恺 +3 位作者 李双双 叶曼娜 汪成 叶辉 《广东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1392-1397,共6页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AC)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影响和一步法核酸扩增检测技术(OSNA)对检测乳腺癌哨淋巴结(SLN)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25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案分为NAC组(n=48)和手术组(n=77),...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AC)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影响和一步法核酸扩增检测技术(OSNA)对检测乳腺癌哨淋巴结(SLN)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25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案分为NAC组(n=48)和手术组(n=77),比较两组SLNB检测结果对判断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的诊断效率,分析并比较OSNA、冷冻切片(FS)及印片细胞学检查(TIC)三种不同检测方法对SLN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125例患者均检出SLN,其中NAC组共检出83枚,发生ALN转移27例;手术组共检出135枚,发生ALN转移44例。在两组患者中,SLNB对判断ALN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假阴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LN常规病理检测阳性43例,OSNA检测阳性48例、阴性77例,FS检测阳性37例、阴性80例,TIC检测阳性46例、阴性79例;三种方法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假阴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SNA的特异度和准确率低于FS和TI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C不会影响SLNB的结果,NAC后行SLNB或许可让患者获益更多;OSNA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可接受,可作为乳腺癌SLNB术中诊断的一种新手段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一步法核酸扩增 前哨淋巴结 活检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蓉 仲姗姗 +1 位作者 黎伟 郭绍文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8期2641-2644,共4页
目的分析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配体1(PD-1/PD-L1)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70例TNBC患者(试验组)、60例非TNBC患者(阳性对照组)、2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阴性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 目的分析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配体1(PD-1/PD-L1)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70例TNBC患者(试验组)、60例非TNBC患者(阳性对照组)、2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阴性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组织PD-1和PD-L1蛋白表达情况,比较分析各组PD-1和PD-I阳性表达率,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临床分型的关系。结果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PD-1和PD-L1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而试验组PD-1和PD-L1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TNBC患者PD-1和PD-L1蛋白阳性率与病理分期、淋巴转移有关(P<0.05)。Luminal A型、Luminal B型、原癌基因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过表达型的非TNBC患者PD-1和PD-L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BC患者PD-1/PD-L1呈相对高表达状态,且与病变程度相关,可作为TNBC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阻断PD-1/PD-L1表达有望成为TNBC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程序性死亡分子受体1 程序性死亡分子受体配体1 临床诊断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浸润性淋巴细胞与PD-L1表达的关系及相关生存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魏昊 潘贇昊 +4 位作者 牛瑞洁 赵茜 李双双 郭绍文 汪成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530-534,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三阴性乳腺癌PD-L1表达和不同类型TILs浸润程度之间的关系,及与肿瘤体积、Ki67指数等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199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利用免... 目的回顾性分析三阴性乳腺癌PD-L1表达和不同类型TILs浸润程度之间的关系,及与肿瘤体积、Ki67指数等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199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利用免疫组化分析PD-L1的表达情况和TILs的分布情况,并利用Image软件进行计数,分析比较CD8+TILs、CD4+TILs和PD-L1表达的关系,并进行生存分析及PD-L1表达与病理信息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相较于PD-L1阴性组,PD-L1阳性组的CD4+TILs(χ^(2)=8.75,P=0.003)和CD8+TILs浸润密度较高(χ^(2)=6.32,P=0.009)。PD-L1阳性患者中,相较于低浸润TILs,具有较高TILs浸润的患者可获得较长的总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012,P2=0.023,P3=0.010)。患者PD-L1表达和淋巴结阳性数量、肿瘤分期、Ki67表达成正相关(Pa=0.032,Pb=0.006,Pc=0.042),和年龄、肿瘤直径无关(Pd=1.031,Pe=0.672)。结论PD-L1的表达在三阴性乳腺癌中,预示着较高的CD4+TILs和CD8+TILs浸润,同时较高的CD4+TILs和CD8+TILs浸润预示着相对更好的生存预后。PD-L1表达与淋巴结阳性数量、肿瘤分期、Ki67表达等因素相关,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 生存分析
原文传递
N-豆蔻酰化转移酶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研究
6
作者 郭绍文 谢轶群 +3 位作者 鄂裘恺 钟锦婵 常聪聪 林昀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20期3828-3833,3858,共7页
目的:研究N-豆蔻酰化转移酶1(NMT1)和2(NMT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作用。方法:ELISA检测NMT1和NMT2在40例乳腺癌组织中含量,免疫组化证实其表达。小RNA干扰技术敲减乳腺癌细胞MCF-7及BT-474中NMT1和NMT2表达水平。C... 目的:研究N-豆蔻酰化转移酶1(NMT1)和2(NMT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作用。方法:ELISA检测NMT1和NMT2在40例乳腺癌组织中含量,免疫组化证实其表达。小RNA干扰技术敲减乳腺癌细胞MCF-7及BT-474中NMT1和NMT2表达水平。CCK-8及Transwell小室穿膜试验检测NMT1和NMT2敲减前后细胞增殖及转移能力变化。结果:NMT1及NMT2在发生淋巴结转移、Ⅲ/Ⅳ期患者的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P<0.01)。利用CCK-8检测发现NMT1或NMT2敲减48h后乳腺癌细胞BT-474、MCF-7增殖活性较对照组细胞显著减弱(P<0.0001)。Transwell小室穿膜试验检测发现,NMT1或NMT2敲减组细胞较对照组细胞,穿膜细胞数显著减低(P<0.01)。结论:NMT1及NMT2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敲减NMT1及NMT2可削弱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转移能力。靶向抑制NMT1及NMT2有望成为干预乳腺癌的重要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N-豆蔻酰化转移酶 增殖 转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